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公交车大幅避孕套方言广告被指引人不适,需要平衡创意边界和公共责任宁波公交车大幅避孕套方言广告被指引人不适, 需要平衡创意边界和公共责任 一、舆情概况 9 月 10 日,一网友反映,浙江宁波多路公交车车身为杜蕾 斯避孕套的大幅广告,使用宁波方言标语“头盔戴戴牢,开车交 关稳”(意为“骑车戴头盔,开车更安全”),并标注“杜蕾斯 全球销售第一”。网友认为其不符合宁波儒雅的城市形象,令其 感到不适,建议加强审核,多做公益广告。9 月 11 日,宁波公 宣 传了交通法规,又做了广告,很贴切。微博网友@小的亻:比无 痛人流好,说的无痛人流简单无害对青春期男生女生都会造成误 解! (二)公益广告的受众是全年龄段人群,需要平衡创意边界 与公共责任,尤其要注意考量青少年的感受。微博网友@唯行乐 守净心:这种东西怎么说呢,毕竟社会上任何年龄段的群体都有, 确实应该考虑。微博网友@冬天的雪春天的芽夏天的花秋天的: 评论区的人真的是键盘侠,公家车本身就是政府半公益性质的了, 父亲,我觉得宁波这则避孕套广告的争议,本质是创意边界与公 共责任的平衡。方言谐音梗确实有趣,但公共空间的广告需要更 谨慎地考量受众——尤其是孩子们的感受。公共空间的创意,应 该像春风化雨,而非惊涛拍岸。既能传递健康理念,又能让不同 年龄层都感到舒适,才是真正的智慧。微博网友@于不想开学: 此次争议不仅是广告内容的讨论,更是对城市公共空间话语权归 属的拷问——当商业创意挑战公众心理底线时,监管必须优先保 障多数人的尊严与舒适感。50 魔豆 | 7 页 | 346.78 KB | 2 月前3
武大“座椅标签”风波:符号敏感性与媒体责任担当史节点附近,使用“白色底衬+红色圆形”的标识,易引发 不当联想,被认为是对民族历史情感的忽视。 一些网民和自媒体将此次事件与此前武汉大学“图书 馆事件”等其他负面新闻关联起来,质疑学校在行政管理、 舆论风险预判及公共形象维护上存在不足,认为高校应具 备更高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值得肯定的是,武汉大学对此事的处理上反应十分迅 速。事发当日晚上发布情况说明,向公众道歉,表示今后 将会更加注重细节的把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舆论降温起 从理性角度看,武汉大学确实需要从此次事件中吸取 经验,在细节把控上更加谨慎,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误解。 特别是在此前图书馆事件余波未平的情况下,学校更应高 度重视公共形象。校方的道歉与回应已表明其态度,但关 键还在于后续的改进措施与长效机制。 百章君再次提醒:高校等公共机构在举办大型活动时 要强化细节管理,提高文化敏感性,因为任何一个细节都 可能被置于放大镜下审视。活动策划和执行的各个环节, 都需要具备高度的文化敏感度和历史敬畏感,进行必要的0 魔豆 | 8 页 | 650.75 KB | 2 月前3
202505涉高校热点舆情婚内出轨女博士生、海河大学女博士实名举报导师言语骚扰2 及上海交大博士生举报教授学术霸凌等事件,均在社交媒体 引发广泛热议。这些事件反映出高校在师生关系管理、内部 申诉渠道、调查处理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学生被迫借 助公共舆论寻求正义,间接对高校声誉与治理能力提出严峻 挑战。 一、涉高校主要热点舆情 5 月份,全国高校舆情主要集中在校园安全、校园管理、 师德师风、学术不端、资源分配与权力监督五大类议题。整 众对政府采购供应商审查机制的质疑。网民推测存在“高价 回扣”或权力寻租,质疑 75 万元报价中财政资金被层层截 留。公众呼吁政府警惕制度漏洞与公共资金浪费。事件暴露 政府采购中预算编制粗放、验收机制形同虚设、监督缺位等 问题,公众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制度监督警惕公共资金浪 费。公众质疑校方公信力。校方在舆情发酵后才终止采购, 被批评为“被动应对”,管理透明度与高校公信力备受质疑。 处置建议:相关部门依法追责涉事人员,公开调查进展。1000 魔豆 | 16 页 | 584.34 KB | 5 月前3
2025年8月涉高校热点舆情入舆情风暴,进而引发了公众对武汉大学的信息审查活动。 在此背景下,两篇观点极具争议的论文再次成为新的舆情爆 点。由于其内容严重违背大众熟知的历史常识与公序良俗, 本属学术小圈层内部探讨的话题在信息高速传播的环境下 被推向公共舆论场,受到普罗大众的审视从而引发新的负面 舆情。尤其是当相关观点被简化为“教授称汉谟拉比与商汤是 同一人”“教授称毒品犯罪不应为最严重罪行”等口号式标题 在舆论场中广泛传播时,其与公众的认知落差被进一步放大。 的社会共鸣性,媒体与自媒体的跟进解读更会加速舆情升温, 个别事件甚至能在数小时内登上热搜,形成全国性舆论焦点。 因此,无论是招生录取争议,还是校园安全等话题,都容易 引发公众对教育体系、社会治理的深度讨论,甚至上升为对 公共政策的反思,进而持续占据舆论视野,成为社会关注的 核心议题。 4.次生舆情风险愈发突出亟待关注 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的发展过程表明,此类错 综复杂的舆情往往具有极强的衍生性与外溢性,事件本身只 放大,叠加过往负面案例,小失误可能引发大舆情。高校需 提前推演开学仪式流程、明确分工,领导讲话严格审校,警 惕涉高校管理失范舆情的发生。 (四)校园安全与设施隐患,容易成为舆情“爆雷点” 宿舍和校园公共设施的安全问题在新学期尤为突出。老 旧宿舍线路老化、违规使用“调压插座”规避控电系统、消防 设施失效等现象,往往在极端天气或突发事故中被放大,极 易引发群体性关注和媒体曝光。结合今年气候异常,高温、1000 魔豆 | 23 页 | 586.73 KB | 2 月前3
医疗行业9月舆情热点分析(2025年)喊话调休”关注度最高,传播量达 17.2 万,远超其他案例, 凸显出公众对医护群体言行的高度敏感。而医患矛盾与医疗 事故依然是行业舆情风险的核心领域,服务管理问题同样受 到关注,医疗废物出现在公共场所虽属个别案例且被回应是 “海上漂来的”,但引发了社会对行业医废处理规范性的质 疑。整体来看,黑榜舆情事件凸显了公众对医疗行业的多重 期待,既重视医疗专业性与安全性,也强调医护职业形象, 舆情脉络 舆论观点:整体来看,该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多元化讨论, 一方面,不少网友理解并同情医护群体高强度工作和休息不 足的处境,认为她的喊话折射出基层普遍的诉求;另一方面, 也有声音批评其在公共场合“喊话”不够职业,甚至影响医 院形象。与此同时,部分网友将此事娱乐化,以表情包、短 视频等调侃的方式传播,短时间推动了事件快速扩散,但随 着话题发酵,更多舆论逐渐转向对医院管理制度、人性化排500 魔豆 | 22 页 | 1.04 MB | 1 月前3
202503涉高校热点舆情施区域划分是否合理、审核标准是否严格等问题易成为舆情 焦点。此外,如高考、研究生复试等升学考试政策可能因信 息不对称或执行偏差引发争议,从而损害校方公信力。对此, 建议高校持续加强学生社群、公共社交媒体等平台舆论情况 监测,做好相应舆情应对预案。 2. 高校毕业生就业话题或再掀波澜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持续引发关注,有观点 指出,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包括历届毕业生叠加111000 魔豆 | 14 页 | 498.73 KB | 5 月前3
共 6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