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舆情的产生与应对次生舆情的产生与应对 来源:微信公众号“探舆岛” 次生舆情是在新媒体环境中以原生事件议题为基础和诱因,再生和演化的新 舆情。某些公共事件成为舆论热点之后,如果事情没有及时处理好,可能会引发 公共讨论和意见的表达,很多平常被掩盖和忽略的问题都被“扒”出来,形成一波 又一波的“次生舆情”。 一、次生舆情的特征 关联性与偶然性。当原生事件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广泛关注后,事件中不同 利益攸关0 魔豆 | 3 页 | 154.38 KB | 11 天前3
比亚迪电车全球销量第一,在舆论上产生重大影响比亚迪电车全球销量第一,在舆论上产生重大影响 舆之力 新闻链接 《纽约时报》7 月头版评论文章称比亚迪已是全球最强电动车制造商,2024 年比亚迪正 式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电动车品牌,2025 年上半年比亚迪的全球销量继续扩大, 进一步稳固了领先地位。 《先驱经济》7 月 30 日发文称,市场调查公司 SNE Research 发布消息显示,1 至 5 月 全球新注册电动汽车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0 魔豆 | 2 页 | 207.13 KB | 3 月前3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二)不清晰, 可解释性的难度很大,并存在一些技术缺陷,这些问题能否 解决对控制并限制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需要看到, ChatGPT 等在短时间积聚起庞大活跃的全球用户群体,正给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行为观念带来重大影响。但是, 这种以数据和算法驱动的人工智能媒介,也存在虚假信息泛 滥、干扰舆论导向、挑动价值对立、传播不良内容等伴生风 险,就像一头正在向我们走来的灰犀牛。2023 存在问题,其网站首 页设有 3 个栏目,其中一个栏目是“局限性”,专门提到:“可能偶尔会产生不正确的信息、可能偶尔会产生有害的指令或 有偏见的内容”。 1.迷之自信导致主观“幻觉”,会输出错误信息误导受 众认知。如果要求 ChatGPT 提供训练数据或已知事件之外的 历史信息,生成式 AI 有时会产生“幻觉”,生成一些无关、 无意义或不正确的信息,包括编造错误答案和不存在的法条 或科学0 魔豆 | 4 页 | 153.65 KB | 4 月前3
颠覆 未来已来·互联网颠覆性技术变革的机遇与挑战(综述)、 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革命特别是科技革命,都 从颠覆性技术中萌发,从金属冶炼技术、火药制作技术、机 械制造技术、原子能源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到网络信息技术 等,每一项新技术都颠覆生产生活,带来时代变迁。其中,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颠覆性新技术,赋能人类创造出数 千年农业社会、数百年工业社会都未曾创造的巨大财富,并 主导当下世界文明中心的变迁。当今世界正历经百年变局, 颠 者的窘境》指出,颠覆性技术是一种另辟蹊径、会对已有传 统或主流技术产生颠覆性效果的技术,它能重新配置价值体 系,并引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 颠覆性技术与人们常说的前沿技术、新兴技术等既有区 别也有联系。颠覆性技术强调技术的颠覆性和变革性,前沿 技术强调技术的前瞻性和先导性,新兴技术强调技术的新颖 性和尖端性。一项前沿技术或新兴技术能否成为颠覆性技术, 主要是看其是否会产生颠覆性技术和社会效果。例如,人工 智能自 生命周期;技术的变革性,即具有革命性和破坏性,改变现 有技术的作用机理,破坏原有技术发展路径,使先发国家以 技术突袭方式形成与后发国家的技术代差,同时破坏现有技 术发展模式,在多个领域提升各种能力,影响生产生活方方 面面,促进经济社会变革;技术的风险性,即具有风险性和 不确定性,一方面由于内部技术和外部场景的复杂性,技术 发展的每个环节都存在风险,各环节的交互关系又放大彼此 的风险影响,易形成系统性风险;一方面新技术挑战或彻底0 魔豆 | 9 页 | 224.78 KB | 4 月前3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九)的内容(就像开头提到的制造炸弹那个例子)。故事讲到一 半,剩下的交给 AI 模型,后者由于拥有强大的文本生成的 能力,会忠实地把缺失的部分回答完整。攻击者通过 LLM 输出其在训练数据中所存在的不符合伦理道德的数据,产生 存在社会偏见的回答,如性别、种族或其他偏见,导致不公 平的结果,对社会和个体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隐私性构成潜 在威胁。[1]据美网络安全新闻网站 Dark Reading 报道,黑 客正借 ChatGPT 信息。模型窃取攻击能够获取模型结构和关键参数,操纵机 器学习模型甚至实施更危险的“白盒攻击”。数据重构攻击 能恢复模型的训练数据,包括敏感数据。指令攻击利用模型 对词语的高度敏感性,诱导其产生违规或偏见内容,违反原 安全设定。提示注入攻击通过使用恶意指令作为输入提示的 一部分来操纵模型输出,利用的是模型对上下文信息的依赖 性和对自然语言的理解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攻击提示操纵 模型 Broda,因其持有不利于巴 勒斯坦的立场。 对抗性攻击是针对机器学习模型的攻击方式,攻击者通 过微小的、人眼难以察觉的输入变化,来诱导模型产生错误 或不符合预期的输出。攻击者可能在输入文本中插入一些看 似无关的词语或符号,或微妙地改变一些词语的拼写,诱导 模型产生错误或误导性输出。该攻击可和提示注入攻击相结 合,通过优化方法生成恶意提示词,并通过提示词完成越狱, 进而诱导模型输出侵犯隐私或不合规内容。卡内基梅隆大学0 魔豆 | 7 页 | 208.35 KB | 4 月前3
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变量与引导系。从事件演化的规律来看,公共事件一般是由小事件升级 而来,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一个冲突和隐患积累的过 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舆论酝酿发酵的过程。一方面,事件的 矛盾冲突越激烈,越容易推动舆论的发酵升级,产生更大范 围的社会影响,引发更严重的舆情;另一方面,如果舆论持 续发酵,事件的矛盾冲突也会在舆论的激烈交锋中进一步激 化,导致事件从一般事件上升为公共事件。 必须注意到的是,在当下这个被称为“全民皆记者”的 出“次生事件和话题”。 (二)群体化影响下的对立冲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型,新旧体制的博 弈、利益结构的调整、行业收入差距的拉大、地区城乡发展 的差异、社会阶层构成的变化等,都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 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特别是进入网络 时代,社交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平台渠道。 社交媒体兼顾社会性与社交性,既为人们沟通交流提供平台, 又是人们彼此之间建立关联、分享观念与见解的平台和工具。 极端,因为有具体的事件为公共议题,立场不同、看法分歧 的人更容易分成不同的群体,每个群体都在维护证明自己的 观点立场,反驳其他群体的观点立场。一些网民和自媒体未 经证实的报料、网络大 V 的振臂一呼,都可能在群体内产生共鸣和跟风,又引发不同群体间的互相攻击和争论,群体情 绪爆发会吞没舆论场中公众思考的能力,也加剧了不同群体、 不同观念诉求之间的隔阂和敌视,使舆论处于对立冲突的冲 动状态。 (三)去中心化影响下的无主题变奏0 魔豆 | 13 页 | 224.25 KB | 5 月前3
舆情管理不得不懂的“吃瓜群众”运用提供了预设条件,“前排吃瓜子”的语义牵引促使“吃 瓜群众”的语义增加了围观看戏之意,为之后“吃瓜群众” 的流行语义的产生奠定了语义基础。 偏正短语“吃瓜群众”并非一次成形,而是网友根据马 路新闻提取核心内容之后再次叠加现有词语进行的二次 创作。 首先,“吃瓜”通过转喻的方式产生,转喻不仅是一种 修辞手法,更是人们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人们根据自身 的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也 低错误行为被追究的可能性。 经过网友的创造,“吃瓜”与“群众”组合为“吃瓜群众”, 出现在新闻事件之后的回帖中,产生了双重指称的效果, 既代表发帖人自身,也用来指称马路新闻里作为围观群众 之一的“老农”。 二、“吃瓜群众”语义泛化过程 刘大为认为:“语义泛化是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 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将越来越多 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谓范围。”[9]由此可见,语义泛化并非 一蹴而就 语义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人们才有可能够透过已经熟悉 的概念去认知未知领域的事物,最终实现隐喻映射。 诞生于新闻事件中的流行语与其他网络流行语有着 最大的不同,即是对于热点事件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其语 义的产生与原事件密切相关,推而广之的前提,是如何在 “吃瓜群众”与新领域的认知对象之间建立相关性。这就必 须寻求另外一种关联方式——事件关联,刘大为认为:“相 似性不仅仅发生在事物之间,事件之间同样有相似性,完50 魔豆 | 14 页 | 284.60 KB | 3 月前3
100条定律 时间扭曲效应志杰,2003;Eagleman,2008)。研究发现,刺激的新异性是 影响时距知觉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抖音还是王者荣耀, 都会让人沉溺网络,产生时间扭曲效应。 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网络依存症,对各类社交、娱乐应用 上瘾、产生依赖,沉溺在网络时空不能自拔。以短视频为例, 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都容易产生这种现象,人们不知 不觉深陷其中,蓦然发现时间已经过去几个小时。普林斯顿 心理学博士亚当 · 阿尔特(Adam Alter)在《欲罢不能:0 魔豆 | 4 页 | 191.59 KB | 4 月前3
罗马仕充电宝安全问题引发舆论风暴 校企政多方联动下的应急处置启示将依法承担全部责任。罗马仕高度重视此事,已第一时间展开核查,并和北京市 教育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取得了联系。截至公告发布时,公司尚未收到来自北京市 教育委员会的相关风险通告,并指出相关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导致公 众产生误解。罗马仕承诺,后续事件进展将通过官方渠道及时通知公众。 6 月 16 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消息称,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 按照《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向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了召回 款处理。本次召回的移动电 源产品,由于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极少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热 现象,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6 月 18 日,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公示“移动电源召回计划”, 表示由于部分电芯原材料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风险,存在安全隐患,主动针对 部分批次产品发起召回计划。 6 月 20 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深圳 ,并 接到消防部门建议。此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启动风险预警。随着罗马仕充电宝 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的消息在北京多所高校广为传播,并获多家媒体采访确认,舆 情开始大规模突破校园圈层,对罗马仕品牌层面产生波及。 在主流媒体、自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多维扩散下,舆情焦点迅速聚焦于产品安 全责任、消费品质量监管及企业态度等话题。至此,罗马仕公司顺势启动应急响 应,包括客服回应和官方微博发布说明、配合权威部门调查、向监管部门申报并0 魔豆 | 7 页 | 401.35 KB | 4 月前3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三)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三) 三、人工智能对政治选举结果的实际影响 深度伪造技术可能会对政治选举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对国家选举、政策制定以及社会可信度提出严峻挑战。[1] 我们不得不思考,有多少选票是通过深度伪造对政治选举实 施操纵性影响而产生的?这些选票又对政治选举结果产生 了多大影响? 1. 人工智能在一定情况下对政治选举结果可能具有决 定性作用。2023 年的土耳其总统选举,就像是人工智能干预 底 起到什么作用,产生多大影响?目前的可能结论是,对于实 力相差悬殊的选举,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或许能对选举产生 局部性影响,在一城一地出现选情反转,但不足以产生全局 性颠覆性影响。对于势均力敌的选举,人工智能、深度伪造 通过局部反转,足以决定选举结果。例如,2016 年的美国总 统大选,剑桥分析公司帮助特朗普在个些州获得微弱优势, 几万张选票反转就可以使选情产生大逆转。2.少量深伪内容 使是少量的虚假生成内容也会破坏选举信息环境。例如,在 选举最后关头伪造一段视频对候选人进行丑化或诬蔑,影响 选民正常投票。2023 年 9 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政治干预对 斯洛伐克议会选举产生颠覆性影响。此次议会选举事关斯洛 伐克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以及对北约的支持。然而,就在选 民投票的两天前,一段带有生成内容标记的音频在社交媒体 大肆传播。该音频据称是亲北约的斯洛伐克进步党领袖米哈0 魔豆 | 16 页 | 276.39 KB | 4 月前3
共 114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