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订婚强奸案相关舆情分析山西订婚强奸案相关舆情分析 3 月 25 日,备受关注的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二审开 庭,随后相关话题迅速引发舆论关注,案件争议点仍存、男 方频繁发声、自媒体炒作标签化话题等导致了舆情的复杂化, 也导致了舆论场中对立情绪的激化。 “订婚强奸”案引发关注 2023 年 5 月 1 日,山西大同阳高县男子席某某与吴某某 经婚介所介绍订婚,男方支付 10 万元彩礼及戒指,并签订 协议承诺 在庭上坚称无罪,庭审中情绪激动,两度哭诉冤屈;女方未 出庭,仅通过母亲发声否认骗婚并坚持指控。#订婚强奸案 ##订婚 3 年未结婚女方被要求返还 18 万#等二十余个热搜登 上微博热搜榜单。 案件争议点撕裂舆论走向 但目前就各方披露证据中,强奸事实是否确实发生,存在争议点。据大象新闻报道,席某某在上诉状中称,他仅是 下体有接触,并未进入。而大同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 鉴定书显示,送检的女方内裤、下体擦拭物上可疑斑迹中, 性行为。部分 网民认为缺乏直接物证。 对此,部分网民认为缺乏直接物证,质疑定罪依据不足, 认为男方可能遭遇“冤案”,质疑法院此前一审判决缺乏公 正。也有网民对司法程序提出疑问,如女方未出庭、案件多 次延期审理,认为司法机关存在偏袒。还有网民质疑女方是 为彩礼诬告男方。 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网民支持女方,强调女性的性自主 权不容侵犯。如有网民指出,即使订婚或存在经济纠纷,也 不能否定0 魔豆 | 4 页 | 98.10 KB | 7 月前3
获赔88万,律师拿走55万?舆情分析受害者经济压力。(二)理性中立观点(少数) 1. 合同自由原则:有法律从业人员指出,律师费如系双方合同约定,且未违反现行法律规定,则属 合法行为。 2. 案件复杂性因素:部分专业人士指出,可能涉及跨区域、长期取证、难度极高的维权案件,律师 的风险代理费用高于普通案件属常见情况。 --- 三、舆情风险研判 (一)对司法公信力的影响 负面认知扩散风险:社会公众法律专业知识匮乏,对律师收费结构缺乏了解,若负面舆情持续发 四、原因分析 1. 信息披露不透明:公众难以获取律师收费的合理区间及行业规则。 2. 风险代理制度宣传不足:多数民众不了解律师承担的案件风险及前期垫资成本,导致对高额收费 “ ” 产生 暴利 印象。 3. 个案细节不明:媒体报道多以标题博眼球,缺乏案件复杂性、收费协议签订背景等信息。 --- 五、应对建议 (一)舆情引导措施 1. 权威发声:由司法行政部门或律师协会尽快发布权 播。 (二)制度优化建议 1. 推动律师收费透明化:研究制定更细化的律师费公示制度,鼓励律师事务所主动披露收费区间及 收费依据。 2. 评估风险代理比例合理区间:司法行政部门可考虑在高风险案件中设定指导性上限,避免极端个 案影响行业声誉。 3. 完善投诉与救济机制:开设律师收费争议快速调处渠道,加强对违规收费行为的查处。 --- 六、总体研判结论 当前舆情虽以负面情绪为主,但100 魔豆 | 6 页 | 12.72 KB | 4 月前3
余华英死刑!拐卖儿童案重审一审引发舆情高度关注望在二审得到 更轻的刑罚,或者拖延时间暂时避免被执行死刑。原告杨妞花代理律师、河北十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文广: 无论她怎么上诉,我们一定奉陪到底,从法律来讲,如果二 审期间发现了更多的被拐儿童,案件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如果她真的能供出更多的被拐儿童,宁可让她多活一段时间。 网民观点 一是大部分网民认为宣判结果大快人心,余华英的行为 罪大恶极,她拐卖了 17 名儿童,导致 12 个家庭骨肉分离、 严肃。他们支持法院的判决,认为这是对法律尊严的维护。 如有网民说, 四是余华英当庭表示上诉,这引起了一些网民的担忧。 他们担心上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变数,影响最终的判决 结果,或者导致案件的拖延。他们希望即使上诉,也要维持 原判,不能因为上诉而减轻对余华英的处罚。 五是很多网民对被拐儿童及其家庭表示同情和关注。他 们认为被拐儿童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和磨难,而受害者家庭多年来一直生活 红线。其次,余华英案的广泛传播和高度关注,使得这一判 决结果具有更广泛的警示作用。媒体的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到 案件的细节和严重性,公众对判决结果的支持和关注也形成 了一种社会舆论压力,进一步强化了对拐卖行为的威慑。那 些有拐卖念头的人在考虑到可能面临的严重后果以及社会 的唾弃时,会更加谨慎,从而减少拐卖行为的发生。最后, 这一判决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树立了标杆。它明确告诉司 法界和社会大众,对于拐卖儿童犯罪,法律将绝不手软,会0 魔豆 | 9 页 | 267.43 KB | 1 年前3
判决书写错刑期男子出狱后重新被羁押,司法公信力引质疑能被释放的他,在 2024 年 1 月出狱。2024 年 10 月 12 日, 卫某某再次被收押。日前,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纪委相关工作 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该案件是法院错误导致,检察院有 介入。乌拉特前旗所属的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则表示, 该案件基层法院已经有了处理结果,可以与基层法院联系。 不过,乌拉特前旗法院多个部门目前均拒绝回应此事。 数据分析 趋势图 根据百章舆情监测系统显示,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 从情感倾向来看,以中性信息为主,占比 58.44%,主要 为该事件的客观报道;其次是负面信息,占比 41.56%,主要 为网民对涉事法院失误的不理解。词云图 从热门主题词图来看,“写错时间”“错误”“重被羁 押”“案件”“法院”等是网民重点提及的词汇。 律师解读 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余超律师:判决书出错 是一个明显的工作失误,相关人员要承担一定责任。但司法 机关发现错误后进行纠正,当事人少执行的一年刑期肯定还 三是该事件引发了网民对司法公正的担忧,他们认为如 果判决书都能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那么人们对司法系统的 信任可能会受到影响。大家会质疑司法程序的严谨性和公正 性,担心类似的错误可能会发生在其他案件中。 四是有网民关心事件的后续发展,包括法院如何纠正错 误、是否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男子的权益如何保障等 问题。 研判分析 “判决书写错刑期男子出狱后重新被羁押”事件对司法、 社会和0 魔豆 | 7 页 | 368.73 KB | 1 年前3
轻微违法重罚?卖180元未检疫羊肉被罚10万引热议180 元,被 大丰区市场监管局罚款 10 万元的行政诉讼案件,在盐城中 院 17 法庭二审公开开庭。庭审中,双方围绕行政处罚的事 实认定、执法程序、适用法律、处罚幅度等四个焦点问题展 开辩论。陈广芳代理律师认为存在认定事实不清等错误,应 综合相关规定减轻或免除处罚。法庭给双方充足时间发表观 点,但未当场作出判决。 图源网络案件回顾 传播分析 传播趋势图 数据显示,12 月 25 25 日 0 时至 27 日 9 时,与事件相关舆 情信息约 4.6 万条。25 日,《法治日报》报道案件二审情况, 引起舆论关注。26 日,《扬子晚报》、澎湃新闻等媒体纷纷跟进,使得事件迅速传播,舆情热度快速上升,并于当日 20 时达到舆情峰值。 平台类型占比 从平台类型来看,APP 是本次舆情讨论的主要阵地,占 比 66.35%;其次是微博、短视频和微信等平台。具体占比 情况见上图。热门文章列表 避免片面解读,引导公众理性看待该事件。 二是司法机关在二审判决中要全面权衡证据与各方因 素,严格依据法律,兼顾陈某行为的动机与后果,遵循过罚相当原则,做出既维护法律权威又体现公平正义、符合情理 的判决,为类似案件提供司法参考。 三是相关部门在执法时应考虑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和 违法所得的规模,灵活调整处罚力度。对于小商贩,特别是 涉及公共卫生风险较低的小规模违法行为时,应该在罚款之 外加入教育和警告的成分,以此为基础进行逐步惩罚。0 魔豆 | 6 页 | 771.93 KB | 10 月前3
百章舆情观察:无差别伤人等社会恶性事件的舆情分析 百章舆情观察:无差别伤人等社会恶性事件 的舆情分析 一、引言 2024 年以来,我国多地接连发生无差别袭击、暴力伤 人等社会恶性事件,从某地汽车蓄意冲撞人群、某学院学生 持刀砍人,到某小学门口持刀伤人、某医院持刀伤医等案件, 一幕幕悲剧令人痛心。这些事件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更 对正常社会秩序形成强烈冲击,迅速引发公众高度关注与强 烈反响。 对于受害者及其家庭而言,此类事件带来的伤痛难以估 量,而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扩散至整个社会,不仅引发普遍 内发生一起犯罪嫌疑人某某(62 岁,离异)驾车冲撞锻炼 市民的重大恶性案件,造成多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多人受伤 住院治疗。(2025 年 1 月,震惊整个社会的驾车撞人案和某 学院持刀伤人案,凶手都在同一天被执行死刑)二是舆情走势 爆发期(11 日晚到 12 日下午)。事件发生后,央视新 闻、人民网、环球网等媒体迅速对案件进展进行报道,社交 媒体网民也纷纷发布相关内容,话题讨论度开始上升。12 情聚焦于事件本身的伤亡情况、肇事司机身份及作案动机等 基本信息。 发酵期(12 日晚到 13 日)。舆情热点转向对案件的强 烈谴责,要求严惩凶手,同时对公共安全治理问题展开讨论, 呼吁加强风险源头防控。 持续期(13 日后)。虽然全网信息量开始下降,但相关 话题讨论仍保持较高水平。微博上多个相关话题阅读量达数 百万,网民除了关注案件调查进展、对伤亡者及其家属表示 同情外,还深入探讨社会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此类事件对当0 魔豆 | 10 页 | 212.63 KB | 2 月前3
甘肃12岁女童遭多人强奸未立案日,据澎湃新闻报道,10 月 29 日,“临夏 12 岁女孩遭多人强奸警方未立案”一事有新进展,女孩叔叔告 知,检方已受理其对办案民警渎职、滥用职权的控告。检方 回应案件在办理,办结后会通知。这一消息再次引发舆论热 议,公众对当初警方的不作为以及案件处理过程中的种种疑 问再次展开讨论。 事件回顾 2021 年 7 月 30 日:燕燕被三名男子从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哄 骗到临夏市遭强奸,次日又被一名成年男子强奸。 10 月 16 日:检察院受理此案。 数据分析 趋势图 根据百章舆情监测系统显示,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 息共计 3 千余条。据监测数据,11 月 1 日 8 时,澎湃新闻发 布相关信息后,该案件进展迅速引起舆论热议,并在 12 时 达到当日讨论峰值,随后舆情有所下降。平台占比图 从信息来源看,微博是该事件讨论的主要阵地,占比 69.39%,主要由话题#12 岁女孩遭强奸未立案民警被控告渎 四是关联警察录取程序等话题呼吁提高办案人员素质。 有网民强调,法律程序和司法公正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至 关重要,司法机关应加强对办案人员的监督和培训,提高他 们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五是建议对涉未成年人案件从重处理。有网民呼吁,社 会各界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关爱,为其提供安全、健 康的成长环境。因此,此类针对未成年人的恶性犯罪行为, 应当重处置,而非轻轻放过。 六是质疑我国司法、执法部门不作为。有网民指出,当0 魔豆 | 7 页 | 221.42 KB | 1 年前3
央视曝光加油站“缺斤少两”舆情分析作弊现象。报道称,福建漳州、广西贵港等地的加油站通过 直接在加油机硬件上更换计量芯片、利用作弊软件一键操作 偷油逃税等手段来实现“缺斤少两”的案例。本次专项行动 中,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加油机作弊案件 95 起,抓获犯罪 嫌疑人 298 名,查处各类作弊设备 9000 余件,查明偷逃税 款 7.9 亿余元。 报道视频截图 舆情数据: 百章舆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1 月 5 日,央视《每周质 为的“舆论监督”作用。 但也应当注意到,大量网民也借此对加油站乱象表示不 满,部分网民甚至将矛头开始转向中石化中石油等国有企业, 炒作“垄断”等话题,后续舆情发展存在一定的“走偏”风 险。 从案件本身来看,其一,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加油站的监 管力度,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其二, 相关部门还应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其三, 相关部门还应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不法行为,依法 内部,完善回收体系,确保废机油的妥善处理与监管,从源 头打击类似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利益。 与此同时,从舆情引导角度来看,相关部门应当持续关注舆论动态,警惕部分自媒体大肆炒作、过度解读相关案件, 进而引发网民的过度反应;此外,也可通过媒体评论文章的 方式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0 魔豆 | 5 页 | 254.07 KB | 9 月前3
追踪:山西订婚强奸案折射社会观念仍有待革新告强 奸”“双方当事人为同居关系”“女方有过婚姻史” 等传 言,相关回应及时澄清不实信息,有效压缩了谣言持续扩散 的空间。 (二)有关部门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法律权威 鉴于本案有别于普通强奸案件,二审法院多次与双方沟 通交流,释法说理,做了大量工作,还曾考虑通过适用缓刑 促进双方当事人尽早以较好的方式回归社会生活,体现了司 法的人性化和对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视。与此同时,针对被告 人母 空”,质疑女方存在“骗婚”动机(尽管法院已辟谣)。也 有男性网民担忧“婚恋风险扩大化”,女性网民则强调案件 对反性暴力的示范意义,双方在社交媒体形成对立舆论场。 此外,也有部分理性声音重新讨论婚恋观念,批判造谣 和网络暴力。如有网民普遍批评高额彩礼和房产加名协议, 认为婚姻被异化为“交易”,呼吁回归情感本质。部分评论 指出,案件反映部分人将性行为视为“履约担保”,需警惕 物质化婚恋观。许多网友对席某某家属泄露隐私、煽动网络 直接挑战了传统婚俗中将“订婚”视为性权利前置条件的错 误认知,强化了女性性自主权的法律保护;其二,判决通过 明确“物质承诺不豁免法律责任”,引导公众将婚恋关系的 核心回归到平等与尊重,而非经济利益的交换。其三,案件 引发的舆论分化反映了传统宗法观念与现代个体权利意识 的冲突。这种冲突为后续社会教育提供了切入点,例如如何 平衡婚俗习惯与法律底线、如何界定亲密关系中的权力边界 等。 未来,有关部门也有待进一步推动相关社会观念、法律0 魔豆 | 5 页 | 220.49 KB | 7 月前3
冰山之下——从“卤料毒案”看食品安全日,漳州市市场监管总局公布 2025“守 护消费”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其中,2025 年 5 月,福建漳州陈 某顺经营的锅边糊店因在卤料中非法添加 400 粒复方甘草片被 查,涉案金额超百万元。这一案件再次揭示出中国食品安全领域 面临的严重困境——当吗啡、可待因等成瘾性成分通过“美味卤 料”流入餐桌,当各种违禁药品加入到肉禽、水产、蔬菜甚至水 果的生长、保鲜全过程中,当“幽灵外卖”持伪造证照横行平台, 机制的严重失职。当平台将流量分配与商家资质脱钩,当“零门 槛入驻”成为招商策略,消费者点下的每一单外卖,都可能成为 “定时炸弹”。 二、监管失灵的深层病灶 法律滞后:违法成本与收益的“剪刀差”。对比案件数据:漳 州卤料案涉案百万,罚款未公开;泰兴香肠厂超范围使用添加剂 仅罚 3 万元;灵石县饭店未建进货记录被罚 5000 元。当违法收 益远超处罚成本,部分商家宁可“赌一把”。更荒诞的是,现行法 合成毒物(如他达拉非类似物)的监管几乎空白。 技术短板:传统监管的“盲人摸象”。基层监管部门仍依赖“抽 检+举报”的被动模式,面对海量性、隐蔽性强的违法行为,往往 陷入“检测项目有限、检测效率低下”的困境。例如,漳州案件中,吗啡等成分需通过专业实验室检测,而基层快检设备仅能识别常 规添加剂,导致大量非法添加行为在“安全假象”下滋生。 平台失责:商业模式的“原罪”。外卖平台“重流量轻审核” 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将监管责任转嫁至消费者。美团、饿了么30 魔豆 | 4 页 | 184.41 KB | 2 月前3
共 41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