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大利益:马尔代夫与印度洋战略竞争——触礁之战⻢尔代夫位于连接中东和亚洲的重要印度洋航道的交汇处,已成为印太战略竞争中⼀个看似意想不到却 ⽇益重要的⽴⾜点。尽管⼈⼝不⾜60万,海军⼒量有限,但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勃勃的经济战略和 灵活的外交策略使其成为⼤国的宝贵合作伙伴。⻢累正试图通过争取投资、建⽴多元化伙伴关系和提升 其区域影响⼒来积极塑造其战略环境。对于中国、印度、美国等国家⽽⾔,进⼊⻢尔代夫领⼟或与其领 导⼈建⽴联系,可以增强它们在这⼀战略⾛廊的⾏动能⼒。 备受争议的安全协议后,⾯临着强烈的反对和国内抗议,批评⼈⼠认为,该协议可能使中国军队能够进 ⼊这些岛屿。由此引发的国内动荡以及与澳⼤利亚和美国关系的恶化,表明了与单⼀⼤国结盟的⻛险。 相⽐之下,⻢尔代夫成功地通过多元化的外交政策更加灵活地定位⾃⼰,选择性地与竞争对⼿结盟以追 求某些战略利益。这与冷战时期寻求等距离或中⽴的不结盟截然不同。它也与对冲策略有⼀些微妙的区 别,对冲策略通常试图推迟承诺或掩盖意图,以保持⻓期灵活性。 ,中国仍持有⻢尔代夫约40%的 外债,约13.7亿美元,凸显了其经济战略的⾼⻛险性。 印度的平衡:⽂化深度、政治摩擦 印度是⻢尔代夫的传统区域伙伴,针对中国⽇益增⻓的存在感,印度也加⼤了投资和外交⼒度。该项⽬ 的核⼼是⻢累⼤互联互通项⽬,这是⼀项耗资 5 亿美元的计划,包括连接⻢累和三个邻近岛屿的桥梁、 堤道和道路。该互联互通项⽬由 1 亿美元的赠款和 4 亿美元的信贷额度资助,是印度有史以来对⻢尔代0 魔豆 | 6 页 | 1.50 MB | 4 月前3
从全球遏制到后院优先:美国国防战略转向的逻辑机巡航,在委内瑞拉海域击毁疑似走私船只,引发地区外交 抗议。与此同时,五角大楼讨论削减驻欧兵力、将资源回调 至本土与西半球任务,以减轻海外承诺负担。 国防战略既是意志的显现,也是资源的分配标准。美国 的国防战略历来是全球安全架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方向 和内容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安全政策和军事布局,不仅关 乎美国如何定位自己在全球领导中的角色,同样决定着其在 未来十年内的军事、外交及经济优先事项。因此,这一草案 现象,同样存在 一定的历史惯性。 美国在 20 世纪上半叶曾多次出现对外介入减少的内向 化周期,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十年,美国公众与政治 精英倾向于回避海外承诺,强调国内正常化与复苏,在外交 上采取更为审慎乃至回避的姿态。这一时期的经验显示,内 向化多在财政社会压力与对外战争创伤并存时出现,但通常 不意味着全面退出全球责任,而更多表现为选择性回缩与制 度延续并存的混合形态。 大掉头”的则是国际力量对比的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非西 方力量集体上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实力相对下降。其中最 典型、最显著的就是中国的全面崛起而无法遏制,迫使美国 重新审视其国际战略,并调整其军事和外交重点。 无法遏制中国,首先体现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和科技压 制收效不大。自 2018 年以来,华盛顿在关税政策、额外关 税威胁以及对敏感技术的出口管制方面持续加码,特别是通 过实体清单与许可限制对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和关键设备进0 魔豆 | 10 页 | 871.96 KB | 1 月前3
美国打击委内瑞拉船只:美国军事介入常态化的危险趋势盾,以单边主义的强硬姿态应对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 本文以美委冲突为切入点,尝试分析这一战略转向的内 在动因、战术表现及其对全球稳定构成的深远影响。分析表 明,世界正进入一个不确定性急剧增加的时代,传统的安全 威慑与外交规则正在接受更具进攻性、更不可预测的强权政 治的冲击。 一、“战争部”回归,蓄意降低军事干预的门槛 理解当前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必须从一个看似微小却 意义深远的符号性事件入手。2025 年 9 它暗示着军事力量不再仅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而 且还可以是实现国家利益、推行外交政策的常规工具。这种 理念上的微妙转变会导致动武门槛的显著降低。在二战后的 外交决策框架中,军事行动通常需要经过审慎的成本效益分 析并接受国际法理的约束。然而,在特朗普政府的新国防政 策图景中,军事部署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外交语言,是极限施 压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此次在加勒比海的军事集结,正是这一新国防理念的 这一政策的危险之处在于,当军事部署成为一种惯性反 应时,误读误判和意外摩擦导致冲突升级的风险也随之急剧 升高。特朗普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实质上是试图重塑国际 关系的“游戏规则”,想用单边的军事优势取代复杂的多边 外交谈判,这无疑为全球秩序注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二、对外动武频繁,试图将国内矛盾向外部转移 特朗普政府对委内瑞拉的强硬姿态,其最直接的驱动力 源于华盛顿自身的国内政治焦虑。这套策略的核心,是将复0 魔豆 | 8 页 | 492.82 KB | 1 月前3
阿拉斯加会议:没有协议,但传递了一个信号战略新动向 特朗普和普京都不是普通的政治家。一个以痴迷“交易艺 术”闻名,另一个在大国博弈中经验丰富。他们代表了强人政 治家的典型,把外交当作戏剧、个人谈判和战略计算的结合。 对特朗普来说,长期的外交纠葛代价高昂,消耗巨大。 如果能在国际上取得外交成果,不仅能提升国内声望,还能 巩固他“破解僵局”的谈判高手形象。对普京而言,俄乌冲突 已进入消耗阶段——经济压力不断加大,制裁持续升级,军 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世界格局。阿拉斯加会谈给华盛顿敲 响警钟:必须同时应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挑战,而这往往意 味着要在两难之间做出痛苦抉择。二、乌克兰困局:大国竞争时代的战略夹缝 对乌克兰来说,这次会晤造成了一个外交困境。基辅方 面始终寄希望于美国提供的长期安全保障,但阿拉斯加会晤 表明,即便是最坚定的美国支持,也始终基于战略利益而非 道义承诺。 现实迫使乌克兰将目光转向欧洲,加紧与波兰、法国、 德国 三、欧洲防务自主: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战略自主”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欧洲政坛,但现实却远不 如口号。未来五到十年,欧洲在结构上仍将依赖美国和北约 的指挥结构和监视网络。武器供应链以美国为中心。 尽管布鲁塞尔可以在外交场合努力展现其独立姿态,但 一旦涉及硬实力的较量,欧洲仍不得不看华盛顿的脸色行事。 阿拉斯加会谈将这种失衡暴露无遗:当美俄两大国直接对话 时,欧洲却沦为局外人。这场峰会非但没有减轻欧洲对美依100 魔豆 | 5 页 | 242.12 KB | 2 月前3
“西方不参加九三阅兵”为何能上热搜?近日,关于西方主要国家缺席九三阅兵的话题,持续占据各 大平台热榜。截至目前,42 个国家确认参加,而美国、英国、 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等九国领导 人确认不会出席。 对此,8 月 28 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回应, 80 多年前,中国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 方主战场,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 出重大历史贡献。当年许多欧洲国家和友人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宝 规模的升级”,将美日关系从“美主日从”的防御性同盟升级为“攻 守兼备”的军事同盟。 日本政府还通过驻外大使馆等外交渠道,游说欧亚各国不要出席中国抗战胜利 80 周年纪念活动。这种相互利用的共生关系 在当今国际政治中愈发明显。 四、中国自信面对现实 西方主要国家缺席,中国表现出相当的从容和淡定。外交部 发言人在回应相关提问时表示,“我们会适时发布消息”,这种不 急不躁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体现。50 魔豆 | 3 页 | 130.94 KB | 2 月前3
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新闻、 虚假宣传、深度伪造和 AI 生成内容,利用信息干扰操纵认 知,通过制造混乱、焦虑和散播混乱来影响敌国民众心理。 空战爆发后,印巴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渠道进行激烈 的认知对抗,通过外交部、国防部等机构大量发布和传播对 于己方有利的战场消息,甚至利用平民伤亡照片煽动民族情 绪,通过伪造虚假信息来打击对方军民士气,为己方军事行 动制造民意支持和法理依据。 军事冲突一旦爆发,首当其冲就是战果的口水战。印巴 情,及时辟谣不实信息。PIB 的事实核查小组昼夜运转,应 对网上激增的谣言举报。有印方官员表示,巴方社交账号的策略很简单:以极快速度、大规模地向网络空间注入虚假内 容,让真相淹没在汪洋谎言之中。5 月 23 日,印度外交部发 言人的 X 账号在凌晨三点发布剪辑视频,指控巴“操纵网络 水军”。印方策动的社交媒体#向印军致敬话题 48 小时内互 动量破 18 亿,算法优先推送"阵风战机威慑中国"的虚拟动 画。巴方网络响应机构 嘲讽度领导人的视频以及关于印军事行动的虚假信息,扰乱 了信息和舆论格局。各种假新闻频现,包括印度电网遭袭瘫 痪 70&、印度 ATM 机被关闭 2 至 3 天、1 名印女飞行员被巴拘留,以及一段以印外交部长为主角的伪造视频。巴方精心 炮制的一系列“战果”信息在冲突最初阶段抢占了舆论高地, 制造出短暂的信息混乱和心理震慑。5 月 9 日,印度新闻信 息局不得不澄清关于印度各地 ATM 机因勒索软件攻击而关闭0 魔豆 | 15 页 | 249.16 KB | 4 月前3
百姓安则天下安——聊聊我心中的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委员会虽然已经成立,但没有任何媒体对其内部运转进行报道,所 以,我在这里进行揣测。我认为国安委应该有三大职能: 第一,决策。关于国家重大安全问题的集中统一体制下的决策。以前的国家 安全问题是分给各个部门进行决策的,比如外交部、国安部、军队系统和经济系 统的各个部门。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决策,各自为政,容易分散国家凝 聚力,对重大国家安全问题进行决策,跨部门、跨机构、跨行业的决策,从而制 定国家安全战略和政策,实施起来会更有效。 大安 全影响的问题,以便及时决策应对,二是监督各个有关国家安全的行政部门,实 施落实国家安全战略和政策。 第三,协调。涉及到国家安全方面的机关部委,不下七八家。地方政府、党 委、国安、公安、外交等中央部委、军队武警系统等等,特别需要有个集中的领 导机构来统一协调。否则民协调不了军,军也协调不了民。部委之间也容易相互 扯皮,而出现体制机制的协调,就是统一归到现在中央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对重 着中国国家安全利益 的不断拓展,中国也需要维护在海外的重大安全利益。比如中国在非洲国家的一 些石油基地,不时会被武装分子所袭扰,过去主要靠外交部,但外交部毕竟只有 外交,没有其它更好的手段,如果有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统一处置海外人员的安全 问题,会比外交部更有效。中国设立国安委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确保国家安全 利益核心利益不受任何侵扰和伤害。 打击“针对我国家安全威胁”的法律力量——新《国家安全法》0 魔豆 | 7 页 | 298.65 KB | 5 月前3
“非洲军团”,瓦格纳之后俄罗斯在非洲的新方向完全符合传统国家有关军事力量的法律和规范,也不完全符 合私人军事公司的商业模式。这种“灰色”身份使得瓦格纳 集团在多个层面上规避了俄罗斯及国际法律的约束,导致其 运作模式也极为特殊。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 2021 年曾表示,马 里政府向"俄罗斯私营军事公司"寻求反恐援助,但俄政府与 此无关。然而,2023 年普里戈任兵变失败,导致俄政府对瓦 格纳集团进行了处理。俄罗斯官方此后决定介入非洲事务。 其次,俄罗斯并没有在非洲殖民的历史。随着非洲民族主义 和反殖民主义的兴起,没有历史包袱的俄罗斯和非洲国家拥 有比西方国家更加广泛的合作空间。第三,俄罗斯在提供军事援助时追求收益,而并不推行价值观外交。自 2020 年以 来,西非到中非的“黄金带”中,有 7 个非洲政权相继被军 事政变推翻。俄罗斯的非洲军团在能够获得收益的情况下, 将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非洲国家政变的作用。 非洲军团在数个方面上区别于瓦格纳。首先,非洲军团 之间的矛 盾。非洲军团作为国防部直属部队则可以更好地贯彻俄罗斯 政策需求。这一转变,也体现了俄罗斯试图更进一步进入非 洲的决心。在俄乌冲突后,俄罗斯遭到大量西方制裁,而对 非合作,则是俄罗斯外交可能的突破口之一。第三,经济收益是从瓦格纳到非洲军团共同的重要考量。 瓦格纳的收益理论是,如果在一个地区派兵的收益大于成本, 那么就应该在此地派兵。如果在一个地区的收益下降了,那 就应该研究此0 魔豆 | 7 页 | 478.58 KB | 2 月前3
中东伊朗局势更新2025年8月21日或多个未指明的地点,伊朗获取这些库存的途径尚不明确。 伊朗8 ⽉ 2 ⽇,伊朗最⾼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拉⾥贾尼和外交部副部⻓⻢吉德·塔赫特·拉万奇在德⿊兰 与瑞⼠联邦外交部国际安全司司⻓加布⾥埃尔·吕兴格⼤使讨论了伊朗核问题。[35] 由于美国在伊朗没 有设⽴外交机构,瑞⼠传统上为伊朗和美国之间的外交沟通提供便利。[36] ⼀位未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 驳斥了真主党媒体 8 ⽉ 20 ⽇的报道称,吕兴格向 不明确。 8⽉21⽇,⼏位未指明⾝份的外交官向彭博社透露,由于IAEA核查⼈员未能获得伊朗批准恢复 监督,IAEA官员将于下周与美国官员进⾏磋商。[38] ⼏位未指明⾝份的外交官还补充道,伊朗官员于8 ⽉12⽇在德⿊兰与IAEA副总⼲事⻢西莫·阿帕罗会⾯时表⽰,核查可能会在布什尔等未受损的场址进 ⾏,⽽伊朗的主要核燃料设施仍将保持关闭。[39] 伊朗外交部⻓阿巴斯·阿拉格奇于8⽉20⽇表⽰,国家0 魔豆 | 7 页 | 1.70 MB | 2 月前3
特朗普军事打击“贩毒船只”行动对中国大陆应对台独的启示应对台独的启示 引言 2025 年,特朗普政府以“打击贩毒”为名,多次对委内瑞 拉、哥伦比亚等国周边海域的船只实施军事打击,引发国际社会 对法理、道义及实际后果的广泛争议。此类行动暴露了美国单边 主义外交的深层逻辑,也为我应对台独分裂活动提供了参照样本。 本文将从法理依据、国际舆论、实际效果三个维度分析特朗普行 动的争议性,并探讨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与军事威慑结合,构建对 台独势力的精准打击体系。 关企业向政府施压以缓和对华关系。 国际舆论引导:通过《环球时报》等媒体平台,定期发布台 独势力与外部势力勾结的证据,包括军售合同、情报共享记录等, 揭露其“以台制华”的阴谋。2025 年 9 月,中国外交部公布的 美英军舰联合过航台湾海峡的卫星图像,引发国际社会对美国 “双标行为”的广泛批评。 (三)国际法的创新运用与规则制定 推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修正案:针对美国等国以“航行 自由”为0 魔豆 | 6 页 | 186.53 KB | 26 天前3
共 14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