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抖音、小红书上的热搜态势及对舆情引导的启示特 质,本文将进行量化分析。(一)样本选取 本次研究选取了 2024 年 10 月 1 日到 10 月 7 日,即国 庆期间微博、抖音、小红书三大社交平台的热搜(微信、QQ 私域属性更强,因而排除),每天下午两点、晚上十点截取 各平台热搜前 20 条,共计 840 条。 选热搜作为样本,是因为其有代表性。热搜、热榜等社 交媒介推出的内容产品,是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对受众一段 时间内关 视频为主有一定关系。短视频内容呈现更直观,但留存时间 少,因此短视频平台的热搜更新速度相对更快。小红书热点 更新速度最慢,且大多是对慢新闻的讨论。如 10 月 1 日统 计的热搜词条“大熊猫渝爱学锄草把外公逗笑了”是晚上 10 点的热搜,第二天仍在热搜榜上。 2.内容时效性较强,且与社会动态关系密切 国庆期间体育赛事较多,出现阶段性结果时各大平台上 都热烈讨论,如 10 月 1 日下午王楚钦爆冷止步 日中午的热搜中才出现相关讨论,这与其用户主要集中 在年轻女性、内容主要以电商社交为主有一定关系。值得注 意的是,体育比赛的讨论高峰几乎都出现在晚上十点的热搜统计榜中,这与人们假期出行的行为逻辑一致。人们白天主 要是观光旅游、走亲访友,晚上会有较多时间投入线上讨论。 3.热点在微博上持续时间更长,更容易延伸出“长尾效 应” 三大平台都是倚重用户分享内容的社会化媒体,虽然每 时每刻都有热点话题转移注意力,但微博用户更为关注事件0 魔豆 | 14 页 | 412.70 KB | 4 月前3
【商务分享版】2024年上半年网络舆论观察........9 4. 未成年人不良爱好与犯罪低龄化忧虑泛起 ...............................................10 5. 短视频仍是流量之王,品牌电商私域化态势显现 .....................................11 6. 新兴技术的发展与风险显现,安全与伦理忧虑受关注 ....................... 问题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不仅有围绕台湾地区选举出现的各类 争端,军演也激发了境内舆论对于祖国统一的渴望与表达。 (二)经济复苏浪潮中,舆论关注各领域发展实效 经济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房地产新政、预防电诈、以 旧换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方面,我国阶段性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解读。 包括 IMF 等在内的机构,不断调整对我国经济的预期,也引发资本市场 的连锁反应。政策端,以旧换新、517 房地产新政、汽车购买补贴等促3 契合,频频引发舆论热议。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等“新概 念”在两会后热度猛增,各地配套政策跟进,推动产业蓬勃发展。中央 网信办重点整治蓄意造谣抹黑企业或企业家等问题,高层频频召开企业 和专家座谈会,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谋篇布局。值得注意的是,银行 取款管理“趋严”、养老金和医保“缺口”传言、医院欠薪等社会民生 领域舆情,容易泛化出的对财政困境解读,给民众的发展信心带来扰动。 图 2 关键词舆论走势图(数据来源:清博智能)0 魔豆 | 16 页 | 1.02 MB | 1 年前3
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51%法则94%;亚马逊占有 7 0%的电子书销售市场,同时占有全美 30%电商市场。Faceboo k 全球拥有 22 亿用户,相当于全球互联网用户的 56%,人类 数量的 30%。Facebook 旗下的 instagram 拥有 7 亿用户,Mes senger 拥有 12 亿用户,占移动社交媒体流量的 75%。在中国, 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和云计算领域,腾讯在即时通讯领域, 新浪在微博领域的市场占比均超0 魔豆 | 5 页 | 167.21 KB | 4 月前3
一场“撞”出来的舆情风暴,理想i8对撞乘龙卡车事件舆情报告pdf一场“撞”出来的舆情风暴,理想 i8 对撞乘龙 卡车事件舆情报告 (来源 新联财通) 安全是开出来的,不是“撞”出来的 引言 2025 年 7 月 29 日,理想汽车在其全新纯电 SUV i8 的 新车发布会上,通过播放一段与乘龙重卡的碰撞测试视频, 意图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彰显车辆的卓越安全性。 然而,这场精心策划的“技术炫技”并未完全如愿收获 赞誉,反而意外引爆了一场席卷全网的舆论争议。事件迅 龙卡车及其母公司东风柳汽、第三方测试机构中国汽研等 多方博弈的“罗生门”,并最终升级为关于汽车营销伦理、 行业“内卷”现状与消费者认知边界的公共大讨论。一、事件概述 7 月 29 日,理想汽车在其首款纯电 SUV 车型--理想 i8 上市发布会中,播放了一段理想 i8 与乘龙卡车对撞测试的 视频,以此显示其安全性。视频中,理想 i8 碰撞后安全无 虞而乘龙卡车四轮弹起、驾驶室与货箱分离并倾覆的“夸张” 天后,该测试的两大主导方——理想汽车 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才发布相关声明,首 次就不断升温的各种质疑做出正式回应。 二、事件脉络 2025 年 7 月 29 日 理想汽车发布首款纯电 SUV-理想 i8,在当天的发布会 上播放了该车型重卡连环撞击测试视频。2025 年 7 月 29 日 乘龙卡车官方抖音号评论区回复网友留言,称:“法务 部门正在处理中。” 还表示: “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0 魔豆 | 16 页 | 790.77 KB | 3 月前3
空间信息产业—国外之观察“03bm Power”星座和SpaceX公司的“星链”等为代表的新兴系统, 通过大规模部署星座,一方面降低了系统投入成本,另一方 面将卫星通信定位为以地面通信运营商为用户,为地面通信 无法覆盖的地区提供服务,与地面运营商形成了补充和合作 的发展关系。12 国外卫星导航技术研究和系统建设,到产业应用的兴起, 都是起源于美国和前苏联,至今已有近60年历史。起初,为 了给远洋航行的军舰和潜艇提供精度比较高的定位数据并 云计算的需求不断增长,欧盟空间计划署(EUSPA)预计,智 能手机应用程序的收入将是卫星导航产业收入的重要组成12 部分,这些提供导航、授时和定位服务的应用程序已通过智 能手机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平台。在导航卫星方面, 世界主要航天国家或地区通过部署新卫星、加速研发测试与 推出新服务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推进天基导航服务精度提升, 并增强系统稳定性美国在保持GPS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 在G 天局研发了能够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程度、原因和局部响应的 “地球观测计划”,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建设了“全 球粮食长势监测与估产系统”。企业方面,美国环境系统研 究所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商,其旗下Arcgis12 软件产品占据全球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主导地位。谷歌公司 的“谷歌地球”等产品,也在全球多个国家广泛应用。 欧盟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排名世界前列。欧 洲是全球空间300 魔豆 | 10 页 | 223.17 KB | 1 月前3
空间信息产业—国内之进展产业也在加快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之路。 我国卫星通信产业起步于上世纪 80 年代,在“331 工程” 牵引下,198 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 卫星。1998 年,我国加紧开展了大型卫星公用平台的技术开 发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4 年,我国与尼日利亚签 署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卫星整星出口项目,这是我 国第一个商业卫星在轨交付项目。2020 年以后产业进入快速 发展阶 星、天启星座 21~24 星以及三批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低轨星座建设 显著加速。 重大卫星通信项目纷纷落地。2023 年 2 月,空间电磁频 谱研究院及低轨卫星星座产业化项目落户重庆,聚焦空间电57 磁频谱研究、空间气象数据应用研发、空间信息产业链引育 孵化及商业应用相关核心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6 月,成 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联盟正式启动,成都卫星互 联网产业园揭牌运营。 企业发展活跃,技术创新成果、行业解决方案及新产品 不断涌现。千寻位置通过采用国产商用密码技术,对北斗时 空大数据实现全程加密传输和存储,从源头保障我国北斗时 空大数据安全。中海达携手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企在变 电站人员安全防护、输电线路监测等领域开展业务合作,推 出“云+端+图+网”北斗+电力整体解决方案。合众思壮自主 研发的慧农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累计作业面积已超 5000 万 亩。华测导航推出自研视频测量300 魔豆 | 11 页 | 225.41 KB | 1 月前3
互联网发展大趋势前瞻之四“无处不在”:计算+网络+智能们身边。数据是生产资料,计算是生产力。未来,人们将会拥有更强大的计 算能力和数字资源,云计算将给人们带来几乎无限的内存和计算能 力。物与物、人与物的信息交换,将更多依赖“云计算”。信息汇 聚和管理将更多地在“云计算”平台上进行,通过“个人云”“公 共云”交换信息。 无处不在的网络。互联网是 20 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其发展普及 势若燎原,远远超过电灯、电话、汽车等的普及速度,也远远超过 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普及速度。现在,我们每到一个新地方, 和分发信息,背后是信息获取成本从边际移向固定成本,使信息 变得无处不在,让世界因此变得扁平。大模型跟信息一样,模型 成本从边际成本发展为固定成本,进而使大模型变得无处不在。 未来的 AI 就像今天的互联网一样,像今天的水和电一样。原微软 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认为,未来大模型将无处不在,通用智能将 成为发展趋势。英伟达高级科学家 Jim Fan 表示,我们相信在未 来,每一台移动的机器都将是自主的,机器人和模拟智能体将像0 魔豆 | 3 页 | 121.66 KB | 4 月前3
网络舆情的形成与管理夺感”产生的仇 官、仇富心理,是许多网络舆情事件爆发的深层原因。 2.1 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作用 互联网技术为网络舆情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网络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表达平台和传 播渠道。通过自媒体、即时通讯、跟帖评论、短视频、直播 和博客等等,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使民 意表达更加畅通。网络的匿名性降低了表达的心理门槛,使 人们更愿意分享真实想法,但也减少了言论的责任约束,容 易导致情绪化表达和极端观点的传播。 互联网的即时交互特性使得舆情传播具有前所未有的 速度。一个事件一旦触发网民关注,可以通过裂变式反应即 时快速传播无数次,这种特性使网络舆情可以轻易穿越各种 平台和应用,令监管部门束手无策。此外,互联网的连接性 使得志趣相投的个体容易形成群体,强化群体认同和群体极 化现象,进一步加速了特定舆情的扩散和深化。 2.2 社会心理机制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深受多种社会心理机制的影响。研 政府综合治理网络环境的努力。该行动聚焦四大领域:优化 营商网络环境、整治“自媒体”发布违规信息、整治网络直播、 短视频恶意营销乱象、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这种多部门 联合的专项行动体现了政府协同治理网络舆情的系统思维。 3.2 企业应对与自律机制 企业在网络舆情治理中同样承担着重要责任。一方面, 企业需要应对与自身相关的舆情事件,维护品牌声誉;另一 方面,作为平台运营者,企业需要加强内容审核和管理,防200 魔豆 | 10 页 | 305.67 KB | 2 月前3
网络舆情治理:理论路径与范式转换(上)(Responsibility)的“3R”规则强 化市场治理。 在市场治理路径中,政府、互联网运营商、行业协会或 行业组织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网络舆情治理体系的框架构 建,待体系完全成熟后政府便会退出,从而保障行业组织的 自治权。比如,日本总务省管控媒体的方法便是联合由 ISP 运营商、软件开发企业以及消费者代表组成的自律性组织, 共同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待时机成熟后政府便自动退出,以 络舆情的演化过程,以占据治理的主动权。有学者提出“多 利益攸关式”的治理模式,寻求与网络舆情治理有关的所有 利益相关方就共同的问题或目标进行对话、决策,共同执行 解决方案,其基本特征是政府主导、运营商协作、内容服务 提供商承担主体责任、用户参与,各方以协商合作的姿态共 同参与到网络舆情治理中来。 在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政府、媒体、专家学者、社 会组织、公众等人类行动者与网络信息、技术、法律等非人0 魔豆 | 9 页 | 202.60 KB | 1 月前3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四)日,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共和党初选的前两天,数千名选民接到冒充拜登的机器人语音电话:“把你们的选 票留在 11 月份再投很重要。在这周二(23 日)投票,只会 让共和党人得逞,让特朗普再次当选为共和党候选人”。电 话录音建议选民不要给特朗普投票,把选票留到 11 月大选 时投给民主党。随后,美国政府澄清这是利用人工智能伪造 拜登声音的电话语音。这种机器人电话(robocall)被称为预 录电话,使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拨号器来发出预先录制好的 年 2 月芝加哥市长选举第一轮投票前夕, 社交媒体出现一段关于候选人保罗·瓦拉斯的视频,伪造瓦 拉斯的声音发表言论,声称“警察随随便便就可以射杀嫌疑 人”,并呼吁削减警察经费。在瓦拉斯向社交媒体平台发出 投诉后,社交媒体删除了这段视频,但该视频在下架前已经 被浏览了数千次。人们对瓦拉斯的语音录音是否伪造视而不 见。美国政府监管组织“捍卫公众利益组织”负责人罗伯 特·韦斯曼称,政治深度伪造时刻已经到来,政策制定者必0 魔豆 | 7 页 | 189.76 KB | 4 月前3
共 33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