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大趋势前瞻之二“连接一切”:互联网→物联网→人联网纳米细胞,他用意念就控制其他被植入纳米细胞的人,执行他的命 令。 如今,带有传感器、芯片的脑机接口、可穿戴设备正在使人体终端 化,变成可双向输出和接收信息的人肉终端。未来的人联网,通过 人体芯片、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技术装置,通过互联网、物联网, 把人与人、人与物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人机交流、智能控制的信息网络。比如,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把芯片嵌入身体, 监测心律、体温、脉搏、呼吸等情况,人体则可通过神经信号对外 经信号对外 界发出指令信号,让另一个“芯片人”或体外装置接收到。人们已 可以通过脑机接口等技术智能遥控房门、电灯和室内温度,甚至操 纵远方的机器手。 美国《2016-2045 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预测,未来 30 年,科技 将带领人类突破人类潜力的极限甚至生物的极限,由物联网连接的 可穿戴设备将会把与实时有关的信息直接输入热门的感官之中。装 有探测器和嵌入式计算机的隐形眼镜,或被永久植入在体内,将给 万物亿人互联,由互联的人体、物体和终端组成,所有的终端、物 体包括人类,都是传感器、数据搜集器与任务执行平台。《三体》作者刘慈欣提出设想,人类将进化出“智能接口”,实现 人机合一,包括直接植入人体,与人在生理上直接结合的人机接口 技术。比如,人体植入手机,手掌即显示屏,甚至身体的任何部分 都可以成为电子屏。未来媒体全时段、不间断与受众联接,成为人 类“眼耳口鼻”感官的一部分,比如视网膜显示技术。清晨,芯片0 魔豆 | 5 页 | 314.97 KB | 4 月前3
颠覆 未来已来·互联网颠覆性技术变革的机遇与挑战(综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浪潮,推进对现有互联网进行大重 构大设计,推动智能泛在、虚实共生的数字世界全面展现开 来,人类社会迎来第五次颠覆性革命浪潮。从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数字人、元宇宙到 Web3,从人工智能、脑机 接口、卫星互联网到量子信息,它们既是助推现代经济社会 变革的强大引擎,也是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 颠覆性这个概念源于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颠 覆性创新,既有秩序过程被打断打乱之意,也有结构上混乱、 年代的美国军方术语,指的是在冷战结 束后出现的多边世界,用以描述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 确定性和复杂性。而新一轮颠覆性新技术正在冲击现有的社 会秩序和道德伦理。例如,人工智能对人类思维系统和人类 能力的颠覆,脑机接口对人机关系及人的主体性的颠覆,虚 拟现实、数字人、元宇宙对人类活动空间和拟人化生存的颠 覆,云计算、大数据、量子信息对人类计算和存储资源利用 和组织方式的颠覆,物联网、数字孪生对地理空间和万物数 像一柄新式双刃剑,在提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 同时,其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愈发难以预知与控制。各国认 识到,全球流动的信息和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管制,秩序和 自由在全球网络治理中应均衡考虑和体现。例如,人工智能、 脑机接口、基因编辑、转基因、器官移植等新技术发展应用, 将带来一系列伦理道德难题。而现有法律法规总体滞后于新 技术发展步伐,不同国家间法律各异,空白地带和漏洞很多,难以及时有效管控新技术领域。 新一轮0 魔豆 | 9 页 | 224.78 KB | 4 月前3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九)月,ChatGPT 出现 用户对话数据和付款服务支付信息丢失情况。而且,OpenAI 没有就收集处理用户信息进行告知,缺乏大量收集和存储个 人信息的法律依据。OpenAI 开放了 ChatGPT 的 API 接口, 全球开发者都可以将 ChatGPT 接入其开发的数字应用。大量 数据汇集使 ChatGPT 易被攻击,导致用户隐私数据泄露风险 加大。黑客可依托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爬虫等技术挖掘泄 露数0 魔豆 | 7 页 | 208.35 KB | 4 月前3
AIGC发展研究3.0发布版b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新媒沈阳团队、 AIGC清华大学 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新媒沈阳 团队、 AIGC 2024年11月团队简介 沈阳为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新 闻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 从事多个教学科研领域,包括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学、 医学。 领导学术研究团队近40人。指导AI元宇宙和机器人两个产业团队。 提示的边界就是想象的边界 04 单一模态到多模态AI三用:重构万象 感知超凡 Ø创新与灵感源泉 Ø心理与情感体验 Ø教育与训练 AI再创 AI拟真 AI异感 Ø 探索与实验 Ø 社会与文化批判 Ø 未来预演快思慢想:效能兼顾 全局视野 概率预测(快速反应模型,如ChatGPT 4o) 链式推理(慢速思考模型,如OpenAI o1) 性能表现 响应速度快,算力成本低 慢速思考,算力成本高 支持多种音乐风格和情绪状态 音乐创作和制作、影视 配乐、内容创作等 昆仑万维 天工SkyMusic - 端到端音乐生成能力 - 人声自然度高、发音可懂度强 - 方言演唱能力 - 支持人声、歌词使用多种方言 文化传播、社交媒体内 容创作、音乐教育等 腾讯 琴乐大模型 - 能根据文本或音频输入生成音乐 - 遵循乐理生成能力 - 支持自动编辑和乐谱生成 - 支持音频文本对齐 - 支持乐谱/音频表征提取0 魔豆 | 183 页 | 19.55 MB | 1 年前3
新华社2025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报告60页1侵蚀意识形态,颠覆他国政权……………………43 3.2嵌入认知楔子,挑拨地缘冲突……………………453.3摧毁精神独立,培育亲美势力……………………47 3.4强植西式道路,干扰自主发展……………………48 3.5瓦解文化自信,加剧文明冲突……………………49 结语:打破思想殖民枷锁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54 编写说明与致谢 …………………………………………56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前 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控制政治环境,使其他国家 1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 助理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更加直接地指出, “强化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文化‘榜样’的地 位,是美国维持霸权所必需实施的战略”。 美国思想殖民对世界和平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它侵蚀意识形态,颠覆他国政权;它嵌入认知楔子, 挑拨地缘冲突;它摧毁精神独立,培育亲美势力; 背后,隐藏着自私、伪善与“双标”。种种变化表 明,美国精心构建的思想殖民大厦根基开始动摇。 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系统研究美国思想殖 民的历史、实践与危害,有助于摆脱美国思想迷 信、打破美国思想枷锁,帮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 地维护文化主权,更好地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互鉴。 2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第一章 美国思想殖民的历史现实 美国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认为,“成功的 帝国主义政策,不是征服和掌握经济,而是控制0 魔豆 | 60 页 | 1.04 MB | 2 月前3
微博、抖音、小红书上的热搜态势及对舆情引导的启示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甚至是政治价值。 (三)文化生态:从参与到狂欢再到迷因 传统媒介构建的文化生态以单向性、权威性和中心化为 核心,强调主流价值和国家认同。传统传播通过固定的时段、 地域分层传播,在同一代人、同区域群体间强化集体记忆, 对社会结构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但其灵活性、多样性都受到较大限制。 社交媒介构建的是典型的参与式文化,其以全体网民为 主体,通过某种身份认同,积极主动地创作媒介文本、传播 主体,通过某种身份认同,积极主动地创作媒介文本、传播 媒介内容、加强网络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自由、平等、公 开、包容、共享的新型媒介文化样式。 参与式文化继承了大众文化的形式特征,无论是娱乐八 卦、社会事件还是国际新闻,都能以评论、转发、点赞等方 式表达观点,形成集体讨论氛围。这种高参与度、广泛传播 和情感共鸣使得传播效果呈现出典型的大众狂欢。针对一些 泛娱乐化事件,社交媒介还能在民众狂欢之下快速复制,形 成迷 度和重要性产生误解,从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尤其在狂 欢的语境中,权威和规则的消解使个人处在亢奋的非理性状 态极易受到感染和煽动,因此对严肃议题的舆论引导应该尽 快定性,利用参与式传播中的“群众自觉”和“文化自觉”, 将娱乐迷因尽早消解,让大众更加明晰相关议题的讨论方向。 例如,哀牢山事件中,哀牢山重新爆火的第二天,“哀牢山 本地人发声”“哀牢山景区发安全警示”迅速冲上热搜,当 人们意识到安全问题不容调侃时,娱乐传播的风向也得以转0 魔豆 | 14 页 | 412.70 KB | 4 月前3
中国互联网管理的形成是个内容平台,有可能造成两方面的危害。一是泄密,二是 渗透。泄密主要指内部人员在上网时有意、无意间泄露我国 或单位机密信息,以及黑客通过互联网入侵等手段窃取我国 内部数据资料。渗透是指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美西方在冷 战结束后,将矛头指向中国,要将互联网打造成为一个“和 平演变中国”的重要渠道。据 1995 年初统计,当时的互联 网上传播的电子杂志有 20 多种,有美国办的,中国台湾办 中国的声音通过互联网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打破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舆论封锁和偏 见。“除弊”就是要管理互联网、规范互联网,屏蔽互联网 上一些违法有害信息和垃圾文化。用我们当时私下开玩笑的 一个说法是,敌人送你糖衣炮弹,你可以把糖衣吃了,把炮 弹吐出去。这句话虽然糙了点,但理不糙,也比较形象。 根据中央精神,1995 年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开始调 研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出来?而不是别的部门?这里需要 简单说明一下。当时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是一个机构两个牌 子,另外一个牌子叫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是党中央的一个 部门,主要负责全国的对外宣传工作,致力于在国际上传播 中国优秀文化,树立中国良好形象,为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 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互联网虽是一个技术平台,但它 的主要功能是内容传播与应用,具有媒体属性,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更重要的是关于互联网管理的问题,最早是由中央300 魔豆 | 8 页 | 536.19 KB | 2 月前3
舆情管理不得不懂的“吃瓜群众”变成为如今的他称、众称,甚至将不属于原有语义指向的内 容纳入自己所指范围,有着明显的语义泛化特征。我们选择 “吃瓜群众”语义泛化过程作为切入点,对其整个发展历程中 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梳理,探讨其与当下社会心态、文化走 向之间的关系。 一、“吃瓜群众”之源 网络上关于“吃瓜群众”一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1.戏 院、火车站推售瓜子,由“前排吃瓜子”的广告词演变而来。 2.“吃瓜群众”最初源于一则马路新闻,记者采访路边老农 在面对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流行语时,人们的从众心理 占据了上风,不管是盲目随从还是识解了其中含意,流行 词成为舌尖上的词汇,只要寻找到机会,就会迫不及待地 表达出来,即使有时情况不允许,也会自我创造机会,以 此品味流行语特有的文化涵义和形式意味。使用者的从众 心理推动了流行语的语义泛化进程,使其使用迅速蔓延。 (三)社会围观心态的影响 刘大为指出:“语义泛化不是简单的摹仿其中必定包 含着语言使用者创造性的努力。只有在某些社会因素更为 作为一种流行语同时也是一种称谓语,部分学者可能 会担心如果过度泛化,会导致其失去应有的指称功能出现 滥用现象,但是在时间这块试金石面前完全无需担心,社 会文化的发展决定着“吃瓜群众”应该承担着何种身份以 及是否适合继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参考文献: [1]杨萍.网络流行语:网民自主话语产生的文化景观[J].新 闻前哨,2010(4):63-64. [2]赵莉.哪类人称“吃瓜群众”[J].语文建设,2016(34):50 魔豆 | 14 页 | 284.60 KB | 3 月前3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一)元年。 同时,技术嵌入政治文化和生活是一种历史必然。西方 国家对人工智能与安全问题的极端重视,始于 2016 年美国 总统大选和英国脱欧两只黑天鹅。在此之前,美西方国家凭 借硬实力优势和对全球舆论的强大掌控能力在世界各地进 行渗透,形成了一套干涉他国内政和渗透颠覆的手段。然而, 伴随互联网影响的深入,社交媒体的全球拓展,人工智能等 新兴技术开始介入政治文化生活,潜移默化的变革力量不断0 魔豆 | 6 页 | 173.33 KB | 4 月前3
【商务分享版】2024年上半年网络舆论观察年就以显现。一方面,全国两会顺利召开定调新质生产力等发展方向,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军队审计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等重要文件的出台,对于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意义非凡。另一方面,中 俄文化年、中朝友好年、中法建交 60 周年、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等重要 节点集中,2024 年开始展现出国际交流大年的风貌。而在此期间,台湾 问题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不仅有围绕台湾地区选举出现的各类 东、王楚钦等国乒主力 队员多次发声谴责跟拍、骚扰行为。对此,微博 4 月 23 日起开展为期 3 个月的“体育饭圈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国家体育总局 5 月 15 日公开表 态,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侵蚀体育领域。 (八)生成式 AI 与航天领域重大进展吸引全球关注 科技关键词:SORA、月之暗面、GPT-4o、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 无人驾驶 生成式 AI 迅猛发展改变网络环境。2 月 体面前的 又一考验。二是网络治理齐发力,微短剧管理新规定正式实施生效,引 导行业有序发展;“猫一杯”等网红被全网封禁,积极响应严惩乱象的 舆论呼声。三是国际传播力不断增强。科幻、文学、微短剧等文化产品 出海强化主动传播热情;144 小时过境免签在境外社交平台引发中国游 热潮,大量外国网民“自发带货”展现真实中国。8 (十)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舆论关注度趋高 气候关键词:湖北冻雨、湖南洪涝、河南干旱、强对流、地磁暴0 魔豆 | 16 页 | 1.02 MB | 1 年前3
共 16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