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涉高校热点舆情
495.30 KB
16 页
53 下载
1413 浏览
1 评论
4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5 |
| 概览 | ||
1
.
涉高校热点舆情
北京百章科技有限公司
二零二五年十月目录
一、涉高校主要热点舆情......................................................................2
二、典型案例分析................................................................................. 3
(一)典型案例分析........................................................................3
1.广东海洋大学被曝住宿环境差............................................... 3
2.江西、云南等地高校出现涉流浪猫狗舆情............................4
3.东华大学 43 名新生“拒绝入学”......................................... 7
4.清华多名师生参与“黄牛”活动牟利被查............................9
5.上海一高校学生反对宿舍空调租赁......................................10
(二)主要问题............................................................................. 11
1.面对舆情“反应过激”折射舆情处置机制不成熟.............. 11
2.回应口径不一削弱高校公信力............................................. 12
3.社会背景变迁下高校“例行公事”或引发新的舆情.......... 12
三、11 月风险预判及建议...................................................................13
(一)高校管理与服务矛盾易引发舆情聚焦...............................13
(二)校园安全与学生心理问题可能集中爆发...........................13
(三)高校就业压力与数据造假风险叠加...................................13—1—
前言
整体来看,2025 年 10 月,高校舆情主要涉及校园管理、
学术诚信及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虽然当月高校相关的单个
负面事件数量有所减少,但涉及就业、升学、学术论文等相
关的话题数量有所上升。
首先,本月涉及高校的社会议题明显增多,且主要集中
在教育结构与学术伦理领域。#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回炉”
读技校##研究生学费暴涨你还会选择读研吗#等话题先后舆
论场广泛关注和讨论。公众对高等教育回报率的焦虑加剧;
而央视曝光 AI 代写论文黑工厂则再次触动公众对科研诚信
的敏感神经。整体来看,这类议题兼具社会讨论度与情绪共
鸣,显示出在当下科技发展、经济转型等社会大背景的变迁
下,高校正在成为社会结构矛盾焦点的载体之一。
其次,广东海洋大学宿舍被指环境差、上海体育大学学
生反对空调租赁、中南大学斥资购房改宿舍等事件体现了学
生对校园基础设施的强烈关注。舆论焦点集中在高校服务的
“性价比”与“公平性”,这类舆情门槛低、情绪强、传播
快,往往通过短视频、社交截图等形式迅速引爆舆论,成为
当前校园治理体系中最容易引起集体共鸣的风险点之一。
此外,江西新余学院保安殴打流浪狗、云南大学剧组撞
死校园流浪猫、滨州职业学院学生感染诺如病毒等事件密集
发生,引发公众对校园安全与管理责任的强烈质疑。部分高
校采取“快速处分、公开通报”的止损策略,虽能短期平息—2—
争议,但也被质疑为“过度反应”或“形式化回应”,折射
出高校危机处置机制仍偏被动与单一。
一、涉高校主要热点舆情
10 月,高校舆情主要集中在校园安全、校园基础设施、
教育发展趋势等领域。主要可分为四类:一是校园基础设施
和服务相关舆情,包括宿舍环境差、空调租赁、学校购房改
宿等问题,集中暴露高校后勤与资源配置矛盾;二是安全与
伦理类舆情,如流浪动物处置、学生健康事故、师生不当行
为等事件,凸显校园安全与道德治理压力;三是教育与学术
类舆情,如“AI 代写论文”“研究生学费上涨”“大学生毕
业‘回炉’读技校”等话题,反映出社会对教育质量与学术
诚信的高度关注;四是校园管理类舆情,如东华大学弃读名
单公示引争议、清华“黄牛”带客入校等事件,涉及到高校
在信息公开、制度执行与社会形象维护等方面的舆论挑战。
总体而言,本月高校舆情类型较为多元,具体热点事件见下
表:
序号
时间
高校舆情热点事件
分类
话题发帖量
1
10 月22 日 一剧组在云南大学内拍摄撞死校园流浪猫
校园安全
2.6 万
2
10 月23 日
香港 26 岁男大学生观看色情内容后窒息
死亡
道德风范
1.1 万
3
10 月17 日
江西新余学院一保安殴打流浪狗被开除
校园安全
6659
4
10 月17 日
滨州职业学院学生集体感染诺如病毒
校园安全
6613
5
9 月 29 日 清华多名师生参与“黄牛”活动牟利被查
校园管理
5789
6
10 月16 日 #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回炉”读技校#引
关注
教育趋势
5503
7
10 月11 日
广东海洋大学宿舍被指环境差
基础设施
4826
8
10 月25 日
东华大学 43 名新生“拒绝入学”
招生管理
4558—3—
序号
时间
高校舆情热点事件
分类
话题发帖量
9
10 月12 日
央视曝光 AI 代写论文黑工厂
学术管理
4305
10
10 月20 日 男子最新回应“68 页 PPT 曝光妻子出轨华
南理工博士”:已二次举报
道德风尚
3005
11
10 月16 日 #研究生学费暴涨你还会选择读研吗#话题
引关注
教育趋势
1988
12
10 月14 日
浙大拟用 2360 万元外租宿舍
基础设施
1956
13
10 月21 日
上海体育大学学生反对宿舍空调租赁
基础设施
849
14
10 月15 日
中南大学斥资 2.95 亿元购置存量房地产
用作学生宿舍
校园管理
390
二、典型案例分析
(一)典型案例分析
1.广东海洋大学被曝住宿环境差
事件概述:10 月 11 日,深圳新闻网报道,有网民爆料
广东海洋大学被曝住宿环境差。据网民所述,其于 2025 年 9
月 13 日送新生到广东海洋大学湖光校区报到时,发现东区
宿舍环境堪比“废弃仓库”,地面积灰、杂物堆积,床梯等
设施生锈,存在划伤风险。涉事宿舍收费标准为 1700 元/年。
相关信息引发舆论关注后,记者尝试联系校方求证此事,分
别拨打了广东海洋大学官网公布的党政办、招生办及投诉电
话,均无人接听。10 月 13 日,有媒体联系到广东海洋大学
学生公寓服务中心的一名负责人,对方称已经接到学校通知,
在处理这件事,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住宿条件绝对没有
那么差”“不知道怎么拍的,事实绝对不是这样,明天上班,
想了解可以来参观。”另外一名负责人则表示,此事可以联
系学校宣传部,“纯粹是误会,没有说得那么离谱”。同日,
红星新闻记者致电广东海洋大学官网公布的党政办电话,有—4—
工作人员表示,校方从 10 月 11 日起便着手处理此事,记者
询问是否会更换宿舍的设施,对方称“肯定要更换整改”。
舆论观点:舆论普遍质疑校方没有为学生提供应有的学
生环境,呼吁“把学生当个人”,如 10 月 13 日,大河网发
布评论文章称,住宿资源紧张或许是部分高校面临的现实困
境,但这绝不能成为环境脏乱,甚至充满安全隐患的理由。
也有观点认为学校在宿舍分配和管理上出现疏漏,如 10 月
12 日,极目新闻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学校的宿舍既有好的,
也有差的,那么分配机制是什么样的?学校宿舍的分配,应
该有公平公开的机制,不能像抽盲盒一样。此外,值得关注
的是,有多位网民在跟帖评论时提及“黑人宿舍可好着呢吧”
“这么好的宿舍给留学生住吧”。
舆情分析:高校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其服务质量不
仅关乎校园内部秩序,也被视为教育公平与政府公信力的延
伸。而在本次事件中,部分网民在网络讨论过程中将话题进
一步延伸至“留学生待遇”“黑人宿舍”等,使舆情从原本
单纯的校园管理问题被关联到更加敏感的“公平性”议题,
导致潜在涉外与意识形态风险上升。而对于此类问题,若不
能通过透明、主动的沟通和实质整改化解信任赤字,类似事
件可能持续触发社会共鸣与舆论连锁反应。
2.江西、云南等地高校出现涉流浪猫狗舆情
事件概述:本月,江西、云南两地高校先后出现涉流浪
猫狗相关舆情。10 月 16 日,有网民在抖音发布视频称,江
西新余学院一保安打死校内流浪狗。当日,校方发布情况通—5—
报称,10 月 16 日 9:40 许,学校保安人员接到求助电话称有
一流浪犬只出现在食堂餐厅,为防止师生健康和人身安全受
到威胁,保安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因处置不当导致该流浪犬
只死亡。目前,新余学院已对涉事保安作出开除处理,并对
此事造成的不良后果深表遗憾和歉意。10 月 22 日,有多名
云南大学学生称,《红舞鞋》剧组在云南大学取景拍摄过程
中,将一只名为“小橘子”的校园猫撞死。而校园内限制时
速 10km。对此,《红舞鞋》剧组 10 月 23 日发表致歉声明,
并提出三个解决措施:一是剧组承担全部责任,涉事司机已
引咎辞职,不再继续于剧组任职。二是剧组会妥善安排后续
拍摄工作,在拍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校园动物保护机制,对
拍摄相关区域开展小动物活动安全排查。三是剧组将以小橘
子的名字成立基金,专门用于云南大学校园内流浪动物喂养、
看病、绝育等事宜。随后,10 月 26 日,有网民爆料,《红
舞鞋》剧组把致歉声明删除,再度引发舆论关注。
舆论观点:首先,大量网民对涉事保安和剧组的行为表
示不满,认为处置方式不当,尤其在江西新余学院事件中,
部分学生质疑保安通过“吊死”等方式“虐杀”流浪狗。但
也有网民质疑,事件发生后,校方和《红舞鞋》剧组“反应
过激”,对涉事保安和司机的处置力度过重,乃至于出现类
似“保安给校长背锅”“司机是顶缸的,但是现在发生个什
么事儿,找个人引咎辞职然后冷处理”等质疑。还有观点认
为,近年来舆论在流浪猫狗的话题上价值观出现严重偏差,
质疑过度重视动物权益反而忽略人类权益。此外,在《红舞—6—
鞋》剧组撞死流浪猫一事中,还有网民关注到校园安全问题,
认为地点不应当有车辆驾驶,“重点是银杏大道怎么能通车,
上课期间大家都是慢悠悠散步,最多推个单车”“剧组故意
避重就轻,把目标瞄准小猫,挑起舆论争执,这样大家就不
会在意他们擅自移开步行道石墩和在步行道超速这件事”,
质疑剧组的行为给学校学生带来安全隐患。
舆情分析:综合来看,两起事件都是由于对高校内部的
流浪猫狗处置不当,造成流浪猫狗伤亡引发的负面舆情。两
起事件的共同点在于,涉事主体(校方与剧组)在第一时间
选择“切割式回应”:迅速道歉、开除相关责任人、强调“承
担全部责任”,以期平息舆情。然而,这种“止损式公关”
并未完全获得公众理解,反而引发了部分网民的反感与反思。
一方面,舆论主流情绪仍聚焦于对生命的同情与人道主义立
场,认为涉事保安和剧组行为粗暴,缺乏对动物的基本尊重;
但另一方面,随着事件发酵,也有声音指出,相关处置过度
迎合情绪化的网络氛围,使一线工作人员与意外责任人承担
了“替罪羊”角色。近两年,流浪猫狗议题在网络空间持续
升温,其情感投射与价值表达往往超出事件本身。从校园流
浪猫喂养到社会流浪狗防控,公众对“人——动物关系”的
讨论已高度情绪化,并逐渐成为检验机构形象与舆情应对能
力的“敏感雷区”。在社交媒体传播逻辑中,任何被视为“伤
害弱小”的行为都可能被迅速标签化、道德化。校方和剧组
的反应虽出于危机管理考量,但过度切割反而削弱了权威性
与理性叙事空间。未来类似事件的处置,应在情绪安抚与理—7—
性说明之间取得平衡,以制度透明、科学防控和人性化管理
取代单纯的舆情应激反应。与此同时,也应该关注到,极端
动保主义在舆论场中有所蔓延,需警惕极端动保势力打着保
护动物的名义,将动物保护议题极端化、对立化,从而制造
社会撕裂、博取舆论关注,甚至牟取非法利益。
3.东华大学 43 名新生“拒绝入学”
事件概述:10 月下旬,东华大学在学校官网上发布关于
43 名 2025 级本科新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公告,引发舆论热议。
10 月 24 日,东华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学生逾
期未报到,按其放弃入学资格处理,学校是正常公示。网上
称“43 名新生拒绝就读”是断章取义,学校从来没有说是学
生拒绝就读,学生有自己的选择,可以理解。工作人员还表
示,开学后,辅导员曾逐一与未按时报到的学生联系询问情
况,这 43 名新生中,有些学生想复读,还有港澳台的学生
想留在本地上学,另有 10 多人是就读第二学位的学生,他
们因找到满意工作而放弃入学资格。
舆论观点:舆论主要聚焦当下高等教育的必要性,以及
高校教育的质量问题展开探讨。有网民认为,在当前的经济
和就业形势下,普通家庭的学生通过上技校等方式获得谋生
技能是更加理性和合理的选择;此外,有观点指出,涉事的
东华大学在专业设置和教学质量上存在争议,“要怪只能怪
现在都是专业组。一个组里十几个专业是常见,录到不喜欢
的专业,真可惜”“东华大学学费高的离谱,只有纺织业还
行,其它专业都不行的。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基于上述原—8—
因,部分本科新生选择不到高校报道是可以理解的选择。但
也有观点认为,这些学生考上了却不去就读,在一定程度上
挤占了其他想要上学学生的名额,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此外,有观点认为校方公布“弃读”学生的姓名这一举措不
合理,是对涉事学生的一种“公开处刑”,如《新京报》10
月 26 日发表评论文章称,高校选择公告弃学学生名单,属
于学校的自主权,而这么做也有其考量。一是推进信息公开,
公开所有能公开的信息,这是其“台面上”的理由;二是以
此“警示”弃学学生,如不报到姓名就会被公开,这也是高
校更为真实的动机。文章还认为,因学生放弃入学而出现的
招生“资源浪费”,则需要通过完善招生录取制度解决。
舆情分析:东华大学 43 名本科新生放弃入学资格事件
之所以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背后反映的不仅是个体择学自由
与高校管理之间的矛盾,更折射出当下社会对高等教育价值
的重新审视。在就业压力持续攀升、学历“贬值”感增强的
现实背景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以更务实的视角评估大学
教育的投入与回报,“不读大学”“回炉读技校”成为部分
学生的理性选择。十月上旬“大学生毕业回炉读技校”话题
的持续发酵,也为东华大学事件提供了一定的情绪土壤:公
众在这一议题上的敏感与分歧,使得个体放弃入学的行为被
放大、泛化为对高等教育体系不信任的一种表现。总体而言,
事件的舆论争议实质上是社会结构变化与教育价值重塑的
一种投射。随着就业市场趋紧、社会分层固化与教育回报率
下降,公众对“上大学是否值得”“是否要读研究生”的质—9—
疑将愈发普遍。东华大学的“43 人弃读”,因此不仅是一则
校园新闻,更成为时代心态与教育生态转向的一个缩影。
4.清华多名师生参与“黄牛”活动牟利被查
事件概述:9 月 29 日,清华大学保卫处微信公众号“平
安清华”发布《关于严禁违规报备、违规载客入校的警示通
报》,称近期学校发生多起校内人员违规报备、违规载客入
校的情况,部分人员参与“黑导”“黄牛”活动牟利,严重
扰乱校园秩序、影响校园安全。学校已联动公安机关,依法
依规依纪对相关人员作出处理。通报的 4 起案例显示,参与
“黄牛”活动的既有教职工,也有学生。资料显示,清华大
学进校参观实行预约制,但作为国内顶尖大学,其参观预约
名额非常紧张;尤其在寒暑假、国庆中秋等假期节点,大量
家长一票难求。而校内人员有带访客进校的权限给校内师生
“灰产生意”带来空间。此类通报也并非首次,2023 年 7 月,
北京大学通报称,校外研学团队和校友勾结牟利,将游客违
规带入校园,关闭 46 名校友的预约系统使用权限;2024 年
12 月,清华大学通报,一名学生因多次违规为校外人员报备
入校牟利,被给予处分。
舆论观点:舆论主要聚焦公立大学开放的话题展开讨论。
有观点认为大学应当向社会全部开放,也有观点认为应当通
过加强管理的方式,规范预约活动,压缩“灰产”生意。此
外,个别网民质疑清华大学预约名额长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是因为这一制度沦为校内人员“垄断”生意。
舆情分析:清华大学严禁违规载客入校并通报“黄牛带—10—
人进校”事件,引发的舆论争议,实质上暴露出公立大学“开
放与管理”之间的深层矛盾。一方面,作为全国顶尖学府,
清华大学具有极高的社会象征意义,公众普遍希望能够入校
参观,感受名校氛围;另一方面,校园安全、教学秩序与安
保压力,使高校不得不采取预约限流措施以维持管理秩序。
当社会需求与制度容量长期失衡,“黄牛”与“黑导”就成
了制度缝隙中的产物。事件的舆论争议本质不在于清华是否
“太严”,而在于社会期待与校园制度之间的“落差感”。
公众渴望名校的开放性象征,而高校则面临现实的安全与秩
序约束。如何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探索“有序开放”的制度设
计,既防止灰色利益链滋生,又回应社会公众的教育情感诉
求,才是此类事件反复引发舆论关注的根本原因。
5.上海一高校学生反对宿舍空调租赁
事件概述:10 月 21 日晚,一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图文,
反映上海体育大学空调需租赁使用,并表示“坚决抵制,就
是不租”。据上海体育大学后勤处公众号在《新生校园生活
指南已送达!》一文中提到,“可以以每间宿舍为单位自行
选择租赁空调,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线上缴费”,一年租赁费
用为 400 元。对此,一位表明为该校空调租赁服务提供方“海
享租”的工作人员表示,“复旦、理工、上海大学等其他上
海的大学,宿舍空调都是租赁模式,有些采用的是格力、美
的空调。我们这边是海尔,从 2014 年开始提供空调租赁服
务,400 元/年的租赁费是上海最低的。”
舆论观点:大量网民质疑学校空调需租赁使用的制度不—11—
合理,会加重学生负担,呼吁教育主管部门把空调、热水等
纳入基本配置,保障学生基本生活需求;也有观点认为现在
高校普遍采取空调租赁模式,且空调并非生活“必需品”,
学生可自由选择是否使用。此外还有网民关注相关学校空调
租赁相关企业上海蜀葵实业有限公司,质疑或存在“利益链
条”。
舆情分析:该事件的舆论发酵源于学生群体对高校管理
中“服务收费化”的普遍不满。在经济压力增大、教育成本
攀升的背景下,学生对生活支出敏感度有着显著提高,任何
涉及“收费”“外包”的议题都容易被放大为利益与权力关
系的讨论。如何在保障学生权益的前提下,建立更加公开、
透明、可追责的校园后勤市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16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