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朗普把“国防部”改为“战争部”说起他已经调派国民警卫队负责华盛顿特区的治安整治,并威胁称, 若民主党籍市长继续发布“错误的”犯罪数据,联邦政府将全面介 入华盛顿的治理。 更令人担忧的是,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签署授权命令,允许国 民警卫队士兵在必要情况下携带武器。这意味着原本保护国民的 武装力量,可能被用来对付美国人民。 在国际上,特朗普已悄然签署了一项指令,允许五角大楼对 拉丁美洲的贩毒集团采取军事行动,包括对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 国的军事干预。美国在加勒比海域部署了三艘战舰,搭载了约 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这可能是美国出兵的真实目的。 四、乌克兰危机是美国将战争作为交易的工具 在乌克兰问题上,特朗普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转变。美国对 乌克兰的支持不再是简单的武器赠送,而是变成了军火出售。 特朗普在与泽连斯基会谈后透露,乌克兰计划通过欧洲资金 购买价值 900 亿美元的美国武器。这一变化标志着美国对乌克兰政策的根本性调整,援助已逐步转变为一项商业交易。 欧洲领导人此行的目的是阻止美俄之间私下交易乌克兰领 土, 并透露将马上与普京进行电话交流。这种大国协商的方式,似乎 将欧洲盟友边缘化了。 当前特朗普政府的战争倾向更具特殊性:它发生在全球权力 转移的关键期,发生在美国社会极化加剧的背景下,更发生在核 武器扩散风险上升的时代。若放任“战争优先于选举”的逻辑,不 仅会摧毁美国引以为傲的民主制度,更可能引发大国间的战略误 判。100 魔豆 | 5 页 | 171.11 KB | 2 月前3
“榛树”导弹的量产掀起舆论惊涛骇浪西方都注意到了“榛树”导弹以及普京总统发表的声明,并接收到了相关信号。 红星新闻:参考消息网援引塔斯社报道,普京在与国防部领导层召开会议时称,“榛树” 高超音速导弹系统试射成功,根据试射结果,该武器将开始量产。 英国《每日邮报》:计算并列出图表,称“榛树”导弹可在 20 分钟以内,打击欧洲任何 一个城市,还提及该导弹可携带多枚核弹头,若发起打击,伦敦、柏林等将面临巨大威胁。 “榛树”导弹量产引爆舆论 普京宣布“榛树”导弹量产,国际舆论瞬间炸了锅。欧洲各国尤为紧张,英国《卫报》、 德国《图片报》等媒体纷纷用大篇幅报道,渲染这一消息带来的威胁,波兰总理甚至连夜开 会商讨对策。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公开承认,俄罗斯的高超音速武器技术已进入战略临 界点,欧洲防空体系面临数十年来最严峻的挑战。美国智库也发出报告警示,“榛树”导弹 让欧洲防空体系压力倍增。 国外媒体报道,“榛树”导弹从外形上看,与常见的弹道导弹差不多,长长的弹体,尖 英 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媒体纷纷用大篇幅报道,渲染这一消息带来的威胁。 在俄乌冲突背景下,“榛树”导弹量产意义重大。俄罗斯把它当作有力的战略威慑工具, 若乌克兰在美国及北约支持下,继续用远程武器袭击俄罗斯领土,俄罗斯就可以用“榛树” 导弹对乌克兰境内重要军事目标进行打击。这不仅能有效遏制乌克兰的军事冒险,也让美国 和北约在对乌援助问题上有所顾虑,担心引发俄罗斯更强烈的报复。 从地缘政治角0 魔豆 | 2 页 | 189.75 KB | 3 月前3
中东伊朗局势更新2025年8月21日继续充当安全部队提供辩护,他声称 PMF 将遵守什叶派宗教当局的解散命令,尽管 此前 PMF 曾拒绝过此类命令。[24] 伊拉克最⾼宗教⼈物阿亚图拉·阿⾥·西斯塔尼于 2024 年 11 ⽉表 ⽰,武器应仅限于伊拉克境内。[25] ⼀些伊朗⽀持的伊拉克⺠兵组织,包括卡塔伊布·赛义德·舒哈达, 否认西斯塔尼的呼吁是针对⺠兵组织的。[26] 阿萨德时代,卡普他林(Captagon)⾛私⽹络的持续存 Barajneh难⺠营和提尔al Bass难⺠营的巴勒斯坦领导⼈向黎巴嫩武装部队移 交了⾸批中型和重型武器。[63] 沙特媒体8⽉21⽇报道称,这些武器属于巴勒斯坦权⼒机构(PA)控制 的驻黎巴嫩⼤使馆的安全部⻔。[64] CTP-ISW⽆法独⽴核实此说法。黎巴嫩总理纳⽡夫·萨拉姆办公室 表⽰,此次武器移交标志着⼀项更⼴泛努⼒的开始,旨在解除黎巴嫩所有武装团体的武装。[65] 黎巴嫩- 巴勒斯坦对 巴勒斯坦对话委员会主席拉梅兹·迪⻢什基耶⼤使指出,黎巴嫩武装部队将在未来⼏周内从Burj al Barajneh难⺠营和其他巴勒斯坦难⺠营接收更多批次的武器。[66] ⻓期以来,巴勒斯坦⺠兵⼀直在黎巴 嫩各地的12个巴勒斯坦难⺠营中相对⾃主地开展活动。[67] 萨拉姆和巴勒斯坦权⼒机构主席⻢哈茂德·阿巴斯此前于 2025 年 5 ⽉同意解除黎巴嫩境内所有巴勒斯坦 ⺠兵的武装。[68] 沙特媒体 8 ⽉0 魔豆 | 7 页 | 1.70 MB | 2 月前3
阿拉斯加会议:没有协议,但传递了一个信号而非 道义承诺。 现实迫使乌克兰将目光转向欧洲,加紧与波兰、法国、 德国等伙伴的军事和财政协作。但基辅心知肚明:欧洲的防 务能力仍有局限。即便军费开支增加,欧洲在后勤支援、战 备水平、高端武器生产和情报体系上,仍难以摆脱对美国依 赖。 乌克兰的处境充满无奈。在争取欧洲支持的同时,它不 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现实:这场冲突的最终走向,或许由不得 乌克兰自己决定——华盛顿、莫斯科,甚至某场遥远的高层 会谈,都可能成为决定其命运的关键场合。 三、欧洲防务自主: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战略自主”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欧洲政坛,但现实却远不 如口号。未来五到十年,欧洲在结构上仍将依赖美国和北约 的指挥结构和监视网络。武器供应链以美国为中心。 尽管布鲁塞尔可以在外交场合努力展现其独立姿态,但 一旦涉及硬实力的较量,欧洲仍不得不看华盛顿的脸色行事。 阿拉斯加会谈将这种失衡暴露无遗:当美俄两大国直接对话 时,欧洲100 魔豆 | 5 页 | 242.12 KB | 2 月前3
“非洲军团”,瓦格纳之后俄罗斯在非洲的新方向撤军,以及美国特朗普政府减少对非援助,俄罗斯可能会成 为非洲国家重要的安全合作伙伴。 俄罗斯的非洲军团在非洲可能有多项优势,首先,非洲 军火大量进口自俄罗斯,俄制武器供应占 2018 年至 2022 年 非洲主要武器系统进口的 40%。在这一基础上,与俄罗斯进 行军事安全合作,接受俄罗斯训练,是更加成体系的行为。 其次,俄罗斯并没有在非洲殖民的历史。随着非洲民族主义 和反殖民主义0 魔豆 | 7 页 | 478.58 KB | 2 月前3
中东和伊朗局势最新动态2025年8月29日数,以及显⽰ 每⽇袭击的交互式延时摄影。 8⽉28⽇ ,伊朗议员提出⼀项由三部分组成的法案 ,要求伊朗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此举 可能旨在向欧洲三国(英国、法国和德国)施压 ,使其不再对伊朗重新实施联合国安理会制裁。[1] 该 法案要求伊朗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其附加议定书 ,终⽌与美国和欧洲三国的所有谈判 ,并终⽌ 与国际原⼦能机构( IAEA) 的合作。[2] 伊朗议会最近于6⽉25⽇通过了—项法律 ,俄中决议还禁⽌欧洲三国在六个⽉的延⻓ 期内重新对伊朗实施联合国安理会制裁。 关键要点 · 伊朗对欧洲三国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的回应:伊朗议会于8⽉28⽇提出—项由三部分组成的法 案 ,要求伊朗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此举可能是为了向欧洲三国(英国、法国和德 国)施压 ,使其不再对伊朗重新实施联合国安理会制裁。 伊朗与俄罗斯和中国合作避免快速恢复制裁:伊朗呼吁联合国安理会批准—项俄中决议草案 ⽇在锡斯坦-俾路⽀省的伊朗沙赫尔、哈什和萨拉万开展反恐⾏动之后举⾏的 ,⾏动中造 成 13 名“正义军”武装分⼦和 1 名伊朗安全官员死亡。[14] 8 ⽉ 28 ⽇ ,伊朗安全部队还在伊朗沙赫尔缴 获了“正义军” 的武器库 ,其中包括 简易爆炸装置 (IED) 部件和⼿榴弹。“正义军”是俾路⽀萨拉菲圣战武 装组织 ,可能打算使⽤这些装备袭击当地安全部队。[15]最近⼏周 ,正义军加⼤了针对伊朗东南部伊朗 安全部队的袭击频率。[16]60 魔豆 | 7 页 | 565.27 KB | 2 月前3
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胁或巴基斯坦参与其中(MiddlewareBox )。重提旧骗局将网络威胁归咎于巴,意在制造恐慌和混乱。印巴无论是主动 发动信息攻势,还是被动防守舆论战,双方都已将社交媒体 视作必夺和必守的前沿阵地。 *虚假信息传播:把谣言武器化。谎言打着真相的幌子 漫天飞,形象地描绘了与印巴冲突有关的信息环境,对双方 国内和国家舆论的影响明显。X 和 Instagram 等社交媒体上 的虚假信息和宣传激增,形成“虚假信息海啸”。从深度伪 News 和 Boom 等印事实核查机构也做出努力,但碎片化 核查方式难以应对海量虚假信息。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已紧 急将“算法武器化”纳入议程——当社交平台的推荐算法可 能导致地区局势升温时,科技公司的责任边界究竟在哪里? 可以说,虚假信息已成为现代战争中频繁动用的武器,通过 伪造战果、篡改事实来影响国内民意和国际舆论。 *国际场合发声:争夺道义制高点。印巴双方深知国际 媒体的重要性,把认知战场延伸到全球媒体和外交空间,力 着重强调 印度空军的战绩,却淡化印度战机被击落的事实。新德里电视台报道说印军摧毁巴方多个哨所的报道被俄媒完全转载。 还有很多俄军事网站侧重印度的战绩。例如,俄网站“TopWar” 重点报道俄制武器在印巴冲突中的卓越表现,包括《苏 -30MKI 被称为性能“怪兽”,助力印度“战胜”巴基斯坦》 等。印还制作了很多俄语版宣传视频,在俄语社交媒体被大 量播放。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影响了俄民众的认知。仅0 魔豆 | 15 页 | 249.16 KB | 4 月前3
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前序连接力和情绪连接力的激烈争夺。在俄乌冲突中,美西方凭 借全球媒体传播优势和网络基础设施垄断地位,对俄实行网 络断连和媒体噤声,操控涉俄乌冲突的国际舆论,进而影响 战争走向和实力消长。例如,美西方把网络平台武器化和意 识形态化,推出“算法战”“深伪战”等新战术。 而巴以冲 突再现这些认知战新战法,即争夺网络连接和信息链接,控 制认知信息流动和信息级联,各方运用摧毁瘫痪网络连接 (网络断连)、资本控制媒介连接(媒体噤声)、算法操纵信0 魔豆 | 4 页 | 198.39 KB | 4 月前3
特朗普军事打击“贩毒船只”行动对中国大陆应对台独的启示66%,凸显经济反制的实效性。三、应对台独的法律军事策略 (一)构建“走私/贩毒/危害国安”名义清单的法律体系 走私罪名:针对台湾民进党当局通过海上走私渠道获取美国 军火的行为,依据《刑法》第 151 条“走私武器、弹药罪”实施 打击。例如,2025 年台军“汉光演习”中使用的美国“鱼叉” 反舰导弹,其零部件若通过走私渠道进入台湾,可对涉事船只及 人员提起刑事诉讼,必要时直接予以远程火力摧毁。 贩毒罪0 魔豆 | 6 页 | 186.53 KB | 26 天前3
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 网络攻击战系 化。这表明一个新趋势:网络攻击战不再是军事战争的配角, 而是配合军事打击实现战略胁迫、信息控制和认知操纵的先 手棋,是服务于国家战略意图的灰色工具。不同于飞机、导 弹或坦克,网络攻击战的武器成本更低、溯源更难、门槛更 低,但对社会运行、信息环境、民众信任的破坏却很深远。 那些受不同政治、社会和宗教动机驱动的黑客组织联合起来 开展协调一致行动,如果攻击取得预期成功,既能够瘫痪对0 魔豆 | 16 页 | 333.81 KB | 4 月前3
共 10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