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 网络攻击战随网络战和舆论战日益融合,印巴尝试了一系列旨在激发本 国民众情绪、塑造认知观点、打击敌方士气、影响国际舆论 的认知战行动,双方竭力争夺网络空间和认知战场的主导权, 强化认知操纵和舆论对抗,把心理威慑与叙事争夺作为重点 作战任务。例如,亲巴黑客组织以#OpIndia 为行动代号,效 仿历史上针对以色列、美国的黑客运动,通过篡改政府网站、 炒作数据泄露等手段,将克什米尔议题与反殖民叙事捆绑传 调一致的网络行动,瞄准印或巴的政府和通信、能源、金融 等网站及服务,极力瘫痪印或巴的关键基础设施,削弱对印 或巴的战时作战和社会动员能力,同时干扰印或巴的高层决 策,阻挠政府信息传播,影响经济社会运行,并给印或巴政 府和民众造成心理威慑、制造社会恐慌。从实际效果看,虽 然网络攻击并未对印或巴造成重大损失,但黑客攻击表明了 政治意图,实现了心里威慑。印巴冲突时间虽短,但网络攻 击战历经了三个时间阶段: 第一阶段(4 月 22 造成声誉损害的主要方法;网站篡改占到 36.1%,篡改的内 容多为抗议声明、报复性言论和黑组组织品牌标识;数据泄 露攻击占到 8.2%,虽多数数据泄露事件缺乏验证性,但其主 要意在展示渗透能力并增加心理压力。例如,中巴经济走廊、 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官网被替换为黑客攻击宣言或象征性 符号(如印度国旗),凸显“地缘宣示”意味。ZoomEye 监测系统对空战爆发后前两日克什米尔地区 网络资产探测报告显示: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掉线率0 魔豆 | 16 页 | 333.81 KB | 4 月前3
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印巴认知战的第二条战线:网络舆论战。 现在军事战争往往伴随网络舆论战,通过传播假新闻、 虚假宣传、深度伪造和 AI 生成内容,利用信息干扰操纵认 知,通过制造混乱、焦虑和散播混乱来影响敌国民众心理。 空战爆发后,印巴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渠道进行激烈 的认知对抗,通过外交部、国防部等机构大量发布和传播对 于己方有利的战场消息,甚至利用平民伤亡照片煽动民族情 绪,通过伪造虚假信息来打击对方军民士气,为己方军事行 70&、印度 ATM 机被关闭 2 至 3 天、1 名印女飞行员被巴拘留,以及一段以印外交部长为主角的伪造视频。巴方精心 炮制的一系列“战果”信息在冲突最初阶段抢占了舆论高地, 制造出短暂的信息混乱和心理震慑。5 月 9 日,印度新闻信 息局不得不澄清关于印度各地 ATM 机因勒索软件攻击而关闭 的传闻,强调 ATM 机服务运行正常,呼吁民众在分享此类信 息之前核实其真实性,以防不必要的恐慌和错误信息传播。0 魔豆 | 15 页 | 249.16 KB | 4 月前3
共 2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