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打击委内瑞拉船只:美国军事介入常态化的危险趋势美国打击委内瑞拉船只:美国军事介入常态 化的危险趋势 2025 年 9 月,加勒比海的紧张局势骤然升级。美军的 F-35 战斗机、核潜艇与导弹驱逐舰在委内瑞拉近海集结,构 成强大的军事威慑。特朗普称,此行动为打击跨国贩毒集团 所必需,而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则称之为对其主权的“全面 侵略”。 这一事件不仅是美委两国长期敌对关系的延续,而且是 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美国全球战略的一次关键展示。它标志着 它标志着 一种危险的发展方向:美国正在系统性地降低使用武力的门 槛,将军事干预常态化,并视其为解决国内政治困境与重塑 国际秩序的重要工具。从五角大楼“战争部”名号的回归, 到将对外军事行动与国内议题强行捆绑,特朗普政府正在构建一种新的执政逻辑——通过制造外部冲突来转移内部矛 盾,以单边主义的强硬姿态应对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 本文以美委冲突为切入点,尝试分析这一战略转向的内 在动因、 的 “实战演练”。其目的并不是要发动一场全面战争,而是要 通过高度可见的军事胁迫,放大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的效果, 迫使对手屈服。这种“混合战争”模式模糊了和平与战争的 界限,使得军事威慑常态化。 这一政策的危险之处在于,当军事部署成为一种惯性反 应时,误读误判和意外摩擦导致冲突升级的风险也随之急剧 升高。特朗普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实质上是试图重塑国际 关系的“游戏规则”,想用单边的军事优势取代复杂的多边0 魔豆 | 8 页 | 492.82 KB | 1 月前3
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浮出水面。该骗局谎称病毒会格式化设备,并由 BBC 报道, 但在 2016 年起就被揭穿。没有证据表明存在真正的网络威 胁或巴基斯坦参与其中(MiddlewareBox )。重提旧骗局将网络威胁归咎于巴,意在制造恐慌和混乱。印巴无论是主动 发动信息攻势,还是被动防守舆论战,双方都已将社交媒体 视作必夺和必守的前沿阵地。 *虚假信息传播:把谣言武器化。谎言打着真相的幌子 漫天飞,形象 的事实核查组尽力提供实时揭露信息,但反应迟缓 导致深度造假和虚假叙事会短暂地占据舆论场的主导地位。Alt News 和 Boom 等印事实核查机构也做出努力,但碎片化 核查方式难以应对海量虚假信息。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已紧 急将“算法武器化”纳入议程——当社交平台的推荐算法可 能导致地区局势升温时,科技公司的责任边界究竟在哪里? 可以说,虚假信息已成为现代战争中频繁动用的武器,通过 伪造战果、篡改事实来影响国内民意和国际舆论。 络信息控制。印还紧急修订《反恐法》,将质疑军事行动者 定义为“国家敌人”。最终,印巴和世界各国民众对“真相” 的认知被信息战模糊化,胜负观更趋主观。同国家的民众基 于历史、地缘政治立场、媒体报道以及自身利益,形成多元 化看法,例如中国、土耳其等多数民众认为巴打赢了,俄等 多数民众认为印打赢了。 必须看到,印媒体生态的高度政治化,其主流媒体在报 道国家安全议题时与政府立场高度绑定。据国际媒体监督机 构统计,近三年印通过《信息技术法》等对0 魔豆 | 15 页 | 249.16 KB | 4 月前3
小国大利益:马尔代夫与印度洋战略竞争——触礁之战竞争中⼀个看似意想不到却 ⽇益重要的⽴⾜点。尽管⼈⼝不⾜60万,海军⼒量有限,但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勃勃的经济战略和 灵活的外交策略使其成为⼤国的宝贵合作伙伴。⻢累正试图通过争取投资、建⽴多元化伙伴关系和提升 其区域影响⼒来积极塑造其战略环境。对于中国、印度、美国等国家⽽⾔,进⼊⻢尔代夫领⼟或与其领 导⼈建⽴联系,可以增强它们在这⼀战略⾛廊的⾏动能⼒。 在当前充满争议的印太环境中,⼩国 备受争议的安全协议后,⾯临着强烈的反对和国内抗议,批评⼈⼠认为,该协议可能使中国军队能够进 ⼊这些岛屿。由此引发的国内动荡以及与澳⼤利亚和美国关系的恶化,表明了与单⼀⼤国结盟的⻛险。 相⽐之下,⻢尔代夫成功地通过多元化的外交政策更加灵活地定位⾃⼰,选择性地与竞争对⼿结盟以追 求某些战略利益。这与冷战时期寻求等距离或中⽴的不结盟截然不同。它也与对冲策略有⼀些微妙的区 别,对冲策略通常试图推迟承诺或掩盖意图,以保持⻓期灵活性。 此外,⻢尔代夫 即将偿还的最⼤⼀笔债务是⼀笔将于2026年到期的5亿美元伊斯兰债券,该债券为⽆息债券,且由多元 化的投资者持有,从⽽降低了单⼀机构施加政治影响的⻛险。尽管如此,中国仍持有⻢尔代夫约40%的 外债,约13.7亿美元,凸显了其经济战略的⾼⻛险性。 印度的平衡:⽂化深度、政治摩擦 印度是⻢尔代夫的传统区域伙伴,针对中国⽇益增⻓的存在感,印度也加⼤了投资和外交⼒度。该项⽬ 的核⼼是⻢累⼤互联互通项⽬,这是⼀项耗资0 魔豆 | 6 页 | 1.50 MB | 4 月前3
从全球遏制到后院优先:美国国防战略转向的逻辑战线,悄然回收至自己的“后院”。特朗普政府正以近岸安 全取代远端对抗,通过兵力回流、经济胁压与港口干预重塑 美国在西半球的主导布局。国内层面,国民警卫队被调用于移民与治安任务,美墨 边境大规模军事化管理扩大,军方在执法中的角色明显上升。 加勒比与南美方向,美军加强反毒品行动,派遣舰艇与侦察 机巡航,在委内瑞拉海域击毁疑似走私船只,引发地区外交 抗议。与此同时,五角大楼讨论削减驻欧兵力、将资源回调 责任、收缩远端驻军”的理念制度化。 与此同时,国内政治生态呈现断裂态势:一方是主张对 华强硬与技术竞争的鹰派压力,另一方是呼吁“收回资源、 聚焦内部”的民粹与现实主义势力。这一结构使战略选择在 意识形态夹缝中挣扎妥协,努力在对华强硬与军事收缩之间 寻求并行路径。美国的“收缩-再平衡”战略并非全新现象,同样存在 一定的历史惯性。 美国在 20 世纪上半叶曾多次出现对外介入减少的内向 化周期,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十年,美国公众与政治 化周期,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十年,美国公众与政治 精英倾向于回避海外承诺,强调国内正常化与复苏,在外交 上采取更为审慎乃至回避的姿态。这一时期的经验显示,内 向化多在财政社会压力与对外战争创伤并存时出现,但通常 不意味着全面退出全球责任,而更多表现为选择性回缩与制 度延续并存的混合形态。 从理论角度看,该动向也符合两类经典解释的逻辑:霸 权稳定论指出,当主导国认为提供公共产品成本过高时,往 往0 魔豆 | 10 页 | 871.96 KB | 1 月前3
从特朗普把“国防部”改为“战争部”说起为国防部。这种转变与特朗普团队中鹰派势力的崛起密不可分。国防部 长赫格塞思曾公开表示要“恢复战士精神”,其社交媒体投票显示 54.3%支持者认同“战争部”名称,反映出美国军政界存在通过强 化军事威慑实现战略目标的集体倾向。 二、“战争避选论”的威胁 特朗普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会谈中暴露了他对民主 选举程序的漠视。当泽连斯基解释因战争状态无法举行选举时, 特朗普反问:“如果三年半后美国也与某个国家开战,那是不是 维度看,美国领导人曾多次利用对外战争巩固权力:林肯在南北 战争期间暂停人身保护令,小布什借“反恐战争”推行《爱国者法 案》,但直接以战争威胁取消选举尚属首次。 这种做法的危害性在于双重破坏:在国际层面,它将军事冲 突工具化,使战争成为转移国内矛盾的“政治灭火器”;在国内层 面,它动摇“权力和平转移”的民主基石,开创“战争即权力”的危 险先例。 三、从国内治理到国际干预的暴力喜好 尽管特朗普近期表面上调停了几起国 欧洲领导人此行的目的是阻止美俄之间私下交易乌克兰领 土,但所有这些目标都未能实现。特朗普当面要求泽连斯基“现 实一点”,暗示乌克兰军队应该撤出顿巴斯以换取停火。 五、美国历史上战争政治化的沉重代价 回顾美国历史,领导人将战争政治化的案例屡见不鲜,但最 终都付出沉重代价。19 世纪末的“美西战争”虽使美国获得海外 殖民地,却埋下与拉丁美洲的长期矛盾。 越战期间约翰逊政府为连任扩大战争,最终导致国内反战运100 魔豆 | 5 页 | 171.11 KB | 2 月前3
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前序连接力和情绪连接力的激烈争夺。在俄乌冲突中,美西方凭 借全球媒体传播优势和网络基础设施垄断地位,对俄实行网 络断连和媒体噤声,操控涉俄乌冲突的国际舆论,进而影响 战争走向和实力消长。例如,美西方把网络平台武器化和意 识形态化,推出“算法战”“深伪战”等新战术。 而巴以冲 突再现这些认知战新战法,即争夺网络连接和信息链接,控 制认知信息流动和信息级联,各方运用摧毁瘫痪网络连接 (网络断连)、资本控制媒介连接(媒体噤声)、算法操纵信 络连接,但一时间基本限制了加沙现场真相信息的外流,控 制了加沙的信息流。据统计,冲突爆发不到 1 个月,就有 48 名记者和媒体工作者丧生。同时,西方媒体对以色列叙事进 行偏袒,而对巴勒斯坦叙事进行边缘化。例如,以色列媒体 炮制大量虚假新闻,发起煽动浪潮,这些虚假消息被西方媒 体竞相报道并大肆渲染。Facebook 等社交媒体则严格限制反 以叙事,而允许以色列强化己方叙事。 (一)网络连接力之争0 魔豆 | 4 页 | 198.39 KB | 4 月前3
火箭军采购被禁舆情梳理采购监管的笼正越扎越紧,那些还想在采购活动中搞小动作 的评标专家和供应商得小心了—今天的违规行为,九年后仍 可能被揪出。 微信公众号“建查云智库”:这场倒查不是突发,而是 高层对军工系统正规化、透明化的进一步推进。在 2023 年 以后,多部门多系统采购平台接连出现大规模审查和“补 刀”,核心诉求只有一个:让真实竞争回归,彻底扫清“关 系网、利益链”。实际上,国内军事采购招标已经连续数年0 魔豆 | 3 页 | 122.63 KB | 2 月前3
以反事实控制印度舆论,莫迪-辛格双人舞表演登峰造极场完败包装成了一场“零损伤、完胜”的人间神话。 反事实零伤亡舆论是为压住反对党质疑。辛格的反事实舆论发言与莫迪相比也是有过 之而不及,他既回避了印度反对党的质疑,又将印度武装力量的“零伤亡”与“敌人阴谋化 为泡影”,包装成了印军的绝对胜利。他甚至进一步反事实宣称,巴基斯坦的进攻“未能击 中任何目标”,印军的重要设施“无一受损”。这种“全胜与无损”的说辞,使得反对党的 质疑在全印度面前显得“无关紧要”, “恐怖头目是否被消灭?是的!我们的勇士是否伤亡?没有一兵一卒受损!” 反事实舆论的双人舞表演登峰造极。莫迪与辛格反事实舆论的双人舞表演,堪称是空前 绝后。莫迪玩得是“宏大胜利叙事”与“亲临前线阵地”拍照的戏剧化举动,辛格则以犀利 的反问与选择性回答,将反对党的失败质疑而转向胜利的炫耀。莫迪大仙与辛格大忽悠,完 全都把事实的边界给巧妙的模糊了,数据与成果可以随意地无界限的编造,更是特别艺术的 把漏洞与失败问题0 魔豆 | 1 页 | 209.43 KB | 3 月前3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观察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对海洋没有了解,如何打造一流的海军?没有对南海的 了解,你又如何说南海是中国的领土?然而当前我国海洋探测等技术与发达国家 差距还很大。各大院校开设的海洋专业很不够,人才培养不到位。而且中国大河 文明下集权化集体化的科研形式对海洋科学研究很不利。《阿凡达》导演卡梅隆 靠着自己几个人小公司研制的潜水器冒着巨大风险下潜 10898 米,而中国以国家 名义搞的蛟龙号也就深潜 7000 米。其实我们在这里依然看到了大河文明与海洋 当全民海洋意识逐渐强烈,海洋开发能力不断增强,中国海军力量自然会显 著提升。只要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一切都将不在话下。当然要达到这一程度, 还需时日。但现在对付一个菲律宾还是绰绰有余。个人认为虽然说现在南海问题 已经逐渐国际化,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博弈。但中菲对峙事件中美国的含糊 中立、东南亚各国的默无声息也反映出其纸老虎的本质,在南海问题上显得底气 不足,并不敢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正面冲突。邓小平说“主权问题没有谈判的余0 魔豆 | 5 页 | 236.37 KB | 5 月前3
特朗普军事打击“贩毒船只”行动对中国大陆应对台独的启示协议”的行为,依据《国家安全法》第 11 条“分裂国家罪”进 行反制。例如,若美国军舰以“联合演习”为名进入台湾港口, 可视为对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依法采取驱离或扣押措施。 (二)军事威慑的梯度化与可控性 近海封锁:在台湾海峡及周边 12 海里领海内实施常态化巡 航,对未经许可进入的船只进行登临检查。2025 年 4 月,解放 军首次实现对台岛东部港口的封锁演练,验证了“区域拒止”体 系的实战能力。 经济制裁联动:0 魔豆 | 6 页 | 186.53 KB | 26 天前3
共 14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