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谣言舆情特征及风险研判是那么脆弱,让我们一起祈祷雅安平安”,逼真影像产生 强烈冲击效果。二是细节呈现真实。AI 生成的内容往往配 图、数据齐全。为增加真实性,很多谣言将某个真实细 节、某个真实的音视频片段进行嫁接、伪造、混剪,谣言 内容真假交织,图文并茂、细节充分,被网民吐槽为“一 本正经胡说八道”。比如“首例智能驾驶致死案宣判”这则谣言,从事故认定到诉讼细节再到法院判决结果,整篇 文章在逻辑上和专业性上都难以察觉出漏洞,不少媒体都 之凿凿的伪 科普谣言“取信于民”,产生更大范围的舆论误解。 三、舆情风险 (一)信息垃圾泛滥,溯源难度大 随着 AI 生成、伪造或篡改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的 现象趋于普遍,大量粗制滥造、真假难辨的“信息垃圾” 充斥舆论场。这些垃圾信息数量庞大,识别筛选难度较 高,传播路径复杂,内容碎片化难以溯源。如“上海退休 教授靠阳台核电池供电”的谣言主要表现为两个版本,一 个是在朋友圈等圈群中传播的文字版,一个是短视频版,0 魔豆 | 8 页 | 484.99 KB | 4 月前3
共 1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