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迅速介入西安女孩寒穿拖鞋捡食,舆论不满在于何处?两类态度看待官方处置:部分网民认可多部门快速响应, 认为及时保障孩子入学和生活是务实举措;另一部分网民则批评官方行动滞后,认为“热搜才办事”的模式不可取,其 积极介入只是为了迎合舆论情绪,“都是要拍到网上才有官 方来处理”“一曝光就马上入学”。 在本次事件中,官方的救助行动与舆情爆发节点高度绑 定。女孩辍学半年、寒冬流浪的困境长期存在,但未得到相 关部门主动干预,直至视频曝光引发全网关注后,多部门才 关部门主动干预,直至视频曝光引发全网关注后,多部门才 连夜启动处置程序,入学安排、低保办理、福利院安置等关 键举措均在舆情发酵后的 24 小时内密集公布,行动时机高 度契合舆情热度,形成典型的“舆情倒逼行动”的明显特征。 诚然,舆论监督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一环,但是一旦出 现需要“舆论监督”来推动改善的问题,也就意味着有关部 门在某一方面存在工作缺失。如本次事件直接暴露出当地基 层部门对辖区内的儿童福利保障工作存在不足,对辖区内高 公众的不满情绪不仅源于女孩的悲惨境遇,更指向“靠 热搜维权”“靠曝光获助”的不合理现状。本次舆情中,部 分网民的不满情绪,本质是对儿童权益保护长效机制缺失不 满,当地部门的快速处置虽暂时解决了女孩的生存学习问题, 但“舆情倒逼行动”的模式难以从根本上守护所有困境儿童。 社会期待相关部门摆脱“舆情依赖症”,建立前置性、常态 化的儿童权益保护机制,让监护监督、预警干预、救助安置的链条环环相扣,真正实现对困境儿童的“早发现、早干预、0 魔豆 | 4 页 | 128.54 KB | 3 天前3
云南“野人小孩”事件:官方的“无奈”背后,还有更多该做的事孩子确为亲生,没有明显外伤,家长对外沟通抗拒,且跨省 流动频繁,属地管理存在障碍。这些都让介入和处置难度陡 增。但“无奈”不能成为“不作为”的理由。一个孩子在公共场 所衣不蔽体、以动物般姿态行动,本身就突破了社会的基本 道德与法律底线。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监护 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不得忽视对未成年人的照护与教育。 所谓“教育方式不同”,并不能成为掩盖虐待与忽视的借口。 而是国家的刚性义务。 从“回应”到“行动”:舆情治理要有后续、有温度。此次 事件中,官方通报速度确实较快,体现了对舆情的高度敏感。 但公众需要的不仅是“快”,更是“实”。在舆情应对中,及时 通报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后续是否能公开、持续、有效。 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公布工作进展,邀请第三方儿童心理专家 或公益组织参与,增强公众信任感。只有把通报变成行动, 把回应变成修复,舆情才能真正平息。面对类似事件,政府 权益 保护从法律走向社会共识。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服从”, 而是帮助他们“成长”。 “野人小孩”的身影让人心痛。他也许不懂网络的喧嚣,但每一次转发与讨论,都是社会良知的一次呼唤。官方已经 行动,但保护儿童的工作不应止于“调查属实”与“劝导教育”。 真正的结束,不是通报的句号,而是制度的启动与社会的觉 醒。当回应从“穿衣”转向“成长”,当治理从“通报”走向“守 护”,我们才算真正给了这个孩子一个新的开始。0 魔豆 | 4 页 | 188.25 KB | 28 天前3
关于多家企业实施强制下班措施的舆情分析会、严禁形式主义加班等,旨在减少无效工作、提升效率,践行“反 内卷”,倡导健康企业文化,让员工拥有更丰富业余生活。此外,大 疆也传出“强制 21 点下班”的消息,海尔推行全面双休制,诸多企 业的类似行动,掀起了一股“反内卷”热潮。 图源:新浪科技网民观点 许多网民对企业“反内卷”举措表示赞赏,认为这有力打击了“表 演式加班”和职场“内卷”现象,切实保障了员工的休息权益。在当 前加班文化盛行 部分网民认为企业推行“反内卷”措施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和品 牌美誉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关注员工福祉的企业更容易赢 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从而为企业带来潜在的商业价值。同时,头 部企业的“反内卷”行动可能引发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关注和效仿,推 动整个行业对加班文化和员工权益保障问题的重新审视和改革,为营 造健康的职场环境起到示范作用。 也有一些网友对强制下班措施的实际执行效果表示怀疑,担心0 魔豆 | 3 页 | 230.91 KB | 8 月前3
国家医保局调查集采药质量风险舆情分析(2)四是有网民建议调整医保制度,给原研药的使用留出一 定空间,从而给医生和患者更多选择,而非盲目压缩药费, 影响患者治疗。 总体来看,舆论对集采药质量风险的关注反映了公众对 用药安全的重视,同时也对医保局的调查行动给予了积极评 价。 研判分析: 集采药品质量风险调查仍在进行中,该事件引起广泛的 舆论关注。首先,集采药质量风险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 健康,该舆情热度持续上升可能进一步增强公众对集采药的 安全的关 注增加,相关话题持续发酵,公众期待通过加强监管,进一 步提升集采药的质量和疗效。同时,此次事件引发了对集采 制度的进一步讨论,促使相关部门加强信息公开。国家医保 局的快速响应和调查行动,有助于缓解公众的担忧,同时也 为集采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契机。 舆情建议: 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集采药质量风险的调查并定 期向社会公布集采药质量风险调查的最新进展,包括已发现 的问题、采0 魔豆 | 4 页 | 184.16 KB | 9 月前3
央视曝光加油站“缺斤少两”舆情分析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加油站 作弊现象。报道称,福建漳州、广西贵港等地的加油站通过 直接在加油机硬件上更换计量芯片、利用作弊软件一键操作 偷油逃税等手段来实现“缺斤少两”的案例。本次专项行动 中,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加油机作弊案件 95 起,抓获犯罪 嫌疑人 298 名,查处各类作弊设备 9000 余件,查明偷逃税 款 7.9 亿余元。 报道视频截图 舆情数据: 百章舆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1 满,部分网民甚至将矛头开始转向中石化中石油等国有企业, 炒作“垄断”等话题,后续舆情发展存在一定的“走偏”风 险。 从案件本身来看,其一,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加油站的监 管力度,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其二, 相关部门还应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其三, 相关部门还应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不法行为,依法 严惩不贷,提高违法成本;其四,有关部门还应当协同行业0 魔豆 | 5 页 | 254.07 KB | 9 月前3
“奔驰女亮证逼迫让路”调查通报的核心争议与逻辑漏洞实?是否涉技术伪造或恶意举报?是否验证发布的视频与所谓 外地套牌有直接因果关系?为何直接采信侯某某主张。 优先级倒置:套牌若属实属刑事犯罪,警方是否全力追踪 套牌车辆,反而全力压制视频传播,行动逻辑是否本末倒置? 响应速度对比悬殊:7 月 22 日事件发生后,李某某曾报警 被拒,而侯某某 31 日报警后 1 小时内警方即出动,是否凸显 资源调配不公? 二、公权力干预的合法性与程序正当性是否存在缺陷? 得保护的个人敏感信息,值得打问号),其行为既然受最高法 文件保护,警方难道一点不懂? 程序违规:民警是否将私人诉求包装为“民事侵权”警告, 混淆执法与民事调解边界,且未告知李某某可拒绝调解,涉嫌 滥用权威施压? 行动合理性缺失:深夜携涉事方人员持强光手电惊扰老人, 是否与“调解”目的严重不符,反而符合“威慑逼迫”特征? 2.涉事证件管理问题追责避重就轻 侯某某冒用消防士丈夫的行政执法证,通报仅称“公安机0 魔豆 | 3 页 | 170.71 KB | 3 月前3
马上评丨整治“开盒”乱象,平台要当好守门员证号、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社交账号等,将这些内容在网 络公开发布。被“开盒”人往往会遭遇网民的侮辱谩骂、造 谣诋毁,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遭到骚扰。 对这样一种升级版“人肉搜索”,近年来监管部门已多 次开展整治行动,但从现实来看,这一乱象并未销声匿迹。 如不久前,就出现一名 13 岁的未成年人对一位孕妇“开盒” 的事件。 需要强调的是,“开盒”不是无伤大雅的玩笑事,而是 涉嫌违法犯罪的互联网毒瘤,性质极为恶劣,如果任由这样 要特别指出的是,如今的“开盒挂人”已呈现出产业化 特征,除了有一些专门提供“开盒”方法、教程与服务的灰 色生意,还伴随着个人信息泄漏、贩卖等灰色产业链。因此, 要治本,还需要深入源头。这次通知明确,要结合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深 入治理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会同有关部门严 厉打击泄露、盗取、贩卖个人信息,以及利用个人信息开展 违法犯罪活动等行为。也就是说,要真正构建从平台到监管 部门的常态化联动共治机制,既要及时清理各类侵犯个人隐0 魔豆 | 3 页 | 116.26 KB | 5 月前3
网曝男子地铁猥亵女乘客 上海警方快速处置平息舆情市轨道和公交分局官微“@轨交幺幺零”发通报称,“4 月 8 日 18 时 30 分许,姚某 在地铁 1 号线列车车厢内,对一名女乘客实施猥亵行为,被周围乘客扭送至公安 机关。目前,姚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多数网民称赞警方行动快 速;部分网民表示不满,认为行政拘留处罚较轻。4 月 10 日,男子所在的工作 单位发布公告,宣布将其开除。 针对网民关注的挺身而出乘客身份,“@潇湘晨报”报道称,上海静安区文明 办工作人 共场所违法行为的痛恨以及对文明、安全出行环境的强烈期待。公安机关对于此 类民愤较大、容易滋生杂音的事件,需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个案层面作出表率, 对接舆论期待;同时,公安机关还可通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等方式加大社会治理 的力度,依法打击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上的违法犯罪行为,有力维护公众的出行安 全。0 魔豆 | 4 页 | 235.40 KB | 4 月前3
老人药店晕倒无人扶应理性对待举办急救培训课程,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能力。同时,药 店等与健康相关的场所,更应成为急救知识普及的前线阵地。 网民观点: 一是认为店员行为缺乏人文关怀。有网民从道德层面的 角度指出,店员在老人倒地后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是选择 报警且继续接待其他顾客,体现出对生命的冷漠和不重视, 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二是认为老人晕倒不扶体现了目前社会信任存在缺失。 有网民指出,老人晕倒被救助后反而“讹诈”救助人的例子 。 五是聚焦急救培训等方面疏漏。有网民认为这一事件暴 露出我国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方面的不足。有网民呼吁药店 等与健康相关的场所应加强对其员工的急救培训,以便在紧 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行动。 研判分析: 社会公德修复有待长期工作 老人药店晕倒抽搐无人扶,一方面,公众从更加理性的 角度探讨了老人晕倒应当怎样操作才能更好确保晕倒人员 的生命健康;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公众对于社会冷漠和道德0 魔豆 | 7 页 | 193.05 KB | 1 年前3
为何有些“情况通报”成了“新情况”公文辞令更能拉近人心,并为理性的回归创造可能。反之, 看不见公众的情绪,公众自然也看不见你的诚意。 有“解题”的行动,用承诺代替描述。许多通报滥用“程 序性描述”,但“正在调查”不是免死金牌,而是倒计时的 起点。公众对“正在调查”已经审美疲劳,更有效的是宣布 具体的、可验证的行动。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是唯一能 斩断猜疑链的利剑。 有“断腕”的决心,用问责表达立场。敢于“刀刃向内”,0 魔豆 | 5 页 | 212.17 KB | 3 月前3
共 44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