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智库:热点研究总第125期苏林就任越南国家主席原因分析及对我影响 二、涉华要闻 工 中国“打通”图们江入海口仍存关键“增点” 2. 美鼓动囊清德挑媳式就职演说态势分析及应对 热点 1. 境内外与论高度关注东部战区台海军演 四、专题调查 1 国际刑事法院在地绊博弃中的作用及启示 五、名家观点 1 美国对华竞争战略成形: 营子已有三条腿50 魔豆 | 1 页 | 136.59 KB | 1 年前3
特朗普军事打击“贩毒船只”行动对中国大陆应对台独的启示击,引发国际社会 对法理、道义及实际后果的广泛争议。此类行动暴露了美国单边 主义外交的深层逻辑,也为我应对台独分裂活动提供了参照样本。 本文将从法理依据、国际舆论、实际效果三个维度分析特朗普行 动的争议性,并探讨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与军事威慑结合,构建对 台独势力的精准打击体系。 一、特朗普军事打击的法理争议与道义缺陷 (一)法理依据的模糊性与越权风险 特朗普政府宣称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和《反恐怖主 义法》授权军事行动,但国际法专家指出,此类国内法无法直接 赋予对外国船只的武力打击权。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 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的外国船只仅享有经济管辖权,而公海上的 军事行动需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第 51 条规定的“自卫权” 或安理会授权。特朗普政府未获得安理会决议,且未证明目标船 只构成“即时且紧迫的威胁”,其行动涉嫌违反国际法中的“比 例原则”与“必要性原则”。 (二)国际道义的双重标准与信任危机 60%以上的非法毒品,但其国内禁毒政 策失效,反而将矛盾转嫁至拉美国家。此外,美国在行动中多次 误击平民船只,如 2025 年 9 月击沉的“贩毒船”被证实载有 11 名渔民,引发国际人权组织对“过度使用武力”的谴责。这种“以 己度人”的霸权行径,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在国际道义层面的公信 力。 (三)实际后果的适得其反与地区动荡 特朗普的军事行动未能有效遏制毒品走私,反而加剧了拉美 国家的反美情绪。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指责美国“以反毒为幌子0 魔豆 | 6 页 | 186.53 KB | 25 天前3
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001”字样的飞 机垂尾碎片。 这场战果口水战初期,印度一度处于被动。“4·22” 袭击事件发生后,巴第一时间要求国际社会进行可信、透明 和中立的调查,印拒绝后发起攻击使印丧失道德制高点。 “5·07”空战爆发后,巴通过召开记者会,展示录像、公 布语音等手段展示战果,在国际社会塑造了胜利形象,而印 在战机是否被击落等问题上顾左右而言他。不过,在印巴宣 布停火后,印也宣布取得“胜利”,并举行为期 方式等细节证据。同时,印严格管控国内舆论,没有印媒体 和自媒体能够真实报道冲突态势,还要求社交媒体对印网民 屏蔽外界信息,以至于大部分印度人都以为自己赢麻了。伴 随捷报口水战,印巴之间的社交媒体操纵、虚假信息传播、 国际媒体发声等行动接踵而来。 *社交媒体操控:舆论角力的前沿阵地。“4·22”袭击 事件发生后,巴方的社交媒体场风云翻涌。4 月 23 日-24 日, 超过 1000 个新注册的 X 账号集中涌现,密集发布与袭击相 联盟,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印方发布的战场照片溯源取证,仅 48 小时便揭穿三组篡改坐标的卫星图像。X 批量删除“违反 社区准则”的印巴争议话题标签,然而其审核算法难以区分 军事冲突实况和 CG 特效制作的视频。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 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印巴在网络安全领域投入同比激增 47%,远超传统军费增幅。5 月 21 日,巴信息技术和通信部 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场演示 AI 生成的虚假新闻如何通 过算法推荐在0 魔豆 | 15 页 | 249.16 KB | 4 月前3
“榛树”导弹的量产掀起舆论惊涛骇浪大威胁。 “榛树”导弹量产引爆舆论 最近,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榛树”导弹开始量产,消息一传出,就像一颗巨石投入国 际舆论的大湖中,激起了千层浪,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普京宣布“榛树”导弹量产,国际舆论瞬间炸了锅。欧洲各国尤为紧张,英国《卫报》、 德国《图片报》等媒体纷纷用大篇幅报道,渲染这一消息带来的威胁,波兰总理甚至连夜开 会商讨对策。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公开承认,俄罗斯的高超音速武器技术已进入战略临 1000-5500 公里,从俄罗斯境内或从白俄罗斯发射,能覆盖欧洲全境。如果从白 俄罗斯发射到柏林,只需十几分钟,基本不给对方留下预警和防御的时间。 “榛树”导弹量产影响巨大 普京宣布“榛树”导弹量产,在国际舆论场上掀起了惊涛骇浪。欧洲各国尤为紧张,英 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媒体纷纷用大篇幅报道,渲染这一消息带来的威胁。 在俄乌冲突背景下,“榛树”导弹量产意义重大。俄罗斯把它当作有力的战略威慑工具, ,“榛树”导弹作为一款两级子 母高超音速导弹——可释放 36 个子导弹——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世界导弹发展史 上新质导弹战斗力创造的一座高峰,是俄罗斯军事战略上的重大升级,使国际安全局势变得 更加复杂,从而引爆国际舆论,也给与了启示与借鉴。 在探索新质导弹发展中给与启示借鉴。俄罗斯导弹发展已有百年历史,经历了二战前的 技术积累期、二战后的快速发展期、苏联解体后的吃老本发展期、俄乌战争以来实战需求牵0 魔豆 | 2 页 | 189.75 KB | 3 月前3
从全球遏制到后院优先:美国国防战略转向的逻辑的修改不仅具有深远的国内政治意义,也将在全球范围内引 发广泛关注。 一、白宫忽然调转车头,原因为何? 这一战略转向既有即时的政治动因,也植根于深层的结 构性约束与历史惯性。既是国内政治的延伸,也是国际格局 变迁导致的不得不然。 首要的现实驱动来自资源约束与国内疲态。长期大规模 的海外军事部署已对美国社会与财政造成反噬。国会预算办 公室及多家独立研究机构多次警示,联邦财政与长期债务处 于 近现有霸权,守成国可能将战略重点从对外扩张转向防御与 核心利益维护。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内部逻辑。同时,推动出现“180 度 大掉头”的则是国际力量对比的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非西 方力量集体上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实力相对下降。其中最 典型、最显著的就是中国的全面崛起而无法遏制,迫使美国 重新审视其国际战略,并调整其军事和外交重点。 无法遏制中国,首先体现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和科技压 制收效不大。自 2018 年以来,华盛顿在关税政策、额外关 部分高端芯片制造能力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无法遏制中国,亦已直接体现在军事领域。美国在力量 投送、远征作战经验和全球同盟网络方面仍保持优势,而中 国在常态化训练、区域打击能力和特定作战平台例如反介入 和区域拒止体系、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及航母编队演训等方 面取得显著进步。 今年九三大阅兵,中国展现出独特而强大的海、陆、空、 导弹、网络等多维联动能力。多家国际媒体指出,中国在台 海周边0 魔豆 | 10 页 | 871.96 KB | 1 月前3
从特朗普把“国防部”改为“战争部”说起法 案》,但直接以战争威胁取消选举尚属首次。 这种做法的危害性在于双重破坏:在国际层面,它将军事冲 突工具化,使战争成为转移国内矛盾的“政治灭火器”;在国内层 面,它动摇“权力和平转移”的民主基石,开创“战争即权力”的危 险先例。 三、从国内治理到国际干预的暴力喜好 尽管特朗普近期表面上调停了几起国际冲突,如刚果与卢旺达、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等,以及正在推进俄乌谈判,但这些举 动多是 ,联邦政府将全面介 入华盛顿的治理。 更令人担忧的是,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签署授权命令,允许国 民警卫队士兵在必要情况下携带武器。这意味着原本保护国民的 武装力量,可能被用来对付美国人民。 在国际上,特朗普已悄然签署了一项指令,允许五角大楼对 拉丁美洲的贩毒集团采取军事行动,包括对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 国的军事干预。美国在加勒比海域部署了三艘战舰,搭载了约 4000 名士兵。 表面理由 于全球作战需求。 如今特朗普政府试图复活“战争部”概念,实质是打破战后国 际秩序,将美国重新武装为“离岸平衡手”。这种战略转向不仅违 背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的期待,更将全球推入“安全困境”的恶性 循环。 六、多边体系的警惕与应对 特朗普的一系列言行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担忧。欧洲领导人纷纷发声,表达了他们对被边缘化的担忧。 法国总统马克龙坚持认为,欧洲在谈判中必须占有一席之地, 而德国总理100 魔豆 | 5 页 | 171.11 KB | 2 月前3
阿拉斯加会议:没有协议,但传递了一个信号15 日 会晤传递出三重信号:其一,美俄这两个核大国仍保持 着最低限度的对话渠道;其二,大国博弈的规则正在被重新 定义;其三,这种变化将产生连锁反应——欧洲的战略自主 性将面临考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或将动摇,而中美俄欧 四方的力量对比也将迎来新一轮调整。这场会晤不仅测量着 美俄关系的温度,更测试着中美战略博弈的承压能力。一、强人政治暗藏玄机:解码美俄战略新动向 特朗普和普京都不是普通的政治家。一个以痴迷“交易艺 特朗普和普京都不是普通的政治家。一个以痴迷“交易艺 术”闻名,另一个在大国博弈中经验丰富。他们代表了强人政 治家的典型,把外交当作戏剧、个人谈判和战略计算的结合。 对特朗普来说,长期的外交纠葛代价高昂,消耗巨大。 如果能在国际上取得外交成果,不仅能提升国内声望,还能 巩固他“破解僵局”的谈判高手形象。对普京而言,俄乌冲突 已进入消耗阶段——经济压力不断加大,制裁持续升级,军 事资源紧张。他认为,暂时搁置与美国的对抗或许能获得宝 四、大国交易:或将撬动国际法根基 阿拉斯加会议还涉及了一个严重的法律和规范性问题。 从《联合国宪章》的角度看,绕过多边框架,美俄直接谈判 削弱的是集体安全机制的可信度。如果未来的和平安排涉及 领土调整,这一先例势必带来更大不稳定。 以领土换取和平的交易模式,正在威胁现代国际秩序的 基石——领土不可侵犯原则。《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款 明确规定:“各会员国在国际关系中应避免对任何国家的领土100 魔豆 | 5 页 | 242.12 KB | 2 月前3
美国打击委内瑞拉船只:美国军事介入常态化的危险趋势这一事件不仅是美委两国长期敌对关系的延续,而且是 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美国全球战略的一次关键展示。它标志着 一种危险的发展方向:美国正在系统性地降低使用武力的门 槛,将军事干预常态化,并视其为解决国内政治困境与重塑 国际秩序的重要工具。从五角大楼“战争部”名号的回归, 到将对外军事行动与国内议题强行捆绑,特朗普政府正在构建一种新的执政逻辑——通过制造外部冲突来转移内部矛 盾,以单边主义的强硬姿态应对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 它暗示着军事力量不再仅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而 且还可以是实现国家利益、推行外交政策的常规工具。这种 理念上的微妙转变会导致动武门槛的显著降低。在二战后的 外交决策框架中,军事行动通常需要经过审慎的成本效益分 析并接受国际法理的约束。然而,在特朗普政府的新国防政 策图景中,军事部署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外交语言,是极限施 压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此次在加勒比海的军事集结,正是这一新国防理念的 “实战演练”。其目的并不是要发动一场全面战争,而是要 与战争的 界限,使得军事威慑常态化。 这一政策的危险之处在于,当军事部署成为一种惯性反 应时,误读误判和意外摩擦导致冲突升级的风险也随之急剧 升高。特朗普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实质上是试图重塑国际 关系的“游戏规则”,想用单边的军事优势取代复杂的多边 外交谈判,这无疑为全球秩序注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二、对外动武频繁,试图将国内矛盾向外部转移 特朗普政府对委内瑞拉的强硬姿态,其最直接的驱动力0 魔豆 | 8 页 | 492.82 KB | 1 月前3
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前序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代号“阿克萨 洪水”袭击行动,以色列随即对哈马斯和加沙实施“铁剑” 报复行动,这是继 2022 年俄乌冲突后又一大战事。双方除 了进行军事对抗,还展开激烈认知对抗,各自瞄准国内国际 民众展开认知传播,试图影响国内国际舆论。于是,与军事 冲突相关的真实与虚假信息交织,仇恨与同情情绪扩散,国 际舆论认知也从最初谴责哈马斯袭击反转至谴责以军血腥 报复。这种舆论逆转的背后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认知战。兰 年的巴以冲突也是伴随战争进程, 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同情大量伤亡的巴勒斯坦民众,外界对以 色列军事行动的支持逐渐减弱。这背后也是认知战在起作用, 相关各方利用冲突图像和视频以及战争苦难来影响甚至引 领国际舆论。双方都大量发布利己信息,试图把自己塑造为 正义的一方。例如,以色列利用媒体策略来赢得同情,强调 其类似“9·11”恐袭的受害者,并证明以军报复的合理性; 哈马斯则渲染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以色列采取一系列 战法是什么?即相关各方对网络连接力、媒介连接力、信息 连接力和情绪连接力的激烈争夺。在俄乌冲突中,美西方凭 借全球媒体传播优势和网络基础设施垄断地位,对俄实行网 络断连和媒体噤声,操控涉俄乌冲突的国际舆论,进而影响 战争走向和实力消长。例如,美西方把网络平台武器化和意 识形态化,推出“算法战”“深伪战”等新战术。 而巴以冲 突再现这些认知战新战法,即争夺网络连接和信息链接,控 制认知信息0 魔豆 | 4 页 | 198.39 KB | 4 月前3
“西方不参加九三阅兵”为何能上热搜?西方国家缺席九三阅兵,本质上是一种立场表态,但并不能 否定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贡献和巨大牺牲。 阅兵参与情况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前国际关系的真实温度。 西方主要国家缺席,表面上展示他们的集体一致,实际上暴露了 他们的不安全感。这些国家既想遏制中国发展,又离不开中国市 场,陷入一种矛盾状态。他们不愿在全世界面前高调承认中国的 国际地位,但也不希望被边缘化。 最终,他们选择了最省力的做法——装作没看见。这种缺席 无关历史正义,而是现实政治的计算结果。 规模的升级”,将美日关系从“美主日从”的防御性同盟升级为“攻 守兼备”的军事同盟。 日本政府还通过驻外大使馆等外交渠道,游说欧亚各国不要出席中国抗战胜利 80 周年纪念活动。这种相互利用的共生关系 在当今国际政治中愈发明显。 四、中国自信面对现实 西方主要国家缺席,中国表现出相当的从容和淡定。外交部 发言人在回应相关提问时表示,“我们会适时发布消息”,这种不 急不躁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体现。50 魔豆 | 3 页 | 130.94 KB | 2 月前3
共 19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