pdf文档 战争终将结束,矛盾永不落幕:当俄乌停火无望,以色列正推进占领加沙

499.41 KB 8 页 1 下载 10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战争终将结束,矛盾永不落幕:当俄乌停火 无望,以色列正推进占领加沙 在 2025 年 8 月 15 日阿拉斯加的会晤上,普京与特朗 普时隔六年再次面对面对话。虽然这场被外界普遍视作 “历史性”的会晤并未直接产出停火协议,但却成为俄乌 冲突演进中的重要节点。它不仅是战场俄渐趋主动的直接 反映,也标记着大国在博弈中的再平衡,很可能会影响这 场战争的终结方式。在媒体几乎被“双普会”以及美欧乌高峰会谈覆盖的 同时,我们也难以忽略另一场热战。7 月 23 日,以色列议 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收复约旦河西岸的象征性决议,举世 震惊。8 月初内塔尼亚胡提出“全面占领加沙”构想,继 而由安全内阁通过接管加沙城的折衷方案。在重压之下, 哈马斯表示同意加沙停火最新提案。加沙冲突也可能进入 了收尾阶段。 战争终究会结束的。但战争的终止不代表矛盾的终结。 俄乌在根本利益上继续对峙,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间的敌对 没有缓和,美欧的政治裂隙也在扩大。 “双普会晤”:停火优先还是协议优先 一、战场与战略考量 当前,俄军在顿涅茨克东部持续推进,意在夺取更多 筹码作为谈判的底牌。乌克兰虽坚守核心要地,但不得不 面对消耗战的压力。换句话说,“战场仍是决定外交话语 权的重要基础”。 俄罗斯的战略逻辑依旧是“以战促谈”,希望通过军 事压力迫使对手在外交上妥协,并借此强调自身在欧洲安 全格局中的不可或缺。美国方面则在策略上出现调整,由 此前的“先停火后谈判”转向“先谈判后停火”,某种程 度上为止战腾挪出了更多空间。与此同时,乌克兰坚持“不 割地、不屈服”,而欧洲则强调“支持乌克兰,拒绝通过 武力改边界”,力求维护一致立场。“双普会”后各方的博弈更加激烈,美国让乌克兰买 武器,但要欧洲出钱;欧洲可以出钱,但要美国确保边境 管理;乌克兰可以买武器,但要俄罗斯赔偿战争损失;俄 罗斯可以停火,但要西方解除制裁,并要乌克兰交出顿涅 茨克。看来,要把这场复杂的游戏玩下去,各方还需找到 利益的平衡点。 二、会晤成果与作用 普京首次踏上美国本土,打破了自冲突爆发以来的 “外交孤立”;特朗普则借会晤展示“主动外交”,希望 证明自己能够推动局势向前。 虽然双方未能在停火或领土问题上达成实质性协议, 但从会后表态中仍能看出一些微妙动向。特朗普在记者会 上称“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强调“一切要以协议为准”; 普京则呼吁基辅和欧洲不要破坏“新进展”。这表明双方可能就谈判机制或未来接触方式达成了某种共识,只是仍 需乌克兰与欧洲的配合。 短期内俄乌仍会在战场和谈判桌上同时博弈,而美欧、 美乌之间的互动也将更加频繁。俄美关系本身亦出现缓和 迹象:普京提出欢迎在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并在会场 上直接向特朗普发出访俄邀请。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矛盾的 根本化解,但为未来沟通渠道的恢复提供了可能性。 总的说,会晤的意义更多在于重启对话和试探立场, 而非立刻改变冲突的现实格局。 三、未来可能走向 峰会之后,局势进入新的敏感期,未来走向大致可在 以下几方面展开: 谈判框架的重建:若美、欧、乌多方同时介入,可能 推动形成更均衡的协议。若仅限于美俄双边安排,则可达 成目标相对有限,且不稳定。从当前情况看,俄乌原则上接受普京与泽连斯基直接会晤,但对会谈内容并未作好准 备,对会谈的方式也存在较大分歧。 安全机制的突破:俄同意乌克兰获得外部的安全保障 看似是“双普会”的核心成果,但这既可能成为和平的抓 手,也可能是矛盾的开始。美欧在如何给予乌克兰安全保 障上处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特朗普已否决了派兵,但没 有排除空中支援的可能性。 领土边界的划定:要让泽连斯基完全接受割让克里米 亚和乌东四州几乎是不可能的,欧洲也不会接受这样的结 果,但暂时承认战争结果,双方停留在目前阵地位置是有 可能的。但处于战场优势的俄方肯不肯停手也看美俄能放 出多少筹码了,这包括解除制裁。接管加沙:问题的结束还是开始? 一、以色列为何拟“接管”加沙 以色列此时决定推进激进的“接管”加沙计划主要出 于以下三重动因。 一是内塔尼亚胡所面临的内政压力。以色列现执政联 盟由极右翼利库德党与宗教民族主义党派组成,核心诉求 即是扩大以色列领土。历经 22 个月冲突,在面临贪腐指 控和联盟摇摆的情况下,内塔尼亚胡必须通过对外强硬政 策来维系国内右翼势力的支持,稳定执政联盟。分阶段“蚕 食”加沙、满足激进派要求,有助于稳固其执政地位。 二是欲扼杀巴勒斯坦建国前景。以色列一直以来反对 承认巴勒斯坦国。近期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大国纷 纷表态支持承认巴勒斯坦国。面对国际承认浪潮,以色列 急于通过占领加沙来切断巴勒斯坦建国的领土基础。正如 英国议员所言,欧美国家趁“还有巴勒斯坦”之际抓紧承 认;而以色列则要通过实际控制,使巴勒斯坦建国遥遥无 期。 三是美国在特朗普任期开始以来对以色列的实质支 持。特朗普总统曾公开表示以色列有权自行决定加沙命运, 美国不会干预。美国的态度强化了以色列推行激进政策的 信心。 二、以色列吞并加沙的潜在影响若以色列进一步实行加沙城占领,并决心以逐步蚕食 的方式‘接管’加沙,其影响将极为深远,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道主义灾难进一步加剧。以军进攻会迫使加沙 居民离开战区,援助受阻,医疗系统崩溃。联合国官员警 告,如果强制要求 10 月 7 日前撤离所有加沙城居民,约 80 万人将无家可归,之后又被数月封锁。当前加沙已面临 缺粮、缺药的严重饥荒状况,再度人口转移只会令灾情倍 增。 二是或使加沙地带陷入“永久战争”。以色列以“实 力压制”“绝对安全”等概念目标作为行动依据,试图以 军事控制换取稳定。然而,过去近两年的压倒性打击虽清 除了哈马斯一整代骨干,并在加沙大部分区域形成事实占 控但“绝对安全”并未兑现。鉴于进一步占领缺乏配套的 战后治理与社会融入方案,如以色列军方高层预言,冲突 将从“战役式打击”滑入长期“治安战”的循环。 三是加深以色列的国际孤立,撕裂西方阵营政治共识。 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总裁布朗温·马多克斯 (Bronwen Maddox)曾指出,英国应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核 心动因之一,正是要向以色列社会传递明确信号:其国家 行为已突破传统西方盟友的容忍底线。然而,以色列与欧 洲国家之间的政治对抗却不断升级,不仅未促成妥协,反 而推动以色列在美国坚决支持下加速脱离与西欧国家的 共识轨道,使西方阵营内部裂痕进一步扩大。围绕以色列安全内阁在 8 月 7 日批准的“接管加沙城”计划,欧洲理 事会主席科斯塔 8 月 8 日公开表示,这一决定“必须对欧 以关系产生后果”,并敦促以方重新考虑。8 月 10 日欧洲 多国外长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推动紧急会议并发表联合声 明,明确反对以色列扩大军事行动。此前,法国宣布拟在 9 月联大承认巴勒斯坦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等亦相继 表态,西方发达国家在巴勒斯坦地位问题上的立场出现集 体性转向。 在多方压力下,以色列是否真正实施全面占领仍存 变数。军方高层的战略保留、国内要求通过谈判换回人 质的呼声,均可能促使政府暂缓推进节奏。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8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