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术、管理两⽅⾯提出防范应对措施。 2.1 安全⻛险分类。通过分析⼈⼯智能技术特性,以及在不同⾏业领 域应⽤场景,梳理⼈⼯智能技术本⾝,及其在应⽤过程中⾯临的各种安全 ⻛险隐患。 在1.0版基础上, 调整更新⻛险类型, 并探索性提出分级应对 原则。 2.2 技术应对措施。针对模型算法、训练数据、算⼒设施、产品服务、 应⽤场景,提出通过安全软件开发、 降、决策错误等鲁棒性问题。 (d) 输出决策不可靠。 ⼈⼯智能利⽤有限数据集拟合复杂现实世界,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 - 4 -⾃主感知、认识、理解、交互的理论基础、技术能⼒还有待突破,基于有 限样本的决策判断、输出结果存在“幻觉”,即看似合理实则不可靠的现象。 (e) 外部对抗攻击。 攻击者利⽤模型算法及其设计实现的缺陷、漏洞, 、功能等,⼲预模型推理 过程进⽽影响决策判断、输出结果及运⾏稳定性,甚⾄恶意利⽤或消耗模型 资源。 ( f)模型缺陷扩散。依托基础模型进⾏⼆次开发或微调、建设部署⼈ ⼯智能应⽤,将导致基础模型缺陷向下游模型、应⽤传导。基础模型的开 源,加剧模型缺陷扩散速度、影响范围和修补难度,为不法分⼦训练“作 恶模型”提供便利。 3.1.2 数据安全⻛险 (0 魔豆 | 92 页 | 30.37 MB | 2 月前3
网络变革与AI发展(倒逼)变革网络(Networks)的又一个关键转折点,也使相关 的通信基础设施面临新的挑战。 一、AI 的工作负载(Workloads) 一般而言,人工智能(AI)的工作负载指的是在计算系统 上运行的、与 AI 相关的任务集合及其对硬件资源的需求特性。 这些任务通常具有独特的计算、通信和存储模式,对底层基础 设施(如 GPU、存储、网络)提出特殊要求。 但是,从不同的角度,对 工程师,能够在数秒内完成数据关联分析、故障预测与自动处置, 推动网络运维和安全防护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保障的转型。 网络承载了 AI 发展: 网络是承载 AI 研发和应用所必需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在 运行大规模 AI 训练或推理任务的数据中心环境。现代 AI 的 工作负载(例如训练 GPT-5 等深度学习模型)具有高度分布式 特征,需要在成千上万个 GPU 或专用 且确保无阻塞。一旦其中某条传输链路出现延迟,就会迫使其他 节点进入等待状态。这种同步机制意味着计算集群中最慢的一条 传输链路将决定整体任务执行速度。因此,面向 AI 的网络架构 必须构建能实现在任意计算节点间稳定、高速通信的基础设施, 即是被称为的“全互联连接”(any-to-any connectivity)。 为确保网络不存在“超强配置”的阻塞点,通常采用 无阻塞的“完全二叉树”拓扑结构(图 5),并实现0 魔豆 | 19 页 | 1.24 MB | 4 天前3
共 2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