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前序沙地带停火和被扣押人员交换达成协议。1 月 19 日,巴以停 火协议生效,标志着巴以局势暂时缓和,但未来仍存在不确 定性挑战性 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前序 。 2023 年 10 月 7 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代号“阿克萨 洪水”袭击行动,以色列随即对哈马斯和加沙实施“铁剑” 报复行动,这是继 2022 年俄乌冲突后又一大战事。双方除 了进行军事对抗,还展开激烈认知对抗,各自瞄准国内国际 与军事 冲突相关的真实与虚假信息交织,仇恨与同情情绪扩散,国 际舆论认知也从最初谴责哈马斯袭击反转至谴责以军血腥 报复。这种舆论逆转的背后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认知战。兰 德公司高级行为科学家托德·赫尔姆斯(Todd C.Helmus)、 威廉·马塞利诺(William Marcellino)共同撰文指出,这场 冲突在战术层面是双方军事和巷战能力的比拼,但在战略层 面这场冲突是关于认知的战争,讲述的是“谁是受害者、谁 面这场冲突是关于认知的战争,讲述的是“谁是受害者、谁 是侵略者”的故事,而谎言和虚假信息发挥着关键和持续的作用。 同样,2012 年、2014 年的巴以冲突也是伴随战争进程, 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同情大量伤亡的巴勒斯坦民众,外界对以 色列军事行动的支持逐渐减弱。这背后也是认知战在起作用, 相关各方利用冲突图像和视频以及战争苦难来影响甚至引 领国际舆论。双方都大量发布利己信息,试图把自己塑造为 正义的一方。例如,以色列利用媒体策略来赢得同情,强调0 魔豆 | 4 页 | 198.39 KB | 4 月前3
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 后的认知战较量|网络舆论战 印巴认知战的第二条战线:网络舆论战。 现在军事战争往往伴随网络舆论战,通过传播假新闻、 虚假宣传、深度伪造和 AI 生成内容,利用信息干扰操纵认 知,通过制造混乱、焦虑和散播混乱来影响敌国民众心理。 空战爆发后,印巴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渠道进行激烈 的认知对抗,通过外交部、国防部等机构大量发布和传播对 于己方有 于己方有利的战场消息,甚至利用平民伤亡照片煽动民族情 绪,通过伪造虚假信息来打击对方军民士气,为己方军事行 动制造民意支持和法理依据。 军事冲突一旦爆发,首当其冲就是战果的口水战。印巴 均在社交平台和媒体上发布大量关于战果与伤亡的消息。巴 空军捷报频传称“零战损击落‘阵风’战斗机”。5 月 7 日 当天,巴军方就对外宣称,击落 5 架印战机——分别为“3 架阵风、1 架米格、1 架苏-30”,捷报激起了巴国内民众的 布语音等手段展示战果,在国际社会塑造了胜利形象,而印 在战机是否被击落等问题上顾左右而言他。不过,在印巴宣 布停火后,印也宣布取得“胜利”,并举行为期 10 天的庆 祝活动,试图通过将军事行动与传统节日捆绑来节日化冲突 叙事来调控社会情绪。巴《黎明报》评论称,新德里正将这 场阿扎迪 Ka Amrit Mahotsav”(自由之液的庆典)狂欢转 化为“威慑工具包”。从 5 月 22 日开始,印媒体集中报道0 魔豆 | 15 页 | 249.16 KB | 4 月前3
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 网络攻击战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 战较量|网络攻击战 印巴冲突是两个战场协同作战,从现实战场的边境炮击、 空战升级、陆战对抗延展到网络空间和媒体舆论,军事对抗 和网络攻击、认知操纵、情报对抗协同推进。例如,超 50 个亲巴黑客组织结成阵营,以 DDoS 攻击(占比 50%)、网站 篡改和宣传战(36%)及数据泄露炒作(10%)为主要手段对 印发起攻击。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安全、战略与技术中心 作战任务。例如,亲巴黑客组织以#OpIndia 为行动代号,效 仿历史上针对以色列、美国的黑客运动,通过篡改政府网站、 炒作数据泄露等手段,将克什米尔议题与反殖民叙事捆绑传 播。具体而言,印巴冲突背后的认知战主要有三条战线。印巴认知战的第一条战线:网络攻击战。 来自世界各地的黑客组织基于亲巴或亲印立场,通过协 调一致的网络行动,瞄准印或巴的政府和通信、能源、金融 等网站及服务,极力瘫痪印或巴的关键基础设施,削弱对印 策,阻挠政府信息传播,影响经济社会运行,并给印或巴政 府和民众造成心理威慑、制造社会恐慌。从实际效果看,虽 然网络攻击并未对印或巴造成重大损失,但黑客攻击表明了 政治意图,实现了心里威慑。印巴冲突时间虽短,但网络攻 击战历经了三个时间阶段: 第一阶段(4 月 22 日至 5 月 6 日)。早在“朱砂行动” 之前,印巴网络攻击战早已悄然展开,包括定向攻击印或巴 政府网站和关键基础设施以及操控社交媒体舆论等。由于印0 魔豆 | 16 页 | 333.81 KB | 4 月前3
美国打击委内瑞拉船只:美国军事介入常态化的危险趋势困境与重塑 国际秩序的重要工具。从五角大楼“战争部”名号的回归, 到将对外军事行动与国内议题强行捆绑,特朗普政府正在构建一种新的执政逻辑——通过制造外部冲突来转移内部矛 盾,以单边主义的强硬姿态应对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 本文以美委冲突为切入点,尝试分析这一战略转向的内 在动因、战术表现及其对全球稳定构成的深远影响。分析表 明,世界正进入一个不确定性急剧增加的时代,传统的安全 威慑与 通过高度可见的军事胁迫,放大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的效果, 迫使对手屈服。这种“混合战争”模式模糊了和平与战争的 界限,使得军事威慑常态化。 这一政策的危险之处在于,当军事部署成为一种惯性反 应时,误读误判和意外摩擦导致冲突升级的风险也随之急剧 升高。特朗普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实质上是试图重塑国际 关系的“游戏规则”,想用单边的军事优势取代复杂的多边 外交谈判,这无疑为全球秩序注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二、对外动武频繁,试图将国内矛盾向外部转移 和执法手段解决的国内公共卫生与安全危机,转化为一个可以通过军事手段打击的外部敌人。这不仅简化了问题,也为 选民提供了一个清晰、具体的情绪宣泄口。 其次,对马杜罗个人的妖魔化和高额悬赏,服务于特朗 普强人形象的塑造。通过将两国冲突人格化为与“毒枭总统” 的对决,特朗普迎合了其核心选民对果断、强硬领导风格的 期待。这种做法将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简化为一场正邪对抗 的道德剧,极大地调动了国内的民粹主义情绪。外交政策在 此被0 魔豆 | 8 页 | 492.82 KB | 1 月前3
阿拉斯加会议:没有协议,但传递了一个信号阿拉斯加会议:没有协议,但传递了一个信号 在阿拉斯加举行的美俄首脑会晤,犹如一支精准的地缘 政治温度计,测量着两个核大国关系的冷暖变化。这场时隔 数年的“特普会”发生在俄乌冲突僵持的关键节点,其战略价 值远超表面成果。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周五在美 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结束了一场高风险会晤,取得了进展但未达成 协议,2025 年 8 月 15 日 会晤 治家的典型,把外交当作戏剧、个人谈判和战略计算的结合。 对特朗普来说,长期的外交纠葛代价高昂,消耗巨大。 如果能在国际上取得外交成果,不仅能提升国内声望,还能 巩固他“破解僵局”的谈判高手形象。对普京而言,俄乌冲突 已进入消耗阶段——经济压力不断加大,制裁持续升级,军 事资源紧张。他认为,暂时搁置与美国的对抗或许能获得宝 贵的喘息之机。 这种“强强联手”的背后,既有国家利益的考量,也不乏 政治人物的 务能力仍有局限。即便军费开支增加,欧洲在后勤支援、战 备水平、高端武器生产和情报体系上,仍难以摆脱对美国依 赖。 乌克兰的处境充满无奈。在争取欧洲支持的同时,它不 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现实:这场冲突的最终走向,或许由不得 乌克兰自己决定——华盛顿、莫斯科,甚至某场遥远的高层 会谈,都可能成为决定其命运的关键场合。 三、欧洲防务自主: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战略自主”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欧洲政坛,但现实却远不100 魔豆 | 5 页 | 242.12 KB | 2 月前3
从特朗普把“国防部”改为“战争部”说起举时, 特朗普反问:“如果三年半后美国也与某个国家开战,那是不是 也可以不举行选举?” 值得注意的是,三年半正是特朗普本届任期的结束时间。这 种“战争避选论”本质上是权力欲望与宪政框架之间的冲突。 这种表态与 2020 年大选后其拒绝承认败选、煽动“停止偷窃” 运动的行径一脉相承,构成对民主制度根基的持续侵蚀。从历史 维度看,美国领导人曾多次利用对外战争巩固权力:林肯在南北 战争期 突工具化,使战争成为转移国内矛盾的“政治灭火器”;在国内层 面,它动摇“权力和平转移”的民主基石,开创“战争即权力”的危 险先例。 三、从国内治理到国际干预的暴力喜好 尽管特朗普近期表面上调停了几起国际冲突,如刚果与卢旺达、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等,以及正在推进俄乌谈判,但这些举 动多是作秀并积累其自身政治遗产,并非反映其是真正的和平使 者。 本质上,特朗普政府经常展现出对武力的全面偏爱。近期,100 魔豆 | 5 页 | 171.11 KB | 2 月前3
“非洲军团”,瓦格纳之后俄罗斯在非洲的新方向在,以及为非洲国家提供安全保障。当前,非洲安全赤字依 然明显,萨赫勒地区恐怖主义依然存在,布基纳法索、尼日 尔、马里、中非等国仍然难以解决国内的叛军、恐怖组织等 安全问题。而大湖区卢旺达、刚果金等国存在多方面冲突。 尽管俄罗斯在经贸关系上相对弱势,随着法国在非洲多国的 撤军,以及美国特朗普政府减少对非援助,俄罗斯可能会成 为非洲国家重要的安全合作伙伴。 俄罗斯的非洲军团在非洲可能有多项优势,首先,非洲 年的兵变,体现了瓦格纳作为 一个利益集团自身的需求与俄罗斯政府官方政策之间的矛 盾。非洲军团作为国防部直属部队则可以更好地贯彻俄罗斯 政策需求。这一转变,也体现了俄罗斯试图更进一步进入非 洲的决心。在俄乌冲突后,俄罗斯遭到大量西方制裁,而对 非合作,则是俄罗斯外交可能的突破口之一。第三,经济收益是从瓦格纳到非洲军团共同的重要考量。 瓦格纳的收益理论是,如果在一个地区派兵的收益大于成本, 那么就应该0 魔豆 | 7 页 | 478.58 KB | 2 月前3
中东和伊朗局势最新动态2025年8月29日的分裂。[46] ISF 是黎巴嫩的警察部队 ,在过去⼆⼗年中基本上避免与真主党发⽣直接 冲突。[47] 消息⼈⼠补充说 ,ISF 成员在是否愿意打击真主党的问题上存在分歧。[48] 真主党可能正在夸⼤有关黎巴嫩安全部队不愿解除真主党武装的报道 ,以利⽤黎巴嫩及外国官员对黎巴 嫩武装部队能⼒及其可能引发黎巴嫩内部冲突的担忧。据报道 ,黎巴嫩国防部⻓⽶歇尔·梅纳萨在前—次 黎巴嫩政府内阁会议上呼吁 ,不要让黎巴嫩武装部队承担“超出其能⼒ 巴嫩武装部队预计将在黎巴嫩南部建⽴ 15 个边境哨所。黎巴嫩政府于 8 ⽉ 7 ⽇同意了该提议。[52] 黎 巴嫩武装部队和黎巴嫩政府官员也不断表⽰ ,他们担⼼在解除武装过程中黎巴嫩国家与真主党之间可能 会发⽣内部冲突。[53] 据报道 ,黎巴嫩武装部队告诉黎巴嫩⾼级官员和真主党 ,它不会采取任何可能破 坏内部稳定的⾏动。[54] 8 ⽉ 13 ⽇ ,海卡尔还告诉黎巴嫩议会议⻓、真主党盟友纳⽐赫·⻉⾥ ,黎巴嫩 ,以成功解除真主党的武装。[58] 黎巴嫩官员最近多次访问欧洲和阿拉伯国家 ,以 确保获得军事和经济⽀持。[59] 世界银⾏在 2025 年 3 ⽉估计 ,黎巴嫩将需要⼤约 110 亿美元来解决 2024 年底以⾊列与真主党冲突后的重建和恢复需求。[60] 黎巴嫩武装部队历来⾯临资源短缺 ,这削弱 了其成功对抗真主党的能⼒ 。[61]据报道 ,西⽅和阿拉伯国家政府表⽰ ,—旦黎巴嫩采取“具体步骤”解除 真主党的武装 ,他们将向其提供财政⽀持。[62]60 魔豆 | 7 页 | 565.27 KB | 2 月前3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观察中国周边安全的最大挑战来自海洋,中国在以后的发展战略中必须将海洋利 益放在关键的地位,只有当中国能够捍卫自己的海洋权益,威行海上,周边各国 无一敢窥私,中国海上安全才能有保障,中国的周边安全才能有保障。 当今中国周边冲突最为激烈的一在钓鱼岛,二在南海。日本人最近在嚣张的 上演全民出钱购买钓鱼岛的丑剧,而菲律宾则在自认为有美国撑腰的纸老虎皮下 在南海问题上向中国叫板。二者都属于中国海洋利益,涉及主权问题,不容有一 经历近代的战火,中国并没有意识到海洋的战略地位。这很大程度上由于冷 战时期中国与外界的隔绝降低了对海洋战略的经济需求。按理当时海洋战略的军事需求应该是很强的,尤其面对台湾、面对美国的海上力量,但是相对较少的海 上冲突却降低这种需要,再经历过文革的冲击,中国海军发展并不见迅速,海洋 开发能力并不见显著提高,并且与西方国家差距拉大。如果有强烈的海洋意识与 海洋战略眼光的话,海军应当放在军事发展的首位。但很遗憾,重陆轻海的思想 现在南海问题 已经逐渐国际化,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博弈。但中菲对峙事件中美国的含糊 中立、东南亚各国的默无声息也反映出其纸老虎的本质,在南海问题上显得底气 不足,并不敢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正面冲突。邓小平说“主权问题没有谈判的余 地”。当然这句话额的背后需要强大军事力量的支撑。中国有实力,也应当有自 信来强硬的喊出:南海问题没有谈判余地。当然外交政治手段还要使一使,一旦 不行,立刻一战0 魔豆 | 5 页 | 236.37 KB | 5 月前3
中东伊朗局势更新2025年8月21日否认西斯塔尼的呼吁是针对⺠兵组织的。[26] 阿萨德时代,卡普他林(Captagon)⾛私⽹络的持续存在,不仅为阿萨德的经济提供了助⼒,也表明 了经济利益在持续加剧叙利亚的内部冲突。这些⽹络有可能破坏叙利亚的稳定,正如2025年全年的暴⼒ 冲突所证明的那样。[27] 卡普他林和其他⾛私⽹络在战争期间⻓期帮助维持阿萨德政权。该政权每年从 卡普他林贸易中获利30亿⾄50亿美元。[28] 许多此类⽹络在叙利亚继续存在,因为尽管阿萨德的垮台摧 因逊尼派部落、德鲁兹⺠兵和效忠阿萨德政权的⽹络——⼀直在争夺叙利亚西南部⾛私⽹络的控制权。 [32] 这三个团体之间的分歧并⾮纯粹基于⾝份认同,但随着⻉都因逊尼派战⼠互相残杀德鲁兹派战⼠, 对经济利益的竞争可能迅速演变成跨族群的冲突。然⽽,许多阿萨德时代的 Captagon ⾛私⽹络仍然存 在于过渡政府⼏乎控制不到的地区,包括苏⻙达省、库尔德⼈控制的东北部、叙利亚沿海地区以及叙利 亚-黎巴嫩边境。[33] 英国《⾦融时报》 省的毒品贸易。[34] 关键要点 叙利亚的芬乃他林⽹络:阿萨德时代,芬乃他林⾛私⽹络曾为阿萨德的经济提供⽀持,但其持续 存在表明,经济利益仍在加剧叙利亚的内部冲突。这些⽹络有可能破坏叙利亚的稳定,正如2025 年全年的暴⼒冲突所证明的那样。 ⼈⺠动员部队的辩护理由: 8 ⽉ 20 ⽇,伊拉克⼈⺠动员委员会主席法莱赫·法亚德在接受伊拉克 媒体采访时,为《⼈⺠动员管理局法》辩护,驳斥国内批评⼈⼠的批评。这项尚未得到议会投票0 魔豆 | 7 页 | 1.70 MB | 2 月前3
共 14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