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非法“流量变现”的黑手斩断非法“流量变现”的黑手 近日一则“中国籍女子嫁到外国贫民窟求助回国”的短视频 引发舆论哗然。视频中,一名女子自称被丈夫扣留护照,向偶遇 的中国博主求助,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然而,警方调查证实, 该视频系杨某江(22 岁)与其女友陈某心(25 岁)为吸粉引流、 直播带货而策划的摆拍内容。这一事件暴露了虚假摆拍产业链的 猖獗,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虚构情节博取流量,再利用粉丝经 济实 性驱动外,平台的流量变现机制和国家层面的法律规制也存在很 大问题。 一、流量变现是虚假摆拍的“经济诱因” 1. 粉丝量与流量的直接变现能力 在短视频平台生态中,粉丝量是商业价值的核心指标。以抖 音为例,拥有百万粉丝的账号可通过广告合作、直播打赏、带货 分成等多种方式实现盈利。例如,某 MCN 机构运营的“小小努力 生活”账号,通过摆拍“卖惨”视频吸粉后,月收入达数十万元。 这种“流量-粉丝- 民窟”事件中,摆拍者通过虚构跨国婚姻、人身限制等极端情节,精准踩中 公众的同情心与猎奇心理,视频播放量短期内突破千万次。这种 “流量至上”的逻辑,使得真实内容反而难以获得曝光机会。 3. 灰色产业链的成熟化运作 当前,虚假摆拍已形成“剧本创作-拍摄执行-流量运营-带 货变现”的完整产业链。例如,西安警方查处的“外地女摊主西 安摆摊被欺负”事件中,涉案传媒公司分工明确,通过多机位拍 摄50 魔豆 | 4 页 | 151.17 KB | 2 月前3
多位律师爆料因经济压力大看守所内爆满多位律师爆料因经济压力大看守所内爆满, 雷同文案渲染焦虑氛围有待警惕 近期,抖音、今日头条、网易等多个平台上有自媒体发 文或发布视频称,今年以来全国多地看守所爆满,都在筹备 扩建。如 9 月 15 日,抖音网民@小付律师(粉丝:60.2 万) 发布视频称,最高法公开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被判处 78.8 万人,相比去年增加 8%。@小付律师(粉丝:60.2 万) 分析认为,这 分析认为,这一现象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合法行为轻罪化 倾向明显,如民众做点小买卖被认定为非法经营;二是轻罪 重罪化问题突出;三是经济形势差,民众生存压力增大,新 型经济犯罪频繁增加。经查,如抖音网民@光头言不语(粉 丝:1.8 万)、抖音网民@王瑞|成都刑事(粉丝:9399)等 均发布类似信息,分析原因也基本如出一辙。 一、数据分析: 监测情况显示,从七月以来,不断有自媒体发布相关信 息,并分别在 从信息渠道来看,视频和微博是相关信息传播的主要平 台,分别占比 46.61%和 26.78%。其次是微信、APP、头条号 等平台。 从热门主题词来看,“看守所”“压力”“经济”等词 语是被提及的高频词汇。二、舆论观点: 一是对我国经济形势表示担忧。认为当下我国经济持续 下行,失业现象严重,叠加房贷车贷等导致民众生存压力增 大,违法犯罪行为有所增加。 二是对自媒体分析的“轻罪重罚”等现象表示赞同。如 有网民0 魔豆 | 4 页 | 184.29 KB | 1 年前3
百章舆情观察:从小米汽车到小米手机 从流量封神到信任翻车从小米汽车到小米手机,从流量封神到信 任翻车 在中国车圈,没有谁比小米汽车更懂“冰与火之歌” 的残酷。从 SU7 系列甫一问世,雷军携“最后一次创业” 的悲壮与“科技春晚”的流量,登上了国产新能源的“封 神台”。然而,当致命事故的发生与大规模召回的公告交 织,当“逆光之王”的广告小字刺痛了消费者敏感的神 经,小米品牌便从云端急速坠落,陷入一场深刻的信任危 机。 图片来源:AI 合成 会 上大书特书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被车主拆解后发 现并无实际风道结构,纯属装饰。比如“小米超强钢”被 标注为项目名称。新仇旧恨叠加,小米“营销大于实质” 的品牌形象几乎被焊死。 三、流量狂欢下的三重错配 从“封神”到“翻车”,表象是质量与营销的连环爆 点,其内核却是深植于小米模式中的三重结构性错配。 (一)个人 IP 与企业韧性的错配 当企业的声誉与创始人的光环深度捆绑,企 平是否发生了倾斜? (三)流量运营与社会信任的错配 小米是流量运营的顶级玩家,但它似乎忘记了,流量 是一把双刃剑。它能以最低成本撬动最广泛的关注,也能 在信任坍塌时,以最快速度放大最微小的瑕疵。当小米用 “小字游戏”挑战公众的知情权时,它透支的不仅是单个 产品的信誉,更是整个品牌乃至雷军个人长年累积的社会 资本。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任何试图建立在信息不对 称之上的营销,最终都将遭到流量的反噬。结语0 魔豆 | 6 页 | 1.54 MB | 1 月前3
百章舆情观察:网信办亮剑,社交媒体热搜榜因被流量操控而成为 “清朗” 对象150 魔豆 | 7 页 | 275.45 KB | 1 月前3
“土味说车”为何能撬动千万流量?十年卖车无人晓,大姨卖车天下闻!“土味 说车”为何能撬动千万流量? “这大轱辘你喜欢吗?”“黢黑的大轮毂得劲儿不?” “这破玻璃还防夹手!”——当这些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东 北大实话,从一位 58 岁的雷克萨斯保洁阿姨口中说出,用 来描述一台豪华汽车时,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发生了。 哈尔滨这位保洁阿姨的“土味说车”视频意外爆火,堪称“十 年卖车无人晓,大姨卖车天下闻”的真实写照,单条视频播 来源:极目新闻一、从“擦边卖车”到“实在唠嗑”:审美疲劳下的清 新剂 阿姨的走红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大众对过度包装、精致 化营销的审美疲劳。而保洁阿姨的“翻译式”解说,恰恰拆 解了这堵墙。正如一位网友的犀利评论:“老板太会玩流量 了,之前那种擦边卖车的套路,再细的糠也经不住天天吃, 早就没啥新意了。”这番话道破了当下汽车营销面临的困境。 当精致的话术、千篇一律的参数讲解甚至低俗的“擦边”营 销让消费者心生厌倦时,保洁阿姨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 种‘自己人效应’是高端广告大片无法实现的。” 三、跟风之后,如何留住“真实”? 阿姨的成功迅速引发连锁反应。宝马、沃尔沃、奥迪等 品牌 4S 店纷纷推出“保洁阿姨说车”“门卫大爷评车”视 频,一时间,“草根卖车”成为流量密码。然而,简单的复 制粘贴也很快显现出疲态,部分内容因刻意模仿而失真,观 众开始辨别“谁是真耿直,谁是装实在”。 来源:网络 极目新闻对此,财经评论人提醒道:“现象级的破圈值得鼓励, 但品0 魔豆 | 4 页 | 240.78 KB | 4 天前3
菏泽南站网红扎堆直播被叫停序良俗,质疑监管部门不作为等方面。 舆论观点:呼吁加强监管 不满“网红”风气盛行 部分舆论认为低俗直播破坏社会公序良俗;部分舆论呼 吁相关部门加大对低俗直播的监管力度;部分舆论不满“网 红当道”“流量为王”的社会风气;部分舆论认可菏泽官方 为打造网红城市所做的努力;部分舆论认为郭有才等有才华 的主播值得被关注。 【报告详版】 一、菏泽南站网红扎堆直播被叫停引热议 5 月 12 日 9 时,据齐鲁晚报报道,近日,在山东菏泽, 时,据澎湃新闻报道,新晋网红点“菏泽南站” 人员流量持续攀升,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 执法行为,5 月 13 日,菏泽市牡丹区司法局党组成员马芳一 行四人到菏泽南站进行现场执法监督检查。通过暗访,检查 组对区文旅局执法人员制止一起低俗直播的执法行为进行 了全过程监督,依法依规对低俗直播行为进行了制止,并现 场进行了口头教育。 13 日 22 时,据齐鲁晚报报道,始料未及的流量给菏泽 南站带来了“甜蜜的烦恼”。为了迎接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 分,破坏了网络生 态环境;菏泽官方对主播们下“逐客令”这一决定是清醒而 明智的;如何将网红文化对经济的正向推动作用发挥出来, 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工网发文表示,“在菏泽南站被冲上热搜的视频中, 如果任由诸如伤风败俗、衣着暴露、毫无底线的表演蔓延, 必然会毁了菏泽南站这个网红打卡地,流量再也不可能变成 ‘留量’。如果任由这群无下限的网络主播在菏泽南站肆无 忌惮,不仅拉低了众多游客对菏泽这座城市的印象分,更破0 魔豆 | 16 页 | 1.36 MB | 1 年前3
2025年上半年网红行业舆情分析报告2025 年上半年网红行业舆情分析报告 文章转载于微信公众号“ZACH 舆情公关” 2025 年上半年,中国网红经济在技术驱动(5G/AI/VR)下持续 扩容,市场规模逼近 2 万亿元,主播账号总量达 1.93 亿个。 然而,伴随网红行业高速发展,虚假宣传、偷逃税款、造谣炒 作等负面舆情高发,倒逼监管体系加速完善。国家网信办、公安部、 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密集出台政策(如《MCN 机构业务活动管理 起诉“四川芬达”、胖东来因网红碰瓷先后两次起诉“两个小段” “柴怼怼”等事件多次触及法律红线问题,进一步凸显出网红法律 意识淡薄及 MCN 机构监管缺位。 律师界普遍观点认为,此类行为本质是“以法律风险置换流量 红利”,与上半年高发的涉法舆情高度吻合。 2、直播带货信任危机持续,食品安全、虚假宣传顽疾难除 作为核心变现渠道,直播带货相关负面舆情频登热搜。如李维 刚带货原切牛肉卷被疑为合成肉、“网红晚晚带货翻车”上热搜、 王”逻辑回归。 倘若缺乏优质内容,网红为博流量一味展示高能耗生活方式或 传播不当内容,不光容易激起舆论场道德谴责,最终更会遭受平台 封禁和法律追责。 4、网红“人设崩塌”加速,粉丝反噬风险陡增 网红经济“流量至上”逻辑下,上半年因自身不当言行导致人 设“翻车”的网红频出,如张大大被指“职场霸凌”、“何同学” 言论惹众怒一夜掉粉过万、潘宏训狗方式粗暴被指为吸引流量、“羊 毛月”账号解封被网友抵制、百万粉丝网红刘琳琳直播时“辱骂”0 魔豆 | 11 页 | 1.27 MB | 3 月前3
胖东来“被碰瓷”引发“退网”危机始人于东来连发多条回应,呼吁营造积极向善的社会环境。 作为“不挂牌的 6A 级景区”,反复被舆论席卷的胖东 来再次保住了口碑,其背后的“网络黑嘴”“碰瓷式营销” 及“民营企业网络焦虑”受到多方关注。 网红流量对企业家形象塑造呈现显著的双刃剑效应 在该事件中,最受关注的当数于东来的“硬刚”态度。 “五一”假期,于东来在社交媒体连续发布多条推文,回应 柴怼怼。他表示,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 回的声誉重创。 当前,网红流量对企业家形象的塑造具有显著的双刃剑 效应,既能为企业带来短期红利,也潜藏长期风险。一方面,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企业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直接触达用 户,以个人 IP 作为信任纽带,提升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 与用户黏性,降低用户决策成本。另一方面,流量放大镜效 应下,企业家与企业的深度捆绑可能会导致风险隔离缺失, 让企业形象在流量纷争中与企业家形象完全画上等号。 号。 就此次舆论发酵进程而言,企业家表态未起到完全的 “灭火”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舆论极化;直到官方 调查结论公布后,舆论场观点才逐渐转向理性。就网红流量 与企业家形象关系,齐鲁壹点认为,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一种 助力,但企业经营逻辑还是关键,面对舆论要有定力,因为 消费者最终会作出自己的比较和判断。 网络“碰瓷”频频冲击企业形象 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高关注度“热门”企业遭遇“碰0 魔豆 | 5 页 | 179.61 KB | 5 月前3
网信办调查瑞士卷事件妇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失权”现象,家庭劳动仍然没有得到 应有的认可与尊重,并据此认为女性仍然应当积极争取在职 场中的位置,通过经济收入来确保自身的主体性,维护自身 权益。 二是认为家庭中吵架也随时在用手机拍摄不符合常理, 质疑该视频系博主摆拍炒作,通过刻意挑动性别对立话题, 借机博取流量。 三是认为不论该视频是真实的还是摆拍,都没有在事实上产生任何危害,质疑官方就该话题介入调查属于浪费公共 资源, 自媒体领域公信力正在垮塌 在本次舆情发酵过程中,有大量网民关联此前“秦朗丢 作业”一事,认为目前各类摆拍视频大行其道,自媒体为获 取流量无所不用其极,对各类博主发布的视频均表示质疑。 这表明,在互联网移动端的普及下,人人都能通过网络发声, 各类混乱的信息爆料、盲目的跟风、虚假摆拍造流量等乱象 不断,自媒体领域的公信力正在逐步垮塌,网民对自媒体的 信任程度正在越来越低。 性别对立情绪日益激化,女权话题仍是热点 性别对立情绪日益激化,女权话题仍是热点 近年来,性别话题在舆论场中热度不断,如杨笠等女性 脱口秀演员表演内容持续引发争议,婚嫁彩礼话题也长期反 复引发探讨。在这背后,存在多重原因:其一,伴随科技水 平增长、经济发展、教育普及等因素对性别分工的冲击,女 性正在寻求更加平等的话语权;其二,“极端女权”等对女权的异化现象引发部分男性群体的反击,甚至出现对女权主 义本身的污名化,导致性别对立情绪日益激化,涉及女权议 题的0 魔豆 | 6 页 | 236.05 KB | 1 年前3
司马南被重罚:900万罚单背后的舆论反应与治理启示问题,它反映出网络大 V 群体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 乱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大 V 凭借自身影响力,拥有 了巨大的流量和商业价值。然而,部分大 V 在利益的诱惑下, 忘却了基本的道德和法律底线,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择手段。 司马南的行为,无疑给整个网络大 V 群体敲响了警钟:在享 受流量红利的同时,必须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序良俗。 此次事件也反映出网络大 V 等高收入群体在税收方面存 在监管难度。在本次事件中,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精准 发现问题,但新兴业态下收入形式复杂多样,部分从业者利 用政策漏洞、复杂企业架构偷税漏税,给监管部门带来更多 挑战。若不加强监管,可能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影响税收公 平原则与经济秩序。 百章说 直播、自媒体等行业协会应强化行业自律管理,发挥积 极作用,制定完善行业自律规范,加强对从业者培训与教育, 引导从业者树立正确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观。建立行业内部监 督举报机制,0 魔豆 | 4 页 | 184.04 KB | 7 月前3
共 113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