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舆情处置中的四种不良范式头疼医手——“甩锅切割”的替罪羊游戏。“头疼医手” 式的甩锅切割,是责任意识缺失的典型表现,极易引发公众 的二次反感,其本质是缺乏责任担当,用“避重就轻”代替 “直面问题”,最终损耗自身的公信力。在舆情压力下,部 分社会管理者习惯于将责任推给“实习生”“临时工”“第 三方机构”,以“开除涉事人员”“终止合作关系”作为主 要处置手段,却回避主体自身的管理责任和制度缺陷。“头 疼医手”的甩锅行为 而“头疼医手”通过各种眼花缭乱的“切割”转移焦点、 推卸责任,常见表现方式有四种:一是甩给历史。用长期存 在的老问题搪塞,不提出当下的解决措施;二是甩给客观。 将舆情原因归咎于“舆论环境复杂”“公众误解”,回避自 身工作漏洞;三是甩给基层。出现问题后先追究执行层责任, 实习生、外包、临时工成为万能卸责模板,忽视决策或管理 层面的问题;四是甩给“系统”。过度依赖监测软件捕捉关 键词,却忽视情绪演变的深层逻辑,最终陷入技术主义的迷0 魔豆 | 6 页 | 172.15 KB | 12 天前3
舆情应对的六种“翻车”表现-浙江宣传来搪塞公众,结果反使舆情愈演愈烈,难逃“翻车”的命运, 对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伤害。 六、“甩锅式”应对 前不久,某地一“市长信箱”在回复网民问题时出现“文 不对题”的情况,当地有关部门很快发布情况说明,表示是 “工作人员出现工作错误”“内部审核把关不严”所致。对 此,网友纷纷发出“背锅”“甩锅”等质疑,有媒体也随之 发表评论称:“工作人员可以依规‘代劳’,但是市长信箱 的功能岂能空 的功能岂能空心化、偏题化?”当舆情发生时,一些涉事主体首先想到的不是回应关切, 而是推脱责任,要么过分强调部门职责、工作“程序”,不 从大局着眼、不办实事、不求实效;要么忙于“切割”,“切 割”不了就索性找下属或临时工“背锅”。这样的做法看似 “聪明”,却会让网民感到涉事主体不仅做错了事,而且缺 乏担当,从而激起更加强烈的反弹。 “舆论者,造因之无上乘也,一切事业之母也。”舆情应对 “翻车”,不仅容易造成舆论失焦,而且势必加深负面影响,0 魔豆 | 5 页 | 133.94 KB | 5 月前3
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51%法则亿用户,Mes senger 拥有 12 亿用户,占移动社交媒体流量的 75%。在中国, 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和云计算领域,腾讯在即时通讯领域, 新浪在微博领域的市场占比均超 50%,把第二名远远甩在后 面。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交易量占到中国总量的 75%。麦特卡 夫定律认为,网络体系的价值与该网络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 比,因此形成赢家通吃的市场结构。市场上第一名与第二名 之间的差距通常巨大,而且会不断扩大。0 魔豆 | 5 页 | 167.21 KB | 4 月前3
共 3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