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舆情处置中的四种不良范式揆之舆情,不良范式生动揭示了各级各地社会管理者在 舆情处置中常见的“脱离本质、盲目应对、逻辑错位”等思 维误区。深入理解这些误区的本质,对我们跳出表层应对、 实现本质解决具有重要启示。 来源:网络 头疼医头——困于表象的治标不治本。“头疼医头”的 典型特点是“重处置、轻预判”,习惯在舆情发酵后被动应 对,缺乏前期的风险防控意识。其本质是缺乏系统思维,将 现象等同于本质,把复杂问题简化为单一症状。在社会治理实践中, 每次应对都“从零开始”,同一类问题反复引发舆情;不总 结舆情处置经验,不愿也不能深入探究“为何会出现症状”, 越处置越被动,舆情越搞越多。 “头疼医头”这种处置方式很有迷惑性,短期看似乎高 效,长期却会因根源未除而消耗更多资源。比如,面对复杂 舆情,“头疼医头”可以通过“处理表层问题”快速完成“责 任表态”,很容易让外界觉得“管理者在积极应对”,但实 则回避了“制度设计、决策逻辑、监管体系”等深层责任。 题已解决”的闭环,让人误以为整体问题已处理。简言之, “头疼医头”的迷惑性,在于它精准模仿了“有效处置”的 “表面动作”(快速、具体、有针对性),却省略了“有效 处置”的核心(挖根源、解根本、建长效),让“假应对” 看起来像“真解决”,直到同类问题反复出现,其本质才会 暴露。 头疼医脸——逻辑错位的“靶向错误”。“头疼医脸”, 指在问题解决中找错了干预对象,把精力投入到与核心矛盾0 魔豆 | 6 页 | 172.15 KB | 12 天前3
提升基层干部舆情风险防控能力上统筹,构建起政府、媒体、专家、公众参与的“舆情共治 联盟”,使各个主体从“有限参与”扩展为“无限连接”, 推动风险防控从分散应对向协同联防,既避免“大海捞针” 式的低效防控,又防止“头痛医头”的碎片化应对,增强舆 情风险防控的质效与韧性。0 魔豆 | 5 页 | 119.93 KB | 4 月前3
AIGC发展研究3.0发布版b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新媒沈阳团队、 AIGCAI-MDT效果全面评估 技术咨询与市场需求 改进与推广 AI-MDT模型建构 二、AI-MDT效果跟踪平台建设 MDT 数据库 三、AI-MDT产学研一体化管理 AI大语 言模型 医工结合 多学科交叉 一、AI-MDT系统建设 市场趋势 关键技术 人才培养 学术成果 市场产品 建构 测试 推广 医院 智能 高效 试点 患者 医生 精准 患者评价 医院品牌 市场需求 识 获 取 的 效 率 和 个 性 化 学 习 体 验 , 但 可 能 导 致 信 息 不 对 称 的 问 题 加剧。 01 02 健康医疗: 从 传 统 医 疗 到 智 能 健康管理, 提 高 了 医 疗 的 精 准 性 和 预 防 水 平 , 但 也 带 来 了 数 据 隐 私 和 技 术 依 赖的问题。 03 04 05 环境管理: 从 被 动 保0 魔豆 | 183 页 | 19.55 MB | 1 年前3
共 3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