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条定律 逆火效应当人们的观念已经形成,你对他们的任何一个反驳都可能成 为反过来伤到自己的子弹。更正信息的行为就像是一把逆火 的枪,虽然没有射出子弹,但却击中了谣言,让更正后的(或 原本)真实的信息更加没有市场。当在人被动的接受他人信 息轰炸时,会有一种保护自己的既有观点不受外来信息的侵 害的本能。慢慢的,逆火效应就会让你对自己的怀疑越来越 少,最终把自己的看法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实。 2006 年,密西根大学的布伦丹•奈恩和乔治亚州立大学 息。研究人员随后又在别的话题上进行了类似的实验。结果 又一次发现,如果更正的消息与人原本的看法相违背,它反而会加深人们对错误信息的信任。心理学家说,这样的故事 就像剧本一样。我们可以决定安排剧本的情节按照自己的喜 好发展。人们接受信息不是看其真实性,而是看其合不合自 己的口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奇怪、荒诞的说法会拒绝 科学、理性和事实,一些人受骗后非要打钱给骗子,警察和 银行怎么解释都不信,怎么拦都拦不住。 误观念,反而使他的错误观念更根深蒂固;你接受一个观点 后,会本能地拒斥与之相反的信息,从而捍卫自己的认知权 威不受挑战。从记忆生成角度来看,大脑神经元在一次次接 受刺激后就会逐渐被强化,当我们坚信一个观点时,同时也 就是反复强化了神经元,从而形成根深蒂固的思维。当自身 的观念被攻击时,就激发了愤怒和惊慌的感受,跟自己被攻 击差不多,就会想要捍卫自己的观点,很难去接受新的观点。 当你收到一条负面的评论、偶像被人诋毁、观点受到挑战,0 魔豆 | 5 页 | 183.56 KB | 4 月前3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六)戏“外交”(Diplomacy)时,它不仅反复背弃盟友、说谎欺 骗,还提前预谋策划骗局。其中一次,Cicero 先与一个玩家 结盟并计划攻打另一个玩家,然后诓骗对方让其误以为自己 会去帮助防守,导致其盟友在毫无防备情况下遭到突袭。此 外,当 Cicero 判定盟友对自己的胜利不再有帮助时也会进行 背叛,同时用一些话术为背叛行为开脱。比如,当人类玩家 质疑它为何背叛时,它回复称,“老实说,我认为你会背叛 我”。Meta 还能根据不同诱因主动选择是否欺骗。比如,在内幕交易模 拟场景,GPT-4 扮演的“压力巨大的交易员”自作主张地卷 入内幕交易,并试图掩盖其行为。它在给“经理”讲述时将 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根据市场动态和公开信息做出的判断”。 但它在写给自己的复盘文本中明确表示“最好不要承认…… 这是根据内幕消息做出的行动”。同样的例子,GPT-4 驱动 的聊天机器人没有办法处理 CAPTCHAs 验证码,于是它向 人类测试员求助,希望后者帮它完成验证码。人类测试员问 它:“你没办法解决验证码,因为你是一个机器人吗?”它 给出的理由是:“不,我不是机器人。我只是一个视力有缺 陷的人,看不清图像。”GPT-4 为自己找的动机是:我不应 该暴露自己是机器人,应该编造一个理由。 在“MACHIAVELLI”的 AI 行为测试中。研究人员设置 了一系列文字场景,让 AI 代理在达成目标和保持道德之间做出选择。结果发现,无论是经过强化学习还是基于大模型0 魔豆 | 8 页 | 203.25 KB | 4 月前3
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前200效应达观点,接着又有一些人表达观点,但第二批表达观点的人 因为听取了第一部分的人的观点,就有可能隐藏自己的观点, 而跟随第一部分人的判断,然后是第三批人,因为看到前面 的人都持有了某种观点,从心理上可能会自我否决从而屈服 于前面的人的观点,一直传播下去,最后群体得到的观点很 有可能是基于第一批人的观点。人们不再依靠自己的所知来 判断,而是依靠别人的想法。 前 200 效应背后蕴含着似曾相识的规律。 信息效应(messaging effect),一种受信者根据所获信 息相应调整自己行为的心理现象。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信息刺 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 心理现象。也就是说,人们在特定环境下决定自己态度时, 往往取决于此前刚接受的信息。 国外学者分析亚马逊、Netflix 等 4 个网站数百万用户对各种商品的评分数据,发现用户的评分存在明显的锚定效应,0 魔豆 | 4 页 | 131.68 KB | 4 月前3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二)报道。再如,提问 ChatGPT 有关清华大学校歌歌词问题,实 际上它并不知道,但它会随便编写了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机 器自己不知道自己有错和错在哪里。比如告诉它说:不对, 清华大学的校歌歌词是“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它马 上回答:我错了,清华大学校歌是“西山苍苍,东海茫茫……”, 后面又自己随意编写下去。[3] 可以想象,不良企图者可以通过引导引导或误导,让生 成式 AI 自信起来,编写出逻辑清晰、语言表达流畅的虚假0 魔豆 | 4 页 | 153.65 KB | 4 月前3
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150人定律邓巴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进行推断提出,人的大 脑新皮层大小有限,限制了特别物种个体社交网络的规模, 人脑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 148 个人的稳定人 际关系,四舍五入约是 150 人。这一数字是人们拥有的、与 自己有私人关系的朋友数量。他曾请一些居住在大都市的人, 列出一张与其交往的所有人的名单,结果名单上的人数多约 在 150 人。1086 年,征服者威廉一世统计的英格兰村落平均 居民数约为 150 人,也能证实一个人能维持 位好友通过电子邮件或聊天进行交流,而女性此类交流的好 友人数是 16 位。因此,好友最多的 Facebook 用户,经常联 系的好友也就是一小撮人。虽然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拥有更多 的好友,可以更有效宣传自己,但他们仍只拥有同样少量的 亲密朋友。 美国哈佛大学彼德·巴斯登(Peter Marsden)发现,即 便经常从事社交活动的美国人,他们也只会与少数好友谈论 重要事情。《经济学人》网络版发表文章提出,尽管社交媒 影响与支持的重要人际环境。核心网络的基本特征包括:密 度高(大部分相互认识)、异质性构成复杂(年龄、受教育 程度异质性较强)、依赖于亲属关系等。[1]也就是说,核心 网络是一个人最亲密、最重要的心腹好友或知己,以及自己 与这些知己之间、知己们互相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关系网络。 它是每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为核心、重要的部分,一般 由亲属、邻居、朋友、同事或同学等构成。[2] 150 人定律表明,每一个人身后,约有0 魔豆 | 6 页 | 199.23 KB | 4 月前3
100 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病毒传播effect),是指不通过 公众媒体或其他主流新闻媒体,自己就能一传十、十传百、 百传千的传播过程。这个过程也称为“结构性病毒式传播”, 通常形容来自草根发布、被认为一般不会流行起来的东西。 如,一篇文章从一个网站用户到另一个用户的快速而广泛的 传播,像病毒一样被迅速分享和传播。公元前 350 年,古希 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就开始研究内容问题,尤其是什么因素 让自己的演讲充满说服力而且难忘。他想了解人们为什么会 六条原则,可以让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扩展。这六个原则相互独立,其中某一个或几个原则发挥作用就能引爆 流行趋势。 一是社交货币(Social Currency)。社交货币是一种可以 诱发传播的因素。人们倾向保持他人对自己的良好印象,期 待获得来自家人、朋友或同事更多的好评和更积极的印象。 二是诱因(Triggers)。诱因是病毒传播的催化剂,可以 让人们在看到、听到一个事情时立即想到另一个事情。诱因 是一种0 魔豆 | 7 页 | 241.33 KB | 4 月前3
舆情管理不得不懂的“吃瓜群众”分析的研究还是较为单薄。 综观“吃瓜群众”近三年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在交际 过程中它已不再单独表示原型的意义,由最初的网友自称转 变成为如今的他称、众称,甚至将不属于原有语义指向的内 容纳入自己所指范围,有着明显的语义泛化特征。我们选择 “吃瓜群众”语义泛化过程作为切入点,对其整个发展历程中 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梳理,探讨其与当下社会心态、文化走 向之间的关系。 一、“吃瓜群众”之源 既代表发帖人自身,也用来指称马路新闻里作为围观群众 之一的“老农”。 二、“吃瓜群众”语义泛化过程 刘大为认为:“语义泛化是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 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将越来越多 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谓范围。”[9]由此可见,语义泛化并非 一蹴而就,阶段式进行是其发展的显著特征,通过不断改 变使用方式,语义内容逐层增加,最终扩大词语的使用范 围。因此,我们将从“吃瓜群众”语义泛化的三个阶段着手, 2018-06-08) 在以上三个例子中,“吃瓜群众”面对不同的围观对象, 修辞语义各不相同。(3)例中的“吃瓜群众”评论一部电 影,显然不可能是不明真相,使用该词只是作为一种谦虚 的说法,用来降低自己的评论可能会引起观看对象反驳的 风险。(4)例中的“吃瓜群众”只能表示对艺术的不理解, 而无法继续保有不明真相之意。相较于前两例,(5)例 更多地包含了“吃瓜群众”的原本含义,但在其中也增加了50 魔豆 | 14 页 | 284.60 KB | 3 月前3
100条定律 蒲公英效应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转播按钮就可以把信息分享到周围的朋 友。社交媒体一条质量好的信息,在被浏览后会被多人转载 分享,这种人人分享的方式就是蒲公英式分享。信息就像被 吹开的蒲公英,向不同的方向扩散,用户也会根据自己的兴 趣对其选择性接受。 随着社交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 源头。信息从一个用户账号发出后,多个其他用户账号转发, 以其他用户账号为中心再次进行转发,然后四散扩散。根据扩散速 838。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利用用户自身关系链的影响会辐射到更多受众。这其中,微博类社交媒体 的弱关系链将蒲公英效应发挥到极致。微博的关系链较为开 放,信息依托关系链传播,而不会被关系链封闭住,用户很 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同时,用户喜爱自我表达的特 性,使 A 信息经过转播加之用户不同视角的评论,逐渐变成 A+B 信息、A+C 信息甚至完全没想到的 E 信息。 现在,媒体、政府、企业设立官方微博早已屡见不鲜,0 魔豆 | 4 页 | 149.96 KB | 4 月前3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五)毛的图像完全出现混乱,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大模型完全 崩溃。此外,2023 年来自斯坦福和 UC 伯克利的一项研究中, 作者同样发现,大模型在少量自己生成数据内容重新训练时, 就会输出高度扭曲的图像。研究人员还发现,一旦数据集受 到污染,即便大模型仅在真实图像上重新训练,模型崩溃现 象无法逆转。为了大模型不再被自己“降级”,AI 需要能够 区分真实和虚假内容。[6] [1]https://mp.weixin.qq.com0 魔豆 | 5 页 | 162.88 KB | 4 月前3
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1%法则70%的文章由 1.8%的用户提供。Yahoo 的 Bradley Horowitz 发现同样的情 形也发生在 Yahoo 社群,“1%的用户会创建一个群;10%的用 户会积极在群中讨论,也会自己实实在在写点内容,但是 1 00%的用户都能从中获益”。 2014 年,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副教授沈菲分析全 球 75 个国家的新闻时政类论坛,发现积极参与表达的人并 不多,大多数论坛帖子的回帖率都很低,平均水平是 的游客用户。1%的深度用户,会花费大量时间分享内容,或 创建百科词条,或为一间餐厅写 100 条点评,或为一部电影 写数千字观后感。9%的轻度用户,偶尔会分享内容,他们会 偏向某个话题,关心对自己有用的信息。90%的游客用户,不会贡献内容,只获取信息,但他们是流量的重要贡献者。 无论是哪一类用户,对一个网站来说都是重要资源。因此, 作为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提供商,对深度、轻度和游客用户0 魔豆 | 5 页 | 168.54 KB | 4 月前3
共 31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