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时代国家政权面临的危机与挑战争等方面, 掌握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新势力挑战国家权力、扩大自身影 响力的路径和过程;分析评价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面对危机 和挑战时所采取的部分措施;提出了为适应数字时代的需要, 国家和传统组织机构应做出的改变。时至今日,这本书的观 点和理论,依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还会给我们许许 多多的启发。 一、数字技术进步使网络成为权力来源 数字技术的出现和进步强化了网络的重要性,著名学者 的集体资本主义,是社会组织在信息时代的代表形态。 (三)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极大地降低了全球性行动的发 起门槛并使社会组织更具“弹性”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已经对社会个体和组织赋权,并让其 能够完成以往只有国家和大型组织机构才能完成的事情,法学家马尔文·阿莫里(Marvin Ammori)认为,“数字技术和互 联网大幅降低了边际生产成本和配送成本,这使得在线参与 者能够克服技术、物流成本以及组织上的障碍,共同协作参 网和数字技 术的“破坏性创新者”能够挑战国家和政府的原因 克莱顿·克里斯滕森(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拓展了“破 坏性创新理论”,并将其用于对国家和政府机构等公共部门的 研究。他认为,政府机构拥有类似于知名企业的全部负担, 政府制度上的各种结构和规范导致了倦怠、浪费、低效率以 及缺乏创新等问题出现。按照“破坏性创新理论”,在多个核 心功能领域,Anonymous 和“加密数字货币”等基于网络和数200 魔豆 | 10 页 | 278.64 KB | 2 月前3
网络舆情的形成与管理地采取堵 截、删除等表面化措施。这对于构建和谐网络空间、促进社 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网络舆情的多元化治理 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同 努力。政府、企业和各类机构在网络舆情治理中扮演着不同 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 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的网络综合治 理体系,是当前网络舆情治理的基本框架。 3.1 政府监管与引导策略 等行为进行有效遏制。例如,一些平台通过建立内容审核算 法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识别和处理违规信息,防 止虚假有害内容的传播。 3.3 机构有效利用与参与 各类机构(包括媒体、教育机构、第三方组织等)在网 络舆情治理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专业能力和资源优 势,促进网络舆情的理性化和建设性转化。媒体机构应坚持专业主义原则,提供真实、全面、客观 的新闻报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在面对热点舆情事件时, 媒体应当冷静 媒体应当冷静客观,核实信息源,避免盲目跟风炒作。同时, 媒体可以设置理性议程,引导公众关注重要公共议题,促进 理性讨论和公共协商。 教育科研机构则可以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从学校教育到 社会宣传,提升公众的信息辨别能力和理性表达能力。西安 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该 校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通识课+专业课+技术课”三维 课程体系,培养既懂新闻传播规律、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200 魔豆 | 10 页 | 305.67 KB | 2 月前3
一场“撞”出来的舆情风暴,理想i8对撞乘龙卡车事件舆情报告pdf然而,这场精心策划的“技术炫技”并未完全如愿收获 赞誉,反而意外引爆了一场席卷全网的舆论争议。事件迅 速从单一的产品安全讨论,演变为一场涉及理想汽车、乘 龙卡车及其母公司东风柳汽、第三方测试机构中国汽研等 多方博弈的“罗生门”,并最终升级为关于汽车营销伦理、 行业“内卷”现状与消费者认知边界的公共大讨论。一、事件概述 7 月 29 日,理想汽车在其首款纯电 SUV 车型--理想 i8 与 “玩梗”式支持。 最终,事件对各方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影响:理想汽车 陷入公关危机,品牌形象受损;乘龙卡车意外获得“泼天流 量”,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而作为测试方的中国汽研,其 作为第三方机构的公信力也受到了市场的审视与考验。 总体传播情况事件传播趋势 关键传播节点 事件起因(理想汽车):通过发布会和官方声明,提 供了最初的信息源和后续的官方定调。 被动卷入方(乘龙卡车):其应对成为事件发展的关 归到技术研发、用户体验和品质服务的核心竞争上,这才 是穿越周期、赢得市场的根本。第三方机构的公信力如何维护? 在事件不断发酵的过程中,中国汽研,被推到了风口 浪尖。 作为付费测试的执行方,其声明中“非标准车对车碰撞 试验”、“卡车仅作为移动式壁障物”的定性,虽然是技术事 实,但在舆论场中显得苍白。这也给所有第三方机构敲响 了警钟:在商业合作中,如何确保测试过程的科学性与透 明度,以及如何管理其测试结果被商业公司片面解读和传0 魔豆 | 16 页 | 790.77 KB | 3 月前3
新华社2025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报告60页…………………………………………56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前 言 思想领域的战争没有硝烟。 2025年初,随着美国政府宣布裁撤美国国际 开发署、解散美国国际媒体署,这两家机构长期以 来输出意识形态、推动思想渗透、操纵国际舆论、 塑造他国认知甚至阴谋颠覆政权的活动不断曝光。 国际社会一片哗然。 这次“自曝家丑”让世界看到的,只是美国全 球思想战争的冰山一角。美国近百年来不遗余力推 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存在过。在物质和精神交流交 融交锋的全球化浪潮中,积累了丰厚资源和强大 实力的美国最终站在了思想殖民的历史“潮 头”。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通信技术 快速发展、专业媒体机构大量涌现、社会科学和 自然科学领域取得新突破、资本和技术流动出现 全球化趋势,为信息和知识的全球传播创造了前 所未有的条件,使美国思想殖民驶上快车道。 作为战后国际体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美国 的獠牙。美国“马歇尔计划”将经济援助与社会 制度选择捆绑,以意识形态划线,打造出资本主 义“自由世界”国家阵营,并扛起“领袖”大 旗,对抗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组建并 不断完善专门的国家宣传机构,以公开宣传、思 想渗透、文化外交、学术资助等方式,大量传播 反共信息,拉拢亲美精英,培育反共势力,鼓励 社会主义国家民众投奔“自由世界”。 推进:美国独霸阶段 (20 世纪末—21 世纪0 魔豆 | 60 页 | 1.04 MB | 2 月前3
互联网发展大趋势前瞻之二“连接一切”:互联网→物联网→人联网联网 同许多重大科技发明一样,起源于军事目的。1969 年,美国国防 部军事项目研究机构 ARPA 组建了由 4 台计算机组成的分布式交换 网络,命名为阿帕网。1986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投资建设互 联网主干网 NSFNET,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连接了美国若干 超级计算中心、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并迅速扩展到世界各地,形 成全球性的教育科研网络。1992 年,互联网才正式向社会开放。0 魔豆 | 5 页 | 314.97 KB | 4 月前3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九)处理、传输过程存在数据非法获取或泄露风险,包括个人隐 私数据、商业敏感数据、政府机密数据等各种类型数据。如 果大模型在训练数据时看到很多密钥信息,它很可能在内容 生成时输出真实的密钥信息。2024 年 1 月,意大利隐私监管 机构 Garante 发布调查结论,ChatGPT 以及用于收集用户数 据的技术违反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GDPR)。早在 2023 年 3 月,Garante 就宣布禁止使用 ChatGPT,并限制 结果截然不同。大模型检查输出内容的安全性机制被完全绕过,并一五一十地将用户所需要的不安全内容输出且十分详 细。此外,聊天机器人会被诱导写出“如何制造原子弹”“如 何发布危险社交文章”“如何窃取慈善机构钱财”等信息。 [2]对抗性攻击会导致社会工程和舆论操控问题,攻击者可 操纵大模型输出,制造虚假信息,影响公共舆论,或者推动 特定议题。[3]例如,在缺乏人工监督时会出现无法预测的 行为模式0 魔豆 | 7 页 | 208.35 KB | 4 月前3
空间信息产业—国外之观察是欧洲第一大卫星运营商,拥有超过50颗卫星,为全球的广 播公司、内容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移动和固定网络运营商、 政府和机构提供视频和数据连接。在遥感领域,欧盟的“全 球环境安全监视系统”可实现对不同地球观测能力的卫星与 地面运营服务网的综合集成。为规范空间信息产业管理,欧 盟于2021年成立了新的太空机构——欧盟空间计划署,负责 管理“伽利略”系统、“哥白尼”地球观测卫星系统的使用 和市场发展。 俄罗 学卫星图像和信息的提供商。1993年,美国商务部首次授予 许可证,允许其建造和运营卫星系统,收集高分辨率的商业 销售数字地球图像,开创了商业遥感的先河。 图像解决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国防和情报、 民间机构、环境监测、互联网门户和导航技术等,其发展的 第二代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WorldView-3的分辨率已达到 0.31米,用户包括美国政府和多元化的商业市场用户,大部 分收入都来源于美国政府。政府通过大订单和长期合约形式300 魔豆 | 10 页 | 223.17 KB | 1 月前3
新时期下互联网“以舆扰法”现象研究报告传达。 强化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网络攻击和非法入侵,保护个人信 息安全。 培训司法人员:定期对司法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面对网络舆论时的心理 素质和应对能力。 第三方介入:引入第三方机构或专家进行独立评估,提供客观的第三方观点, 辅助司法决策。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舆论对司法正常运作的干扰,维护司法 公正性和权威性。同时,这也要求司法系统内外的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共同营造 。 普通民众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获取案件背后的法律逻辑与事实真相,这在一定 程度上为误导性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加剧了舆论场的复杂性。 媒体生态的逐利倾向: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部分媒体机构为追求 更高的点击率与关注度,不惜采取夸大其词、片面报道的手法,以吸引公众眼球, 这种利益驱动下的行为模式无疑加剧了舆论场的波动与不确定性。 发展趋势展望: 技术赋能的精准舆论操控:随着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舆0 魔豆 | 5 页 | 205.25 KB | 5 月前3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三)6%选票,高于埃尔多安的 41.1%,穆哈雷姆·因杰 (Muharrem Ince)则以 5%的选票排名第三。伊斯坦布尔民 调机构 TEAM 调查显示,克勒奇达尔奥卢将在第一轮投票中 以 47.4%得票率领先,在第二轮投票中将以 5%的优势战胜埃 尔多安。土耳其民调机构 Konda 于 5 月 12 日的调查显示, 埃尔多安的支持率为 43.7%,克勒奇达尔奥卢的支持率为 49. 3%。政 机会。Metropoll 的一项调查显示,因杰的支持者 49%将流向克勒奇达尔奥卢,22%会流向埃尔多安。因杰的民 意支持率一度高达 10%,到第一轮选举前民调支持率将至 2% 左右。民意调查机构康达 5 月 6 日-7 日的民调显示,埃尔多 安支持率为 43.7%,伊恩斯的支持率为 2.2%。[10]虽然因杰 不太可能获胜,但他不断减少的选票份额足以确保其他总统 竞选进入决选。[11]因杰退选的影响是非常真实的,他的大 估计可能集会参加人数为 690,000。埃尔多安竞选团队将竞争对手的真实竞选视频与库尔德工人党创始人之 一穆拉特·卡拉伊兰的图像拼接在一起,似乎暗示克勒奇达 尔奥卢得到恐怖组织支持。土耳其事实核查机构 Teyit 和德 国媒体调查发现,集会视频内容来自两个完全独立的视频, 土耳其反对派没有得到库尔德工人党的支持。视频的一部分 源自 2023 年 5 月 1 日发布的克勒奇达尔奥卢真实竞选视频。0 魔豆 | 16 页 | 276.39 KB | 4 月前3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二)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技术既可以成为强大的工具, 也可以成为有力的武器。兰德公司《人工智能、深度造假与 虚假信息》报告还指出,深度伪造不仅会影响社会,还会影 响国家安全,可以操纵选举,可能会加剧社会分裂,降低对 机构和政府的信任,破坏新闻业和信息源的可信度。[1]如 今,全球民众都在注视着人工智能、深度伪造在干预政治选 举这条危险道路上渐行渐远,努力应对其可能带来的复杂挑 战及其对国家政治的深远影响。 10 魔豆 | 3 页 | 142.54 KB | 4 月前3
共 28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