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济南育英中学教师体罚事件的舆论风波

396.22 KB 10 页 1 下载 6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济南育英中学教师体罚事件的舆论风波 一、事件概述 2025 年 9 月初,有学生家长在网络发布视频称济南市 市中区育英中学教师田某某对其儿子进行包括批评、罚站、 扇耳光、趴地下捡桌牌等体罚行为,引发舆论大范围关注。 9 月 18 日晚,济南市市中区政府网站发布情况通报,称当地 教育和体育局在事发后立即成立调查组进行深入调查,查明 涉事教师田某某存在对学生林某某存在体罚等不当行为,对 田某某给予记过并调离工作岗位的处分。引发话题热度到达 高峰。9 月 22 日晚,针对“济南市市中区育英中学教师体罚 学生”事件,济南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妇联等部门成立 联合调查组,对此事件进行提级调查。9 月 26 日,联合调查 组发布“济南市市中区育英中学教师体罚学生”事件调查通 报,主要就涉事教师田某某对学生林某某体罚事实作出说明, 通报内容称田某某作为班主任对学生林某某实施的体罚行 为,出于教育惩戒目的,不存在虐待、伤害林某某的主观故 意,不存在情节恶劣的情形,未达到刑事立案追诉标准,也 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继而引发舆论反转,导致舆论从 对涉事教师的批评转移到对正常教育活动过敏反应的反思。二、传播分析 1、 起止时间 2025 年 9 月 18 日至 9 月 30 日,关于“济南市市中区育 英中学教师体罚学生”事件相关舆情,全网传播信息共计12842 条。从舆情传播过程分析,9 月 18 日,澎湃新闻、顶 端新闻、扬子晚报以及南京日报等官方媒体转载相关报道, 引发首轮传播高峰;9 月 19 日至 21 日,社交媒体平台话题 讨论量持续上升,形成次级传播波峰;9 月 22 日后,随着调 查通报发布,主流媒体集中解读,舆论热度逐步回落。9 月 26 日,联合调查组的调查通报再次引发媒体和公众关注,不 过此次关注焦点转向对教育惩戒边界及舆论过度反应的探 讨,当日舆情出现大幅回升,随后舆情热度持续下降,至 9 月 30 日,相关舆情基本平息。 2、 舆论情感分析 在“济南市市中区育英中学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全网总 计 12842 条相关信息中,负面信息总计 10020 条,占比 78%; 中性信息总计 2752 条,占比 21%,正面信息 70 条,占比 1%。 舆论普遍对该事件持负面态度,前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体罚 行为严重越界,在调查组通报发布后转而批评涉事学生家长 未查清事实原由便通过网络发声维权,严重浪费社会资源, 且对涉事教师心理、事业产生严重影响。3、 传播平台分析 综合“济南市市中区育英中学教师体罚学生”全网传播 平台分析,视频 6104 条,占比 48%;客户端 4035 条,占比 31%;微信 1566 条,占比 12%;网站 588 条,占比 5%;微博 446 条,占比 3%;其他平台共计 101 条,占比 1%。视频、客 户端、微信、网站以及微博平台成为该舆情事件主要信息来 源,而从舆论话语权重分析,官方媒体每次报道后,均在舆 论场产生大范围话题回响,自媒体在官方媒体报道基础上进 行二次转发和解读,形成话题热度高峰,显示出官方媒体对 话题热度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三、舆情发展及应对 1、 舆情发生(9 月 2 日-18 日) 9 月 2 日,抖音、微博、微信等平台陆续有网民发布和 转发济南市市中区育英中学一学生家长称自家孩子在学校 被班主任田某某体罚虐待视频,但视频内容仅为家长自述, 因缺乏现场证据,未引发大范围关注,至 9 月 18 日 9 月 18 日晚,济南市市中区政府网站发布情况通报称:经市中区教 育和体育局调查核实,育英中学一年级班主任田某某因在班 级管理中对学生存在不当行为,对其作出记过处分并调离工 作岗位。随即引发舆论聚焦,19 日全网相关信息量达 2279 条。舆论爆发点:校园体罚近年来屡屡刺痛舆论神经,在未 成年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的舆论环境下,教师对学生的肢体和 语言暴力不仅与未成年保护的法律原则相悖,更有悖于“以 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教学准则。而设施家长发布信息中声 称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扇耳光、反复扔桌牌”乃至威胁“不 批改作业”的行为,更是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造成双重伤害。2、 舆情高峰(9 月 19 日) 9 月 19 日晚,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就育英中学教 师体罚学生事件发布通报,称当事教师田某某在学生管理过 程中存在师德失范行为,在开学两周内,存在对学生林某某 体罚的不当行为,已对该教师作出记过处分并调离岗位,并 对学校领导给予诫勉,责成学校向学生家长赔礼道歉。舆论 爆发点:官方通报内容认定教师田某某存在体罚学生行为, 明确了对涉事教师的处理决定,但部分观点认为处罚过轻, 未能完全平息舆论质疑。3、 舆情反转(9 月 22 日-26 日) 鉴于舆情热度居高不下,9 月 22 日晚,济南市宣布有市 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妇联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育英 中学教师体罚学生事件深入调查。联合调查组的成立标志着 事件进入更高级别的官方介入和系统性调查阶段。26 日晚, 调查组发布通报,主要内容指出经过对学校监控视频的全面 查看,认定田某某作为班主任对林某某实施的体罚行为,出 于教育惩戒目的,不存在虐待、伤害林某某的主观故意,不 存在情节恶劣的情形,未达到刑事立案追诉标准,也不属于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但直言教师违背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 则(试行)》等情形。同时认为 9 月 18 日发布的相关处理 决定是适当的。这一调查结果与先前结论截然相反,进而引 发又一波话题热潮。舆论爆发点:事实认定结果彻底扭转舆 论方向,转而批评学生家长捏造、歪曲事实,对当事教师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此类缺乏事实依据的极端行为,不仅对当 事教师产生伤害,更解构了健康、和谐的家校关系,导致教 师可能害怕家长通过网络发声维权,对学生不当行为“在睁 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 4、 舆情尾声(9 月 27 日-9 月 30 日) 四、专家点评 该事件反映出部分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思维转变滞后 的问题,学生作为学校服务主体,学校管理工作应当在合理 合规的前提下,以尊重学生权益为基础进行,而该事件中学 校以“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为由将学生外卖“一弃了之”, 暴露出在管理工作中服务思维和主管能动性缺位的核心问 题。综合事件发展和舆论关切,该话题主要有以下风险点: 1、引发社会对学生权益与学校管理间界限的深层争议。学生认为外卖是个人消费行为,校方无权单方面随意处置他人 财产,此观点在社交媒体中迅速获得共鸣,形成“学生财产 权被侵犯”的舆论共识。若校方无法提供清晰的处置授权依 据(如是否经学生代表大会表决、是否符合《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等),该事件可能被包装成“高校垄断经营”以及“变 相收费”等负面话题的典型案例,对学校公众形象和公信力 造成破坏。2、教育系统形象受损,加剧公众对“管理型校 园”向“服务型校园”转型的质疑。事件暴露该校仍沿用“管 控思维”而非“服务思维”应对学生需求,与国家倡导的“以 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背道而驰。公众将此视为教育治理 现代化滞后缩影,质疑部分高校是否真正尊重青年群体的时 代主体性。若无系统性改进举措(如建立学生参与决策机制、 推行阶梯式收费、开放申诉通道等),此类事件将成为教育 系统负面舆情的“高危地带”,长期侵蚀学校的社会声誉和 形象。 五、专家意见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外卖被保安丢弃”事件暴 露出学校管理思维滞后导致的校园管理边界与学生权益保 护之间的冲突,针对该问题,应从学校管理思维转变、管理 制度建设、管理模式改进等方面入手:第一,在学校管理工 作中引入“学生参与”制度。选举学生代表适度参与学校管 理工作,加强学校和学生沟通,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意见。 并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不断优化 改进。同时通过学生代表构建学生意见反馈机制,对不合理制度及时纠正,形成“尊重、包容、协同”的良好校园生态。 第二,明确学校管理权责范围,严禁越权管理。校方定期向 教职工开展专项培训,明确各自职责范围和管理红线,强化 一线人员服务意识与法律边界认知,杜绝因“过度管理”导 致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事件发生,并对过度执法行为依法依规 予以训诫或调岗,在全校通报处理结果。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10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