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长竟偷拍小朋友如厕,儿童隐私谁来保护?本次事 件主要是个人用户参与,占比 52.01%;其次是新闻媒体,占比 17.88%。 具体占比情况见上图。 热门文章列表 从“江西一幼教机构卫生间发现摄像头”事件的热门文章情况可 知,该事件相关的警方通报引发央广网、光明网、《北京日报》、红 星新闻、澎湃新闻等高影响力媒体的转发报道,此外,由于舆情的持 续发酵,涉案人员是“幼教机构园长”的身份也受到广泛关注。IP 属地 TOP 从 从“江西一幼教机构卫生间发现摄像头”事件的舆情信息 IP 属 地发现,江西本地对该事件的关注度较低。该事件文章数排名靠前的 地域属地依次是广东、北京。此外,IP 属地为山东、上海、江苏、浙 江、河南等的文章数也比较多。 舆论观点 一是网友们认为涉事园长邵某的行为严重违背道德伦理,作为教 育工作者,做出如此恶劣之事,是对“老师”这一神圣称号的玷污。 也质疑邵某将偷拍视频上传到不法网站以获取暴利,认为其行为完全0 魔豆 | 5 页 | 730.00 KB | 11 月前3
202507涉高校热点舆情12 月,乌克兰退役职业电竞选手 Zeus (37 岁,已婚)在上海参加电竞期间,与李某某(21 岁) 会面并发生关系,之后 Zeus 将两人的亲密视频发到海外粉 丝群,配文贬低中国女性,李某某个人信息被网民曝光。2025 年 4 月,校方向李某某邮寄《违纪拟处分告知书》,未获回—7— 应。2025 年 7 月 8 日,校方在官网发布《关于拟给予李某某 同学开除学籍处分的公告》,称因李某某于 家长就开 始辱骂、挑衅,甚至殴打学生,导致学生当场倒地,学生送 医检查后,身体没有明显大碍,表示要追究家长责任。7 月 1 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帖讲述事件经过,并附现场视频 等,引起大量 IP 为上海的网民讨论此事,舆情开始发酵,媒—9— 体开始介入报道,话题#上海交大学生疑被校外人士殴打#登 上微博热搜前列。7 月 2 日凌晨,上海交通大学保卫处通过 官方账号“平安交大”发布声明,称已成立专班,将积极配合 700 个 图片档案,涉及 20 至 30 名女性,当中包括该男生的朋友、 大学同学、小学同学及中学老师。部分女性与该男生关系亲 近友好、部分仅为他的点头之交或只有一面之缘,均未授权 该男生使用个人照片。7 月 13 日,有媒体报道称,香港大学 12 日就此事回应称,已向被投诉的学生发出警告信,并要求 该学生向受影响同学正式道歉。香港大学还表示,校方已经 与受影响学生沟通,基于保障学生福祉考虑,在多方面作出1000 魔豆 | 22 页 | 552.94 KB | 3 月前3
关于大连工大拟开除李某某引发的舆情反思法行为,而是将李某某与一名外国人之间的私人交往,定性 为“不正当”并上升至“有损国格”的高度。部分舆论质疑 这种从个人私德推演至政治道德、民族情感的处理方式,体 现出一种过度批判的倾向。舆论认为,一个成年大学生与外 国人的交往,即使出现道德瑕疵,也不应被拔高至“国格” 层面。如此界定,不仅模糊了道德与法律、个人行为与国家 形象的边界,也易造成道德绑架与民粹煽动,使教育管理滑 向意识形态化的危险边缘。此外,也有观点认为,本次事件 行为以及其带来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处置。最后,也有网民对 李同学进行道德化批判,认为校方的处置维护了社会的道德 秩序。 舆论争议之三:个人隐私保护失守,媒体角色错位 在本次事件中,不仅是校方公告中点明李同学的大名, 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在报道该事件时也直接报道了李同 学的名字。很快,李同学的个人信息、网传的交往细节等信 息在网络上被大规模传播。在部分网络账号的“猎奇式揭秘” 中,她的私人生活被无限放大乃至污名化。这种围观式狂欢 调 查和法律依据,那么无异于让“网络公审”替代校纪程序, 背离法治原则,更无助于对学生的保护与引导。 在信息时代,个人隐私如何被合理保护? 面对高度信息化和媒体化的社会环境,学校与媒体在处 理学生个案时应当坚持“最小必要原则”。即使必须回应舆 情,也应避免具体描述个人身份与细节,防止引发次生伤害。 大连工业大学对李某某的处分风波,不只是一起校纪事 件,更是当代高校治理、媒体伦理与社会舆论三方张力的一0 魔豆 | 5 页 | 355.33 KB | 4 月前3
学信网显示结业错失月薪4万工作引舆论热议二是有网民强烈谴责校方行为,他们认为学校将毕业证 和学位证已颁发给卢女士,却拒绝修改学历的行为是拿学生 的前途开玩笑,校方也在此事上缺乏同理心。 三是有网民认为学历信息对于个人十分重要,学信网作 为国家权威的学历信息查询平台,其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关系 到个人的就业、升学等重要事项。因此,学校有责任确保学 信网的信息与实际颁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相符。 四是学校声称卢女士不符合提前毕业条件且毕业证并 非依程序颁 位证。如果卢女士没有达到毕业要求,学校按照规定将其信 息登记为结业是合理的,不能因为卢女士的个人诉求就违反 规定。 五是有网民认为这起事件存在很多细节和疑点,需要进 一步调查和核实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双方都应该提供更多 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说法,以便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研判分析 在当今社会,学历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敲门砖,学信网作 为官方的学历信息查询平台,其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至关 重要0 魔豆 | 5 页 | 251.69 KB | 1 年前3
“95后”研究员四博士引关注,“注水”博士成焦点付出过多 精力就能轻松拿到博士学位。而一些研究机构和高校出于提 升“含博量”等需求,也会不惜花重金引进这类培养质量存 疑的博士生。 红网:在现实生活中,“高学历”往往只是一块“敲门 砖”,个人未来的发展与生活,还是需要靠自身的实际能力 与后天的努力。我们应当减少对学历的过分依赖,放下“学 历情结”,让学历回归本意。 澎湃新闻:一些网友把“4 个博士 2 个博后”当笑话看, 但这不 的“水博”。 网民观点 一是有网民认为人的精力有限,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获得 4 个博士学位、6 个硕士学位以及众多社会兼职是极不现实 的,其中很可能存在学历造假行为。尤其是一些不太知名的 海外院校的学位,以及在线课程获得的学位,其含金量和真 实性待考量。二是有网民认为该研究员可能是通过不正规途径获取 的学历,有机构可依据个人预算和出国时间“量身推荐”免 联考、免语言要求的博士项目,甚至根本不用出国在线学习 和有效性,避免再度发生此类舆情事件。 三是严厉打击“注水”博士生产线,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注水”博士行为的法律责任,加大对学术造假、学历欺诈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涉及“注水”博士生产线的中 介机构、高校和个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四是引导媒体加强对“注水”博士现象的曝光和批评,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提高公众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和关注 度。同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对发现的“注水”博士0 魔豆 | 8 页 | 295.04 KB | 1 年前3
202503涉高校热点舆情高校副教授出轨女学生#登上热搜,阅读量破亿。2025 年 4 月 10 日,搜狐平台利用 AI 工具修复并传播林某与罗某某的 旧照,进一步推动话题热度。 舆论观点:部分网友认为这只是单纯的个人道德出轨事 件;而另一部分网友坚信事件背后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罗某本科期间发表的三篇一区 SCI 论文,在林某“代写指导” 的质疑下,有学术成果不正当获取的嫌疑,这已上升至学术 腐败的 全 面公开,接受公众监督,让公众看到处理问题的决心和公正 性,重塑政府部门和高校的公信力。 3. 学生行为类:清华一男学生尾随、偷拍华电女生事件 本月,涉及学生行为类热点舆情事件主要涉及学生个人 不当行为,如清华大学男生尾随华电女生并进入女宿舍偷拍、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虐猫致死男生被处分等均引发 热议。现就网曝清华大学男生尾随华电女生并进入女宿舍偷 拍一事进行分析。 事件概述:2025 蔽)。部分声音批评清华“包庇”涉事学生,要求取消其保 研及评优资格。也有网民爆料华电在女厕所安全措施等方面 存在不足、华电老师对此事处理态度消极等。舆情发展呈现 出复杂化趋势。此外,还有网民在互联网平台公开涉事的男 生的个人信息,号召网民向清华举报。 舆论观点:舆论普遍质疑“高学历≠高素质”,认为名 校过度强调学术成就,忽视道德教育。如网民评论:“禽兽7 不分学历高低”;舆论批评高校管理责任缺失,华电被批未 严1000 魔豆 | 14 页 | 498.73 KB | 5 月前3
迟到1分钟算教学事故是否太苛刻1 分钟, 另一起为一名老师提前下课 2 分钟。 迟到早退一两分钟被认定为教学事故,这在舆论场上引 发了争议。 5 月 27 日,该学院工作人员答复媒体记者称,“要是学 校没有教学秩序,每个人都迟到早退,一两分钟,两三分钟, 不就乱了嘛。” 对教师因迟到一分钟、提前下课两分钟而被认定为教学 事故,有人支持学校的做法,认为迟到、提前下课是不对的; 也有人认为此举加重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0 魔豆 | 3 页 | 83.93 KB | 5 月前3
百章舆情观察:2025年秋季开学季网络舆情预警 ” 食品安全与餐饮 服务 异物;过期变质;分量缩水;价格与品质不匹配;“明厨亮灶”流于形式 军训安全 高温、高强度;中暑与意外伤害;急救与转运不及时;心理承受等问题 校园与交通安全 砍杀学生等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学生非正常死亡;消防、用电隐患;门 岗安保疏漏;校车超载、线路不合规;校门口交通拥堵与秩序管理不足 校园欺凌与学生 心理健康 欺凌视频曝光;校方处置偏轻或不当;干预缺位;心理危机事件;社会 在“双减”政策落地、家校关系、课后服务、食品安全与招生 公平。高中阶段,舆情与高考压力、学生心理健康、自主招 生等关联度更高。高等教育阶段,则更多聚焦于毕业即失业、 学术不端、师生不正当关系、后勤服务收费、以及学生个人 权益保护等问题。 (三)教育领域舆情传播路径和平台画像 一是典型传播路径分析。教育领域舆情的发酵往往始于 本地化、圈层化传播。以“学生欺凌视频”“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为例,同学群、家长群、小区论坛等封闭或半封闭社群100 魔豆 | 8 页 | 293.43 KB | 2 月前3
鼓励学生举报被判担责:永远都不要迎合举报式管理_的价值观,不能动辄鼓励举报告密,甚至将学生推向“原子 化”状态。 中学生的心智仍在成长中,对外部的认知并不全面、客 观。表现在对校规的理解上,可能只盯着学校严禁学生携带 电子设备这一条,而罔顾同学的个人隐私、人格尊严乃至财 产权。学校非但未能预见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并采取相关补 救措施,反而鼓励学生相互举报,这种行为无异于诱导学生 可以“不择手段”,理当为后面发生的打人事件担责。 其二,包括学校在内,任何单位的内部管理规定,都应0 魔豆 | 3 页 | 107.62 KB | 5 月前3
校园霸凌再现?“老师唆使全班扇男孩耳光” 舆情分析校园霸凌再现?“老师唆使全班扇男孩耳光” 舆情分析 一、概述 近日,网传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某幼儿园老师,因对个 别孩子有个人偏见,教唆全班小朋友排队殴打该孩子,暴力 扇耳光,引发热议。11 月 20 日,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人民 政府发布通报称,11 月 5 日,西青区精武实验幼儿园幼儿张 某某拍打班内一名听力障碍幼儿,教师刘某某出于教育目的, 让班内其他幼儿先后对张某某进行推搡、拍打,造成不良影0 魔豆 | 5 页 | 306.86 KB | 1 年前3
共 20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