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舆情保护办法制度建设方面需要制定分级响应预案。根据舆情影响范围将风险划 分为四级:一般性讨论(日传播量<1000)、潜在危机(跨平台传 播)、重大危机(主流媒体介入)、灾难性事件(国际关注)。针对不 同等级设定差异化的处置流程,例如在二级预警时即启动法律合规 审查,在三级响应中协调第三方专家发声。这种阶梯式管理能有效 避免资源错配。 员工舆情素养培训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二、技术驱动的智能舆情保护方案 在技0 魔豆 | 3 页 | 157.83 KB | 17 小时前3
“云南造车大神”事件舆情分析报告的专业性,也放大了事件中蕴含的实质性风险。 技术分析为公众的担忧提供了详实的专业依据,使得 “安全隐患”不再是一种感觉,而是有具体技术点的指控。 这给相关管理部门带来了更大的舆论压力,要求其必须从专业技术角度进行回应和处置。 如车辆在展示或私下行驶中出现故障、事故,将是最大 的舆情引爆点,可能导致舆论从“争议”一边倒地转向“问 责”。如有专业的汽车工程师学会、检测机构等发布公开的 技术分析报告,将直接主导舆论走向。0 魔豆 | 4 页 | 180.99 KB | 26 天前3
网络变革与AI发展12/19 这些能力使AI驱动的网络变革在效能与可靠性上实现了质 的飞跃。AI 赋能的网络管理平台就如同一位永不停歇的虚拟 工程师,能够在数秒内完成数据关联分析、故障预测与自动处置, 推动网络运维和安全防护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保障的转型。 网络承载了 AI 发展: 网络是承载 AI 研发和应用所必需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在 运行大规模 AI 训练或推理任务的数据中心环境。现代0 魔豆 | 19 页 | 1.24 MB | 4 天前3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汇聚挖掘,进⽽判断⽤⼾⾝ 份、喜好以及个⼈思想倾向的⼈⼯智能系统,应严格防范其滥⽤。 (c)加强对⼈⼯智能⽣成合成内容的检测技术研发,提升对认知战⼿ 段的防范、检测、处置能⼒。 4.3应⽤衍⽣安全⻛险的应对措施 4.3.1社会和环境安全⻛险应对 (a)⽀持不断探索创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智能发展模式,制 定⼈⼯智能绿⾊技术标准。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 进⽅案。 6.1.12评估⼈⼯智能模型算法对外界⼲扰的容忍程度,以适⽤范围、 注意事项或使⽤禁忌的形式告知服务提供者和其他研发者。 6.1.13定期披露⼈⼯智能模型算法的审计与异常处置情况。 6.1.14 积极参与开源社区建设, 推动⼈⼯智能安全治理技术创新和 实践,为服务提供者和使⽤者提供合规治理解决⽅案或治理⼯具。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 - 18 -6 智能系统,⼀般具有记忆、规划、使⽤⼯具等基本能⼒。 15.安全护栏:针对⼤模型的安全控制措施,通过结合规则库、负⾯判 别模型等技术⼿段,对⼤模型输⼊输出内容、数据泄露、提⽰词攻击等进⾏ 识别、拦截及处置,实现对⼤模型输⼊的验证和过滤,以及限制⼤模型输出 不符合预期的内容,保障⽣成内容的可控性、合规性和安全性。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 - 30 -致 谢 中国电⼦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络空间研究院、中央⽹信办数据0 魔豆 | 92 页 | 30.37 MB | 2 月前3
共 4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