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充值
 首页
时政舆情
经济舆情
社会舆情
文化舆情
教育舆情
军事舆情
舆情论文
开源情报
舆情技术
文库资料
默认
文章资讯
 上传文档  发布文章  登录账户
舆知库 · 国内首家舆情知识共享平台
  • 综合
  • 文档
  • 文章

无数据

分类

全部舆情论文(20)

语言

全部中文(简体)(16)

格式

全部PDF文档 PDF(20)
 
本次搜索耗时 0.011 秒,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20 个.
  • 全部
  • 舆情论文
  • 全部
  • 中文(简体)
  • 全部
  • PDF文档 PDF
  • 默认排序
  • 最新排序
  • 页数排序
  • 大小排序
  • 全部时间
  • 最近一天
  • 最近一周
  • 最近一个月
  • 最近三个月
  • 最近半年
  • 最近一年
  • pdf文档 数字技术时代国家政权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权力的存在取决于个体和团体运用‘软实力’的能力。网络化 的权力来源于促成最大数量的、有价值的连接,以及导向共 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的能力。” 二、主要社会元素已全面网络化,国家不再独享控制权 作为国际政治的主要单元,“国家”的发展与信息的生产、 传播和控制方式的发展是同步的。15 世纪古登堡印刷机的发 明改变了权力结构,并为中世纪分裂的封建制度向“当代国家 体系”的转变铺平了道路。签订于 1648 年的《威斯特 。国家正在失 去其作为“集体行动的最佳机制”的地位。(二)基于互联网的“公民不服从”行动更具危险性和颠 覆性 与上街游行等抗议方式相比,基于互联网的抗议活动危 险性小,但是规模更大且非常难以控制,这种“公民不服从” 行动更具危险性和颠覆性。部分学者认为,Telecomix 和 Anonymous 等组织进行的黑客活动是“公民不服从”的一种表 现形式。面对“基于互联网的公民不服从行为”,美国政府通 财政系 统的控制 随着互联网和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加密无政府状态 (crypto--anarchy)”变得切实可行。比特币是第一个“匿名的、 基于密码学设计的安全数字货币”,它通过分布式计算机网络 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来保证和追踪金融交易。其“匿名”属性将 可能改变政府控制税收和经济交易的能力。同时,通过比特 币所具有的“分散协作”属性,其使用者能够摆脱政府对货币 的控制。比特币的快速发展已经挑战了国家和金融机构在货
    200 魔豆 | 10 页 | 278.64 KB | 2 月前
    3
  • pdf文档 互联网发展大趋势前瞻之二“连接一切”:互联网→物联网→人联网

    取 而代之的将是高度个性化、互动化的物联网,通过 IP 地址、传感 器和可穿戴设备与物品互动。也可以说,通过智能计算、知识挖掘, 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对物质世界进行实时 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形象地说,世间万物,小到手表、钥 匙,大到汽车、楼房,只要嵌入微型感应芯片,物体和物体之间也 能“信息交流”。物联网体现了人、物、环境之间的互动,将给我 们的工作和生活带 有发射信号功能的纳米细胞,其他人都植入只具有接收信号功能的 纳米细胞,他用意念就控制其他被植入纳米细胞的人,执行他的命 令。 如今,带有传感器、芯片的脑机接口、可穿戴设备正在使人体终端 化,变成可双向输出和接收信息的人肉终端。未来的人联网,通过 人体芯片、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技术装置,通过互联网、物联网, 把人与人、人与物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人机交流、智能控制的信息网络。比如,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把芯片嵌入身体, 人体上将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以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和芯片等形式 存在,甚至可以将芯片植入体内。机器由此隐身于人、物和环境之 中,实现人机合一,使人被机器重新定义。最终,人脑-电脑将会 允许我们用思想控制数字设备,使它们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西部世界》《降临》和《未来简史》,电影、电视剧和图书,都 是面向未。未来,互联网络将是人与物、人与机共生的关系,人与 物的互动协作将成为人际协作的重要拓展。人与人、物与物、人与
    0 魔豆 | 5 页 | 314.97 KB | 4 月前
    3
  • pdf文档 新华社2025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报告60页

    民的大脑,重塑各国人民的认知,制造对“美国中 心”的精神依附。 思想殖民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基石。美国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说:“美国面临的关键问题不 在于是否拥有21世纪最充足的资源供应,而在于 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控制政治环境,使其他国家 1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 助理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更加直接地指出, “强化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文化‘榜样’的地 地维护文化主权,更好地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互鉴。 2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第一章 美国思想殖民的历史现实 美国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认为,“成功的 帝国主义政策,不是征服和掌握经济,而是控制 人的头脑”。美国通过解构目标国家群体认知、 植入美式价值观,在“无形疆域”中实现思想殖 民,从而构筑起其霸权体系的深层基石。 1.1美国思想殖民的概念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 披上温情脉脉的面纱、让全世界“自愿”趋 3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从趋附,这就是美国的“思想殖民”。与正常的 人类思想文化交流不同,思想殖民是基于不平 等、为了不平等的头脑控制。主要体现在:一是 强制改造。由于实力地位悬殊,强权国家往往利 用霸权地位,强行在目标国家植入自身价值理 念,同时选择性地清除特定原生文化和思想。这 种强制性的思想改造,常常导致目标国家出现严
    0 魔豆 | 60 页 | 1.04 MB | 2 月前
    3
  • pdf文档 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结构优化与法治因应

    累计整治互联网平台 近 8 000 家,关停违法违规账号多达 2.1 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 70.5 万余条。 智能传播时代的网络舆情治理面临两个主要挑战:一是如何推动传统的管制型、“命令—控制”型治理向敏 捷化、专业化的多元治理转型,实现政府治理机制、组织、体系的再造(reengineering);二是如何平衡有限 政府和有为政府建设间的关系,在提高网络舆情治理效能的同时,保障公民表达自由和发挥互联网舆论监督作用 显超越个人意见,反映一种抽象的公共利益。舆论具有公众性,功利主义引导下的舆论价值从强调公共理性而排 斥边缘群体的公共舆论,转向强调多元主体和反映公共利益的公众舆论。舆论的公共性和公众性特征折射出传统 舆论控制的难度,美国的集团政治能够通过宣传活动来引导和控制舆论,因而成为一种趋势。在智能传播时代, 数字技术的介入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一元舆论主体结构,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自媒体、网络意见领袖甚至个体,都 可能成为重要的舆论关注的焦点 数字生态严重恶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利用机器学习方法从过往经验中获取学习内容或对象,基于算法、模型、 规则应用数据生成原创的文本、图片与声音等内容的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使得网络信息的生成方式被彻底 颠覆,控制主体能够用指令在短时间内大量生成特定指向的网络信息,打破了信息生成传统的“成本—收益”结构。 在舆论场域内,部分违法主体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制造大量失真信息,信息生成的效率不断提高,生成信息
    0 魔豆 | 9 页 | 608.07 KB | 3 月前
    3
  • pdf文档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六)

    类甚至主动欺诈和选举篡改。2023 年,OpenAI 提出超级对 齐(superalignment)[1]概念,即当超级智能拥有比人类更 丰富的世界知识,比人类更聪明时,人类作为弱监督者如何 监督、对齐和控制超级智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 腾讯微信研究人员针对“AGI 是否会在人类未知的地方欺骗 人类”问题开展实验。[2]实验结果发现,在不同冲突设定 下,“弱至强欺骗”现象存在,即 strong 能力。人工智能 先驱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表示,“如果 AI 比我 们聪明得多,它就会非常擅长操纵,因为它会从我们那里学 到这一点,而且很少有聪明的东西被不太聪明的东西控制的 例子。”辛顿提到的“操纵(人类)”是 AI 系统带来的一个 特别令人担忧的危险。 AI 系统能否成功欺骗人类?多项研究表明,AI 已经能 够无师自通地学会欺骗手段,自行做出不诚实的行为。在一 互矛盾的观点 所裹挟,导致社会分裂加剧。具有欺骗性质的 AI 系统可能 会告诉用户想听的话而非事实真相,使人们渐渐失去独立思 考和判断的能力。最为可怕的是,人类最终有可能失去对 AI 系统的控制。有研究发现,即使是现有的 AI 系统,有时也会展现出自主追求目标的倾向,而且这些目标未必符合人 类意愿。一旦更先进的自主 AI 系统掌握了欺骗能力,它们 就可能欺骗人类开发和评估者,使自身顺利部署到现实世界。
    0 魔豆 | 8 页 | 203.25 KB | 4 月前
    3
  • pdf文档 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1%法则

    20%人口, 于是提出 80%的产出来自 20%的投入这个重要定律。后来, 这个定律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领域,意指在任何特定群体 中,重要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因子则占多数,只要 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 80/20 定律也被运用于内容生产领域,即 80%的内容是 由 20%的用户制造。但是,互联网的出现,让 80/20 定律变 得更加极端,即只有极少数人创造内容,少数人参与互动,
    0 魔豆 | 5 页 | 168.54 KB | 4 月前
    3
  • pdf文档 颠覆 未来已来·互联网颠覆性技术变革的机遇与挑战(综述)

    16 世纪科学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就 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挥之不去的议题。信息技术变革就 像一柄新式双刃剑,在提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 同时,其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愈发难以预知与控制。各国认 识到,全球流动的信息和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管制,秩序和 自由在全球网络治理中应均衡考虑和体现。例如,人工智能、 脑机接口、基因编辑、转基因、器官移植等新技术发展应用, 将带来一系列伦理道德难题。而现有法律法规总体滞后于新 穿越太空天空、跨越边境国界,再加上其掌控互联网根服务 器,一旦采取停服、断网等极端化手段,部分主权国家将丧 失对本国地域、空域互联网的控制权;暗网、区块链等借助 加密通信等手段,可以隐藏违法不良信息和网络攻击人员身 份。斯诺登事件、伊朗“震网”事件等表明,美国正借助其 互联网控制地位威胁他国关键领域安全。同时,信息通信技 术开始深度介入选举、公投等政治领域,脸谱、谷歌、推特 等技术巨头,都被曝深度介入政治过程。剑桥分析公司及其
    0 魔豆 | 9 页 | 224.78 KB | 4 月前
    3
  • pdf文档 网络舆情治理:理论路径与范式转换(上)

    络舆情治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二、网络舆情治理的五大理论路径 (一)法治治理路径 法治治理路径强调政府作为强势治理主体,凭借其资源、 人才和技术等优势进行综合协调、强制介入与管控,从而迅 速控制并积极妥善地应对网络舆情。这是依法治国理念下具 有明确性、指导性、公平性的有效治理路径,也是“集中力 量办大事”的表现形式之一。政府往往基于法治思维,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处理网络空间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不断推进网 测(D)、响应(R)三个环节进行法治化制度设计,以形成 整体安全策略(P),发挥法治在网络舆情风险防控中的重 要作用。 2.政府主导型管控 网络舆情治理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权威管控方式,被置 于一种交织着发展逻辑和控制逻辑的监管模式之下,形成了 “开发型权威主义”的政策特征。网络信息是网络舆情治理 的重点,相关政策对网络信息治理明显遵循“促”“抑”结合的辩证逻辑,但以“抑”为主。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对于网 络舆 网络,但很大程度上还未摆脱传统意义上自上而下治理的惯 性思维。政府既是“掌舵者”,也是“划桨者”;多元行动 者既是治理主体,又是治理对象;而普通网民成为完全的被 动接受者。政府必须摆脱社会控制思维局限,除了直接参与 治理过程外,还应该与其他行动者建立起伙伴关系,并确定 治理的优先权。也就是说,变三级治理网络为两级治理网络: 多元行动者和网络舆情主体构成一级,政府则位于治理网络 的
    0 魔豆 | 9 页 | 202.60 KB | 1 月前
    3
  • pdf文档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九)

    关信息,使模型推理过程出现偏差。提示注入攻 击形式多 种:直接提示注入是指直接向模型输入恶意指令,引发意外 或有害的行为;间接提示注入是将恶意指令注入到可能被模 型检索或训练的文档中,从而间接地控制或引导模型。注入 攻击是大模型与外部数据、API 或其他敏感系统的交互往往 面临投毒攻击,被注入错误参数、恶意代码和恶意命令等。大模型一旦被恶意攻击,其关联业务面临整体失效风险,威 胁以其为基 预测的 行为模式,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编写人类毁灭性计划。 后门攻击通过在训练数据中植入特殊的输入输出,进而 在系统或模型中植入一个特定的触发条件(隐秘后门),以 便在未来某个时点通过后门来控制系统或模型。后门一旦被 激活,模型将输出攻击者预设的恶意内容。例如,攻击者将 人脸识别模型的“墨镜”作为后门,导致模型在识别戴墨镜 的人时出现错误结果。隐秘后门在模型推理时可能被触发, 使模
    0 魔豆 | 7 页 | 208.35 KB | 4 月前
    3
  • pdf文档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二)

    的伴生风险 ChatGPT 等生成式 AI 具有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 展现出惊人的推理能力,但人们对其内在运行机理尚不清晰, 可解释性的难度很大,并存在一些技术缺陷,这些问题能否 解决对控制并限制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需要看到, ChatGPT 等在短时间积聚起庞大活跃的全球用户群体,正给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行为观念带来重大影响。但是, 这种以数据和算法驱动的人工智能媒介,也存在虚假信息泛
    0 魔豆 | 4 页 | 153.65 KB | 4 月前
    3
共 20 条
  • 1
  • 2
前往
页
相关搜索词
数字技术时代国家政权面临危机挑战互联联网互联网发展趋势前瞻之二连接一切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智能传播网络舆情治理结构优化法治因应ChatGPTAGI生成生成式AI媒介特质伴生风险100定律法则颠覆未来已来颠覆性变革机遇综述理论路径范式转换
舆知库 · 国内首家舆情知识共享平台
关于我们 文库协议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本站文档数据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交流,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舆知库 · 国内首家舆情知识共享平台 ©2025 | 站点地图 京ICP备20008529号
  • 我们的小程序同样精彩
    我们的小程序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