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结构优化与法治因应台”为核心的多主体治理结构置于阶段化治理框架内,进一步精细化治理责权和资源配置。我国应当根据网络舆 情“三阶段”治理需求差异,完善法律规范体系,推动构建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网络舆情协同应对机制、权利救济 行政裁决制度,实现网络舆情的全过程、精细化治理。 关键词: 网络舆情治理 社交媒体平台 阶段化治理 舆情引导机制 舆情协同应对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网络舆情治理是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党的二十大报 与平台纠纷,受平台处罚的用户无法直接向行政机关寻求救济。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权利救济制度缺乏独立性。网络平台作为处罚的决定者,又通过制定社区公约规定申诉的程序,还 是申诉的受理者、裁决者。网络平台集多重权力于一体,使得救济制度的独立性不足。第二,权利救济制度缺乏 规范性。网络平台只规定申请人应当提交的材料和提交的方式,对于裁决者如何确定、裁决程序如何进行均未公 开。第三,权利救济制度缺乏权威性。网络平台不是行政主体,其 撑,权威性严重不足。 三、网络舆情治理框架的结构优化 (一)网络舆情治理的模式转型 我国的传统行政规制(regulation)强调“治理”(governance)的属性,要求发挥政府对相对人的严格管 理以实现行政任务和目标,是一种“命令—控制”型的治理理念。随着政府治理理念的不断革新,对行政规制的看 法逐渐走向理性,学者们提出要摒弃“规制万能主义”的理念,多中心、多主体、多层次的合作治理成为政府治理0 魔豆 | 9 页 | 608.07 KB | 3 月前3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上级批准”折射的舆情治理困境排除该嫌疑”,处分仅为“应急处理”,此说法引发对行政程序正 当性的质疑。 隐私权与网络暴力:双方均成为网暴受害者,但杨某某在败 诉后故意泄露当事人隐私信息,触发法律与伦理的双重争议。舆 论同时批评校方在整个过程中未能履行保护学生免受网络暴力 的责任。 3“需上级批准”的决策机制存在三重治理困境 张平文校长“需等上级安排”的表态,表面上体现行政系统 的层级管理规范,实则暴露高校自主权与责任承担的深层次矛盾。 1 责任规避与行政惰性的制度化 自主权虚置现象:作为副部级高校,武汉大学本拥有法律赋 予的学生管理自主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赋予 高校处分及撤销处分的权限。校长将撤销处分这一常规管理行为与“上级安排”绑定,实质是将自主权虚置,暴露出行政体系中 的责任规避逻辑。 程序正当性的自我消解:法院已作出生效判决(如未上诉), 校方继续保留处分等同于否定司法权威。司法与行政的本应协同 前的处理决定是不二法门”。校方的拖延实则是以行政程序消解 司法判决效力。 3.2 程序正当性缺失与法治原则背离 “舆情主导”替代“事实主导”:事件初期,校方在警方未 介入、事实未厘清前仓促处分,被舆论批评为“舆情应对工具”。 熊丙奇指出,“性骚扰本质上属于法律问题”,校方应优先报警由 警方调查,而非自行定性。此次以“需上级批准”为由延迟纠正 错误,再现了行政决策对法治程序的僭越。 纠错机制失0 魔豆 | 6 页 | 229.31 KB | 3 月前3
斩断非法“流量变现”的黑手二、虚假摆拍带来显性与隐性的行政成本损耗 1. 政府机关的办公成本激增 虚假摆拍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后,公安机关、网信部门需投入 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核查。例如,在“中国籍女子嫁到外国贫民窟” 事件中,警方需多方取证、协调有关部门和个人核实,同时处理 海量网民举报信息,导致基层警力被长期占用。据统计,2025 年上半年,全国网信部门因处置虚假摆拍事件消耗的行政资源同 比增长 40%,其中交通、加班、设备损耗等间接成本占比超 费达数万元。此类事 件反复发生,削弱了政府应对真实危机的能力。 3. 行政效率的隐性损耗 基层部门在处置虚假摆拍时,需完成取证、笔录、公告发布 等流程,单个案件平均耗时 5-7 个工作日。以贵阳警方处置的“情 侣吵架砸豪车”事件为例,从立案到行政拘留涉案人员,共消耗 警力 12 人次,跨部门协调会议 3 次,行政成本超 2 万元。这些 成本最终由纳税人承担,而造假者却未承担相应责任。 十五条(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例如,杨某江、陈某心因摆拍“嫁到外 国贫民窟”事件被行政处罚,但罚款仅覆盖直接成本,未涉及行 政资源损耗。这种“轻惩戒”模式导致造假者违法成本远低于收 益。 2. 经济处罚的改进建议 行政成本追偿机制:建议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造 假者需承担案件处置的全部费用,包括交通费、通信费、加班费、 油料费、误餐费50 魔豆 | 4 页 | 151.17 KB | 2 月前3
历数美国联邦政府的威权化动向美国自称“联邦制”的典范,州政府本应拥有相当独立的治 理权。然而,近年来华盛顿不断加强对州事务的干预,尤其在公 共安全、教育、医疗和移民问题上,联邦政府的强制性指令频繁 压制州政府的自主权。部分州的政策选择甚至直接被联邦司法和 行政力量推翻。这种趋势意味着“地方自治”的空间被持续压缩, 联邦制日益名存实亡。比如:在新冠疫情期间,特朗普政府与各 州政府在防疫措施上多次对抗,白宫甚至直接威胁削减对不配合 州的联邦资金;拜登政府在环保政策上通过联邦环保局直接推翻 人看尽美国政治的 笑话。 七、行政命令的泛滥使用 总统行政令原本是补充立法的辅助工具,但如今却被频繁滥 用。无论是移民、环保还是外交领域,历任总统都在绕开国会的 情况下,以行政令推动重大政策。这种现象削弱了本应由立法机 构发挥的制衡作用,使得三权分立日益失衡。国会沦为橡皮图章, 行政权力则呈现出不断膨胀的趋势。比如,特朗普在移民政策上 频繁发布行政令,包括“穆斯林入境禁令”,引发广泛争议。特 朗普政府还通过一系列行政命令,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加征关税, 并限制中国企业在美投资。这些行政命令不仅影响了中美两国的 经济关系,也引发了全球经济的波动。 八、外交政策的单边化与霸权化美国政府在外交领域日益采取单边主义手段,绕开国际组织 与盟友机制,依靠行政部门单方面制定和实施政策。军事打击、 经济制裁等行为往往未经充分国会授权便直接推行。这种做法不 仅集中外交权力于行政机关之手,也使美国对外政策更像是一国0 魔豆 | 7 页 | 273.49 KB | 1 月前3
广西防城港“奔驰女司机亮证”舆情应对效能分析报告人员身份、职权滥用、公民权利保护构成核心爆点 6.舆论想听的不是“她不是谁”而是“她是谁” 7.中央巡视+官员频落马,广西政治生态遭舆论审视 8.通报个别用词有待商榷,真相之上须换位共情 9.《行政处罚决议书》隐私区别对待再掀波澜 10.强关联“路虎女”“奔驰石头姐”,加深群体记忆 11.高度重视民事纠纷涉公权引网络热议事件 12.加强党员干部家教家风建设第2页/共26页 开奔驰车女性司机侯某某(为方便区分,以下简称“奔驰 女”)及其父亲侯某海。因道路狭窄会车不便,李某某主 动靠边避让,但“奔驰女”并未满足,下车要求李某某倒 车让路。口语争执过程中,“奔驰女”拿出“行政执法证” 并准确说出李某某家庭信息,被车载摄像头及后车车载 记录设备记录。 事后,李某某向当地派出所、政务热线投诉,要求立 案并查实“奔驰女”是否为公职人员身份,均未得到满意 结果,遂于 自媒体下场评议。 8 月 3 日,防城港市委市政府调查组发布《情况通 报》,就事件经过、调查情况、下步工作作出说明解释, 相关文字表述与巧合性引发舆论质疑。 8 月 5 日,当地警方发布《行政处罚决议书》,当事 人隐私信息遭区别对待再引舆论热议。 8 月 16 日,广西防城港通报“女司机亮证逼迫让道” 事件后续处理结果。其中,对案件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不 到位,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的防城港市防城区政府副区10 魔豆 | 26 页 | 2.25 MB | 2 月前3
网曝男子地铁猥亵女乘客 上海警方快速处置平息舆情称,“4 月 8 日 18 时 30 分许,姚某 在地铁 1 号线列车车厢内,对一名女乘客实施猥亵行为,被周围乘客扭送至公安 机关。目前,姚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多数网民称赞警方行动快 速;部分网民表示不满,认为行政拘留处罚较轻。4 月 10 日,男子所在的工作 单位发布公告,宣布将其开除。 针对网民关注的挺身而出乘客身份,“@潇湘晨报”报道称,上海静安区文明 办工作人员表 握,了解到情况的话 会一级一级往上报。“@新闻晨报”文章评论称,“勇敢地站出来是每个人的责任”。然而,当晚有网民发消息称“被‘猥亵’女子认识男方,相约在地铁制造刺激,没想 到被拍下,现在两人都被行政拘留”,引发网民热议。部分网民呼吁“@轨交幺幺 零”进行核查。 4 月 11 日 9 时 29 分,“@轨交幺幺零”再发通报称,男子杨某为博取关注, 凭空编造“轨交 1 号线猥亵案男女双方相识”谣言,发布到网上后造成恶劣影响, 工作 扎实、到位。不论是对猥亵者还是造谣者,当地警方都依法依规作出处理,这是 降温舆情的关键所在。据媒体报道,上海警方推行“快侦快破”机制,自 2023 年 至今已对 30 余名地铁猥亵者处以行政拘留。在应对速度上,公安机关的首次回 应在舆情传播时就发布出来,第二次回应以警情通报的形式发布,距离谣言滋生 仅过了一夜,两次回应都很及时,不良炒作信息缺少发酵空间,舆情因此快速平 息。 此0 魔豆 | 4 页 | 235.40 KB | 4 月前3
女演员自曝无证酒驾肇事逃逸被行拘事件舆情分析(1)日,浙江东阳警方发布通报,女演员崔漫莉因编造酒驾逃逸 事件被行政拘留。警方通报指出,崔某某(女,36 岁)在网络平台 直播时,为博取眼球、吸引粉丝,编造自己曾在横店拍戏时无证酒后 驾车肇事逃逸的虚假事实,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目前,崔漫莉因 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 关规定,已被东阳市公安局依法予以行政拘留。 二、舆情数据百章舆情数据显示,相关信息主要从 2 教育。如有网民 称“黑红也是红,傻红不是。告诫那些想出名的人,千万不要迷恋傻 红的粉丝量,完全没用的。” 三是部分网民质疑既然崔漫莉所说的肇事逃逸并不是真实发生 的事件,警方没有理由对其予以行政拘留。如有网民称“我打小时候 就听说吹牛不犯法,吹个牛也要拘留吗?” 整体来看,舆论普遍显示出网民对公众人物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网民认为,公众人物应该恪守法律,他们的行为应受到更高的道德标0 魔豆 | 5 页 | 259.49 KB | 8 月前3
执法人员向企业摊派罚款任务更需追问是谁要求的执法检查竟然变成了“罚款摊派”?据报道,湖南省司法厅近日通报五起涉企 行政执法领域典型案例。其中,一条关于执法人员在入企开展执法检查过程中违 规向企业摊派罚款任务,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的问题,引发广泛关注。 2023 年 5 月,湖南冷水江市禾青镇社会治安和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某、 工作人员郭某某到某建筑安装企业,要求企业帮助完成 2000 元行政处罚任务, 被企业负责人拒绝后随即对企业进行执法检查。0 魔豆 | 2 页 | 129.31 KB | 4 月前3
要解决“坑夫亮证姐”事件的“本领恐慌”问题下来 要从广西防城港“坑夫亮证姐”事件中最需要吸取的教训。 这篇,讲讲。 一、舆论会惩罚一切试图破坏逾越公平公正底线的“作 弊行为” 侯某某之所以在普通道路交汇纠纷时,选择亮出丈夫 的“行政执法证”及报出对方个人隐私信息的目的,无非 就是想要让对方深刻感受到这股来自格外的巨大压力而选 择屈服,并且以高高在上“胜利者”的姿态结束这场纠纷。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或许在网络舆论还没有深刻融入社会 何会被引燃,并且接续引爆舆论的深层次原因。也就是说, 至少身为公职人员的侯某某老公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这股 深刻变化的时代变化,对公职人员应该具备的这些基础舆 论素养一脸懵逼,这才导致其老婆完全没有预感到亮出老 公行政执法证可能面临的严重后果。 二、上门劝删、挂掉电话等一连串不当应对足见“本 领恐慌” 当事件引发全网围观时,就已经脱离了“这个事情” 的本身,而是整个社会舆论对因这个事情而引出其他一系 列0 魔豆 | 4 页 | 285.03 KB | 3 月前3
广州社区医院“5元电梯使用费”风波中的民生温度与城市治理启示电梯、无障碍坡道等)的免费开放作为前置约束,倒逼选址、建设、租赁三方优 化布局。第三,探索“社区共治”长效机制,既调动医院、物业、居民自治组织参 与治理,也把行政监督、第三方调解机制嵌入其中,持续提升问题预判、沟通、 协调和应急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政策真正落地,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切 行政和服务工作的基本指引。 映射精细治理短板类似事件频发 近年来,医疗领域的收费问题层出不穷,加剧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感。从宁 夏一患者输液被收取 情 绪。 “5 元电梯费”的讨论,最终指向的是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社区医院等民生项 目选址,不仅要明晰需求,更要统筹交通、无障碍、物业合作等方方面面;涉及 公众利益的物业共用设施,需通过契约与行政手段厘清权责,建立透明、可执行、 可追溯的运作规则。随着城市资源愈发拥挤,只有以柔克刚、以精补粗,才能避 免将“微问题”拖成“大危机”。 精细化治理要求管理者具备“超前设计”的能力和“预防为主”的定力。小到一0 魔豆 | 6 页 | 326.70 KB | 4 月前3
共 44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