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谣言舆情特征及风险研判学、文娱行业、社会秩序和司法案件四个方面。AI 谣言表 现形式较多,大多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社交媒体渠 道扩散,并以文字、图片、视频形式单一或“搭配”传 播,比如“西藏定日县地震一小孩被压废墟”谣言形式为 图片,“上海退休教授靠阳台核电池供电”谣言则是以 “文字+视频”的形式传播。造谣动机方面,有 8 起事件明 确提到造谣者是为了蹭热点、赚取流量收益,可见流量经 济仍然是 AI 谣言存在的底层逻辑。10 起事件中,有 人”的虚假信息,随后就有网民向 DeepSeek 询问四川艾滋 病感染人数,AI 给出的答案仍然是“新增 17.47 万例”。此 外,还有一些网民利用 AI 技术对谣言进行“二创”,如谣 言“上海退休教授在阳台搞核发电”在传播过程中,有网 民依据文字制作了类似“真人出镜”效果的 AI 短视频,一 本正经地介绍“阳台核发电原理分析”,用言之凿凿的伪 科普谣言“取信于民”,产生更大范围的舆论误解。 生成、伪造或篡改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的 现象趋于普遍,大量粗制滥造、真假难辨的“信息垃圾” 充斥舆论场。这些垃圾信息数量庞大,识别筛选难度较 高,传播路径复杂,内容碎片化难以溯源。如“上海退休 教授靠阳台核电池供电”的谣言主要表现为两个版本,一 个是在朋友圈等圈群中传播的文字版,一个是短视频版, 但文字版本标明“讨论内容来自短视频”,短视频的内容 又称“引用了文字版本内容”,再加上 AI0 魔豆 | 8 页 | 484.99 KB | 4 月前3
苹果征税腾讯?当年和腾讯打仗的360老板周鸿祎有话说……有部分网民持负面态度,认为苹果新品或因此在中国市场 遇冷等。 “ ”“ ”“ ” 热门主题词图显示, 微信 苹果 腾讯 等是网民讨 论此事时提及的热门词汇。 三、舆论观点专家、媒体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戴稳胜:苹果对国内 开发者的收费模式有不合理的地方。一个是软件在应用商 店发售时,如果软件收费,苹果也要收费,第二个是日常 游戏中的支付必须通过苹果支付,苹果要收 15%或 30%的 抽佣。0 魔豆 | 7 页 | 488.50 KB | 1 年前3
“私域”直播犯罪现状分析及风险研判私域直播的封闭性与隐蔽性使其成为监管盲区,舆论普遍 批评现有法律框架难以覆盖新型犯罪形态。例如,养生直播间 通过 “动态密码加密”“阅后即焚” 等技术手段销毁证据,导致监6 管部门无法实时监测内容。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郑翔指出, 私域直播涉及多方法律关系,平台、主播、广告商角色混同, 权利义务不明确,增加了执法难度。舆论认为需进一步完善 《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明确私域直播平台的审核责任和处罚 标准。2025100 魔豆 | 11 页 | 33.50 KB | 11 天前3
共 3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