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 未来已来·互联网颠覆性技术变革的机遇与挑战(综述)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 奖励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 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 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 格局。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历次产业革命都是由 颠覆性技术推动的科技革命促成的。人类文明历经农业革命、 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革命特别是科技革命,都 息技术 等,每一项新技术都颠覆生产生活,带来时代变迁。其中,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颠覆性新技术,赋能人类创造出数 千年农业社会、数百年工业社会都未曾创造的巨大财富,并 主导当下世界文明中心的变迁。当今世界正历经百年变局, 颠覆性新技术的创新不断突破地域、组织和技术界限,发出 强劲跨界创新势能,重塑新型基础设施,成为国际竞争的关 键变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 融合、 群体跃进、快速扩散的总体态势,正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 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国家治理新领域,人类认识和改 造世界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同时,颠覆性新技术不断推起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浪潮,推进对现有互联网进行大重 构大设计,推动智能泛在、虚实共生的数字世界全面展现开 来,人类社会迎来第五次颠覆性革命浪潮。从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数字人、元宇宙到 Web3,从人工智能、脑机0 魔豆 | 9 页 | 224.78 KB | 4 月前3
新华社2025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报告60页来输出意识形态、推动思想渗透、操纵国际舆论、 塑造他国认知甚至阴谋颠覆政权的活动不断曝光。 国际社会一片哗然。 这次“自曝家丑”让世界看到的,只是美国全 球思想战争的冰山一角。美国近百年来不遗余力推 行的思想殖民活动,再一次暴露在聚光灯下。 自二战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以称 霸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为基础,向 全球输出意识形态,力图用美式价值观占领各国人 民的大脑,重塑各国人民的认知,制造对“美国中 1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 助理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更加直接地指出, “强化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文化‘榜样’的地 位,是美国维持霸权所必需实施的战略”。 美国思想殖民对世界和平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它侵蚀意识形态,颠覆他国政权;它嵌入认知楔子, 挑拨地缘冲突;它摧毁精神独立,培育亲美势力; 它强植西式道路,干扰自主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等 今天,随着“全球南方”加速觉醒,美国霸权 走向衰落,世界进一步看清,美国炮制的价值体系 背后,隐藏着自私、伪善与“双标”。种种变化表 明,美国精心构建的思想殖民大厦根基开始动摇。 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系统研究美国思想殖 民的历史、实践与危害,有助于摆脱美国思想迷 信、打破美国思想枷锁,帮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 地维护文化主权,更好地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互鉴。 2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0 魔豆 | 60 页 | 1.04 MB | 2 月前3
互联网发展大趋势前瞻之二“连接一切”:互联网→物联网→人联网部军事项目研究机构 ARPA 组建了由 4 台计算机组成的分布式交换 网络,命名为阿帕网。1986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投资建设互 联网主干网 NSFNET,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连接了美国若干 超级计算中心、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并迅速扩展到世界各地,形 成全球性的教育科研网络。1992 年,互联网才正式向社会开放。 物联网 2.0。物联网以物品为连接终端,形象点说,就是物与物相 连的互联网。 来互联网将消失,取 而代之的将是高度个性化、互动化的物联网,通过 IP 地址、传感 器和可穿戴设备与物品互动。也可以说,通过智能计算、知识挖掘, 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对物质世界进行实时 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形象地说,世间万物,小到手表、钥 匙,大到汽车、楼房,只要嵌入微型感应芯片,物体和物体之间也 能“信息交流”。物联网体现了人、物、环境之间的互动,将给我 0。人联网以人体为连接终端。其把网络终端的连接范围 扩展到了人体,建立了人与物品的信息联系。2009 年,美国上映 以网络游戏为素材的好莱坞大片《天地逃生》(又名真人游戏)。 影片背景设置在未来网络世界,科技天才翁肯·卡索给自己植入具 有发射信号功能的纳米细胞,其他人都植入只具有接收信号功能的 纳米细胞,他用意念就控制其他被植入纳米细胞的人,执行他的命 令。 如今,带有传感器、芯片的脑机接口、可穿戴设备正在使人体终端0 魔豆 | 5 页 | 314.97 KB | 4 月前3
AIGC发展研究3.0发布版b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新媒沈阳团队、 AIGC上印证了马克思关于社会阶段演进的预言。AI的发展为技术革命助力,推动了社会向更理想形态的迈进。 技术问询 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批判 形而上的技术与思想的重塑: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形而上的力量,深刻改变了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AI的出 现加剧了这一影响,使人类思维逐渐依赖技术逻辑。这种重新审视表明,技术不仅在塑造认知方式,还在重构对自 身和现实的理解。 环形监狱 福柯对权力的批判 AI本身便是一个具象化的 一致,以实现内外和谐。 作为不同于人类和自然的 第三方,人工智能的介入 帮助人类提升生产力,并 更深入地理解世界与自身, 进而实现人、自然和技术 的和谐共处。 天(自然) 人(人类) 智(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同人类灵魂融合 为一,进而极大的解放人 类生产力,提升工作效率。 借此,人类得以更深入理 解世界,实现人、机、自 然和谐共处。 一(三者共生)问行合一:主动深思 创新执行 实践性:“ ,全景理解 虚实连断 性(天) 身心流固 性(人) 觉识拟创 性(智) 虚实存在论:互融交汇 流转不息镜像进化论:逆序生成 模拟宇宙 人类世界 模拟意识: 创建一个能够进行自 我反思、决策并具备 学习能力的系统 AI“主导”的世界 模拟生命: 模拟生命体的复杂性, 包括自我复制、进化 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模拟元宇宙: 模拟宇宙的物理法则、 结构和演化历史,宏 观层面反映宇宙起源0 魔豆 | 183 页 | 19.55 MB | 1 年前3
空间信息产业—国外之观察一代卫星定位难以满足连续实时定位以及三维导航的要求, 因此美国和前苏联分别建成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和“格洛纳 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们均以军事应用为主,适当兼顾 民用市场。到了21世纪初,世界主流国家先后推进卫星导航 系统建设。欧盟于2002年启动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日 本2010年发射了“准天顶卫星系统”的首颗卫星;印度太空 研究组织于2013年发射了“印度区域导航系统”的首颗卫星。 2015年后,美国开始建设其第三代GPS卫星导航系统,俄罗 斯发射新一代“格洛纳斯”系统卫星,欧盟建设第二代伽利 略卫星导航系统。 国外卫星遥感产业起步于军事领域的应用。1960年,美 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1972年,美 国发射了第一颗专门用于地球资源调查的遥感卫星“陆地卫 星1号”,标志着国外遥感卫星从单一数据源向多源数据的发 展转变。20世纪80至90年代,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 经过长期发展与变革,空间信息产业逐步从军事应用拓 展到民用和商业应用,经济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 化、行业影响力日益彰显。未来,卫星应用产业将进一步与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高效联动,借力世界各国经济转 型升级的东风,拥有更多新机遇和新市场,实现更大地发展。 二、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SIA于2025年6月发布的《卫星产业状况报告》,2024 年,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293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80亿美300 魔豆 | 10 页 | 223.17 KB | 1 月前3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四)伊姆兰·汗已经第二次通过人工智能生成的音频在国际虚拟 大会上向支持者发表讲话。这段 4 分钟的视频于发布在伊姆 兰·汗的官方账号 X,伊姆兰·汗的声音谈到加沙平民大屠 杀和俄乌冲突,向国际社会发出严峻信息:“世界正走向一 场严重的国际危机”。伊姆兰·汗还谈到巴基斯坦国内事务, 表达了对国内前所未有的内部冲突的担忧。他说,“整个国 家机器”正在歪曲巴基斯坦的法律和宪法,只是为了让他和 他的政党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PTI)退出选举进程。在 风险引发人们对政治选举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的关注。达沃斯 世界经济论坛发表《2024 年全球风险报告》,将人工智能生 成的错误和虚假信息排在气候变化、战争和经济疲软之前, 列为全球十大风险之首,指称“人工智能生成的错误和虚假 信息是 2024 年全球最大风险。”该报告是对 1400 多名全球 专家、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导者进行调查后撰写的。世界经 济论坛执行董事扎希迪表示:“这些错误和虚假信息加速传 歧;打击或欺骗选民,降低选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破坏对选举过程的信任。[4]从自动电话到社交帖子,不同类型信 息即便在没有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情况下,也一定会继续传 播,但生成内容可能使大规模信息输出的成本更低、更容易 被世界各地的选民们采信,也更难被识别和揭穿。例如,深 度伪造和语音克隆已经被用来模仿竞选公职的候选人。在美 国新罕布什尔州初选前,人工智能模拟总统拜登的自动电话, 试图阻止民主党选民投票。恶意行为者还可以利用生成的图0 魔豆 | 7 页 | 189.76 KB | 4 月前3
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51%法则实 现赢家通吃。比如,利用算力优势可撤销已经发生的付款交 易。这如同在大多数选举中,若是赢得半数以上选票,候选 人就可以上任发号施令。《连线》杂志编辑克里斯·安德森 对此进行了描述:“像网络世界这样高度网络化的市场中, 其实更有可能出现垄断者。网络效应的阴暗面在于它会让富 者愈富。 100 条定律|网络舆情的 51%法则 ” 这种情况如同人们常说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源自《圣 经 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生校外导师。 曾以笔名出版《操纵:大数据时代的全球舆论战》《效应: 舆论传播的 100 个定律》《监视帝国:棱镜掌握一切》《2020: 世界网络大战》《中国输不起的网络战争》《网络战争:互联 网改变世界简史》等著作。0 魔豆 | 5 页 | 167.21 KB | 4 月前3
互联网发展大趋势前瞻之四“无处不在”:计算+网络+智能设施,就像 PC 时代的操作系统一样,赋能百行百业,加速推进经 济高质量发展。苹果、谷歌等的创新技术应用侧重的是聚合信息 和分发信息,背后是信息获取成本从边际移向固定成本,使信息 变得无处不在,让世界因此变得扁平。大模型跟信息一样,模型 成本从边际成本发展为固定成本,进而使大模型变得无处不在。 未来的 AI 就像今天的互联网一样,像今天的水和电一样。原微软 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认为,未来大模型将无处不在,通用智能将 Jim Fan 表示,我们相信在未 来,每一台移动的机器都将是自主的,机器人和模拟智能体将像 iPhone 一样无处不在。我们正在构建基础智能体:一个具有通用 能力的 AI,可以在许多虚拟和现实的世界中学习如何熟练地行动。0 魔豆 | 3 页 | 121.66 KB | 4 月前3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一)借硬实力优势和对全球舆论的强大掌控能力在世界各地进 行渗透,形成了一套干涉他国内政和渗透颠覆的手段。然而, 伴随互联网影响的深入,社交媒体的全球拓展,人工智能等 新兴技术开始介入政治文化生活,潜移默化的变革力量不断 累积。最终,这股技术力量在 2016 年充分爆发,影响了美 国大选和英国脱欧,改变了世界对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的认知。 布鲁金斯学会发布报告《人工智能改变世界》指出,人工智 能将严重威胁0 魔豆 | 6 页 | 173.33 KB | 4 月前3
舆情管理不得不懂的“吃瓜群众”的施行者,都没有成为被关注对象,“吃西瓜的”作为整个 事件的焦点被提取出来,成为转指对象。融合曾有的“前 排吃瓜子”语义,“吃瓜”构词形式被固定下来。 其次,“群众”被选择、组合,是由其强大的构词能力 决定的。中国是当今世界使用“群众”一词最多的国家,各 阶层、各职业、各团体的人们都耳熟能详,不假思索地运用。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作用下,笼统地使用“群众”已经 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7]。 潜移默化的语言习惯影响着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词语 “吃瓜群众”语义泛化的原因主要呈现为以下三个方 面: (一)语言认知经济原则的遵循 在认知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过程中,有限的词汇系统 显然难堪重任,然而费时费力地创造新的词汇又会造成记 忆负担,甚至引起词语使用的混乱。此时,人们更倾向于 利用类比、转喻、隐喻等方式在已知世界与未知世界之间 架起桥梁,尽可能用最少的努力创造出最大的认知效果[14]。 这正是语言认知经济原则最本质的要求。 “吃瓜群众”在语义泛化过程中,遵循了语言的认知经 济原则,在音形不变的前提下,不断附着新的语义内涵, 将指称范围扩大到更多的未知世界。 (二)使用者从众心理的推动 从众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15]人是 群居性动物,当大多数人都出现相同的行为或观念之时, 为避免被排斥,通常会对自身进行改变从而与大众相融合,语言的使用同样如此。人们在进行修辞设计时,可以根据 具体语言使50 魔豆 | 14 页 | 284.60 KB | 3 月前3
共 26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