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举报被判担责:永远都不要迎合举报式管理_在这一事件中,学校的行为存在明显过错,这些过错, 涉及到多个方面,但仔细察之,源头仍在于学校鼓励学生互 相检举。 法院的这一判决,体现了司法的规则引领与价值引导作 用,向社会公众释放出明确的法律态度,值得点赞。学校有 权力采取一定措施保障校规落实,但不能“摁下葫芦浮起瓢”,把学生引到互相检举、彼此提防、人人自危的境地。这样不 仅会侵害学生的隐私权、人格尊严,也会败坏学校风气。 当然,判决学校在这起民事案件中担责,意在强调,学0 魔豆 | 3 页 | 107.62 KB | 5 月前3
202503涉高校热点舆情舆论观点:事件伊始,就围绕异物究竟是老鼠头还是鸭 脖产生巨大争议。官方坚持称异物为鸭脖,而公众依据视频 画面中的异物形态、特征,从直观感受上更倾向于认为是老 鼠头,双方各执一词,这种争议成为舆情爆发的核心矛盾点; 学校和市场监管部门草率得出“异物为鸭脖”的结论,与后 续联合调查组判定异物为老鼠类啮齿动物头部的结果相悖, 使得公众对前期相关部门调查的专业性、公正性产生严重质 疑,极大损害了学校及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在事件调查结果 袜子等不当要求后混入女寝并躲藏于厕所约 8 分钟。截至 3 月 18 日,清华大学未发布官方声明,华北电力大学亦未公 开事件处理进展。网友指控两校“捂嘴”压制热度,包括删 除社交媒体帖子、限制话题传播(如微博点赞失效、原帖屏 蔽)。部分声音批评清华“包庇”涉事学生,要求取消其保 研及评优资格。也有网民爆料华电在女厕所安全措施等方面 存在不足、华电老师对此事处理态度消极等。舆情发展呈现 出复杂化趋势。此外,还有网民在互联网平台公开涉事的男1000 魔豆 | 14 页 | 498.73 KB | 5 月前3
202504涉高校热点舆情回应门禁失效、保安失职等核心问题。 舆论观点:微博#菏泽医专女生宿舍惊魂#话题迅速传播, 大量网友留言“女生宿舍安全谁来守护”,呼吁校方加强女 性权益保护;男学生徒手制服暴徒、女学生持防暴叉支援的 行为获全网点赞,舆论称其“用血肉之躯筑起安全防线”; 网友质问“2022 年耗资 87 万元改造的智能门禁为何沦为摆 设”,要求公开门禁系统采购合同及维护记录;从宿管呼救 到警方到场耗时 39 分钟,校方未启动应急预案,被批“将1000 魔豆 | 16 页 | 585.77 KB | 5 月前3
百章舆情观察:2025年秋季开学季网络舆情预警 班操 作不透明”引发“条子生”质疑,到家委会选举沦为“资源比拼” 现场,再到变相强制购买教辅或电子设备——“校园管理”屡 遭拷问,管理漏洞频成舆情爆点。 与此同时,诸如“新校舍甲醛超标”“天价宿舍电费”“洗澡 大排长队”等“开学经典槽点”仍未见根本缓解,年复一年在社 交平台形成周期性热议,反映出部分校园民生问题仍未实现 闭环治理。 伴随 9 月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开学,新生报到、老生返校, 学段分布做进一步简析。 一是舆情事件类别分布情况。百章舆情根据过往同期数 据分析,开学季高发舆情中,“校园安全与管理”类占比最高, 约占 35%,其中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和校园霸凌为主要触发 点。“教育收费与资源分配”类次之,约占 30%,涉及校服费、 餐费、课后服务费及招生公平等议题。此外,涉及“猥亵性侵” 在内的“师德师风”与“后勤服务”相关舆情占比各约 15%。 二是舆情事件地域分布情况。舆情热度与地区经济发展 地区或乡村学校的极端个案,因其具备的“稀缺性”和“反差 感”,一旦被媒体报道,极易引发全国性关注,并被用于讨论 “教育资源不均”“城乡二元对立”“脱贫返贫”等深层议题。 三是舆情事件学段分布情况。不同学段的舆情风险点存 在差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是舆论核心区,议题集中 在“双减”政策落地、家校关系、课后服务、食品安全与招生 公平。高中阶段,舆情与高考压力、学生心理健康、自主招 生等关联度更高。高等教育阶段,则更多聚焦于毕业即失业、100 魔豆 | 8 页 | 293.43 KB | 2 月前3
【清博】从人大回应看高校“举报类”师风师德舆情处置标准贵元#就登上微博热搜榜,随后有#人大女博士实名举报博导# 等十余个话题登上微博、抖音、快生等平台榜单,累计阅读量 超过 22.5 亿。 表 1 主要平台热门话题列表 7 月 22 日 8 点 40 分,中国人民大学通过其官方微博账号 @中国人民大学 发布声明表示,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工作 组,连夜开展调查核实,并将于近日公布调查处理结果。此次声明的及时发布,一定程度上安抚了网民愤怒情绪,有效避免 快准狠的回应使舆论风向得到了转变,愤怒情绪进一步降低, 舆论热度也随之消退。图 2 七种情绪走势图(数据来源:清博智能) 22 日 21 点 38 分,当事学生通过其微博表达了“学校、学 院非常关心我”“非常感谢,也为快速处理和决不姑息的态度 和效率而自豪”;22 点 18 分,@平安北京海淀发布 情况通 报,让事件处置回归法律途径,舆情发酵就此告一段落。 二、应对得失 今年,出现了多起知名高校学子举报导师的舆情。对比华0 魔豆 | 8 页 | 1.42 MB | 1 年前3
2025年8月涉高校热点舆情....................19 (一)信息泄露与诈骗高发易引发负面舆情...............................19 (二)校园安全与设施隐患,容易成为舆情“爆雷点”................20 (三)收费与政策调整争议频发,易引发群体抵触...................19 (四)开学季“小”问题或诱发“大”舆情................. 关键节点亟待关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21—1— 前言 2025 年 8 月,高校领域舆情呈现重点突出,多领域舆情 高发状态。八月高校舆情整体呈现“爆点与常态并存”的特 点。一方面,个别极端事件凭借话题敏感性迅速“出圈”, 引发全国性关注;另一方面,一批涉及校园管理、学校收费 等的舆情虽热度有限,却在暑期与新学期交替期多点并发。 与此同时,浙大青年教师坠楼、北大招生违规传言等事 “高校管理不透明”“腐败风险”相联系。从该事件可看出,学 校在管理方面仍然有待细化各项管理规定,校园管理模式与 舆论环境存在脱节,信息公开渠道单一、学生诉求沟通缺位、 回应策略僵化,都使原本合规的政策调整演变为负面舆情热 点。这一案例表明,在当前舆论生态下,高校管理若仍停留 在“只对上负责”的思维,而忽视对学生群体的及时沟通与 信息透明,将很容易引发公众对“乱收费”“管理不透明” 的负面解读,甚至叠加到对教育公平和廉洁性的质疑上。1000 魔豆 | 23 页 | 586.73 KB | 2 月前3
忻州小学查“户口式”收集信息引众怒:教育管理别踩这三大“红线”节、 社会资源、家庭结构等内容,除非涉及学生特殊帮扶需求且 经家长主动同意,否则都属于“非必要信息”。 部分学校之所以陷入“查户口”的误区,本质上是把行政 思维带进了教育场景——觉得“多收集点信息总没错”,却忽 略了隐私保护的核心原则:不是“能收就收”,而是“需收才收”。 随意触碰隐私边界,看似是“精细化管理”,实则是对家长信 任的透支,更可能让孩子因家庭差异产生自卑心理,违背了 教育的人文温度。 教育的公平性,让教育从“育人”变成了“攀附”,不仅伤害了 普通家庭学生的自尊心,更会在孩子心中埋下“身份决定价值” 的错误认知。 真正的教育公平,应当是“眼中有人”,看到每个学生的 个性和潜力,而非背后的家庭标签。学校的关注点,永远应 该是“学生是否进步”“是否需要帮助”,而非“家长能提供什 么”。任何将家庭背景与学生待遇挂钩的行为,都是对教育初 心的背离。 红线三:家校沟通错位,把“合作关系”变成“管理关系”0 魔豆 | 5 页 | 260.46 KB | 18 小时前3
卡牌“毒瘤”肆虐校园,中小学生成“待宰羔羊”时,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相关 调查信息,该信息引发《北京日报》、京报网、齐鲁壹点、 北晚在线等媒体转发报道。12 月 1 日,微博话题#多地存在中小学生买卡牌乱象#登上微博热搜榜第 10 位,此外,《人 民日报》主持的微博话题#如何防止中小学生沉迷直播间买 卡拆卡#也带动舆情传播,助推相关舆情于 12 月 2 日 10 时 达到峰值点。 平台占比图 从各平台的舆情信息数量来看,微博是本次舆情发酵的0 魔豆 | 4 页 | 195.76 KB | 11 月前3
老师在班级群里怒骂“都给老子滚”引热议员的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一初中班级群里,“班主任徐某某老 师”疑似情绪崩溃大发脾气。聊天记录显示,“班主任徐某 某老师”先是在上午 9 点 30 分左右表示,她理解家长对学 生的关心,但是她作为一个人现在情绪不稳定,没有办法处 理班级上每一个问题,希望大家谅解。中午 12 点 32 分起, 徐老师情绪疑似崩溃,发布多条情绪化言论,让所有群成员 离她远点“都给我老子滚”。面对有家长质疑其言语欠妥,0 魔豆 | 6 页 | 253.42 KB | 1 年前3
202509涉高校热点舆情号公寓楼被安排进多名男性黑人留学生入 住,但学生家长等男性群体却被禁止进入。9 月 16 日,重庆 理工大学就此事发布情况通报称,9 月 15 日为该校 2025 级 留学生报到日,但因原定为 2025 级男留学生住宿点的 16 号 学生公寓,部分家具尚未到位,学校将当天陆续报到的男留 学生 30 人,临时安排于 6 号学生公寓 2、3、4 层的空置房 暂住。通报还称,考虑到 6 号公寓 5 至 8 层为女生宿舍,学 续工作,不曾休息。排班表显示,小翔 8 月排班 26 天,休 息 5 天;9 月排班 26 天,休息 4 天;而据其同学介绍,7 月 至今一直在上夜班,7 月和 9 月都是从晚 10 点上到早 7 点, 8 月是从凌晨 1 点上到中午 1 点。 舆论观点:针对上述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网民普遍聚—15— 焦学生生活习惯、校园管理、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合理性展开 质疑,如有网民就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猝死一事 论指控。结合过往案例,类似宿舍火灾、校园安保漏洞、实 验室爆炸等突发事件,一旦涉及人员伤亡,不仅会带来家长 群体的强烈反应,还会在网络舆论中被上升为“校园安全治 理失职”的系统性问题。因此,十月节点上,假期管理和返 校后的应急安排,成为高校舆情防控的重点环节。 (二)秋招进入集中期就业压力成敏感话题 十月,秋季校园招聘进入集中期,学生学业与就业的双 重压力极易在舆论场中放大。9 月 17500 魔豆 | 22 页 | 578.73 KB | 1 月前3
共 26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