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树”导弹的量产掀起舆论惊涛骇浪“榛树”导弹的量产掀起舆论惊涛骇浪 舆之力 ※舆之力,正高工,研究导弹/激光/垂直起降飞行汽车等几十年,洞察其舆论影响及其新质科技运用。 新闻连接 新华社:普京总统在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会晤后宣布,“榛树”导弹首套量产型已 完成生产并交付部队。 央广网:2025 年 8 月 1 日,普京总统与到访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会晤后,宣布“榛 树”导弹首套量产型已交付部队,两国还谈及在白俄罗斯部署该导弹综合设施等相关内容。 分钟以内,打击欧洲任何 一个城市,还提及该导弹可携带多枚核弹头,若发起打击,伦敦、柏林等将面临巨大威胁。 “榛树”导弹量产引爆舆论 最近,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榛树”导弹开始量产,消息一传出,就像一颗巨石投入国 际舆论的大湖中,激起了千层浪,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普京宣布“榛树”导弹量产,国际舆论瞬间炸了锅。欧洲各国尤为紧张,英国《卫报》、 德国《图片报》等媒体纷纷用大篇幅报道,渲染这一消息带来的威胁,波兰总理甚至连夜开 1000-5500 公里,从俄罗斯境内或从白俄罗斯发射,能覆盖欧洲全境。如果从白 俄罗斯发射到柏林,只需十几分钟,基本不给对方留下预警和防御的时间。 “榛树”导弹量产影响巨大 普京宣布“榛树”导弹量产,在国际舆论场上掀起了惊涛骇浪。欧洲各国尤为紧张,英 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媒体纷纷用大篇幅报道,渲染这一消息带来的威胁。 在俄乌冲突背景下,“榛树”导弹量产意义重大。俄罗斯把它当作有力的战略威慑工具,0 魔豆 | 2 页 | 189.75 KB | 3 月前3
以反事实控制印度舆论,莫迪-辛格双人舞表演登峰造极以反事实控制印度舆论,莫迪-辛格双人舞表演登峰造极 舆之力 事实复盘:在 5 月 7 日至 10 日的印巴战争中,印军被击落五架战机、被摧毁一处 S- 400 防空导弹阵地,印军基本上完败。巴基斯坦公布了铁一般证据,而印度莫迪、辛格则 全部否认,反而编造印军全胜的反事实舆论,并且拿不出任何获胜的事实证据。 新闻链接:2025 年 7 月 30 日,印度总理莫迪在议会特别会议上,宣称印度防空系统 反事实舆论与现场作秀无缝衔接。莫迪在疯狂掀起反事实的舆论浪潮中,不仅把一次 印巴的军事行动包装成印度民族自豪的象征,还通过现场的“亲自视察”与“照片证据” 把反事实舆论推向了高潮。莫迪的讲话中,把反事实与讲话的修辞无缝衔接,把子虚乌有 的敌方 1000 架无人机的数字说得是令人瞠目结舌,从而完美地契合了“印度崛起”的宏大 叙事。总之,无论完败还是平局、完胜,莫迪都已经成功地控制了印度的舆论,硬是把一 把一 场完败包装成了一场“零损伤、完胜”的人间神话。 反事实零伤亡舆论是为压住反对党质疑。辛格的反事实舆论发言与莫迪相比也是有过 之而不及,他既回避了印度反对党的质疑,又将印度武装力量的“零伤亡”与“敌人阴谋化 为泡影”,包装成了印军的绝对胜利。他甚至进一步反事实宣称,巴基斯坦的进攻“未能击 中任何目标”,印军的重要设施“无一受损”。这种“全胜与无损”的说辞,使得反对党的 质疑在全印度面前显0 魔豆 | 1 页 | 209.43 KB | 3 月前3
特朗普军事打击“贩毒船只”行动对中国大陆应对台独的启示拉、哥伦比亚等国周边海域的船只实施军事打击,引发国际社会 对法理、道义及实际后果的广泛争议。此类行动暴露了美国单边 主义外交的深层逻辑,也为我应对台独分裂活动提供了参照样本。 本文将从法理依据、国际舆论、实际效果三个维度分析特朗普行 动的争议性,并探讨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与军事威慑结合,构建对 台独势力的精准打击体系。 一、特朗普军事打击的法理争议与道义缺陷 (一)法理依据的模糊性与越权风险 条规定的“自卫权” 或安理会授权。特朗普政府未获得安理会决议,且未证明目标船 只构成“即时且紧迫的威胁”,其行动涉嫌违反国际法中的“比 例原则”与“必要性原则”。 (二)国际道义的双重标准与信任危机 美国以“反毒”为名实施军事打击,却长期忽视自身作为全球最大毒品消费市场的责任。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数据 显示,美国消费了全球 60%以上的非法毒品,但其国内禁毒政 策失效,反而将矛盾转嫁至拉美国家。此外,美国在行动中多次 经济制裁联动:对参与台独活动的船只所属企业实施资产冻结与交易禁令。例如,2025 年 7 月,中国对参与对台军售的雷 神公司等 13 家美企实施制裁后,其股价平均下跌 18%,迫使相 关企业向政府施压以缓和对华关系。 国际舆论引导:通过《环球时报》等媒体平台,定期发布台 独势力与外部势力勾结的证据,包括军售合同、情报共享记录等, 揭露其“以台制华”的阴谋。2025 年 9 月,中国外交部公布的 美英军舰联合过航台湾海峡的卫星图像,引发国际社会对美国0 魔豆 | 6 页 | 186.53 KB | 25 天前3
从特朗普把“国防部”改为“战争部”说起他还对泽连斯基表示“战争时期可不举行选举”,这两项动向折射 出美国政治生态中危险的权力扩张倾向。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会晤中提出: “如果三年半后美国也与某个国家开战,那是不是也可以不举行 选举?”此言一出,舆论哗然。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计划将美国国防部改回“战争部”,这 项更名可能会在“未来一周左右”完成。他宣称:“当我们赢得第 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它被称为战争部。对我来说, 它确实就是战争部。” 4000 名士兵。 表面理由是打击毒品贩运集团,但专家分析认为,特朗普此 次军事部署背后可能有更加深层的意图。委内瑞拉是世界石油储 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这可能是美国出兵的真实目的。 四、乌克兰危机是美国将战争作为交易的工具 在乌克兰问题上,特朗普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转变。美国对 乌克兰的支持不再是简单的武器赠送,而是变成了军火出售。 特朗普在与泽连斯基会谈后透露,乌克兰计划通过欧洲资金100 魔豆 | 5 页 | 171.11 KB | 2 月前3
美国打击委内瑞拉船只:美国军事介入常态化的危险趋势毒集团的同谋,并将这些团体指证为美国社会问题的根源, 特朗普成功地为军事干预创造了国内的合法性叙事。这种叙 事逻辑的转换至关重要:它将一个需要通过复杂社会、经济 和执法手段解决的国内公共卫生与安全危机,转化为一个可以通过军事手段打击的外部敌人。这不仅简化了问题,也为 选民提供了一个清晰、具体的情绪宣泄口。 其次,对马杜罗个人的妖魔化和高额悬赏,服务于特朗 普强人形象的塑造。通过将两国冲突人格化为与“毒枭总统” 球战略布局。这种策略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展现出美国的强大 实力,但从长远看,它破坏了国家间的基本信任,加剧了大 国间的猜疑与对抗,最终将导致一个更加分裂和危险的世界。 结论:一个更不确定的世界 2025年 9 月的美委危机,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警示。 它揭示了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正在试图系统性地重塑其对外战略和世界秩序。其核心特征是:以服务国内政治为首要 目标,将军事干预从“最后选项”变为“优先工具”,并以0 魔豆 | 8 页 | 492.82 KB | 1 月前3
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 后的认知战较量|网络舆论战 印巴认知战的第二条战线:网络舆论战。 现在军事战争往往伴随网络舆论战,通过传播假新闻、 虚假宣传、深度伪造和 AI 生成内容,利用信息干扰操纵认 知,通过制造混乱、焦虑和散播混乱来影响敌国民众心理。 空战爆发后,印巴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渠道进行激烈 的认知对抗,通过外交部、国防部等机构大量发布和传播对 于己方有 分证据,而是使用模糊和笼统词汇,缺乏时间、地点、击落 方式等细节证据。同时,印严格管控国内舆论,没有印媒体 和自媒体能够真实报道冲突态势,还要求社交媒体对印网民 屏蔽外界信息,以至于大部分印度人都以为自己赢麻了。伴 随捷报口水战,印巴之间的社交媒体操纵、虚假信息传播、 国际媒体发声等行动接踵而来。 *社交媒体操控:舆论角力的前沿阵地。“4·22”袭击 事件发生后,巴方的社交媒体场风云翻涌。4 月 “#StandWithKashmir”等标签急速升温,一度登上热搜榜。 相关帖文大部分由地理位置显示为巴境内的账号在极短时 间内集中发出,带有明显协同痕迹,目的是在第一时间塑造 对巴方有利面叙事,为巴方争取舆论先机。亲巴社交账号还 使 用 #IndianFalseFlag 、 #PahalgamDramaExposed 和 #ModiExposed 等标签发起社交媒体协调活动,声称袭击是印 “自导自演”的。超过0 魔豆 | 15 页 | 249.16 KB | 4 月前3
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前序2022 年俄乌冲突后又一大战事。双方除 了进行军事对抗,还展开激烈认知对抗,各自瞄准国内国际 民众展开认知传播,试图影响国内国际舆论。于是,与军事 冲突相关的真实与虚假信息交织,仇恨与同情情绪扩散,国 际舆论认知也从最初谴责哈马斯袭击反转至谴责以军血腥 报复。这种舆论逆转的背后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认知战。兰 德公司高级行为科学家托德·赫尔姆斯(Todd C.Helmus)、 威廉·马塞利诺(William 年的巴以冲突也是伴随战争进程, 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同情大量伤亡的巴勒斯坦民众,外界对以 色列军事行动的支持逐渐减弱。这背后也是认知战在起作用, 相关各方利用冲突图像和视频以及战争苦难来影响甚至引 领国际舆论。双方都大量发布利己信息,试图把自己塑造为 正义的一方。例如,以色列利用媒体策略来赢得同情,强调 其类似“9·11”恐袭的受害者,并证明以军报复的合理性; 哈马斯则渲染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以色列采取一系列 战法是什么?即相关各方对网络连接力、媒介连接力、信息 连接力和情绪连接力的激烈争夺。在俄乌冲突中,美西方凭 借全球媒体传播优势和网络基础设施垄断地位,对俄实行网 络断连和媒体噤声,操控涉俄乌冲突的国际舆论,进而影响 战争走向和实力消长。例如,美西方把网络平台武器化和意 识形态化,推出“算法战”“深伪战”等新战术。 而巴以冲 突再现这些认知战新战法,即争夺网络连接和信息链接,控 制认知信息流动和信息级联,各方运用摧毁瘫痪网络连接0 魔豆 | 4 页 | 198.39 KB | 4 月前3
百姓安则天下安——聊聊我心中的国家安全来,很多矛盾是属于一种多发叠加 的时期,特别是近年来猖獗起来的分裂势力的活动,对国家安全统一都构成了严 重威胁。现在安全风险挑战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普通百姓就是要认清国家 安全的形势,增强危机忧患的意识,树立国家安全观念。同时,要认真学习贯彻 国家安全法的相关法律,积极地支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履行职责。国家安全法专 门有一章对公民、组织的义务和权利作了规定,这些规定里面列举了公民、组织0 魔豆 | 7 页 | 298.65 KB | 5 月前3
小国大利益:马尔代夫与印度洋战略竞争——触礁之战0⽉对印度进⾏国事访问后,⻢尔代 夫与印度的关系开始稳定下来。双⽅通过了《印度-⻢尔代夫双边愿景⽂件》,重点关注经济复苏和海上 安全。印度还提供了7.6亿美元的财政⽀持计划,帮助⻢尔代夫应对外汇危机。到2025年5⽉,双⽅⾼ 层会谈正在进⾏,旨在落实该协议并深化防务合作,这表明,此前对⻢尔代夫强⼒转向中国和与印度保 持战略疏远的担忧可能被夸⼤了。 总体⽽⾔,印度仍然是⻢尔代夫的重要合作伙0 魔豆 | 6 页 | 1.50 MB | 4 月前3
中东伊朗局势更新2025年8月21日在伊朗⾰命卫队圣城军指挥官埃斯梅尔· 加尼的直接⼲预下,这些⺠兵⽴即停⽌了袭击。[22] 法亚德本⼈也在伊拉克推进伊朗的⽬标。法亚德是⼈⺠动员组织“危机⼩组”的成员,该⼩组于 2019 年底成⽴,旨在在伊朗⾰命卫队⽀持下镇压伊拉克⼤ 规模抗议活动。[23] 时任伊朗⾰命卫队圣城军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持该危机⼩组。 法耶兹试图为 PMF 继续充当安全部队提供辩护,他声称 PMF 将遵守什叶派宗教当局的解散命令,尽管 此前0 魔豆 | 7 页 | 1.70 MB | 2 月前3
共 12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