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走了,乌克兰急了拜登走了,乌克兰急了 早在一个月前,乌克兰还在大肆批评中国没有参加在 瑞士举办的乌克兰和平峰会;一个月后,乌克兰外长库列 巴宣布将于 7 月 23 日至 26 日来华访问,这是俄乌冲突后乌 “ 克兰外长首次访华。乌克兰外交部称乌克拉外长在北京 讨 论的主要议题将是寻找制止俄罗斯侵略的方法,以及中国 ” 在实现持久公正与和平方面的作用。 短短时间内,乌克兰 “ ” 方面对华态度可谓 攻守之势异也 的 特朗普可能成为最大赢家。 7 月 22 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宣布:应外交部长王毅邀请,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将于 7 月 23 日至 26 日来华访问。 “ ” 特朗普计划 保送总统 后结束俄乌冲突 自从上个月与特朗普的电视直播辩论表现不佳以来, 拜登面临着党内越来越多的要求他退选的压力。7 月 21 “ ” 日,拜登终于 认命 ,宣布退出 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并表 示支持提名副总统哈里斯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由此,在 ” 已经持续两年半的军事冲突,但为了达成 停战结果 ,极 大可能需要牺牲乌克兰利益以达成和俄罗斯的妥协。特朗 普采取的措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取消对乌克兰的巨额军事 援助、减少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等,这势必让乌克兰无法接受。 当地时间 18 日,特朗普在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 “ ” “ ” 乌克兰成美国施压俄罗斯 棋子 后或又成 弃子 “ 回望俄乌冲突爆发的导火索,就是美国的 步步紧0 魔豆 | 4 页 | 941.84 KB | 1 年前3
从阿拉斯加到华盛顿会晤,欧洲“三失”困境凸显0%,显示整体经济已逼近停滞、 接近“失速”。长期低迷导致消费、投资和工业难以形成增 长动力,也加剧了欧盟经济依赖外部需求而内部需求不足的 结构性矛盾。 第二是,能源依赖与体系脆弱的问题依旧凸显 俄乌冲突以来,欧洲虽已大幅削减俄油俄气进口并通过 “REPowerEU”等计划推动多元化,但高昂的天然气与电力 成本持续削弱制造业竞争力,成为经济增长受抑的重要原因。 能源市场价格波动、LNG 竞价推高成本、可再生能源与储能、 同时,欧洲的兵员动员和后勤保障体系同样捉襟见肘,短时 间内让民用工厂转产军需、迅速扩充战斗部队的压力极大。 种种问题综合起来显示出欧洲“有心无力”的局面:即 使政治意愿充分,现有的军工体系和动员机制也难以在短期 内支撑大规模冲突的需求。 对于美国,靠不住,又离不开 在防务上,欧洲对美国的依赖由来已久。美国提供的核 保护伞、全球侦察和战略投送能力,长期填补了欧盟的空缺, 但也让欧洲在重大事务中始终处于配角地位。即便欧盟倡导 攻击,克里姆林宫对欧盟发动了多维度的“非对称作战”行 动,而欧洲在情报共享、网络防御和关键设施保护等方面的 反应迟缓且缺乏整体协调。欧洲既没有足够的能力提防住突 如其来的俄方行动,也不可能把自己彻底隔离在冲突之外。 三重困境相互交织、互为强化,外交上的被动与内部决 策分歧,导致欧盟难以在关键议题上迅速凝聚共识;由于在 能源与经济上高度依赖俄罗斯和美国,任何对俄强硬政策都 可能引发民生负担加重与利益受损,迫使政治决策不得不妥100 魔豆 | 10 页 | 530.09 KB | 2 月前3
抗日情绪升温背景下企业涉日舆情风险与应对防范 (1)三、政策与合规风险 当前紧张背景下,可能促使个别地方政府加强对日资企 业或涉日企业的监管审查,包括环保、劳动、税收等方面的 突击检查,或在准入许可、政府采购、行业标准等方面设置 隐性壁垒。 四、文化冲突与本地化适应风险 日本企业和涉日企业在中国开展文化、娱乐、教育等领 域的合作项目时,可能因民族情绪高涨而遭遇抵制。例如, 涉及日本动漫、服饰、节日等文化元素的推广活动需格外谨 慎,避免引发公众反感。 下降,已有项目或投资也可能因政策变动或舆论压力而调整 或终止。- 4 - 七、无良自媒体摆拍操弄风险 部分自媒体或机构为博取流量,可能通过摆拍、造假等 方式制造涉日虚假事件或煽动性内容(如伪造食品安全、编 造冲突等),刻意激化民族对立情绪。此类内容传播速度快、 欺骗性强,易引发误读和舆论震荡,使企业无辜卷入争议, 严重损害企业形象甚至引发线下冲击行为。 应对建议 一、加强企业安保水平。一是提升实体安防等级,做上3 魔豆 | 4 页 | 356.00 KB | 2 月前3
招聘为何总翻车?深度剖析四大舆情风暴眼,导致维权困境。 三是,价值观冲突类舆情:企业姿态错位激化公众情绪 对立。此类舆情,源于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展现的价值取向与 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错位。其特点是不一定违反具体法规,但 因姿态不当或表述失范而引发公众情感反弹。这类舆情往往 因企业身份定位与社会责任期待之间的落差而加剧,在社交 媒体时代被快速放大,引发舆情海啸。 炫耀性招聘,是最典型的价值观冲突。2025 年中核集团 春季校招中,企业因高调宣布收到0 魔豆 | 5 页 | 199.10 KB | 3 月前3
见义勇为者家属索赔案与死缓判决引发的司法公信质疑的司法倾向? “ ” “ ” 近年来一些重大恶性案件频现 死缓判决 ,舆论普遍担心 宽缓化倾向 削弱法律震慑力。若本案 最终维持死缓,可能进一步损害司法公信。 三、见义勇为者家属索赔:法律与伦理的冲突 1. 法律层面的依据 “ ” 从严格的民法逻辑看, 因他人行为受益者 需适度承担补偿义务有一定法理依据。刘铭富是因保 “ ” 护赵某某而丧生,其家属索赔可被视为一种 救助受益补偿 。 2110 魔豆 | 4 页 | 12.69 KB | 3 月前3
释永信事件:十年前调查失职的体制性反思挪用资金可长期隐匿。(2 )地方保护主义与权力共谋 - 经济利益捆绑: 少林寺作为河南文旅名片,年收入带动地方经 “ ” 济,被疑地方政府 投鼠忌器 。 - 监管机构角色冲突: 宗教事务部门既需监督寺院,又需推广宗教文 化,职能矛盾削弱监管力度。 (3 )调查权限与技术的双重局限 - 跨部门协作缺失: 2015年调查仅由地方宗教、公安部门参与,未110 魔豆 | 8 页 | 14.17 KB | 3 月前3
强制社保落地带来的短期阵痛与长期价值加社会保 险。其中,工伤保险的覆盖被置于突出位置。这意味着,自 9 月 1 日起,符合条件的退休返聘人员,将有望像在职员工一样, 在发生工伤事故时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四、银发就业的价值与冲突 退休人员返聘并非全新现象,但在新规影响下规模空前扩大。 企业青睐退休人员不仅出于成本考虑,还因为他们带来的额外价 值:经验丰富、稳定性高。 苏州工业园区的企业发现,返聘工程师的离职率比年轻人低0 魔豆 | 5 页 | 168.74 KB | 2 月前3
特朗普国家资本“混改”英特尔的全球冲击供了深刻的理论工具。 六、中国应对 特朗普的“混改”实验,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逆流 中寻找新竞争模式的尝试。其短期效果可能提振美国半导体产业, 但长期可能加剧全球产业链扭曲与规则冲突。 面对资本主义国家国有化新动向,中国需保持战略定力,坚 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高水平开放,方能在变局中把握主动, 避免陷入“国有化-私有化”循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新自由主义思潮可能借机侵蚀国企改60 魔豆 | 6 页 | 172.60 KB | 2 月前4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上级批准”折射的行政困境与治理危机丙奇 指出,“性骚扰本质上属于法律问题”,校方应优先报警由警方调 查,而非自行定性。此次以“需上级批准”为由延迟纠正错误,再 现了行政决策对法治程序的僭越。 纠错机制失效:处分决定与司法结论冲突已达一周,校方官 网仍未撤下原通报,此不作为进一步削弱程序正义。马亮教授警 示,当“校方的处罚依据被推翻,处罚结论也应修正”,否则将直 接损耗高校公信力。 (三)公信力损耗与信任危机扩散10 魔豆 | 6 页 | 219.00 KB | 3 月前3
医疗行业10月舆情热点分析(2025年)”—6— 的表达触碰了社会对医疗公益性的心理底线,缺乏对患者的 基本尊重;另一方面,近年来各地频现“业绩喜报”“数据冲榜” 等现象,使公众对医疗机构追求数字化绩效的积怨已深。该 话题兼具伦理冲突与制度反思特征,极易引发社会共鸣与情 绪放大。在回应层面,兰石医院虽第一时间发布说明,但存 在两点不足。一是将责任归结为“新员工未经审核擅发”,回 避了管理失察问题,被指“甩锅”。二是后续仅提出“批评教0 魔豆 | 23 页 | 1.06 MB | 17 天前3
共 10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