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座椅标签”风波:符号敏感性与媒体责任担当武大“座椅标签”风波:符号敏感性与媒体 责任担当 2025 年 9 月 5 日,武汉大学 2025 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现场,部分白色椅背上的红色圆形座签被网友拍照上传, 因形似日本国旗引发争议。校方当天致歉,称“工作疏忽 造成误读”。随后,某河报连发评论,追问“为何偏偏选 红圆贴”“是否失守民族大义”。在武汉大学座椅标签事 件中,校方回应是否到位?媒体监督是否失焦?引人深思。 一、武汉大学座椅标签事件0 魔豆 | 8 页 | 650.75 KB | 2 月前3
202509涉高校热点舆情注意细节问题,还是没守住民族大义?”随后大河报删除相 关微博帖文。 舆论观点:本事件中,大部分媒体观点呈现出“批判为 主、理性建言为辅”的鲜明倾向,既尖锐指出校方问题,也—6— 对事件背后的文化认知与责任担当提出建设性思考,褒贬界 限清晰。如红网虽直指校方在抗战胜利纪念日这一特殊节点 “不审慎”,设计到布置环节“集体失明”,但也明确事件 “关键不在符号本身,而在场合与时机”,强调真正的文化 自信 乏对文化符号的敏感性,甚至质疑背后的动机与立场;部分 网民不认可校方发布的情况说明,认为道歉态度敷衍,仅将 事件归结为“误读”,未正视公众对民族情感;还有部分网 民关联武汉大学过往争议,认为学校在管理、文化责任担当 等方面存在长期积弊,亟待从制度层面全面排查整改;少部 分网民较为理性,认为这大概率只是校方工作疏忽,是对红 色圆形标签设计考虑不周导致,不应过度解读、上纲上线。 舆情分析:武汉大学座椅事件绝非一次孤立的“细节失500 魔豆 | 22 页 | 578.73 KB | 1 月前3
202507涉高校热点舆情薪等关键问题避而不谈,用模糊的表述敷衍了事,这种舆情 应对的缺位,不仅未能平息公众的疑虑,反而让大家觉得校 方在刻意隐瞒什么,也彻底点燃了公众的怒火,使得舆论的 矛头集中指向高校,质疑高校的管理能力、人文关怀和责任 担当,让高校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舆情也因此进一步升级。 建议校方坦诚面对问题,理清各方责任,并以此事为契机, 建立基层服务人员权益保障机制,让舆情从“追责批判”转向 “问题解决”的良性轨道。—12—1000 魔豆 | 22 页 | 552.94 KB | 3 月前3
共 3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