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 未来已来·互联网颠覆性技术变革的机遇与挑战(综述)类认识和改 造世界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同时,颠覆性新技术不断推起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浪潮,推进对现有互联网进行大重 构大设计,推动智能泛在、虚实共生的数字世界全面展现开 来,人类社会迎来第五次颠覆性革命浪潮。从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数字人、元宇宙到 Web3,从人工智能、脑机 接口、卫星互联网到量子信息,它们既是助推现代经济社会 变革的强大引擎,也是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 确定性和复杂性。而新一轮颠覆性新技术正在冲击现有的社 会秩序和道德伦理。例如,人工智能对人类思维系统和人类 能力的颠覆,脑机接口对人机关系及人的主体性的颠覆,虚 拟现实、数字人、元宇宙对人类活动空间和拟人化生存的颠 覆,云计算、大数据、量子信息对人类计算和存储资源利用 和组织方式的颠覆,物联网、数字孪生对地理空间和万物数 字化改造的颠覆,区块链对社会底层组织逻辑和社会互动关 系等的颠覆。这些新技术正如历史上任何一 性信息通信技术,用的好是机遇,管不好就是挑战。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曾几次错失科技革命契机。可喜 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优势不 断积聚。5G 技术处于世界领跑位置,云计算等处于世界领 先地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北斗导 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中国也已成为世界数据资源大国和全 球数据中心之一。同时必须看到,我国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 的优势,并未0 魔豆 | 9 页 | 224.78 KB | 4 月前3
空间信息产业—国内之进展产业也在加快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之路。 我国卫星通信产业起步于上世纪 80 年代,在“331 工程” 牵引下,198 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 卫星。1998 年,我国加紧开展了大型卫星公用平台的技术开 发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4 年,我国与尼日利亚签 署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卫星整星出口项目,这是我 国第一个商业卫星在轨交付项目。2020 年以后产业进入快速 发展阶段,主要是以大型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为代表,意味 实现“人一车一路—网—云”一体化协同控制。“5G+北斗” 开展智慧游船项目,用科技赋能公园、景区数字化发展。 企业发展活跃,技术创新成果、行业解决方案及新产品 不断涌现。千寻位置通过采用国产商用密码技术,对北斗时 空大数据实现全程加密传输和存储,从源头保障我国北斗时 空大数据安全。中海达携手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企在变 电站人员安全防护、输电线路监测等领域开展业务合作,推 出“云+端+图+网”北斗+电力整体解决方案。合众思壮自主 研发的慧农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累计作业面积已超 5000 万 亩。华测导航推出自研视频测量 RTK,融合卫星导航、惯导和 视频摄影测量技术,支持视频测量和三维建模,可快速从实 景视频中高效批量获取高精度三维坐标。北斗星通发布云芯 一体高精度定位服务产品,已实现全国 31 个省市地区的覆盖。 (3)卫星遥感产业 遥感观测体系业务化稳定运行。2023 年 11 月,《中国遥 感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蓝皮书(2022 年)》发布,报告显示,300 魔豆 | 11 页 | 225.41 KB | 1 月前3
互联网发展大趋势前瞻之四“无处不在”:计算+网络+智能车、预约,都离不开网络终端,都离不开计算,计算始终环绕在我 们身边。数据是生产资料,计算是生产力。未来,人们将会拥有更强大的计 算能力和数字资源,云计算将给人们带来几乎无限的内存和计算能 力。物与物、人与物的信息交换,将更多依赖“云计算”。信息汇 聚和管理将更多地在“云计算”平台上进行,通过“个人云”“公 共云”交换信息。 无处不在的网络。互联网是 20 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其发展普及 势若燎原,远远超过电灯、电话、汽车等的普及速度,也远远超过0 魔豆 | 3 页 | 121.66 KB | 4 月前3
提升基层干部舆情风险防控能力术来扩展治理半径,实现“有温度的数字化治理”。“云上 管家”就是要求基层干部学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手段,提升线上平台进行舆情监测、预警、响应和处置的能力。基层干部要摒弃传统舆情管控思维,学会运用 网络思维去考虑问题,掌握网络沟通技巧,从而掌握舆情工 作主动权。在舆情风险防控中,基层干部提升数智化驾驭能 力需围绕技术赋能、数据驱动和实战需求展开。一是强化技 术应用能力。熟练使用政务云平台等工具,掌握实时数据抓0 魔豆 | 5 页 | 119.93 KB | 4 月前3
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前200效应个网民的意见和评论,也是我们在舆论事件初期观察研判 其可能演变趋势的重要指标。 前 200 效应是一种社会性趋同心理,在示范者或领头羊 带领下跟随大多数人的认知或行为,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的人 云亦云,与羊群效应、示范效应等有相似处。一部分首先表 达观点,接着又有一些人表达观点,但第二批表达观点的人 因为听取了第一部分的人的观点,就有可能隐藏自己的观点, 而跟随第一部分人的判断,然后是第三批人,因为看到前面0 魔豆 | 4 页 | 131.68 KB | 4 月前3
100条定律 时间扭曲效应自动通知,视频自动播放下一集,无限下拉的消息源,热门 标签和话题…… 网上流传着不少关于抖音的传说,“抖音 5 分钟,人间 1 小时” “一入抖音深似海,从此抖腿不能改”...... 海马 云大数据等发布的《2018 抖音研究报告》显示,抖音推出半 年用户量就突破 1 亿,日播放视频超 10 亿,企业智酷发 布的《抖音、快手用户研究报告》显示,抖音约 22%用户每 天使用该应用超过 10 魔豆 | 4 页 | 191.59 KB | 4 月前3
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结构优化与法治因应的运用,使得网络信息的生成方式呈现多元 化的特征。网络大数据是指“人、机、物”三元世界在网络空间(cyberspace)中彼此交互与融合所产生的并在互联 网上可获得的大数据。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 IT 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大数据技术在信息生成中得 到大规模应用。网络信息制造者通过大数据能够捕捉受众的喜好,违法主体为获取关注和利益而制造“热点”、博 取“眼球”。热点事件成为流量“热 境中违法者“铤而走险”制造失真信息的行为更为频繁和普遍。 数字技术影响网络信息传播。随着数字技术介入舆论场域,网络信息传播机制实现颠覆性再造,网络传播“去 中心化”特征凸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其底层技术逻辑是分布式、去中心 化的,因此扁平化、多元化、交互式和开放式成为智能传播时代的网络传播特征。诚然,这种“去中心化”是相对 的,从全球“中心—边缘”式结构、多 是申诉的受理者、裁决者。网络平台集多重权力于一体,使得救济制度的独立性不足。第二,权利救济制度缺乏 规范性。网络平台只规定申请人应当提交的材料和提交的方式,对于裁决者如何确定、裁决程序如何进行均未公 开。第三,权利救济制度缺乏权威性。网络平台不是行政主体,其针对申诉作出的决定依赖于其自身的执行,其 效力不及于其他主体。网络平台可不执行申诉决定,公民和组织缺乏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网络平台受理申诉作0 魔豆 | 9 页 | 608.07 KB | 3 月前3
AIGC发展研究3.0发布版b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新媒沈阳团队、 AIGCGitMind思乎 boardmix 博思白 板 妙办画板 AI提示词 提示工程指南 词魂 类型 AI工具名称 AI办公-文档 司马阅AI文档 360AI浏览器 AI写作 有道云笔记AI 腾讯 Effidit 讯飞写作 深言达意 阿里悉语 字节火山写作 秘塔写作猫 光速写作 WriteWise 笔灵AI 易撰 Giiso写作机器人 5118 SEO优化精 灵 AI翻译 思维导图+创意工具 项目启动 初始设置与配置,定制 化界面 研究分析 数据搜集+AI分析 设计和建模 3D建模+可视化呈现 AI驱动优化 迭代改进 反复审视和改进产品设计 协作评审 云共享+云协作+云反馈 预算 计划 项目参数 项目目标 性能模拟 功能模拟 迭 代 反 馈 性 能 测 试 最终设计验证 时间 市 场 研 究 用 户 研 究 技 术 研 究 性 能 情 2D、3D、卡通、年龄、性别、穿搭 服装库、动作库、半身/全身、多视角 表情、嘴型、肢体动作 声 音 定 制 A I 大 脑 实 时 合 成 复刻声音、海量音库 提供私有化、共有云服务、SDK接口调用 多语种、虚拟播报、一键合成 虚拟人将成为主流服务UI元娲 METAWA.CN 形象定制:智能使者 未来伙伴城市形象数字人:虚拟雅韵 未来无限数字分身:AI分身 特征工程 让0 魔豆 | 183 页 | 19.55 MB | 1 年前3
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51%法则56%,人类 数量的 30%。Facebook 旗下的 instagram 拥有 7 亿用户,Mes senger 拥有 12 亿用户,占移动社交媒体流量的 75%。在中国, 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和云计算领域,腾讯在即时通讯领域, 新浪在微博领域的市场占比均超 50%,把第二名远远甩在后 面。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交易量占到中国总量的 75%。麦特卡 夫定律认为,网络体系的价值与该网络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0 魔豆 | 5 页 | 167.21 KB | 4 月前3
舆情管理不得不懂的“吃瓜群众”“吃瓜群众”流传至今已三年多时间,仍活跃于各大新闻 标题以及网友的回帖之中,吸引了众多语言研究者的目光。赵莉(2016)从“吃瓜群众”所包含的三种感情色彩出发研究 其实际使用过程中体现出的意义[2]。辛献云(2016)指出在“吃 瓜群众”语义不断扩大化的情况下,应该根据不同语境下所指 代的对象进行相对应的翻译[3]。蒋媛春(2017)则从青少年 群体使用的情况入手,发现“吃瓜群众”在自称时为青少年营 [1]杨萍.网络流行语:网民自主话语产生的文化景观[J].新 闻前哨,2010(4):63-64. [2]赵莉.哪类人称“吃瓜群众”[J].语文建设,2016(34): 63-64. [3]辛献云.“吃瓜群众”的几种翻译[J].新东方英语:中文版, 2016(12):24-25. [4]蒋媛春.从“宝宝”到“吃瓜群众”看青年群体的自我认知 [J].文化学刊,2017(2):115-11750 魔豆 | 14 页 | 284.60 KB | 3 月前3
共 17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