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捅死自己!”:辅导员如何化解退宿引发的生死危机——一个复合型心理危机干预的深度剖析与启示
257.18 KB
8 页
0 下载
3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我想捅死自己!”:辅导员如何化解退宿引发的生死危机
——一个复合型心理危机干预的深度剖析与启示
来源: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孙晓玲
一、案例背景
山山是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专科学生,入学以来一直接受国家
助学金资助。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生在毕业之前需要完成
实习任务。山山有专升本计划,为了方便学习,她选择留校实习。
根据学校工作惯例,学生在实习离校前,每个宿舍最后离开的人需
要持宿舍全体成员的《离校手续表》去办理退宿手续。宿舍验收合
格之后,才可完成离校流程。
二、事件经过
学期末的一个中午,辅导员在餐厅吃饭时接到山山的电话求
助。山山在电话中情绪激动地诉说,因宿舍便池污垢清理不干净,
宿管坚决不在《离校手续表》上签字,而她已经全力以赴地清理
过。更紧迫的是,山山下午必须到实习岗位上班,下班后需立即乘
坐火车回家。在通话过程中山山情绪失控,愤怒地喊着“跳楼”“写
遗书”等极端言语。
三、定性分析
本案例是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离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复合型心理
危机干预事件——由现实事务冲突直接触发,并深度叠加了学业压力、实习压力、人际关系困扰、家庭期望压力以及潜在生理困扰等
多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的急性心理危机事件。该事件涉及心理健
康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危机干预、家校协同、制度流程优化等多
重职责范畴,要求辅导员必须迅速、精准地综合运用多种工作方法
和专业技能予以应对。
四、解决思路
解决该案例,核心在于贯彻“生命至上”原则,实施“双线作
战”。一线保安全,启动“危机干预五字诀”之“快”与“稳”,即
快速响应、稳住局面,争分夺秒化解“自杀”危机。二线解心结,
落实“危机干预五字诀”之“实”“专”“长”,即务实解困、专业支
持、长效固本。通过系统性的支持措施帮助学生从绝望中找到希
望,在危机中获得成长力量。
五、实施办法
(一)安全守护——筑牢生命第一防线 依据山山的极端自杀言
论及通话中的激烈情绪状态,辅导员迅速评估为高风险。在通话中
辅导员以沉稳平和且坚强有力的语气告知山山:“待在宿舍别动,我
马上去找你!”在赶往现场的途中,辅导员联系系领导汇报,同时联
系专业课教师、与其关系密切的同学,紧急询问山山近期表现,得
知她近期经常失眠,这进一步印证了风险的紧迫性。当辅导员抵达
宿舍见到山山时,其情绪更加激动,声称“想捅死自己”。辅导员一
边用共情的语言安抚,一边紧握其双手,帮助她稳定情绪,并全程进行非阻断性陪伴,通过持续对话和肢体语言表达支持,彻底阻断
“自杀”的实施条件,将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置于首位。 (二)心灵
摆渡——用倾听融化情绪坚冰 当山山情绪稍有平复后,辅导员运用
深度倾听与共情技术,通过开放式提问“最近是遇到什么事情了
吗?”,为山山创造了一个安全、不被评判的倾诉空间,引导她充分
表达内心积压的感受与困扰。在辅导员无条件积极关注并接纳其当
下情绪状态下,山山情绪彻底崩溃、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倾
诉:面对专升本考试的信心不足加重了其对父母的愧疚,而实习工
作无限挤压备考学习时间,并且近期在实习宿舍的安排中受尽委屈
和劳累……退宿的不利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辅导员一边安
静地倾听,一边默默地递上纸巾,充分理解并允许其进行必要的情
绪宣泄,以缓解巨大压力、疏导紧急焦虑。 (三)破局解困——斩
断现实缠绕的荆棘 在充分的情绪宣泄后,山山渐渐恢复平静。
解决了学生的思想困扰,更要切实解决其实际困难。辅导员随即与
公寓管理中心及宿管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协商,积极寻求共同解决问
题的方案。在沟通中,辅导员首先换位思考,理解宿管维护宿舍卫
生标准的立场和压力;同时也明确指出,污垢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宿
舍长期使用累积的客观事实,并强调山山同学在退宿前已投入大量
时间和精力进行清理,确已尽全力。辅导员还恳切地说明学生下午
必须到岗实习的时间紧迫性和学生近期承受巨大压力的心理状况。
最终,这一体现理解和协作精神的沟通与协商促成了退宿的合格验
收和《离校手续表》的签字确认。 面对山山物品搬运的实际不便,辅导员主动伸出援手,全程护送其至新宿舍安置。针对山山下午必
须到岗实习的紧急需求,辅导员亲自将其送达实习岗位,并与岗位
指导老师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传递了对学生近期多重压力的理
解,共同商定了阶段性支持方案,达成一致将共同关注山山的后续
适应与成长。 (四)专业续航——为心灵点亮引航灯塔 表面的现
实困难虽已缓解,但山山长期积累的多重压力及其在危机中表现出
的极端情绪需要系统性、分层次的专业心理支持。辅导员严格按照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转介流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老师进行了紧
急对接,详细介绍了山山的危机情况、压力源、当前状态及已采取
的干预措施。在辅导员协助下,山山联系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完成
初步登记,并预约了咨询时间。为了促使山山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辅导员用心挑选了若干高质量的心理自助平台,引导山山去掌握科
学且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以及心理调适方法。辅导员还和山山分享
自己在学业规划、职业发展、应对压力方面的经历和感悟,指导山
山如何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掌握高效的时间管理策略以及科
学的备考方法,引导山山增强凭借专升本改变自身命运的信心。
(五)家校共育——编织双向奔赴的纽带 家庭是学生最核心的支持
系统,是学生走出困境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效的家校协同
绝不是简单的给家长发通知和提要求,而是家校定期沟通、默契配
合,形成教育合力。辅导员在危机初步解除后,第一时间向山山向
家长说明山山曾面临的极端自杀风险及其诱因,同时强调当前学校
已采取的紧急安全措施和初步稳定情况。并着重建议家长近期密切关注山山的睡眠状况和情绪波动,在家中营造放松、无压的环境。
辅导员还赠送山山家长《做孩子一生的贵人》《高压年代》等书籍,
定期与山山父母交流书中智慧,帮助山山家长找到关怀孩子的切入
点和正确方法,真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懂方法、有智慧、能给力的
“贵人”和坚强后盾。 (六)长效固本——为制度装上人文轴承
山山的案例暴露出学校现有退宿流程刚性过强、灵活性不足的痛
点,以及部分环节对个体特殊困境缺乏有效响应机制的问题。为从
根本上预防类似危机,推动管理服务提质增效,辅导员向公寓管理
中心提交了《关于优化学生离校退宿流程及建立应急帮扶机制的建
议书》。核心建议包括在坚持宿舍公共设施完好、卫生基本达标的前
提下,增设人性化考量条款,如“客观困难豁免”条款:“对于学生
已尽力清理但因客观原因(如设施老化、管道设计缺陷、污渍顽固
等)导致局部未达标的,经学生本人说明情况并提供初步证据(如
清理过程照片/视频),辅导员核实确认后,可予以验收通过;或由
公寓管理中心视情况提供必要的技术协助或替代清理方案”。并且建
议优化验收流程,宿管人员在指出问题时,同步提供清晰的整改指
引和可行的解决方案,避免简单否决。还提出建立“特殊离校困难
学生快速帮扶通道”,专为在离校高峰期遭遇不可抗力或突发紧急情
况的学生提供应急支持,实行“学生申请-辅导员审核-公寓管理中
心复审-相关部门帮扶”的一站式服务,确保响应及时、帮扶到位。
这些建议不仅解决危机个案,更能推动管理育人理念落地,提升学
校治理现代化和人文关怀水平,增强校园环境的包容性与支持性。六、经验启示
山山的案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大学生成长路上的复杂
挑战,也折射出辅导员工作的温度与深度。从一纸退宿单引发的危
机,到最终成功化解,我们提炼出以下几点深刻启示。 (一)速应
准判,危机干预的“黄金法则” 山山的案例犹如一记警钟,敲响了
“时间就是生命”的危机干预最强音。当山山在电话中喊出“跳
楼”、“写遗书”等极端言论时,任何迟疑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
果。面对危机事件,我们要像急诊医生一样,迅速反应,第一时间
精准判断风险等级、识别核心症结、提出应对方案。第一时间介
入,不仅是流程,更是责任与担当。迟疑可能错失良机,精准才能
有的放矢。 (二)洞察入微,从“退宿小事”看透“压力冰山”
学生求助的困难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山山最初仅以退宿受阻为由寻
求帮助,但学业压力、心理困惑、人际障碍、实习困境、毕业迷
茫……这些“隐秘的角落”可能早已暗流涌动。辅导员需练就“火
眼金睛”,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学生的异常言行保持高度敏感,
主动挖掘“小事”背后的深层困境,避免陷入“头痛医头”的误
区。 (三)以心换心,人文关怀是“破冰”利器 制度铁面无私,
人心温暖有度。在和山山相处期间,辅导员凭借真诚化解了她内心
的抵触情绪。在坚持原则与灵活变通之间,辅导员的人性化处理至
关重要。当学生情绪崩溃时,辅导员的深度倾听和共情回应,非阻
断性陪伴和支持性情绪疏导,是融化坚冰的暖流;当协调解决问题
时,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是撬动刚性规则的柔性力量。 (四)联动聚力,编织“1+N”立体化生命守护
网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辅导员工作的形象概括。山山
的案例涉及思想引导、事务管理、心理疏导、职业规划、学业指
导、危机应对等辅导员工作的多个维度。辅导员要坚持系统观念,
勇做“接线员”和“调度员”,善于整合校内外各方力量,激活校内
外各方资源,尤其关注家校协同育人,为学生织就一张立体、坚韧
的帮扶网,形成“1+N”的协同育人效应。 (五)关口前移,让危
机预警跑在问题爆发前 危机干预是亡羊补牢,更优的策略是未雨绸
缪。山山的经历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何总要等到危机已然爆发才
着手介入?日常工作中,我们对学生的关注是否足够细致?心理健
康教育是否足够深入?危机预警机制是否足够灵敏?这要求我们必
须将工作重心适度前移,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动态监测,常态化开展
谈心谈话,加大心理调适知识的普及力度,引导学生具备求助意
识,帮助学生构建起心理免疫力,让“小问题”在萌芽状态就被化
解。 (六)赋能定心,做学生经历风雨时最稳的“锚” 在此次危
机干预过程中,面对山山的情绪风暴,辅导员自身的稳定情绪与沟
通技巧是第一道防线。辅导员不仅要懂学生、爱学生,更要不断
“充电”,提升心理学、危机干预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辅导员还要学
会自我关照,保持积极心态,在关键时刻成为学生经历风雨时最稳
的“锚”。同时,学校应建立健全辅导员心理支持、专业培训和危机
干预督导机制,为辅导员有效履职提供坚实后盾。 每一次危机干
预,都是一次深度陪伴、一次价值重塑,更是一次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契机。育人工作恰似一场充满温情的修行,其所需的并非仅仅是
技巧,更关键的是真心,并非只是方法,更在于情怀。只有用心、
用情、用智,才能引导和守护好学生的成长之路。当我们凭借爱
心、情感以及专业为学生提供护航时,他们便可在风雨之中寻觅到
前行的勇气,在迷茫之际看见希望的光芒。这便是教育的真正意
义,亦是辅导员工作的价值之所在。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8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政府干预的合法性与消费者心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