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成因、演变及治理来源:河南省互联网应急指挥中心 作者:闫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外部不确 定性增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 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因事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 与社会敏感性,并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其衍生的网络 舆情往往呈现信息爆炸、情绪共振、观点极化等特征,一旦 应对处置不当,不仅会导致负面情绪积累,引发群众不满, 更会损害地方政府公信力,影响社会大局稳定,需要加以重 络舆情演化过程中,不实谣言信息常常充斥舆论场,受个人 知识、阅历、心理等因素影响,公众对同一事件的看法、态 度和行为存在差异,个别网民对不实信息的辨识能力不足, 对网络谣言缺乏理性判断,仅凭感性认知就盲目跟风传播, 致使负面信息呈现“病毒式传播”。加之一些自媒体账号、新 闻媒体的推波助澜,加快了负面舆情的演化。个别舆情事件 爆发时会出现情绪化表达等现象,严重的会泛化变异,加大 舆情治理难度。0 魔豆 | 6 页 | 219.67 KB | 4 月前3
生得“无闻”、死得“轰烈”的查理·柯克是谁?客观危害性:视频中柯克中弹、喷血、人群四散奔逃的 画面,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心理创伤,同时引发公众对暴力 行为的模仿担忧。 社会影响性:柯克作为美国右翼代表人物,其遇刺事件 本身具有政治敏感性。视频传播可能被境外势力利用,煽动 国内极端思想,危及社会稳定。 正因此,我们必须追问:他在中国瞬间“走红”,网络 平台有没有根据法律对相关视频进行限流、封控?该不该限 流、封控?这个问题直指平台责任的核心。今日上午平台未0 魔豆 | 3 页 | 131.76 KB | 2 月前3
沉默总比说谎强便是各类政治宣传与虚假信息,它们通过精心编织的谎言误导公 众,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社会后果。 3、沉默与说谎的真正区别 沉默并不等同于否认真相,它是对某些复杂问题的自我控制, 是对不确定性和敏感性的理智应对。而说谎则是在明确知道真相 的情况下,故意扭曲事实,误导他人。沉默有时反映了对他人或 社会的尊重,它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和矛盾。然而,说谎则是对 他人的不尊重,是对真理的亵渎,是对社会契约的破坏。0 魔豆 | 4 页 | 341.83 KB | 1 月前3
南京景区和服照引怒怼,历史情感与个人合法权益的冲突心这种管理措施会过度限制个人权益,从而引发了一个关于 公共管理与个人合法权益平衡的新讨论话题。 舆情建议一是景区及相关公共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 维护公共秩序和民族情感,对于涉及文化敏感性的区域和场 所,可以制定明确的文化引导政策,让游客自觉遵守文化礼 仪和规范。 二是相关部门和媒体在面对类似涉及民族情感和个人 权利冲突的事件时,应积极引导舆论理想讨论和看待此类事 件,避免情绪化的争吵和对立。0 魔豆 | 5 页 | 496.06 KB | 10 月前3
提升基层干部舆情风险防控能力四个维度提升舆情风险防控能力。 认知升维:从“被动灭火”到“主动控温”的思维转 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 预防转型。面对舆情风险,有的基层单位往往后知后觉, 缺乏对网络舆情影响的敏感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从而错过 最佳应对时机。从“被动灭火”到“主动控温”的转变, 注重在舆情风险发生前进行预防和控制,避免事态扩大。这需要基层干部摒弃“重危机处置、轻风险预防”的错误 观念,将舆情风险防控从事件处置转变为风险预防。一是0 魔豆 | 6 页 | 216.46 KB | 4 月前3
4名女高中生拒绝搭讪遭多名男子围殴,再次掀起舆论风波在“保定女学生被殴”及“唐山打人事件”中,女性和 未成年人都展现出了在面对不法侵害时的脆弱性。无论是在 热闹的餐馆还是其他公共场所,她们都可能在毫无防备的情 况下遭遇恶意搭讪甚至暴力殴打,这种易感性让她们的安全 时刻面临威胁。这些暴力事件给女性和未成年人带来的心理 创伤犹如无形的枷锁。 当前社会中,部分人对女性和未成年人的尊重和保护意 识淡薄,存在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在一些人眼中,0 魔豆 | 8 页 | 240.57 KB | 1 年前3
共 6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