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牌“毒瘤”肆虐校园,中小学生成“待宰羔羊”卡牌“毒瘤”肆虐校园,中小学生成“待宰羔羊” 一段时间前,央视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多地存在中小学生 购买“小马宝莉”卡牌的乱象。一些网络商家未设置购买门 槛,致使部分未成年人能够在网络平台上无限制地购买、拆 卡,甚至出现了有学生花费上万元的情况。节目播出后,不 少网友认为,应加强直播平台和市场监管,而家长也应多关 注自己的孩子。一段时间过去了,记者发现以“小马宝莉” 为主要商品的拆卡直播间依然不少。一些直播间除了在镜头 前明示“未成年人禁止拆卡”以外,还在拆卡前要求购买者 再次确认自己已经成年。但是,记者走访了重庆的多所小学, 发现仍有不少孩子观看过类似的拆卡直播,并且直接下单购 买过。 传播情况 趋势图 数据显示,11 月 30 日 22 时,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相关 调查信息,该信息引发《北京日报》、京报网、齐鲁壹点、 北晚在线等媒体转发报道。12 月 1 日,微博话题#多地存在中小学生买卡牌乱象#登上微博热搜榜第 微博热搜榜第 10 位,此外,《人 民日报》主持的微博话题#如何防止中小学生沉迷直播间买 卡拆卡#也带动舆情传播,助推相关舆情于 12 月 2 日 10 时 达到峰值点。 平台占比图 从各平台的舆情信息数量来看,微博是本次舆情发酵的 主要阵地,占比为 69%;APP、网页、头条号等平台数据量 较小,具体占比情况见上图。 网民观点 一是网友普遍对商家诱导未成年人消费的行为表示不0 魔豆 | 4 页 | 195.76 KB | 11 月前3
忻州小学查“户口式”收集信息引众怒:教育管理别踩这三大“红线”忻州小学查“户口式”收集信息引众怒:教 育管理别踩这三大“红线” (来源:纵览新闻) 近日,山西忻州长征小学(西校区)的一张“家校联系卡”, 把“家校沟通”这个本该温暖的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表格里 “擅长技能”“社会资源”等与教学关联甚微的栏目已让家长犯嘀咕,“是否单亲”这类敏感隐私问题的出现,更是直接触碰 了公众的情绪红线。尽管校方迅速致歉止损,但这场舆情风 波留下的思考,值得所有教育从业者深思——家校沟通的边 教育初 心的背离。 红线三:家校沟通错位,把“合作关系”变成“管理关系” 家校关系的核心,是“平等合作、相互尊重”。学校和家 长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但忻州小学的“家 校联系卡”,却呈现出明显的“管理错位”。学校以“管理者” 的姿态,向家长提出诸多不合理的信息要求,忽视了家长作 为“合作伙伴”的主体地位。 许多家长面对这类要求时,往往陷入“两难”。拒绝填写 怕老师对0 魔豆 | 5 页 | 260.46 KB | 17 小时前3
2025年8月涉高校热点舆情校园 SIM 卡,一个月加 5 块才能进门,不买的话要看 15 秒 广告才能进”。对此,校方多方进行回应,口径完全不一致。 其中招生办称“明确表示传统机械钥匙可正常使用,无论是否 办理校园网,均能打开宿舍门”。学生工作部称,“入学之后 会有辅导员统一解释”。校长信息的回复则是,“学校学生智 能门锁支持多种开锁方式,包含扫码开锁、机械钥匙开锁以 及快捷开锁(超级 SIM 卡贴一贴开锁)等方式,学生可按自—13— 中出现的大量非官方的“迎新群”“校园墙”以及冒充学长、辅 导员或学校工作人员的“李鬼”账号。这些账号往往打着“经验 分享”或“帮助新生适应校园”的名义,实则诱导新生购买高价 甚至虚假的电话卡、床上用品、培训课程,或者以兼职、代 办业务为由要求提前缴费,从而骗取钱财。部分诈骗行为还 伴随收集学生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增加了后续 信息泄露和电信诈骗风险。若此类案件频繁发生,极易引发1000 魔豆 | 23 页 | 586.73 KB | 2 月前3
202505涉高校热点舆情题。学术不端事件处理凸显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深层危机。 三、6 月风险研判及建议12 1. 毕业延期与学术争议引发师生矛盾升级 6 月为高校集中答辩、毕业审核阶段,部分学生可能因 论文不达标、成绩不合格等问题面临延期毕业,引发对“卡 毕业”“程序不公”的质疑。若出现导师反馈不及时、毕业 条件模糊、院系沟通不畅等情况,极易被学生通过社交媒体 曝光,引发情绪共鸣和舆情扩散。校方应细化毕业审核流程, 提前开展“毕业风险学生排查”,通过公开毕业答辩标准、1000 魔豆 | 16 页 | 584.34 KB | 5 月前3
共 4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