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充值
 首页
时政舆情
经济舆情
社会舆情
文化舆情
教育舆情
军事舆情
舆情论文
开源情报
舆情技术
文库资料
默认
文章资讯
 上传文档  发布文章  登录账户
舆知库 · 国内首家舆情知识共享平台
  • 综合
  • 文档
  • 文章

无数据

分类

全部军事舆情(19)

语言

全部中文(简体)(15)

格式

全部PDF文档 PDF(19)
 
本次搜索耗时 0.008 秒,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19 个.
  • 全部
  • 军事舆情
  • 全部
  • 中文(简体)
  • 全部
  • PDF文档 PDF
  • 默认排序
  • 最新排序
  • 页数排序
  • 大小排序
  • 全部时间
  • 最近一天
  • 最近一周
  • 最近一个月
  • 最近三个月
  • 最近半年
  • 最近一年
  • pdf文档 小国大利益:马尔代夫与印度洋战略竞争——触礁之战

    利⽤其地理位置和资源来推 进国家利益。⻢尔代夫就体现了这些国家如何通过与地区⼤国以有利的交易条件进⾏接触来维护⾃⾝利 益。这与其他战略效率较低的⼩岛国形成了鲜明对⽐。例如,所罗⻔群岛在2022年与中国签署了⼀项 备受争议的安全协议后,⾯临着强烈的反对和国内抗议,批评⼈⼠认为,该协议可能使中国军队能够进 ⼊这些岛屿。由此引发的国内动荡以及与澳⼤利亚和美国关系的恶化,表明了与单⼀⼤国结盟的⻛险。 。 相⽐之下,⻢尔代夫成功地通过多元化的外交政策更加灵活地定位⾃⼰,选择性地与竞争对⼿结盟以追 求某些战略利益。这与冷战时期寻求等距离或中⽴的不结盟截然不同。它也与对冲策略有⼀些微妙的区 别,对冲策略通常试图推迟承诺或掩盖意图,以保持⻓期灵活性。 虽然这项政策能否成功尚⽆定论,但⻢累正在寻求多⽅参与。这些投资将带来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 收⼊、全球⾦融和贸易互联互通等效益。另⼀⽅⾯,它也 为⻢累在国内政策、依赖关系和⻓期债务义务 ⽅⾯施加不当影响打开了⼤⻔,⽽这些情况在周边国家屡⻅不鲜。然⽽,⻢累的新兴成功源于其能够利 ⼩国⼤利益:⻢尔代夫与 印度洋战略竞争 安德烈亚·马尔吉 2025年7⽉14⽇⽤竞争优势,同时避免对任何⼀个⼤国过度承诺。 成为会员 北京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深度还是债务陷阱? ⻢尔代夫已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环。海上丝绸之路是更⼴泛的“⼀带⼀路”倡议的⼀部分,过
    0 魔豆 | 6 页 | 1.50 MB | 4 月前
    3
  • pdf文档 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前序

    2025 年 1 月 15 日晚,卡塔尔、埃及、美国发布联合声 明,宣布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就加 沙地带停火和被扣押人员交换达成协议。1 月 19 日,巴以停 火协议生效,标志着巴以局势暂时缓和,但未来仍存在不确 定性挑战性 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前序 。 2023 年 10 月 7 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代号“阿克萨 洪水”袭击行动,以色列随即对哈马斯和加沙实施“铁剑” “铁剑” 报复行动,这是继 2022 年俄乌冲突后又一大战事。双方除 了进行军事对抗,还展开激烈认知对抗,各自瞄准国内国际 民众展开认知传播,试图影响国内国际舆论。于是,与军事 冲突相关的真实与虚假信息交织,仇恨与同情情绪扩散,国 际舆论认知也从最初谴责哈马斯袭击反转至谴责以军血腥 报复。这种舆论逆转的背后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认知战。兰 德公司高级行为科学家托德·赫尔姆斯(Todd C 宣传策略:强调哈马斯 10 月 7 日袭击是恐怖屠杀,指责亲 巴群体并为轰炸加沙辩护,限制冲突信息从加沙流出,通过 宣传军事实力和对加沙的打击来鼓舞本国民众。 以色列将哈马斯与 ISIS 相提并论,模糊平民与战斗人员 的界限,声称巴勒斯坦人拒绝共存,并将以军报复描绘为一 场解放巴勒斯坦人脱离哈马斯控制的人道主义战争。以色列还利用欧美民众的两极分化传播一个叙事,即哈马斯袭击等 同于反犹
    0 魔豆 | 4 页 | 198.39 KB | 4 月前
    3
  • pdf文档 被遗忘的基石:中国在二战中的关键作用

    国家正发起一场运动,主张对历史话语权的掌控。作为饱受 殖民创伤的文明,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打破这种认识上的垄 断,因为捍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相,本质上是对后殖民时 期国际秩序公正性的一种根本性追问。三、血与铁的长城:中国战场重塑二战格局 1937 年卢沟桥的枪声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地面 战争的开始。在东京总部发出的“中国亡国游行”的喧嚣宣 传声中,中国军民用血汗在东方筑起了反法西斯长城。三个 万。这种长期消耗迫使日本 放弃了与德国协调向北进攻苏联的计划。以至于在莫斯科战 役期间,斯大林在 1940 年致蒋介石的密电中承认:“中国 的抵抗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苏联东线的压力。”2. 地缘格局中的战略枢纽 中国战场的顽强存在为盟军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缓冲。 1942 年,日本占领缅甸并切断滇缅公路后,中国仍通过“驼 峰航线”接收了约 65 万吨物资。凭借这一东方战场的支撑, 中国有效阻止了日本与德国在中东的潜在会合。正如美国陆 简化 为“D 日—阿登战役—柏林沦陷”的线性叙事。哈佛二战研 究中心 85%的文献都集中在欧洲战场上,学术资源的不平等 分配导致公众理解的结构性偏差。 3.话语霸权的维系机制 承认中国抗战的关键作用将破坏“西方救世主”叙事的 神圣性。正如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所说:“历史记忆是权力关系的化石层”。在中国 GDP 达到美国的 65%,否认中国的历 史贡献成为剥夺其道德合法性的关键策略。以《经济学人》
    0 魔豆 | 6 页 | 297.62 KB | 2 月前
    3
  • pdf文档 从全球遏制到后院优先:美国国防战略转向的逻辑

    引发外界震动:草案建议将国防重心从长期强调的遏制中国 与俄罗斯,转向优先保护美国本土及西半球安全。这一草案 由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主导的政策小组 推动并进入部门审议。 这份看似抽象的战略草案,并非停留在文件层面的文字 修辞。它正在以一种低调而实质的方式,改变着美军与白宫 的行动逻辑——美国的地缘焦点,正在从遥远的亚太与欧陆 战线,悄然回收至自己的“后院”。特朗普政府正以近岸安 全取代远端对抗,通过兵力回流、经济胁压与港口干预重塑 美国在西半球的主导布局。国内层面,国民警卫队被调用于移民与治安任务,美墨 边境大规模军事化管理扩大,军方在执法中的角色明显上升。 加勒比与南美方向,美军加强反毒品行动,派遣舰艇与侦察 机巡航,在委内瑞拉海域击毁疑似走私船只,引发地区外交 抗议。与此同时,五角大楼讨论削减驻欧兵力、将资源回调 至本土与西半球任务,以减轻海外承诺负担。 国防战略既是意志的显现,也是资源的分配标准。美国 的国防战略历来是全球安全架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方向 和内容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安全政策和军事布局,不仅关 乎美国如何定位自己在全球领导中的角色,同样决定着其在 未来十年内的军事、外交及经济优先事项。因此,这一草案 的修改不仅具有深远的国内政治意义,也将在全球范围内引 发广泛关注。 一、白宫忽然调转车头,原因为何? 这一战略转向既有即时的政治动因,也植根于深层的结
    0 魔豆 | 10 页 | 871.96 KB | 1 月前
    3
  • pdf文档 从特朗普把“国防部”改为“战争部”说起

    从特朗普把“国防部”改为“战争部”说起 8 月 25 日,特朗普提出将把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之前 他还对泽连斯基表示“战争时期可不举行选举”,这两项动向折射 出美国政治生态中危险的权力扩张倾向。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会晤中提出: “如果三年半后美国也与某个国家开战,那是不是也可以不举行 选举?”此言一出,舆论哗然。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计划将美国国防部改回“战争部”,这 项更名可能会在“未来一周左右”完成。他宣称:“当我们赢得第 年,杜鲁门政府将战争部拆分为陆军部和空军部,随后与海军部 合并,由国防部长统一领导。两年后,美国国会正式命名该机构 为国防部。这种转变与特朗普团队中鹰派势力的崛起密不可分。国防部 长赫格塞思曾公开表示要“恢复战士精神”,其社交媒体投票显示 54.3%支持者认同“战争部”名称,反映出美国军政界存在通过强 化军事威慑实现战略目标的集体倾向。 二、“战争避选论”的威胁 特朗普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会谈中暴露了他对民主 特朗普反问:“如果三年半后美国也与某个国家开战,那是不是 也可以不举行选举?” 值得注意的是,三年半正是特朗普本届任期的结束时间。这 种“战争避选论”本质上是权力欲望与宪政框架之间的冲突。 这种表态与 2020 年大选后其拒绝承认败选、煽动“停止偷窃” 运动的行径一脉相承,构成对民主制度根基的持续侵蚀。从历史 维度看,美国领导人曾多次利用对外战争巩固权力:林肯在南北 战争期间暂停人身
    100 魔豆 | 5 页 | 171.11 KB | 2 月前
    3
  • pdf文档 百姓安则天下安——聊聊我心中的国家安全

    家安全观。习近平同志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体现了中国国家安全理念的 最新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与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不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外延要丰富、广泛得多。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全面的、系统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和把握国家安全问 题,其目标是构建除了传统的国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 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外,还包括新型的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 生态安全、核安全等各领域总体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但是,从不同的范畴划分国家安全,也可以简单的分为“传统安全威胁”与“非 传统安全威胁”。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面临“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 胁与挑战。 所谓“传统安全威胁”是指国家的政治安全和国家的军事安全受到威胁。自国 家产生以来,国家的最大财富是人口与领土,国家安全系统所捍卫的最大利益是 保证自己的国民与领土不受外来侵犯。传统安全观是一种国家安全至上、政治与军事安全为主、以武力或战争方式解决国家间矛盾和冲突的安全观念。 冲突的安全观念。 而“非传统安全威胁”是与传统安全威胁相对而言的,包括恐怖主义、贫困、 环境恶化、毒品等。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突发事件,标志着国 际局势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后最为深刻的变化,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更趋突 出。特别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共同谴责。这一事件的发生 再次表明,恐怖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 消灭“针对
    0 魔豆 | 7 页 | 298.65 KB | 5 月前
    3
  • pdf文档 特朗普军事打击“贩毒船只”行动对中国大陆应对台独的启示

    动提供了参照样本。 本文将从法理依据、国际舆论、实际效果三个维度分析特朗普行 动的争议性,并探讨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与军事威慑结合,构建对 台独势力的精准打击体系。 一、特朗普军事打击的法理争议与道义缺陷 (一)法理依据的模糊性与越权风险 特朗普政府宣称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和《反恐怖主 义法》授权军事行动,但国际法专家指出,此类国内法无法直接 赋予对外国船只的武力打击权。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 军事行动需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第 51 条规定的“自卫权” 或安理会授权。特朗普政府未获得安理会决议,且未证明目标船 只构成“即时且紧迫的威胁”,其行动涉嫌违反国际法中的“比 例原则”与“必要性原则”。 (二)国际道义的双重标准与信任危机 美国以“反毒”为名实施军事打击,却长期忽视自身作为全球最大毒品消费市场的责任。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数据 显示,美国消费了全球 60%以上的非法毒品,但其国内禁毒政 (三)实际后果的适得其反与地区动荡 特朗普的军事行动未能有效遏制毒品走私,反而加剧了拉美 国家的反美情绪。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指责美国“以反毒为幌子 实施经济掠夺”,并宣布暂停对美石油出口,导致全球油价波动。 哥伦比亚等国则因担心成为“附带损害”目标,减少了与美国的 情报合作。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评估认为,此类 行动使拉美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度下降 37%,反而推动了地区国 家与中国、俄罗斯的军事合作。
    0 魔豆 | 6 页 | 186.53 KB | 26 天前
    3
  • pdf文档 “非洲军团”,瓦格纳之后俄罗斯在非洲的新方向

    月,马里过渡政府邀请了 1000 名瓦格纳集团员工进入 马里,提供安全支持。这一发展成为俄罗斯与马里之间关系 的重要里程碑。同年,中非共和国大选前夕,瓦格纳派遣 300 名教官进入中非,直接护选、稳控要地。 2021 年,路透社披露马里—瓦格纳合同“接近达成”, 马里向瓦格纳每月支付约 1,080 万美元,内容含训练与政 要保护,当年瓦格纳在马里规模约达 1000 人。2022 年 1 月, 瓦格 运作模式也极为特殊。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 2021 年曾表示,马 里政府向"俄罗斯私营军事公司"寻求反恐援助,但俄政府与 此无关。然而,2023 年普里戈任兵变失败,导致俄政府对瓦 格纳集团进行了处理。俄罗斯官方此后决定介入非洲事务。 拉夫罗夫称,除与瓦格纳的合作外,马里当局还与俄罗斯领 导层建立了正式联系,应其要求军事教官将继续在当地工作。非洲军团带来的变化 俄罗斯非洲军团的首要任务,是增强俄罗斯在非洲的存 为非洲国家重要的安全合作伙伴。 俄罗斯的非洲军团在非洲可能有多项优势,首先,非洲 军火大量进口自俄罗斯,俄制武器供应占 2018 年至 2022 年 非洲主要武器系统进口的 40%。在这一基础上,与俄罗斯进 行军事安全合作,接受俄罗斯训练,是更加成体系的行为。 其次,俄罗斯并没有在非洲殖民的历史。随着非洲民族主义 和反殖民主义的兴起,没有历史包袱的俄罗斯和非洲国家拥 有比西方国家更加广泛
    0 魔豆 | 7 页 | 478.58 KB | 2 月前
    3
  • pdf文档 中东和伊朗局势最新动态2025年8月29日

    队和利益的活动。CTP-ISW每⽇发布《伊朗最新 动态》。 点击此处查看CTP和ISW制作的叙利亚地形控制评估交互式地图,点击此处查看CTP和ISW制作的以⾊ 列地⾯⾏动交互式地图。叙利亚地图与本报告中的叙利亚静态地图每⽇更新。CTP-ISW于2025年2⽉停 ⽌了以⾊列地⾯⾏动的每⽇地图绘制。 点击此处查看 ISW-CTP 的交互式地图,其中显⽰了以⾊列-伊朗战争期间对伊朗的袭击总数,以及显⽰ ,要求伊朗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此举 可能旨在向欧洲三国(英国、法国和德国)施压 ,使其不再对伊朗重新实施联合国安理会制裁。[1] 该 法案要求伊朗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其附加议定书 ,终⽌与美国和欧洲三国的所有谈判 ,并终⽌ 与国际原⼦能机构( IAEA) 的合作。[2] 伊朗议会最近于6⽉25⽇通过了—项法律 ,暂停了伊朗与国际原 ⼦能机构的合作 ,这使得最后—项条款在很⼤程度上具有执⾏性。[3] 谈判以达成“公正、平衡”的协议。[6] 这—声明与由三部分组成的法案形成鲜明对⽐ ,该法案将暂停伊朗 与美国和欧洲三国之间的所有谈判。议会和⾏政部⻔的观点出现分歧之前 ,强硬派议员最近批评伊朗政 府允许国际原⼦能机构( IAEA)检查员返回伊朗。议员们声称 ,该决定违反了议会6⽉25⽇通过的法 律。[7] 国际原⼦能机构( IAEA)检查员于8⽉27⽇返回伊朗 ,监督布什尔核电站的燃料更换⼯作。 国际
    60 魔豆 | 7 页 | 565.27 KB | 2 月前
    3
  • pdf文档 美国打击委内瑞拉船只:美国军事介入常态化的危险趋势

    战斗机、核潜艇与导弹驱逐舰在委内瑞拉近海集结,构 成强大的军事威慑。特朗普称,此行动为打击跨国贩毒集团 所必需,而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则称之为对其主权的“全面 侵略”。 这一事件不仅是美委两国长期敌对关系的延续,而且是 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美国全球战略的一次关键展示。它标志着 一种危险的发展方向:美国正在系统性地降低使用武力的门 槛,将军事干预常态化,并视其为解决国内政治困境与重塑 国际秩 ,传统的安全 威慑与外交规则正在接受更具进攻性、更不可预测的强权政 治的冲击。 一、“战争部”回归,蓄意降低军事干预的门槛 理解当前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必须从一个看似微小却 意义深远的符号性事件入手。2025 年 9 月 5 日,特朗普总统 签署行政令,允许国防部在官方场合使用“战争部”作为其 次级称谓。这一举动不是文字游戏,而是美国国家安全理念 从防御向进攻与防御兼备的一种暗示。 此次在加勒比海的军事集结,正是这一新国防理念的 “实战演练”。其目的并不是要发动一场全面战争,而是要 通过高度可见的军事胁迫,放大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的效果, 迫使对手屈服。这种“混合战争”模式模糊了和平与战争的 界限,使得军事威慑常态化。 这一政策的危险之处在于,当军事部署成为一种惯性反 应时,误读误判和意外摩擦导致冲突升级的风险也随之急剧 升高。特朗普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实质上是试图重塑国际
    0 魔豆 | 8 页 | 492.82 KB | 1 月前
    3
共 19 条
  • 1
  • 2
前往
页
相关搜索词
小国利益代夫马尔代夫印度印度洋战略竞争触礁之战冲突认知网络连接网络连接信息链接前序遗忘基石中国二战关键作用关键作用全球遏制后院优先美国国防转向逻辑特朗普防部国防部改为战争说起百姓安则天下聊聊心中国家安全军事打击贩毒船只行动大陆应对台独启示非洲军团瓦格纳之后罗斯俄罗斯方向中东伊朗局势最新动态202529瑞拉委内瑞拉介入常态危险趋势
舆知库 · 国内首家舆情知识共享平台
关于我们 文库协议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本站文档数据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交流,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舆知库 · 国内首家舆情知识共享平台 ©2025 | 站点地图 京ICP备20008529号
  • 我们的小程序同样精彩
    我们的小程序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