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座椅标签”风波:符号敏感性与媒体责任担当13 时许,某河报再次发表评论,对武汉大学提出 “三问”。武汉大学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工作疏忽?既然标 签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为什么一定要在长方形的白色椅 子靠背上贴圆形的红色标签?座椅标签争议是没注意细节 问题,还是没守住民族大义?目前,该评论已删除。(图片来源于新浪微博) 二、武汉大学:处理得当还是 草率了事? 初始阶段,此事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舆论质疑武汉 大学在举办此类大型活动时缺乏必要的细节审核和文化敏 而某 河报却在缺乏调查和采访的情况下将其放大,有扣帽子、 情绪化解读之嫌。 尤其是“没守住民族大义”这样的指责,缺乏充分证 据和当事方回应支撑,显然背离了新闻报道应有的客观与 理性。更值得注意的是,某河报前后两次评论的立场出现 明显反转:从最初认可校方回应,到随后抛出“三问”,态度转变更多是顺应舆论、追逐流量,而非坚持公正与理 性,这有损其作为官方媒体的公信力。 对此,有微信公众号文章对某河报也发出了三问,“某0 魔豆 | 8 页 | 650.75 KB | 2 月前3
宁波公交车大幅避孕套方言广告被指引人不适,需要平衡创意边界和公共责任传了交通法规,又做了广告,很贴切。微博网友@小的亻:比无 痛人流好,说的无痛人流简单无害对青春期男生女生都会造成误 解! (二)公益广告的受众是全年龄段人群,需要平衡创意边界 与公共责任,尤其要注意考量青少年的感受。微博网友@唯行乐 守净心:这种东西怎么说呢,毕竟社会上任何年龄段的群体都有, 确实应该考虑。微博网友@冬天的雪春天的芽夏天的花秋天的: 评论区的人真的是键盘侠,公家车本身就是政府半公益性质的了,50 魔豆 | 7 页 | 346.78 KB | 2 月前3
医疗行业9月舆情热点分析(2025年)时,防控措施透明详实,涵盖流调溯源、采样检测以及对疑 似源头场所的消杀处置,展现出防控工作的专业性与全面性, 有利于增强公众信任感。通报还兼顾科普与引导,强调霍乱—17— 可防可治,并结合季节特点提醒注意饮食卫生,既有利于普 及健康知识,也有利于引导日常防护。此外,从病例报告到 通报发布的间隔较短,疫情信息公开及时,有助于第一时间 稳定情绪、遏制谣言传播。 五、10 月风险预判及建议 10 杂。既要应对公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敏感期待,也要面对医 保基金监管、医务人员权益保护和廉洁从业等多重压力。在 社会媒体高度活跃和政策高压背景下,医疗行业稍有处置不 当,就可能引发舆论风波甚至信任危机,需注意妥善处置。 (一)医疗从业者权益保障风险 国庆假期调休安排以及医院值班工作强度较大,若沟通 不畅,容易引发医护人员情绪不满。尤其在社交媒体环境下, 个别员工的不当言论可能迅速放大,引起公众对医务群体劳500 魔豆 | 22 页 | 1.04 MB | 1 月前3
2025年8月涉高校热点舆情人身攻击,否则作为作者,将保留对这些声音起诉的权利。”8 月 8 日,该论文的第二作者武汉大学空军雷达学院学者吴彬 华回应,解释论文是其专著《夏商周史事考证与断代》的摘 录,因学报版面限制导致论证跳跃。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大 学论文事件并未就此止步,8 月 20 日,有微博大 V 爆料, 2014 年,武汉大学另一位法学院教授何荣功发表在《辽宁大 学学报》的论文《“毒品犯罪”不应属于刑法中最严重的罪 被推向公共舆论场,受到普罗大众的审视从而引发新的负面 舆情。尤其是当相关观点被简化为“教授称汉谟拉比与商汤是 同一人”“教授称毒品犯罪不应为最严重罪行”等口号式标题 在舆论场中广泛传播时,其与公众的认知落差被进一步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部分“专家言论”频繁失范、脱离现实, 已削弱了公众对学术研究的耐心和包容度。在社交媒体的放 大效应下,舆论常常将个别学者的观点泛化为对整个“专家群 体”的否定,进而演化为对“专家权威”的普遍怀疑甚至讽刺。1000 魔豆 | 23 页 | 586.73 KB | 2 月前3
202503涉高校热点舆情事件概述:2025 年 3 月 25 日,网络上一些自媒体账号 开始流传关于“指鼠为鸭”事件中涉事的南昌市高新区市 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局长江协学升职的小道消息,这一传 闻迅速吸引了部分网友的注意,2025 年 3 月 27 日上午,部 分网络大 V 转发并评论该传闻,质疑相关部门对“指鼠为鸭” 事件责任处理的公正性,大量网友纷纷参与讨论,相关话题 热度急剧上升。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关于“指鼠为鸭1000 魔豆 | 14 页 | 498.73 KB | 5 月前3
共 5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