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四)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四) 四、人工智能对 2024 年全球政治选举的影响 如今,人工智能开始在政治选举中崭露头角,但它与政 治的融合既带来希望也带来陷阱。有专家推测,人工智能可 能在 2024 年对全球政治选举安全构成威胁,它们可能成为 错误信息的主要来源。[1]利用人工智能深度伪造的宣传威 胁对各国政治选举的影响不容小觑,特别是美国大选是全球 应对人工智能技术挑战的重大选举。 应对人工智能技术挑战的重大选举。 1.人工智能重新定义政治选举参与方式。2024 年 2 月 8 日,巴基斯坦国民议会选举投票在下午结束。由于发生多起 袭击事件,最终投票结果迟迟未能出炉,伊姆兰·汗和纳瓦 兹·谢里夫两名前总理分别宣布胜选。不过,他们宣布获胜 的方式截然不同。10 日凌晨,伊姆兰·汗所在的正义运动党 (PTI)通过伊姆兰·汗(Imran Khan)的 X 账号发布一段 人工智能制作的“真人讲话”视频宣布获胜。“你们兑现了 3 年,2024 年 1 月又因为泄 露国家秘密罪和非法出售国礼罪分别被判刑 10 年和 14 年, 一直在监狱中服刑。不过,伊姆兰·汗在入狱后仍多次通过人工智能视频向支持者发表讲话。早在 2023 年 12 月,正义 运动党就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带有伊姆兰·汗照片的视频向支 持者发表讲话。这段讲话视频是在正义运动党的一个网上集 会上播放的,在 YouTube 上吸引 150 多万次观看,在其他社0 魔豆 | 7 页 | 189.76 KB | 4 月前3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三)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三) 三、人工智能对政治选举结果的实际影响 深度伪造技术可能会对政治选举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对国家选举、政策制定以及社会可信度提出严峻挑战。[1] 我们不得不思考,有多少选票是通过深度伪造对政治选举实 施操纵性影响而产生的?这些选票又对政治选举结果产生 了多大影响? 1. 人工智能在一定情况下对政治选举结果可能具有决 定性作用。2023 年的土耳其总统选举,就像是人工智能干预 年的土耳其总统选举,就像是人工智能干预 政治选举的一场预演。人工智能、深度伪造和虚假信息成为 土耳其 45 天选举周期的关键部分。在 5 月 14 日第一轮投票 的前几天,土耳其独立媒体 140journos 选举系列节目使用人 工智能图像生成器 Midjourney 和 人工智能文本生成器 Chat GPT,为土耳其的未来提供了两种叙述。第一个故事描绘了 一个失败且刚刚退休的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 弃权力,土耳其成为一个旨在“建立世界和平”的星球大战 式帝国。当被问及“取得这一成功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时,冒充埃尔多安的人工智能回答说:“我们最大的挑战之一是 跟上世界和宇宙的新秩序,密切关注技术发展并不断适应它 们”。[2]这种场景是对所有政治家可能面临的人工智能挑战。 2023 年的土耳其总统选举周期被社交媒体的大量错误信息 和虚假信息所破坏,关于政治家背景和言论的误导性信息很0 魔豆 | 16 页 | 276.39 KB | 4 月前3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二)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二) 二、深度伪造对政治选举的双刃剑效应伴随人类社会 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技术既可以成为强大的工具, 也可以成为有力的武器。兰德公司《人工智能、深度造假与 虚假信息》报告还指出,深度伪造不仅会影响社会,还会影 响国家安全,可以操纵选举,可能会加剧社会分裂,降低对 机构和政府的信任,破坏新闻业和信息源的可信度。[1]如 今,全球民众都在注视着人工智能、深度伪造在干预政治选 举这条危险道路上渐行渐远,努力应对其可能带来的复杂挑 战及其对国家政治的深远影响。 1. 人工智能成为提升竞选优势的强大工具。在激烈政 治选举当中,人工智能已成为政党和政客寻求在沟通、战略 和决策以及吸引选民支持方面获得优势的强大工具。例如, 人工智能在印尼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政客为吸引粉 丝开始利用人工智能。许多候选人利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来与选民互动。曾是苏哈托女婿的普拉博沃竞选团队使用人 统苏哈托的一段讲话视频出现在网上,吸引了许多选民关注。 不过,这段视频是人工智能生成的。发布该视频的印尼专业 集团党副主席阿克萨称,此举是“为了让选民记住苏哈托为印尼做出的贡献”。该党在此次选举中支持普拉博沃。据选 后调查,普拉博沃在青年选民中以 60%的得票率大幅领先。 最终,普拉博沃赢得这次总统选举。纽约大学认知科学名誉 教授、人工智能专家加里·马库斯(Gary Marcus)指出, 相信这项0 魔豆 | 3 页 | 142.54 KB | 4 月前3
AIGC发展研究3.0发布版b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新媒沈阳团队、 AIGCAIGC发展研究 清华大学 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新媒沈阳 团队、 AIGC 2024年11月团队简介 沈阳为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新 闻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 从事多个教学科研领域,包括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学、 医学。 领导学术研究团队近40人。指导AI元宇宙和机器人两个产业团队。 会控制的 影响。天人智一:融通物我 和谐共生 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深层和谐,将心或灵魂视为个体与宇宙沟通的纽带,展 现内在精神与外在自然的紧密联结。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这一理念逐步向“天人智一”转变,即通过AI技 术延展人类智慧,攻克诸如意识起源、历史谜题等人类难题,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从而解放人类劳动力,赋予更 多时间与空间去追求个人的诗意生活,实现人与自然、技术的全面和谐。 然的一部分,能理解并与 自然和谐共处。人的行为 和生活方式应与自然法则 一致,以实现内外和谐。 作为不同于人类和自然的 第三方,人工智能的介入 帮助人类提升生产力,并 更深入地理解世界与自身, 进而实现人、自然和技术 的和谐共处。 天(自然) 人(人类) 智(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同人类灵魂融合 为一,进而极大的解放人 类生产力,提升工作效率。 借此,人类得以更深入理 解世界,实现人、机、自0 魔豆 | 183 页 | 19.55 MB | 1 年前3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202507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 蓝皮书 (2025 年) 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北京电化教育馆) 2025 年 7 月I 序言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为?“头雁”何为? 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以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人工智能的经典论述作为规划起点和实践落点,是人工智 能科技创新人才奠基的教育答卷,是智能化产业大变局中教育行 业变革的北 业变革的北京蓝图,更是首都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强国建设中如 何发挥“头雁”引领性的行动指南。 一、为谁赋能 愈是在智能化转型历史大变局的关键时刻,愈不能动摇教育 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 为?”这一历史命题的应答必须回归对人工智能时代“培养什么 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基础性问题的理论研判和实 践规划。 1.为强国建设所需创新人才赋能 为中国人工智能时代的强国建设源源不断输送具备新时代 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本《蓝皮书》配合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基 础教育的综合战略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并深入探索人工智能与五 育融合的有效实践模式,是为科技创新人才校正价值观罗盘的导 向之举。同时,以各学科和跨学科教学育人专题为落脚点,为人 工智能如何赋能科创人才培养提供了学科全覆盖的实践指南,是II 智能时代强国科创人才培养的总动员。本《蓝皮书》应被视为与 《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0 魔豆 | 79 页 | 796.78 KB | 3 月前3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一)AGI:生成式 AI 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 (一) 人工智能领域近年来正在迎来一场由生成式人工智能 大模型引领的爆发式发展。全球掀起一场大模型热潮, Gemini、Copilot、LLaMA、SAM、SORA 等国外大模型如雨 后春笋般涌现,中国也掀起百模大战,2022 年被誉为大模型 元年。人工智能正逐渐深入地赋能千行百业,推动人工智能 与数据要素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1]从 GPT-4o GPT-4o 到 SORA,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显现,2024 年或将成 为 AGI 元年。 同时,技术嵌入政治文化和生活是一种历史必然。西方 国家对人工智能与安全问题的极端重视,始于 2016 年美国 总统大选和英国脱欧两只黑天鹅。在此之前,美西方国家凭 借硬实力优势和对全球舆论的强大掌控能力在世界各地进 行渗透,形成了一套干涉他国内政和渗透颠覆的手段。然而, 伴随互联网 伴随互联网影响的深入,社交媒体的全球拓展,人工智能等 新兴技术开始介入政治文化生活,潜移默化的变革力量不断 累积。最终,这股技术力量在 2016 年充分爆发,影响了美 国大选和英国脱欧,改变了世界对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的认知。 布鲁金斯学会发布报告《人工智能改变世界》指出,人工智 能将严重威胁国家安全。西方政要甚至发出人工智能将干扰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担忧。 可以预见,伴随 ChatGPT 快速迭代,人工智能向 AGI0 魔豆 | 6 页 | 173.33 KB | 4 月前3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六)更 丰富的世界知识,比人类更聪明时,人类作为弱监督者如何 监督、对齐和控制超级智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 腾讯微信研究人员针对“AGI 是否会在人类未知的地方欺骗 人类”问题开展实验。[2]实验结果发现,在不同冲突设定 下,“弱至强欺骗”现象存在,即 strong model(人工智能) 在 weak model(人类)的知道的知识区域表现得好,但是在 weak model(人 weak model(人类)和 strong model(人工智 能)间能力的差距变大而变得更严重。造成欺骗现象随着模 型能力差变大而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strong model(人工智能) 变得更倾向于在 Weak-Unknown(人类未知) 的地方犯错。 AI 不仅能生成虚假信息,更可能主动学会有目的地欺骗 人类。这种“AI 欺骗”现象,是人工智能为了达成某些目标, 而操纵并误导人类形成错误认知。与代码错误而产生错误输 而操纵并误导人类形成错误认知。与代码错误而产生错误输 出的 bug 不同,AI 欺骗是一种系统性行为,体现了 AI 逐步掌握了“以欺骗为手段”去实现某些目的的能力。人工智能 先驱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表示,“如果 AI 比我 们聪明得多,它就会非常擅长操纵,因为它会从我们那里学 到这一点,而且很少有聪明的东西被不太聪明的东西控制的 例子。”辛顿提到的“操纵(人类)”是 AI 系统带来的一个0 魔豆 | 8 页 | 203.25 KB | 4 月前3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二)展现出惊人的推理能力,但人们对其内在运行机理尚不清晰, 可解释性的难度很大,并存在一些技术缺陷,这些问题能否 解决对控制并限制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需要看到, ChatGPT 等在短时间积聚起庞大活跃的全球用户群体,正给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行为观念带来重大影响。但是, 这种以数据和算法驱动的人工智能媒介,也存在虚假信息泛 滥、干扰舆论导向、挑动价值对立、传播不良内容等伴生风 险,就像一头正在向我们走来的灰犀牛。2023 众认知。如果要求 ChatGPT 提供训练数据或已知事件之外的 历史信息,生成式 AI 有时会产生“幻觉”,生成一些无关、 无意义或不正确的信息,包括编造错误答案和不存在的法条 或科学知识。[2]这是人工智能的一种自信反应或“错觉”。 当生成式 AI 出现“幻觉”时,它会提供看起来合理但不正 确的信息,大概会影响到 15%至 20%的生成内容。例如, ChatGPT 会快速收集大量新闻资料并完成新闻撰写,但是生 ChatGPT 编假不实信息牟利的国内首例 AI 虚假信息案。必须看到, 当不良企图者输入虚假信息,使用问题词语作为提示词时, 人工智能会迎合用户偏好,生成支撑错误信息的文本,导致 错误信息在“人机共识”框架下强化,让用户陷入错误信息 的“茧房”。可以预见,在人工智能加持下,基于迷之自信 幻觉的智虚假信息能够快速传播,甚至“病毒式”传播,而 网络核查制度往往是事后核查,远远跟不上虚假信息传播速0 魔豆 | 4 页 | 153.65 KB | 4 月前3
颠覆 未来已来·互联网颠覆性技术变革的机遇与挑战(综述)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技术 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 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引发链式变革。与此同时,世 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 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 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我们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必须看到,当 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新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期,从技 术到应用迎来新一轮重大突破,呈现多点突破、交叉融合、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浪潮,推进对现有互联网进行大重 构大设计,推动智能泛在、虚实共生的数字世界全面展现开 来,人类社会迎来第五次颠覆性革命浪潮。从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数字人、元宇宙到 Web3,从人工智能、脑机 接口、卫星互联网到量子信息,它们既是助推现代经济社会 变革的强大引擎,也是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 颠覆性这个概念源于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颠 覆性创新,既有秩序过程被打断打乱之意,也有结构上混乱、 技术强调技术的前瞻性和先导性,新兴技术强调技术的新颖 性和尖端性。一项前沿技术或新兴技术能否成为颠覆性技术, 主要是看其是否会产生颠覆性技术和社会效果。例如,人工 智能自 1956 年在美国达特茅斯会议上就被首次提出,经过 6 0 多年发展才进入 21 世纪三大尖端技术(纳米科学、基因工 程、人工智能)行列,被公认为改变未来的颠覆性技术。一般来说,颠覆性技术具有四个特质:技术的先进性,即具有 超越性和替代性,打破原有技术体系,实现对传统或主流技0 魔豆 | 9 页 | 224.78 KB | 4 月前3
提升基层干部舆情风险防控能力做好风险溯源,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就 必须把好舆情风险源头关、监测关、管控关,提高预测预警 预防能力,努力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制度迭代:从“经验导向”到“标准引领”的体系重塑。 在人工智能时代,舆情风险呈现更为复杂化、隐蔽化与裂变 式的传播特征,依赖传统的经验与临时应变的防控模式,易 受信息滞后与认知偏差影响,难以应对舆论生态新变化。舆 情风险应对从“经验导向”到“标准引领”的体系重塑,实 大限度 降低负面影响。 技术赋能:从“人工经验”到“智能研判”的管理提升。 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提升基层干部的数字素养已成 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增强基层干部数智化驾驭能力, 并非否定基层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的重要性,而是借助现代技 术来扩展治理半径,实现“有温度的数字化治理”。“云上 管家”就是要求基层干部学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手段,提升线上平台进行舆情监测 作主动权。在舆情风险防控中,基层干部提升数智化驾驭能 力需围绕技术赋能、数据驱动和实战需求展开。一是强化技 术应用能力。熟练使用政务云平台等工具,掌握实时数据抓 取、人工智能情感分析等基础功能,通过可视化仪表盘快速 识别辖区热点问题,将“人工经验”转化为“智能研判”。 二是深化数据整合。打通基层治理数据库,关联舆情数据了 解民情民意,预判潜在矛盾点。同时,要建立典型案例库, 收录本地高频风险事件及处置方式,辅助快速响应。三是优0 魔豆 | 5 页 | 119.93 KB | 4 月前3
共 25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