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到人工智能:每一次传播革命都是一次人类社会的进步演进史诗。从远古时期语言的诞生,到现在人工智能的 崛起,每一次媒介变革都深刻地改变了传播格局与人类 社会的面貌,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媒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传播是 人与人之间通过媒介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 这两者密不可分。人类每一次传播革命或媒介革命,都 是人类意识的升华与延伸。 语言是嘴巴的延伸,文字是眼睛的延伸,广播是耳 朵的延伸,电视是耳朵和眼睛的延伸,互联网是眼睛、耳朵、嘴巴和手的延伸,人工智能是大脑的延伸。这些 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人们在共同的劳动和生活 中,需要更有效地交流信息、协调行动,简单的手势和 声音已经无法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交流需求,于是语言 应运而生。 早期人类主要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在 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讲述着狩猎的经 历、部落的故事、祖先的传说。这些口头传承的内容, 不仅包含了生存的经验和技能,还承载着部落的文化和 价值观。例如,在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中,长辈们会通 误、个人情感等因素,对原始信息进行有意或无意的修 改、遗漏或夸大。在传播一个故事时,不同的人讲述可 能会出现情节上的差异,随着传播环节的增多,信息与原始内容的偏差可能会越来越大。这就导致语言传播在 传递复杂、精确的信息时,可靠性相对较低。 二、文字:突破时空限制的传播革命 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最初的文字形式 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通过描绘事物的形状来表示意 义的文字,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事物的直观100 魔豆 | 22 页 | 862.70 KB | 3 月前3
Labubu何以成为全球通用“文化接口”——从“认同文化”到“文化认同”“讲故事”转向“提供情绪支点”,从“彰显中国特色”转向“体现情 感共通”,从“输出文本”转向“嵌入场景”。 Labubu 不是因为“代表中国”才被传播出去,而是在“不必代表” 的状态中,恰当地传递了某种中国式的文化感知,更在一定程度上彰显 了国家的文化底气。由此,也走出了一条可供复制与优化的“文化出海” 新路径:以日常的方式进入世界,以共情的方式赢得认同。它不是终点, 而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展边界的一次明确坐标。0 魔豆 | 8 页 | 864.83 KB | 5 月前3
AIGC发展报告驶,从创意营销 到元宇宙场景,AIGC 正推动文旅产业从“观光式”向“沉浸式”“智慧化”转型,最终实现“让 文化活起来,让旅游更有温度”的目标。 传统文旅讲解服务长期受限于“金牌导游稀缺、知识传递碎片化、服务覆盖有限”等瓶颈, 而借助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AIGC 模型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文旅 场景中的讲解痛点。以人民网研发的智能硬件“AI 之眼”为例,通过在硬件上集成麦克风、 供多样 化的初始表达、结构骨架与风格模拟,将更多承接重复性、程序化的创作环节,如素材采集、语言 润色、风格仿写等,使人类从“机械执行”中解放出来。创作者仍需承担内容的整体构思、审美决 策、价值传递与文化辨识等关键责任,决定“表达什么”“为何表达”与“如何升华”,继续发挥 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这种“人主 AI 辅”的协作机制或将成为行业共识。 AI 在重构创作流程与生产关系的同时,并未削弱人的主体地位,反而进一步释放了人的创造0 魔豆 | 53 页 | 9.55 MB | 3 月前3
共 3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