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要求学生签“自残自杀免责书”引热议和支持, 可能导致学生在遇到困难或心理问题时更加无助,甚至引发 更多的悲剧。 三是一些网友提出,学校应该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心 需求,而不是采取这种简单粗暴、形式主义的方式来处理可 能出现的问题。 四是也有少数网友认为学校是出于对学生生命安全的 重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醒学生和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 健康,让学生明确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能证明学校 健康,让学生明确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能证明学校 在这方面有所行动。 研判分析 该事件造成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对于学生而言,承诺 书的不当内容使其安全感骤降,心理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在 脆弱时刻因这份冷漠的“协议”陷入更深的绝望,严重阻碍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学校方面,声誉遭 受重创,社会信任崩塌,家校关系、师生关系陷入紧张与猜 忌的困境,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会因此受阻。从教育行业 宏观角度看 三是学校可以制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增加心理 健康课程的课时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对生命 意义的认知,从而减少学生自杀和自残行为。 百章说|从“无效承诺书”看学校教育责任缺失与学生心理 困境 学校要求学生签字承诺“自残自杀与学校无关”事件 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这一行为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 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从学生心理状态的角度来看,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 发展的过0 魔豆 | 7 页 | 426.36 KB | 10 月前3
202503涉高校热点舆情...................10 3. 校园安全风险亟待关注....................................................... 11 4. 学生心理因素或诱发突发事件建议做好舆情应对预案.....11 5. 师德师风问题亟待重视....................................................... 121 或“掩盖真相”的质疑。有网民呼吁加强校外租房管理、增9 设夜间监控,并建议高校建立心理干预机制。也有网民对“Z 世代”家庭沟通模式进行反思。 处置建议:警方层面来看,后续有待强化阶段性通报调 查进展,如数据恢复结果、重点区域排查等,避免信息真空, 给网络谣言的滋生留下空间;校方层面,应当以此为鉴,联 合社区加强校外学生安全管理,同时,也加强对校内学生在 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干预。此外,面对舆论的质疑,可充分 发挥 人文关怀缺位,情感沟通失效,中南财大学生呼吁取 消 3000 米测试、山西高校女生校内产子事件中,校方回应 聚焦“制度合规”(如强调体测政策、校规校纪),忽视学 生权益诉求(如健康安全、隐私保护、心理支持),被批“官 僚化冷漠”,危机应对中侧重“控评”而非“共情”,未建 立“情感-制度-法律”三层回应体系,导致师生、家校、 校社之间的信任纽带断裂。 三、4 月风险研判及建议 1. 4 月政策调整与执行风险仍存1000 魔豆 | 14 页 | 498.73 KB | 5 月前3
校园霸凌再现?“老师唆使全班扇男孩耳光” 舆情分析和流程。当类似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避免事件的恶化和不良影响的扩大,同时要注重对涉事幼儿 的心理安抚和后续跟踪辅导。 四是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不仅要注重教学技能 的提升,更要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等方面 的知识,让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正确的教育方式, 避免因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错误导致类似事件再次发生。0 魔豆 | 5 页 | 306.86 KB | 1 年前3
百章舆情观察:2025年秋季开学季网络舆情预警 明厨亮灶”流于形式 军训安全 高温、高强度;中暑与意外伤害;急救与转运不及时;心理承受等问题 校园与交通安全 砍杀学生等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学生非正常死亡;消防、用电隐患;门 岗安保疏漏;校车超载、线路不合规;校门口交通拥堵与秩序管理不足 校园欺凌与学生 心理健康 欺凌视频曝光;校方处置偏轻或不当;干预缺位;心理危机事件;社会 对“保护未成年人”预期高 电子设备管理 禁止或放开手机、指定品 三是舆情事件学段分布情况。不同学段的舆情风险点存 在差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是舆论核心区,议题集中 在“双减”政策落地、家校关系、课后服务、食品安全与招生 公平。高中阶段,舆情与高考压力、学生心理健康、自主招 生等关联度更高。高等教育阶段,则更多聚焦于毕业即失业、 学术不端、师生不正当关系、后勤服务收费、以及学生个人 权益保护等问题。 (三)教育领域舆情传播路径和平台画像 一是典型 舆情平息后,须开展全流程复盘,撰写案例报告,重点 梳理监测盲区、响应延迟、沟通失误及制度短板,并将结论 转化为优化清单,反哺应急预案和监测关键词体系。 将典型案例反映出的深层问题,如食堂管理、收费规范、 师德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支持等,推送至相关业务部门限时 整改,并建立“整改-督查-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适时通过 适当形式向师生和家长通报整改成效,修复信任,塑造负责 任的学校形象。 总而言之,开学季是教育舆情100 魔豆 | 8 页 | 293.43 KB | 2 月前3
上海某中学“阶级问卷”风波:舆情聚焦教育公平家庭情况对号入座,这明显违背了平等的理念,这样的问卷 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引导,让他们产生阶层差异的认知,可 能影响学生未来的价值观形成。此外,这种问卷的内容与正 确的教育方向背道而驰,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或自负等不健康的心理。如有网民调侃 称“这年头,连问卷都得讲究阶级斗争了”“难道教书育人 的老师,真的要变成阶层划分的‘导师’了?” 二是有网民对该事件表示不满和无奈,他们认为调查家 ,没有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导致这种与 平等、公正等价值观相悖的问卷出现在学生面前。 “阶层问卷”引发的负面风暴 首先,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问卷中关于家 庭阶层的内容可能会让一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那些 来自所谓“底层”家庭的孩子,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在学校 中低人一等。相反,来自“高阶层”家庭的学生可能会产生 不必要的优越感。 其次,家长们对教育的信任可能会因为此事件而受到动0 魔豆 | 7 页 | 368.74 KB | 1 年前3
北邮15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师德问题儿参加重要考试时代为作弊。举报中还提到了郑老师强迫学 生加班,无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们说,经过长期的高压、 加班熬夜、昼夜颠倒、作息紊乱的生活,大部分郑老师指导 的学生出现了或轻或重的生理、心理问题。学生们希望学校、 学院能够明察秋毫,为他们所有人更换导师,并且保护他们 直到毕业。4 月 10 日,北京邮电大学纪委办公室工作人员称, 他们已经关注到了网上的事情,正在调查中。北京邮电大学 养和道德水平。同时,建立健全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对违 反职业道德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三是关注研究生的权益和心理健康。学校应建立健全的 研究生培养机制,确保研究生能够在良好的学术环境中进行 学习和研究。对于受到导师不当行为影响的学生,学校应提 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建 立有效的投诉和举报机制,鼓励学生积极维护自身权益,防 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40 魔豆 | 6 页 | 404.63 KB | 1 年前3
202504涉高校热点舆情............................14 3. 夏季高温天气谨防校园安全问题........................................14 4. 考试季学生心理压力大,焦虑情绪升级............................141 前言 2025 年 4 月,中国高校与医疗系统接连爆发重大舆情事 件,引发全社会对职业道德与行业监管的深刻反思:中日友 问题也并未被及时识别和处理,舆论认为校方的监管失责助 推了惨案的发生;周立人通过网购获取剧毒化学品也引发网 友对“网购剧毒物质监管真空”的讨论。 处置建议:高校建立“宿舍长-辅导员-心理咨询师” 三级预警机制,对多次投诉室友的学生启动心理评估,及时 识别和处理学生情绪问题,避免情绪叠加产生不可弥补的后 果;同时,校方应将“投毒案”等真实案例纳入法律基础课 程,通过模拟法庭、案例研讨等形式增强学生法律敬畏;媒 为展开调查,公开司法鉴定结果及证据链;校方对涉事学院 领导启动问责,调查是否存在包庇行为,若发现师德考核造 假,需追究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责任;建立教师行为“负面10 清单”,明确禁止师生恋爱及情感操控行为,实行“师德考 核+心理评估”双轨制。 5. 校园管理类:山东菏泽医专醉酒男子进入女生宿舍骚扰 本月,涉及校园管理类热点舆情事件中“山东菏泽医专 醉酒男子进入女生宿舍骚扰”事件引发舆论对校方管理疏忽 的强烈不满和女1000 魔豆 | 16 页 | 585.77 KB | 5 月前3
MCN黑手伸向校园,大学生签约被索26万天价赔偿成名赚钱的心理,以虚假承诺诱导大学生签约,随后又通过 诉讼手段索赔。他们质疑 MCN 机构并非真正致力于培养网红, 而是将重点放在通过合同陷阱获取违约金上。 三是部分网友认为,MCN 行业目前存在乱象,包括签订“霸王条款”、过度压榨创作者等,呼吁行业自律和监管介 入。 四是部分网友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导致一些学 生将目光转向网红等新兴职业,而 MCN 机构正是利用了这种 心理和就业0 魔豆 | 4 页 | 208.35 KB | 11 月前3
202509涉高校热点舆情..........................18 (三)季节变化带来校园管理难题.............................................. 18 (四)学生心理健康与极端事件风险.......................................... 19 (五)意识形态与价值观风险仍然有待持续关注.......................19—1— 亿。 舆论观点:舆论普遍聚焦相关安排给女性学生带来的安 全风险,如极目新闻发表的评论文章指出,将男性留学生安 排在女生宿舍的不同楼层混住,即便有所谓的“楼层分隔” 措施,也难以消除安全隐患与心理不适,对女生的隐私和安 全构成了潜在威胁。而且,这种安排极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谣 言和误解,对留学生和本校女生的声誉都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还有网民针对校方通报中的“留学生宿舍家具尚未到位”提 出 况,随后校 方表示早已取消限制。对此,微博大 V“习五一”发表评论 文章指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改革清真食堂管理的 措施是高校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实践。其一,相关 举措打破空间与心理隔离,促进饮食文化的共享与包容;其 二,相关举措通过营造共同校园生活体验,解除“教族捆绑” 与隔离主义来践行了“互嵌式社会生活方式”;其三,相关 举措强化平等与公平的价值导向,增强国家认同与共同体意500 魔豆 | 22 页 | 578.73 KB | 1 月前3
老师在班级群里怒骂“都给老子滚”引热议突,进而出现情绪失控,在班级群这样的公共场合做出不当行为。其 次,学校在安排工作时,有时未能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承受能力,过 多的非教学任务,让教师疲于应付,身心俱疲,却又无处申诉。学校 还缺乏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足够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师心理关怀体 系。最后,家校之间的沟通渠道有时不够畅通,信息传递不准确、不 及时。家长往往对教师寄予厚望,期望教师能全方位关注并提升自己 孩子的成绩、品德等各个方面。而教师则期望家0 魔豆 | 6 页 | 253.42 KB | 1 年前3
共 22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