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遏制到后院优先:美国国防战略转向的逻辑改变欧洲与亚太的安全态势与合作框架。 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将加剧盟友实现自主防务能力的压 力,并可能引发分散的军备采购与能力建设竞争。 若美国削减前沿部署或区域安全承诺,长期依赖美军支 持的欧洲与亚太国家将面临两难选择:要么迅速填补能力缺 口,要么承受更高的战略风险。前者将推动本土与区域防务 投资,形成新一轮采购热潮,进而重塑全球防务供应链与技术合作格局。然而这种能力补充难以一蹴而就,欧洲短期内 仍高度依赖美国装备体系与训练支持。 仍高度依赖美国装备体系与训练支持。 这一转变还将改变美国外交资本的运作方式,使地缘政 治更明显地带交易属性。如果美国以缩减海外军事承诺为条 件要求盟友提升自主防务或增加费用分摊,短期内或许可行, 但长期将削弱其作为安全保证者的软实力——在需要组建 国际联盟、实施多边制裁或开展长期安全合作时,缺乏持续 可信的承诺将显著增加美国的谈判成本。 此次战略调整也是一个重要窗口,可能加速全球安全格0 魔豆 | 10 页 | 871.96 KB | 1 月前3
小国大利益:马尔代夫与印度洋战略竞争——触礁之战超过1 亿美元的供⽔和卫⽣ 设施升级,以及对教育、医疗援助和技术培训的⽀持。 这些努⼒扩⼤了印度在关键领域的影响⼒,巩固了其作为发展伙伴的作⽤。然⽽,印度的邻近性和可⻅ 性是⼀把双刃剑。⻓期的防务合作,包括海上监视⽀持和军事硬件捐赠,受到了⻢尔代夫社会⺠族主义 派别的审查。在总统阿⼘杜拉·亚明 2013 年⾄ 2018 年任职期间,由于印度被指责越权,⻢尔代夫与印度的关系恶化,这种情绪在 2024 夫与印度的关系开始稳定下来。双⽅通过了《印度-⻢尔代夫双边愿景⽂件》,重点关注经济复苏和海上 安全。印度还提供了7.6亿美元的财政⽀持计划,帮助⻢尔代夫应对外汇危机。到2025年5⽉,双⽅⾼ 层会谈正在进⾏,旨在落实该协议并深化防务合作,这表明,此前对⻢尔代夫强⼒转向中国和与印度保 持战略疏远的担忧可能被夸⼤了。 总体⽽⾔,印度仍然是⻢尔代夫的重要合作伙伴,尽管存在周期性的外交摩擦,但两国关系依然强劲。 许多⻢尔代夫⼈仍 ⽉,拜登总统派⾼级官员出席穆伊祖总统的就职典礼。2024 年 6 ⽉,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华盛顿接待了⻢尔代夫外交部⻓穆萨·扎⽶尔,公开重申对海上安全、经 济复原⼒以及⾃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共同承诺。防务合作也得到了扩⼤。美国捐赠了巡逻艇, 资助了⽔⽂调查,并增强了海上监视能⼒,以帮助⻢累保护其⼴阔的专属经济区。美国陆军第五安全部 队援助旅提供的训练也为⻢尔代夫国防军提供了⽀持。⻢尔代夫⼈也积极参加美国主导的课程,包括专0 魔豆 | 6 页 | 1.50 MB | 4 月前3
阿拉斯加会议:没有协议,但传递了一个信号乌克兰的处境充满无奈。在争取欧洲支持的同时,它不 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现实:这场冲突的最终走向,或许由不得 乌克兰自己决定——华盛顿、莫斯科,甚至某场遥远的高层 会谈,都可能成为决定其命运的关键场合。 三、欧洲防务自主: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战略自主”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欧洲政坛,但现实却远不 如口号。未来五到十年,欧洲在结构上仍将依赖美国和北约 的指挥结构和监视网络。武器供应链以美国为中心。 尽管布鲁塞尔可以在外交场合努力展现其独立姿态,但 的内部团结。 面对变局,欧洲或将打出“中国牌”寻求战略平衡。通过深化与中国在新能源、经贸等领域的合作,欧洲试图摆脱对 美俄的双重依赖。这一调整趋势正在重塑大国关系格局:美 国推动欧洲承担更多防务责任,欧洲加速推进能源自主,俄 罗斯力图重返欧洲事务,而中国则凭借合作空间提升自身的 全球影响力。 从更广阔的地缘视角来看,美俄关系、中美博弈与欧洲 定位已形成联动效应。俄罗斯的影响力半径仍集中在欧陆,100 魔豆 | 5 页 | 242.12 KB | 2 月前3
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22 日开始,印媒体集中报道 “胜利”战果,印《新德里电视台》称击落巴 8 架 F16 战机 和 4 架枭龙战机。《印度时报》在印派出 7 支“全球宣讲团” 报道中声称战果颇丰,巴损失惨重。印度防务媒体 5 月 23 日称,巴方 4 架 F-16D、1 架萨博-2000“爱立眼”预警机、 1 架伊尔-78 加油机和 6 架土耳其无人机(TB-2)被击落, 地面行动还摧毁巴方 4 架 F-16D、10 魔豆 | 15 页 | 249.16 KB | 4 月前3
共 4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