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迅速介入西安女孩寒穿拖鞋捡食,舆论不满在于何处?
128.54 KB
4 页
1 下载
4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官方迅速介入西安女孩寒穿拖鞋捡食,舆论不满
在于何处?
2025 年 11 月 11 日,陕西西安市未央区一网民发布视频,
显示一名 8 岁小女孩在寒冬中穿着拖鞋、捡拾食物果腹,女
孩自称母亲因癌症去世、父亲对其不管不顾。视频迅速引发
社会广泛关注,相关话题快速冲上热搜。经媒体核实,女孩
家庭情况特殊,父亲先后与两任妻子育有四个孩子,两任妻
子均已离世,女孩与 4 岁妹妹由家中老人勉强照料,已辍学
半年。
事件曝光后,西安市未央区民政局、妇联、教育局等多
部门连夜介入,于 11 月 12 日明确将优先保障女孩入学,同
时按程序推进将其家庭低保纳入相关工作,目前女孩已被暂
时安置至社会儿童福利院。图片来源:央广网
网民观点主要涉及三方面:
谴责家长监护失职:大量网民怒斥女孩父亲漠视子女权
益,在妻子离世后未尽监护责任,违背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
规定,让幼童陷入生存困境。
质疑基层治理缺位:不少网民对村干部将女孩流浪称为
“逛游”表示不满,质疑村委会、学校、儿童督导员等未及
时发现孩子辍学和流浪问题,儿童保护机制形同虚设。
两类态度看待官方处置:部分网民认可多部门快速响应,
认为及时保障孩子入学和生活是务实举措;另一部分网民则批评官方行动滞后,认为“热搜才办事”的模式不可取,其
积极介入只是为了迎合舆论情绪,“都是要拍到网上才有官
方来处理”“一曝光就马上入学”。
在本次事件中,官方的救助行动与舆情爆发节点高度绑
定。女孩辍学半年、寒冬流浪的困境长期存在,但未得到相
关部门主动干预,直至视频曝光引发全网关注后,多部门才
连夜启动处置程序,入学安排、低保办理、福利院安置等关
键举措均在舆情发酵后的 24 小时内密集公布,行动时机高
度契合舆情热度,形成典型的“舆情倒逼行动”的明显特征。
诚然,舆论监督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一环,但是一旦出
现需要“舆论监督”来推动改善的问题,也就意味着有关部
门在某一方面存在工作缺失。如本次事件直接暴露出当地基
层部门对辖区内的儿童福利保障工作存在不足,对辖区内高
风险家庭的动态监测不足,未能及时对陷入困难的儿童进行
及时救助,却在负面舆情爆发后,才迅速集中投入资源。
公众的不满情绪不仅源于女孩的悲惨境遇,更指向“靠
热搜维权”“靠曝光获助”的不合理现状。本次舆情中,部
分网民的不满情绪,本质是对儿童权益保护长效机制缺失不
满,当地部门的快速处置虽暂时解决了女孩的生存学习问题,
但“舆情倒逼行动”的模式难以从根本上守护所有困境儿童。
社会期待相关部门摆脱“舆情依赖症”,建立前置性、常态
化的儿童权益保护机制,让监护监督、预警干预、救助安置的链条环环相扣,真正实现对困境儿童的“早发现、早干预、
早帮扶”。
今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困境儿
童福利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按照保障基本、优化服
务、维护权益、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科学分类,强化
精准识别,不断完善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医疗康复
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体系、
人身安全保护体系、法定监护责任体系,有效提升福利保障
水平。
未来,地方有关部门有待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基
层困难儿童救助链条,强化基层高风险家庭识别,针对单亲、
重病、贫困等高风险家庭开展动态排查,将救助服务前移;
建立民政、教育、妇联等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介入困
境儿童的救助过程,保障困境儿童的基本权益。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