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方案学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方案 来源:汇法教育 黄建军 一、总则 (一) 目的 为快速、妥善地处置涉及本校的网络舆情,维护学校声 誉和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师生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学生健 康成长的网络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二)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所有通过社交媒体(微信、微博、抖音等)、 论坛、新闻网站等网络平台传播的,涉及本校的各类舆情信 息,包括但不限于: 1.关于校园安全、师德师风、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等的 负面信息; 2.可能引发公众误解或损害学校形象的失实报道和谣 言; 3.涉及师生个人权益、可能引发网络炒作的敏感事件。 (三) 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学校党支部(或校务会)的统 一领导下,建立“谁主管、谁负责”的应急机制。 预防为主,及早介入:加强日常管理和网络巡查,力争 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将影响降到最低。 快速反应,有效疏导: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把握 布信息客观准确。态度要诚恳,不回避、不推诿。 内外联动,注重效果:对内加强教育引导,对外统一口 径,主动与家长、媒体和上级部门沟通,争取理解与支持。 来源:AI 生成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1.成立学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 作小组”)。 组长:党支部书记、校长(担任总指挥,对应急处置负 总责) 副组长:分管德育副校长、安全副校长 成员: 办公室主任:负责信息上传下达、对外联络和后勤保障。0 魔豆 | 6 页 | 238.35 KB | 14 天前3
百章舆情观察:2025年秋季开学季网络舆情预警食品安全与餐饮 服务 异物;过期变质;分量缩水;价格与品质不匹配;“明厨亮灶”流于形式 军训安全 高温、高强度;中暑与意外伤害;急救与转运不及时;心理承受等问题 校园与交通安全 砍杀学生等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学生非正常死亡;消防、用电隐患;门 岗安保疏漏;校车超载、线路不合规;校门口交通拥堵与秩序管理不足 校园欺凌与学生 心理健康 欺凌视频曝光;校方处置偏轻或不当;干预缺位;心理危机事件;社会 险研判能力,能够辨别信息的真实性与危害等级,尤其注意 加密表述、局部传播和线下外溢信号。此外,还应建立校内 信息员机制,通过教师、家长、学生等多方渠道收集线下动 态,设置实体与电子意见箱,形成舆情隐患早期发现的多点 触发网络。 (二)加强舆情预警与分析 建立舆情分级预警制度,依据声量爬坡速度、媒体介入 情况、话题敏感程度、关联人物身份等维度,设定蓝、黄、 橙、红四类预警级别,并明确相应的通报范围、响应时效和100 魔豆 | 8 页 | 293.43 KB | 2 月前3
甘肃庆阳“校服维权”事件:从网络发声到司法纠偏的争议与反思甘肃庆阳“校服维权”事件:从网络发声到司 法纠偏的争议与反思 2023 年,甘肃庆阳市宁县男子邓建国因在抖音发布视频, 质疑儿子所在学校校服存在褪色、起球等质量问题,被当地 警方以“寻衅滋事”为由行政拘留 7 天。2024 年,邓建国上诉 后,二审法院认定警方处罚存在程序违法、事实证据不足, 判令撤销原处罚并支付国家赔偿金。2025 年 8 月,随着媒体 对事件全程的深度报道,这起从普通民生纠纷升级的法治争 公权应“人性”不“任性”,网民也需通过理性表达参与社会治 理,避免维权行为越界。 关注普通人维权渠道的堵塞。第一财经文章称,邓建国 选择网络发声,折射出线下维权渠道的低效——其反映的校 服问题并非完全不实(标签与检测结果不符确属事实),但 长期未获实质性解决,最终迫使他转向网络。“这位父亲只是 想让孩子穿上合格的校服,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成为媒体 对事件的典型概括。 (二)网民观点:共情之外的愤怒与担忧 这种共情让事件超越个案,成为网民对“维权渠道不畅”“网络 发声风险”等现实问题的集中吐槽。 三、舆情深层解析 (一)维权困境与执法争议的叠加,触发公众共情 事件由抖音平台原发,邓建国作为普通家长,因线下反 映校服质量问题未获有效回应,转而通过短视频形式公开质 疑,这一“家长维权”的叙事迅速引发共鸣。警方以“寻衅滋事” 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后,事件从“民生纠纷”升级为“执法争议”, 网民对“普通人是否有权网络发声”“执法是否过度”的讨论急0 魔豆 | 6 页 | 248.25 KB | 3 月前3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的三重舆情透视舆情焦点一:司法落槌引发舆论纠偏,校方遭遇公信力 危机 呼吁武汉大学撤销对肖某某的处分是舆论的首要“诉求”, 学校处分的行为与法院一审判决结果有较大偏差,引发舆论 关于“学校处分大于法”的质疑,大量网络意见领袖和网民为 肖某某发声,考研名师汤家凤认为武汉大学应该撤销对肖同 学的处分并且道歉;澎湃新闻通过采访多名法学专家认为, 学校认定事实和司法机关不一致,应以司法机关为准;微博 话题#纠正偏差是对学生权益的基本尊重#获 月事发后,杨某某多次与肖某某的辅导员就此事进行交 涉,得到了“学院需进一步调查”“无法证明性骚扰”等回复, 出于自我信息的保护和对肖某某家庭背景的怀疑,杨某某无 法对校方形成信任,在 10 月将事件在网络公开,舆情发酵 2 天内,武汉大学发布对肖某某进行处分的通报。处分发布后, 媒体对肖某某母亲的采访也引发了公众关于校方“为舆情降 温”而处分的不满,舆论认为学校“未审先判”、仓促处分,伤 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随着事件进展,舆论风向在变化,从“性骚扰案”到“诬告 案”,舆论有意通过改变话语表述指向的方式在舆论场还肖某 某清白,但肖某某由于被“开盒”所遭受的实际伤害却一时难 以弥补。据媒体报道,肖某某全家遭遇谣言中伤和网络暴力, 肖某某被确诊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称 PTSD);杨某某当 下正处于舆论“下风向”,毕业论文质量备受争议,自身行为 遭遇嘲讽和辱骂,涉事双方都在舆论的漩涡中受到冲击。 中国经济网评论称,“诉诸舆论,效果立竿见影,但其结0 魔豆 | 6 页 | 230.35 KB | 3 月前3
202507涉高校热点舆情......................................................... 12 6.师德师风类:网民公开举报中南大学教授谭某兵嫖娼...... 14 7. 网络谣言类:岭南师范辟谣“岭南师大留学生陪读”.... 15 (二) 主要问题............................................................. 高校僵化的舆情应对机制,“鸵鸟式”回应遭质疑.............17 2. 校方事件通报“避重就轻”未回应舆论关切........................ 17 3.“AI 技术滥用”“性别暴力”使事件呈现出双重舆情标签......18 三、8 月风险预判及建议................................................................ 困境。此外,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一审宣判,驳回女 生杨某对男生肖某某“性骚扰”的指控,标志着这一事件在 法律层面的阶段性落幕,凸显了 2023 年事发时舆论场在情 绪主导下呈现的信息撕裂与网络暴力循环特征,构成“罗生 门”式公共事件演化的典型案例。这一事件凸显高校内部处—2— 分信息公开不透明、性骚扰定性标准模糊、个案处理与公众 舆论交织失控等深层问题,也暴露高校在性别平权与舆情引1000 魔豆 | 22 页 | 552.94 KB | 3 月前3
男留学生住进重庆理工大学女寝陷舆论漩涡,校方回应难平争议2、3、4 层暂住。截至 9 月 16 日 17 时,学校已将 6 号公寓临时安排的男留学生全部安排 入住到 16 号公寓。”承认“造成学生生活不便”,承诺“举 一反三”改进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二、舆论观点 一是质疑校方临时安排男留学生女寝,存在安全隐患。 校方声称“分层管理”,但公共区域(电梯、楼道)无法完 全隔离,女生需与男留学生共用空间,存在安全隐患。女寝 的同学在无提前告知情况下发现男留学生入住,加剧被侵犯 方眼里还有学生权益吗?”等负面情绪。 二是对黑人留学生的负面刻板印象加剧舆情升温。舆论 场中对黑人留学生的既有负面印象,成为此次舆情升温的 “催化剂”。此前“武汉黑人留学生袭警事件”等负面个案 经网络传播后,舆论对黑人留学生群体形成“暴力倾向”“法 律意识淡薄”等刻板认知。此次事件因涉黑人留学生身份, 瞬间激活了这部分潜在负面情绪。一些网民将个案与群体标 签不当绑定,非理性讨论滋生,使得舆情从对宿舍管理的单0 魔豆 | 5 页 | 231.79 KB | 2 月前3
校园霸凌再现?“老师唆使全班扇男孩耳光” 舆情分析校园霸凌再现?“老师唆使全班扇男孩耳光” 舆情分析 一、概述 近日,网传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某幼儿园老师,因对个 别孩子有个人偏见,教唆全班小朋友排队殴打该孩子,暴力 扇耳光,引发热议。11 月 20 日,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人民 政府发布通报称,11 月 5 日,西青区精武实验幼儿园幼儿张 某某拍打班内一名听力障碍幼儿,教师刘某某出于教育目的, 让班内其他幼儿先后对张某某进行推搡、拍打,造成不良影 从信息渠道来看,微博是本次舆情的主要舆论阵地,占 比达 51.28%;其次是 APP,占比 19.32%。具体见下图:信息来源渠道图 三、舆论观点 一是大部分网民认为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老师都不 应该教唆全班孩子对其进行暴力惩罚。该事件不仅对被扇耳 光的男孩造成了伤害,也对被其殴打的两名特殊儿童造成了 二次伤害。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无法保护弱势群体,反而可能 让他们感到更加无助和孤立。并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引导、鼓 励0 魔豆 | 5 页 | 306.86 KB | 1 年前3
2025年8月涉高校热点舆情(三)收费与政策调整争议频发,易引发群体抵触...................19 (四)开学季“小”问题或诱发“大”舆情...............................20 (五) 关键节点亟待关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21—1— 前言 2025 年 8 月,高校领域舆情呈现重点突出,多领域舆情 高发状态。八月高校舆情整体呈现“爆点与常态并存”的特 点。 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 网传香港浸会大学撤销杨某某 博士录取资格 校园管理/ 两性关系/ 网络谣言 11.9 亿 2 8 月 5 日 浙大一青年教师坠楼 科研学术 4618.5 万 3 7 月 2 日 大连一高校被曝全员停发工资 校园管理 2799.8 万 4 8 月 12 日 网传北京大学教授易继明违规 招生 网络谣言 2166 万 5 8 月 19 日 山东一大学生陷入柬埔寨园区 后失联 社会关注 上级安排”等次生舆情,并由此引发舆论场中关于性别对立、 程序正义、学术不端等多个话题领域的舆论风暴,舆情整体 呈现错综复杂的态势。 舆论观点:在本次事件中,舆论观点呈现出明显的阶段 化特征,在事件前期,杨某某的网络举报帖在互联网中迅速 传播,引发大量网民对肖某某的声讨;肖母公开回应后,舆 情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大量网民质疑杨某某“诬告”;—4— 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网民认为网传视频中难以判断肖某某的1000 魔豆 | 23 页 | 586.73 KB | 2 月前3
202504涉高校热点舆情舆情应对方式简单粗暴,激化矛盾升级............................12 2. 通报内容避重就轻,引发公众质疑....................................13 3. 忽视网络舆论监测,未能及时察觉风险............................13 三、5 月风险研判及建议.......................................... 限,医疗与教育体系的负面事件通过多平台联动,呈现出传 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舆论发酵复杂的特点。信息来源的 多元性使得舆情的触发点更难预判,一旦爆发,极易形成跨 行业、跨领域的连锁反应。对此,高校、医院等单位需建立 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体系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拓宽师 生、医护人员及公众的监督反馈渠道,通过匿名举报、双向 评价、第三方监督等方式,构建多元监督格局,共同维护行 业公信力与社会公平。2 一、涉高校主要热点舆情 多起事件因涉及名校、师生关系、师德失范、校园安全等高 关注度议题迅速引发社会热议,部分话题单日微博阅读量突 破 5000 万次。这一现象凸显了融媒体时代舆情发酵的复杂多 变性与不可控性,高校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监测和突发舆情的 预案处理,通过技术赋能、制度优化等方式进行舆情风险的 防控与教育生态的治理。 序号 事件 微博阅读量 1 中日友好医院肖飞、董袭莹事件 1.8 亿 2 北京理工大学男教授猥亵骚扰男硕士1000 魔豆 | 16 页 | 585.77 KB | 5 月前3
老师在班级群里怒骂“都给老子滚”引热议习。 三是教育部门应引导媒体在报道事件时应遵循客观、真实、全面 的原则,不夸大、不歪曲事实。通过深入采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 等各方,呈现事件的全貌,引导公众理性看待这一事件,避免引发网 络暴力等不良行为。0 魔豆 | 6 页 | 253.42 KB | 1 年前3
共 25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