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涉高校热点舆情..........................17 (一)国庆假期带来安全风险......................................................17 (二)秋招进入集中期就业压力成敏感话题...............................18 (三)季节变化带来校园管理难题................................ 舆情分析:沈阳师范大学“诺如病毒”群体感染事件, 在舆论场的演变过程反映了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公开与危 机应对的重要性。事件初期,因病因未明,网络舆论迅速聚—9— 焦于“管道接错”“粪水流入”等未经证实的说法,带来强 烈的情绪化解读,加剧了外界对校方管理的质疑。随着疾控 部门调查结果公布,确认“自备井蓄水池污染”为根本原因, 舆论矛头集中指向校方疏于管理与监管缺失。值得注意的是, 舆论对校方的批评不仅限于事故原因本身,还集中在应对节 舆论关注,9 月 16 日,“多名男留学生混住在女生宿舍楼” “高校通报男留学生与女生同住公寓”等多个话题登上微博 热搜榜,综合阅读量超 1.1 亿。 舆论观点:舆论普遍聚焦相关安排给女性学生带来的安 全风险,如极目新闻发表的评论文章指出,将男性留学生安 排在女生宿舍的不同楼层混住,即便有所谓的“楼层分隔” 措施,也难以消除安全隐患与心理不适,对女生的隐私和安 全构成了潜在威胁。而且,这种安排极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谣500 魔豆 | 22 页 | 578.73 KB | 1 月前3
中专生姜萍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肯努力的 “姜萍”早日脱颖而出,让更多“金子”熠熠发光。 红星新闻:6 月 22 日,姜萍将参加决赛,相比于其他专注备考的选手,姜萍已经花费了一些时间来应对公众,为了 让她能以更好的状态参赛,带来更让人期待的成绩,请还她 一份清净与专注,并祝她决赛顺利发挥出色,愿她目标实现 人生灿烂。 新京报:姜萍参加的竞赛是由企业组织的公益比赛,虽 然也具有国际影响力,却不在国家认可的五大学科类竞赛之 快被其他网民反驳和质疑。大多数网民认为,阴谋论缺乏事 实和逻辑支持,不应成为评价姜萍成就的依据。 研判分析 “中专生姜萍闯进全球数学竞赛 12 强”事件爆出后迅 速引起舆论热议,也给万千学子带来正向引导,但随着舆论 的发酵,也暴露出事件被过度炒作、当前教育制度和人才选 拔机制存在的问题、社会对中专生的偏见等问题。针对以上 问题,建议如下: 一是尊重事实,避免过度炒作。鉴于姜萍事件已引发广 解。鼓励企业和机构给予中专生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 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价值。 四是媒体需要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媒体和社会舆论应聚 焦于姜萍的优秀表现、努力精神以及她作为中专生的身份所 带来的启示,而非仅仅关注她的成绩排名。鼓励公众从姜萍 的故事中看到职业教育的价值,以及个人努力和天赋对于成 功的重要性。0 魔豆 | 6 页 | 187.04 KB | 1 年前3
202510涉高校热点舆情, 上课期间大家都是慢悠悠散步,最多推个单车”“剧组故意 避重就轻,把目标瞄准小猫,挑起舆论争执,这样大家就不 会在意他们擅自移开步行道石墩和在步行道超速这件事”, 质疑剧组的行为给学校学生带来安全隐患。 舆情分析:综合来看,两起事件都是由于对高校内部的 流浪猫狗处置不当,造成流浪猫狗伤亡引发的负面舆情。两 起事件的共同点在于,涉事主体(校方与剧组)在第一时间 选择“切割式回应”:迅速道歉、开除相关责任人、强调“承 “黄牛”活动的既有教职工,也有学生。资料显示,清华大 学进校参观实行预约制,但作为国内顶尖大学,其参观预约 名额非常紧张;尤其在寒暑假、国庆中秋等假期节点,大量 家长一票难求。而校内人员有带访客进校的权限给校内师生 “灰产生意”带来空间。此类通报也并非首次,2023 年 7 月, 北京大学通报称,校外研学团队和校友勾结牟利,将游客违 规带入校园,关闭 46 名校友的预约系统使用权限;2024 年 12 月,清华大学通报,一名学生因多次违规为校外人员报备 服务外包管理及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短板,一旦学生通过短视 频平台曝光具体画面,极易引发舆论共情和舆论放大效应。 若校方回应迟缓或态度僵硬,舆情走向常从“个案不满”演 化为“体制问题”质疑,甚至被上升为教育公平和管理腐败 议题,带来信任危机与涉稳风险。 (二)校园安全与学生心理问题可能集中爆发 11 月,学生将迎来期中学业、教学压力、求职焦虑等, 叠加气候变化下,大学生及部分高校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 易高发。若发生自伤、坠楼、冲突等极端事件,网络舆论往0 魔豆 | 16 页 | 495.30 KB | 21 天前3
高考人数8年首降,升学不再只有“独木桥”年贯通培养规模已占中职 教育的一半。还有一些地区,则在推进 3+4 中本贯通培养。 由于贯通培养学生虽然升学,却不参加高考,这类学生 人数逐年增多,才是今年我国高考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这 也将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结构性变化,更值得关注。 一方面,我国的职业教育,不再是低于普通教育一个层 次的层次教育。2022 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将职 业教育定位为与普通教育平等发展的类型教育。 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不但有中职、高职,还有本0 魔豆 | 3 页 | 89.13 KB | 5 月前3
关于大连工大拟开除李某某引发的舆情反思引发舆情,致使“国格、校誉”受损。舆论认为,这种基于 舆论压力作出的纪律处分,容易滑向“舆情驱动下的道德审 判”,而非基于事实与规则的正当程序。此外,有大量网民 认为,校方在校规执行方面有自由裁量权,有权根据学生的 行为以及其带来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处置。最后,也有网民对 李同学进行道德化批判,认为校方的处置维护了社会的道德 秩序。 舆论争议之三:个人隐私保护失守,媒体角色错位 在本次事件中,不仅是校方公告中点明李同学的大名,0 魔豆 | 5 页 | 355.33 KB | 4 月前3
卡牌“毒瘤”肆虐校园,中小学生成“待宰羔羊”学生沉迷于购买和收集卡牌不仅会给家庭造成经济负 担,也会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学业以及社交关系。首 先,部分学生在缺乏正确引导和监管的情况下,可能会过度 消费,甚至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家长的钱购买卡牌, 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引发家庭矛盾。其次,沉迷于卡牌购 买和收集的学生,往往会在学习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下滑。最后,卡牌市场存在的 价格不透明、非理性炒作、商家虚假宣传等0 魔豆 | 4 页 | 195.76 KB | 11 月前3
中学要求学生签“自残自杀免责书”引热议一是许多网友认为学校的这种做法是在明目张胆地推 卸责任,漠视学生生命。他们还呼吁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 的监管,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确保学校能够切实履行其 教育和保护学生的职责。 二是部分网友担心这种承诺书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心 理压力,让学生感到自己在学校里缺乏足够的保障和支持, 可能导致学生在遇到困难或心理问题时更加无助,甚至引发 更多的悲剧。 三是一些网友提出,学校应该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学生的0 魔豆 | 7 页 | 426.36 KB | 10 月前3
长丰臭肉事件牵出校园食品安全问题,25所学校陷舆情风暴让学校被贴上了“不负责任”“管理不善”的标签,严重损 害涉事学校的声誉,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秩序, 也对学校的整体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其次,长丰臭肉事件牵连 25 所学校,给当地整个教育系统带来了信任危机。 公众开始质疑教育部门的监管力度和学校的管理能力,对当 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成长环境产生担忧。最后,此类事件在 我国层出不穷,可能再次让公众对学校的食品安全产生担忧 和恐惧,并进一步激化家长与学校的矛盾。针对此事件产生0 魔豆 | 7 页 | 297.67 KB | 1 年前3
甘肃庆阳“校服维权”事件:从网络发声到司法纠偏的争议与反思同情邓建国遭遇,质疑赔偿合理性。针对二审判决的 3237.08 元国家赔偿,网民普遍认为金额与邓建国承受的离 婚、失业、抑郁症等后果不成正比。虽具有一定象征意义, 对公民权利认可,但相对该处罚给邓建国带来的巨大打击, 难以解决其目前困境。 共鸣维权困境,对维权现状产生担忧。许多网民分享自 身或身边人“维权难”经历:“反映小区问题找了多个部门没人 管,只能发微博求助,还好没被处罚,但问题至今没解决。”0 魔豆 | 6 页 | 248.25 KB | 3 月前3
上海某中学“阶级问卷”风波:舆情聚焦教育公平从热门主题词图来看,“阶层”“调查问卷”“价值观” “举报”“实习教师”等是网民重点提及的词汇。 网民观点 一是认为该问卷将社会阶层分为不同等级,让学生根据 家庭情况对号入座,这明显违背了平等的理念,这样的问卷 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引导,让他们产生阶层差异的认知,可 能影响学生未来的价值观形成。此外,这种问卷的内容与正 确的教育方向背道而驰,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或自负等不健康的心理。如有网民调侃0 魔豆 | 7 页 | 368.74 KB | 1 年前3
共 12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