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应对的六种“翻车”表现-浙江宣传也有少数地方和单位对待网络舆情“草木皆兵”“杯弓 蛇影”,只要有热点舆情发生,不管发生原因和发展趋势如 何,不想着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天真”地以为只要“快 速响应”就能息事宁人。殊不知,一味追求“快”,而忽略 了“准”,简单粗暴对待舆情,反而会弄巧成拙。 比如,有的急着“盖棺定论”,未经查实就草率下结论, “舆论反转”后陷入自我“打脸”的困局,公信力也因此遭 到重创;有的寻求行政手段介入,或试图用“正在调查”“查 而是“鸭脖”,后被联合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打脸”。再如, 某地一银行员工实名举报原董事长一事在网上引发热议,银 行未阐明调查核实情况,就作出“举报不属实”的结论,引 发网上舆论炒作,遭到网民质疑。 对待网络舆情,一味强行辟谣或否认,滥用“情况不实” 来搪塞公众,结果反使舆情愈演愈烈,难逃“翻车”的命运, 对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伤害。 六、“甩锅式”应对 前不久,某地一“市长信箱”在回复网民问题时出现“文 不0 魔豆 | 5 页 | 133.94 KB | 5 月前3
互联网发展大趋势前瞻之四“无处不在”:计算+网络+智能人电脑也都开始互相连接成网。 随着高性能、小体积、低成本芯片广泛使用,计算能力向人类经济 社会生活全方位渗透。从天气预报、证券走势、漫威英雄电影到无 人驾驶、阿尔法狗、智能手机,无一不是计算的结果。计算如同土 地、空气和水源,成为人类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性资源和支撑。当 下,无论是工作、社交、娱乐、追剧、游戏,还是订餐、拍照、打 车、预约,都离不开网络终端,都离不开计算,计算始终环绕在我 们身边。数0 魔豆 | 3 页 | 121.66 KB | 4 月前3
提升基层干部舆情风险防控能力摒弃“重危机处置、轻风险预防”的错误观念,将舆情风险 防控从事件处置转变为风险预防。一是明确目标导向。既不能将舆情风险视为“洪水猛兽”,造成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的“舆情焦虑”;也不能出现“舆情洁癖”,一味追求“零 舆情”。二是做好风险研判,发挥研究机构、专业评估组织、 舆论媒体和社会公众等在风险研判中的作用,及时找出风险 的苗头和征兆,知道“风险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风险,什么 时候发生风险,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三是0 魔豆 | 5 页 | 119.93 KB | 4 月前3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三)“性爱录像带”,包括他与女性会面和乘坐豪华汽车的图像。 因杰否认录像的真实性,称这是“阴谋”的一部分。他表示: 发票、假视频、假图片……他们从以色列一家色情网站上截 取了一段视频,然后在上面加上了我的脸。不幸的是,土耳 其的一些人为了所谓的反对派而分享这些。”因杰的退选打 破了此前民调的平衡,增加了其他民调比例接近候选人在竞选中获胜的机会。Metropoll 的一项调查显示,因杰的支持者 49%将流向克勒奇 指身后的大屏幕。随后屏幕出现一段视频显示,他的竞争对 手克勒奇达尔奥卢召集公民来到投票箱,然后另一个人穿着 军装出现。这个军人是库尔德工人党(PKK)创始人之一穆 拉特·卡拉伊兰(Murat Karayilan),库尔德工人党是被土耳 其、美国和欧盟列为恐怖组织。埃尔多安吹嘘说,170 万人 ——伊斯坦布尔人口的十分之一——参加了 5 月 7 日的集会。 [18]Teyit 估计可能集会参加人数为 690,000。埃尔多安0 魔豆 | 16 页 | 276.39 KB | 4 月前3
网络舆情的形成与管理舆情的复杂本质和运行规律。未来研究应当进一步打破学科 壁垒,探索建立网络舆情研究的独立范式和方法论体系。 其次,网络舆情的形成深植于社会结构和心理机制之中。 社会不公平感、相对剥夺感等社会心态是舆情爆发的深层土 壤,而互联网技术只是提供了表达渠道和放大机制。这意味 着,有效管理网络舆情不能仅仅着眼于技术层面,而应当从 解决深层社会矛盾入手,通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根本上 减少极端舆情的爆发。 再次200 魔豆 | 10 页 | 305.67 KB | 2 月前3
共 5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