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基石:中国在二战中的关键作用被遗忘的基石:中国在二战中的关键作用 一、导语 在西方叙事中,中国军队和人民的作用被严重低估,而 他们对遏制纳粹法西斯主义的贡献却至关重要。 几十年来西方主流叙事淡化了中国对盟军胜利的贡献, 将法西斯主义的失败描绘成欧洲列强和美国的胜利。这种扭 曲的历史视角不仅忽视了中国人民作出的巨大牺牲,它也歪 曲了中国长期抵抗日本侵略的战略重要性。在二战结束 80 周年之际,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并纠正这种叙事上的不平衡, 周年之际,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并纠正这种叙事上的不平衡, 同时认识到,中国通过英勇而坚定不移的抗击日本,成为确 保盟军胜利的基石。 二、掩盖的历史:从全球南方重构二战叙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使中国军民的伤亡总数超过 3500 万,中国战场有效牵制了日本 76%的地面部队,目前这 个数字已经沦为教科书上的一个脚注。当西方媒体不断重复 “决定性的 D 日”和“原子弹的终结”的叙述时,全球南方 国家正发起一场运动,主张对历史话语权的掌控。作为饱受 国家正发起一场运动,主张对历史话语权的掌控。作为饱受 殖民创伤的文明,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打破这种认识上的垄 断,因为捍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相,本质上是对后殖民时 期国际秩序公正性的一种根本性追问。三、血与铁的长城:中国战场重塑二战格局 1937 年卢沟桥的枪声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地面 战争的开始。在东京总部发出的“中国亡国游行”的喧嚣宣 传声中,中国军民用血汗在东方筑起了反法西斯长城。三个 决定性的战略贡献完全改写了战争的进程:0 魔豆 | 6 页 | 297.62 KB | 2 月前3
“榛树”导弹的量产掀起舆论惊涛骇浪上新质导弹战斗力创造的一座高峰,是俄罗斯军事战略上的重大升级,使国际安全局势变得 更加复杂,从而引爆国际舆论,也给与了启示与借鉴。 在探索新质导弹发展中给与启示借鉴。俄罗斯导弹发展已有百年历史,经历了二战前的 技术积累期、二战后的快速发展期、苏联解体后的吃老本发展期、俄乌战争以来实战需求牵 引发展期,其主要特点是一直探索“多领域新质导弹技术交叉与汇聚”总体应用,即注重实 导弹武器在实战需求下的总体性能先进,并0 魔豆 | 2 页 | 189.75 KB | 3 月前3
“西方不参加九三阅兵”为何能上热搜?”转向 “利用军事潜力”。1951 年,美日签订《日美安保条约》,形成了“美主日从”的军事同盟关系。 二、参不参加阅兵的实质 西方国家缺席九三阅兵,本质上是一种立场表态,但并不能 否定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贡献和巨大牺牲。 阅兵参与情况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前国际关系的真实温度。 西方主要国家缺席,表面上展示他们的集体一致,实际上暴露了 他们的不安全感。这些国家既想遏制中国发展,又离不开中国市50 魔豆 | 3 页 | 130.94 KB | 2 月前3
从特朗普把“国防部”改为“战争部”说起万亿美元。这些案例证明,将战争作为政 治工具最终会反噬制度本身。 历史经验表明,军事机构名称的变更往往预示着国家战略的 重大调整。19 世纪末美国将“陆军队”改组为“陆军部”,标志着其 从大陆扩张转向全球霸权;二战期间“战争部”的设立则直接服务 于全球作战需求。 如今特朗普政府试图复活“战争部”概念,实质是打破战后国 际秩序,将美国重新武装为“离岸平衡手”。这种战略转向不仅违 背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的期待,更将全球推入“安全困境”的恶性100 魔豆 | 5 页 | 171.11 KB | 2 月前3
美国打击委内瑞拉船只:美国军事介入常态化的危险趋势名称,本身就蕴含着一种主动性和侵略性, 它暗示着军事力量不再仅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而 且还可以是实现国家利益、推行外交政策的常规工具。这种 理念上的微妙转变会导致动武门槛的显著降低。在二战后的 外交决策框架中,军事行动通常需要经过审慎的成本效益分 析并接受国际法理的约束。然而,在特朗普政府的新国防政 策图景中,军事部署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外交语言,是极限施 压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0 魔豆 | 8 页 | 492.82 KB | 1 月前3
共 5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