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涉高校热点舆情月,高校舆情多维度交织,既聚焦传统议题, 又呈现新的挑战。春季开学季校园安全隐患增加,多地宿舍 消防、食品安全等问题爆发,引发舆论热议,高校舆情预警 与应急处理机制不足的短板再次显现。学术不端事件持续发 酵,复旦大学对论文抄袭博士后的退站处理引发热议,舆论 呼吁强化学术监督与透明评价体系,强调诚信是教育公信力 的核心支柱。 从舆情传播规律看,短视频、社交群组、校园论坛等自 媒体平台成为 日,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回 应称,江协学已不在昌东分局工作,只是普通工作人员,不 存在升职情况。然而,部分网友对这一简单回应并不买账, 认为官方回应缺乏详细说明,因此,舆情并未因官方回应而 平息,反而持续发酵。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进一步推动 话题传播,微博话题#指鼠为鸭局长升职辟谣#阅读量破亿。 2025 年 4 月 10 日,一些媒体和自媒体开始深度挖掘“指 鼠为鸭”事件后续处理情况,包括涉事学校食堂整改现状、 对其他相关责任人的处理细节等。同时,旧事重提,再次聚 焦江协学的工作变动情况,进一步推动话题热度。部分网友5 呼吁公开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文件资料和决策依据,以增 强信息透明度,舆情出现反复波动,在网络上持续引发广泛 关注。 舆论观点:事件伊始,就围绕异物究竟是老鼠头还是鸭 脖产生巨大争议。官方坚持称异物为鸭脖,而公众依据视频 画面中的异物形态、特征,从直观感受上更倾向于认为是老 鼠头,双方各1000 魔豆 | 14 页 | 498.73 KB | 5 月前3
202510涉高校热点舆情一步延伸至“留学生待遇”“黑人宿舍”等,使舆情从原本 单纯的校园管理问题被关联到更加敏感的“公平性”议题, 导致潜在涉外与意识形态风险上升。而对于此类问题,若不 能通过透明、主动的沟通和实质整改化解信任赤字,类似事 件可能持续触发社会共鸣与舆论连锁反应。 2.江西、云南等地高校出现涉流浪猫狗舆情 事件概述:本月,江西、云南两地高校先后出现涉流浪 猫狗相关舆情。10 月 16 日,有网民在抖音发布视频称,江 西新余 场,认为涉事保安和剧组行为粗暴,缺乏对动物的基本尊重; 但另一方面,随着事件发酵,也有声音指出,相关处置过度 迎合情绪化的网络氛围,使一线工作人员与意外责任人承担 了“替罪羊”角色。近两年,流浪猫狗议题在网络空间持续 升温,其情感投射与价值表达往往超出事件本身。从校园流 浪猫喂养到社会流浪狗防控,公众对“人——动物关系”的 讨论已高度情绪化,并逐渐成为检验机构形象与舆情应对能 力的“敏感雷区”。在社交媒体传播逻辑中,任何被视为“伤 之所以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背后反映的不仅是个体择学自由 与高校管理之间的矛盾,更折射出当下社会对高等教育价值 的重新审视。在就业压力持续攀升、学历“贬值”感增强的 现实背景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以更务实的视角评估大学 教育的投入与回报,“不读大学”“回炉读技校”成为部分 学生的理性选择。十月上旬“大学生毕业回炉读技校”话题 的持续发酵,也为东华大学事件提供了一定的情绪土壤:公 众在这一议题上的敏感与分歧,使得个体放弃入学的行为被0 魔豆 | 16 页 | 495.30 KB | 20 天前3
【清博】从人大回应看高校“举报类”师风师德舆情处置标准分,中国人民大学通过其官方微博账号 @中国人民大学 发布声明表示,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工作 组,连夜开展调查核实,并将于近日公布调查处理结果。此次声明的及时发布,一定程度上安抚了网民愤怒情绪,有效避免 了信息在持续传播过程中的进一步失控。 图 1 中国人民大学回应截图 7 月 22 日 19 时许,@中国人民大学 在其微博账号公布 《情况通报》。不仅确认了“举报情况属实”,并立即给出开 除党籍、撤销职 也跟进通报,表示已介入调查。有效避免了 此前发生在高校的骚扰、性侵犯事件中“事件反馈后一个月久 未立案”等次生舆情。值得注意的是,有网民评论认为,涉事 教师已在高校任教近 30 年,“不是第一个受害者”的推测可能会使得舆论持续观望警方调查结果和案件后续进展。 图 4 海淀公安分局通报截图 四是对于当事学生的学业未进行有效安排,或留下舆情长 尾。对比发现,在这三起针对“导师”的举报事件中,华中农 业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均在情况通报中有“组建导师组全面0 魔豆 | 8 页 | 1.42 MB | 1 年前3
202509涉高校热点舆情................ 18 (四)学生心理健康与极端事件风险.......................................... 19 (五)意识形态与价值观风险仍然有待持续关注.......................19—1— 前言 整体来看,2025 年 9 月,涉高校领域的舆论焦点既涉及 校园日常管理的细节失误,也涵盖学术公信力、公共卫生安 全、学生 大 学两千余学生诺如病毒感染、广东培正学院军训女生猝死、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夜班后死亡、重庆移通学院学生 猝死等,引发公众对高校责任边界、医疗应急保障和学生权 益的持续追问。与此同时,价值观与公平议题也在持续触发 争议。重庆理工大学安排黑人留学生临时入住女生宿舍、暨 南大学副教授发布涉“女权”言论、清北等高校清真食堂摘 牌改名等事件中,舆论表现出较强的敏感度与分裂性。 序号 时间 三峡学院采购事件使沉寂四月的事件再度升温。这两起事件 显示,高校舆情治理需摒弃“短期平息”思维,尤其是牵涉 高校学术、管理与问责等多个话题的相关舆情具有较长的生 命力,不是一纸通报即可终结。面对此类问题,一方面,校 方有待持续做好舆情动态研判和分析工作,确定相应的短期 处置措施;另一方面,也有待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做好声誉 修复工作,从而维护高校公信力。 三、10 月风险预判及建议 (一)国庆假期带来安全风险—18—500 魔豆 | 22 页 | 578.73 KB | 1 月前3
2025年8月涉高校热点舆情总体来看,性别平等、学术争议、就业等成为八月高校 舆情的重点、“燃点”。后续,面对九月的开学季,各大高 校一方面有待针对开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类管理问题做好相 关管理工作,做好相关风险的前置预防工作;另一方面,也 有待持续对舆论场保持关注,并持续增强管理人员舆情意识, 完善相关舆情处置机制,做好“事后处置”准备工作。—2— 一、涉高校主要热点舆情 8 月,涉高校的舆情从分布来看,除极端个案“武大图 书馆事件”外,校园管理类舆情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大连 初始性骚扰指控经网络扩散后,校方仓促处分肖某某以“平 息舆情”却未遵循调查程序,埋下反转隐患;2025 年法院一 审判决明确不构成性骚扰后,杨某某拒不认错且高调炫耀 “获取保研资格”,并表示会持续举报,触发网民对其道德 诚信的强烈质疑,并牵连出网民质疑其硕士论文存在造假,—5— 导致舆论矛头转向对武汉大学学术监管失效的批判;而校方 在司法结论清晰后以“等上级安排”的回应,被新华社不点 压力”等关键争议点避而不谈;而大连科技学院停发教职工薪 资事件中,尽管校方后期称工资已发放,但针对网民持续追 问的“35 亿历史债务如何化解”“账户冻结是否解除”“后续资 金链如何保障教学运转”等核心问题,仍未给出清晰、具体的 正面答复。 这种对核心争议的 “回避式回应”,不仅无法平息网民疑—17— 虑,反而让舆论场中的猜测持续发酵。事实上,高校舆情应 对的“及时发声”,不仅是“快回应”,更需“回应到点上”,唯1000 魔豆 | 23 页 | 586.73 KB | 2 月前3
福耀科技大学首招成绩超双一流归能力本位。 观点 3:支 持这 种教育 创新 尝试 ,认可 其直 面产 业需求的务实精神。 质疑方: 观点 1:新 学校 尚无毕 业生 ,就 业前景 仍是 未知 数。 观点 2:企业办学能否持续输血? 观点 3:过 度聚 焦技能 培训 ,是 否会导 致学 术根 基薄弱?三教育变革破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这场争论背后,是中国教育转型的深层阵痛。2024 届高校毕业生达 1179 万,部分专业就业率不足0 魔豆 | 4 页 | 187.68 KB | 3 月前3
202507涉高校热点舆情月,涉高校领域舆情中,安全问题不断冲击舆论场, 东北大学 6 名学生坠亡、上海交大校内冲突等安全事件引发 舆论高热关注;其次,校园管理问题引发的长尾效应较为明 显,如大连工业大学开除女同学一事舆情热度持续;青岛大 学一宿管疑因高温天气离世也在微博、抖音等平台持续引发 舆论关注。而师德师范、学术不端等话题热度也不低。以下 为 7 月高校部分典型舆情案例概览: 序号 时间 高校舆情热点事件 分类 热度 1 7 月 1 日 上海交大学生与校外人士起冲突 别是在 女性权益保护议题上形成强烈共鸣,导致舆情逐步向“机构滥 权”与“性别不公”的方向演变。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平台上的 话题标签已形成显著引流效应,部分极端言论与人肉搜索行 为对当事人构成持续性二次伤害。 3.校园安全类:上海交大一学生在校内被校外人员殴打 事件概述:6 月 30 日晚,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南区体 育场发生一起冲突事件。该校学生在训练时被两名校外儿童 踢球误伤头部 论,反而让猜测持续发酵,导致舆情不断升级,既损害了学 校的公信力,也凸显了部分高校在舆情应对中“回避代替回应、 拖延代替处置”的机制性缺陷。 2. 校方事件通报“避重就轻”未回应舆论关切 无论是青岛大学一员工疑因中暑去世,还是上海交大一 学生在校内被校外人员殴打事件,校方对于事件的通报“模板 化”“套路化”,对于舆论关切的核心问题——宿管大爷的具体 死因(是否与持续高温天气存在直接关联)、是否存在拖欠1000 魔豆 | 22 页 | 552.94 KB | 3 月前3
学信网显示结业错失月薪4万工作引舆论热议千余条。据 监测数据,微博#学信网结业错失工作高校拒改学历#和#学 信网显示结业错失工作案迎新进展#两个话题登上热搜榜第 一位和第六位,从而带动该事件在今日 15 时达到讨论峰值 点,舆情还在持续发酵中。平台占比图 从信息来源看,微博是该事件讨论的主要阵地,占比 81.36%,其次是微信和 APP 信息。 情感倾向占比图 从情感倾向来看,以谴责学校拒改学历的负面信息为主, 占比 680 魔豆 | 5 页 | 251.69 KB | 1 年前3
学生因白事凌晨请求开门被拒舆论普遍对涉事学生报以同情的心态,也因此,涉事学生成 为本次舆论传播中的“强势方”。 校方及时对事件进行了调查,并给出相应通报,以及对 涉事人员的处理措施,有效回应了舆情关切,一定程度上避 免了舆情持续发酵。但该舆情后续也存在一个风险,在网传 的聊天截图,以及部分媒体的报道中,涉事学生和宿管都反 映存在学生下跪请求开门的情况,但校方通报中表示并未下 跪情况。在舆情发酵的过程中,官方回应的每一点内容都会0 魔豆 | 5 页 | 258.19 KB | 11 月前3
202505涉高校热点舆情大学刘某乔学术不端事件中,校方通报隐去涉事人员全名, 用“刘某乔”“刘某华”代称,试图模糊责任边界,反而引 发“包庇论”质疑。类似问题也出现在重庆三峡学院高价采 购事件中,校方未公开采购流程细节,导致“权力寻租”猜 测持续发酵。 3. 监管机制存在漏洞,内部监督体系失效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化粪池隐患早在 2024 年 12 月安全检 查中就被发现,却因“口头记录未落实整改”最终酿成悲剧。 上海交大博士生举报教授学术霸凌事件中,校方未及时尽到 对学生培养中存在的“权力失衡”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主动 发现问题,化解矛盾,畅通内部投诉举报机制,减少舆情由 外部爆发的风险。 4. 六月毕业季高校就业困境亟待关注 近年来我国青年群体就业困境持续引发争议,一方面高 校毕业生人数持续上涨,2025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 计达 1222 万人,同比增加 43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 时,部分行业(如传统制造业)用人需求收缩,而新兴产业 岗位供给不1000 魔豆 | 16 页 | 584.34 KB | 5 月前3
共 18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