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治理:理论路径与范式转换(上)作者简介:赵萍丽,博士,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 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政府与政治。徐泱泱,同济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家治理。 摘要:如何科学应对网络舆情风险、及时化解网络舆情 危机,是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落脚点。当前网络舆情 治理的理论路径主要有以下五种:法治思维下强调政府主导 型制度管控的法治治理路径、市场逻辑下强调行业自律的市 场治理路径、协同理论下强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协同治理 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不确定风险激增的矛盾凸显 期,各类舆情事件频发。加强网络舆情治理、把握主流舆论 阵地,是推进网络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题中之 义。如何科学应对网络舆情风险、及时化解网络舆情危机, 是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落脚点。本文梳理关于网络舆 情治理方式方法、工具手段、对策机制的研究成果,归纳网 络舆情治理的路径,分析范式转换趋势。这不仅有助于系统 认识网络舆情0 魔豆 | 9 页 | 202.60 KB | 1 月前3
提升基层干部舆情风险防控能力舆论媒体和社会公众等在风险研判中的作用,及时找出风险 的苗头和征兆,知道“风险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风险,什么 时候发生风险,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三是 做好风险溯源,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就 必须把好舆情风险源头关、监测关、管控关,提高预测预警 预防能力,努力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制度迭代:从“经验导向”到“标准引领”的体系重塑。 在人工智能时代,舆情风险呈现更为复杂化、隐蔽化与裂变0 魔豆 | 5 页 | 119.93 KB | 4 月前3
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结构优化与法治因应理阶段的治理需求,符合回应型治理的理念。其三,进一步拓展网络舆情治理的范围。分阶段治理不仅关注网络 舆情失真形成后的治理,还关注舆情失真形成前的萌发、发酵阶段,能够做到“制治于未乱”,提前预警、及时发 现和快速化解舆情。其四,更符合治理对象自身的规律。“多元主体共治”理论是按照治理者本身的特征划分治理 责权,阶段化治理则是按照治理对象网络舆情的特征划分治理责权。其五,更有利于差异化配置政府角色。阶段 化治 新技术和专业能力,坚持客观、全面、真实报道推动舆情以事件真 相为导向。主流媒体应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和价值导向,加强正能量宣传。在公共事件中,主流媒体要引导 舆论客观理性看待社会矛盾,助力矛盾化解和疏导,不应利用影响力挑动社会矛盾和群体对立。第二,充分发挥 媒体行业组织自律引领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积极推动和引导互联网平台的管理规范更新和管理机制进步。行业 组织还应在为受害用户提供帮扶救助、消除社会不良影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0 魔豆 | 9 页 | 608.07 KB | 3 月前3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202507供包括评分、评语、反馈和建议等内容的服务。其核心技术由多18 模态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引擎协同构成。首先基于 OCR 技术构 建异构数据入口,通过卷积神经网络与注意力机制实现复杂版面 的结构化解析,精准定位手写体、印刷体混合文档中的文字区域, 并结合对抗生成网络优化低质量图像的字符识别率,确保纸质作 业、扫描试卷等非结构化数据的高效电子化转化。其次,针对客 观题型(如选择、填空),利用正则表达式与语法树解析等构建0 魔豆 | 79 页 | 796.78 KB | 3 月前3
共 4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