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方案
238.35 KB
6 页
2 下载
7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学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方案
来源:汇法教育 黄建军
一、总则
(一) 目的
为快速、妥善地处置涉及本校的网络舆情,维护学校声
誉和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师生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学生健
康成长的网络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二)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所有通过社交媒体(微信、微博、抖音等)、
论坛、新闻网站等网络平台传播的,涉及本校的各类舆情信
息,包括但不限于:
1.关于校园安全、师德师风、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等的
负面信息;
2.可能引发公众误解或损害学校形象的失实报道和谣
言;
3.涉及师生个人权益、可能引发网络炒作的敏感事件。
(三) 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学校党支部(或校务会)的统
一领导下,建立“谁主管、谁负责”的应急机制。
预防为主,及早介入:加强日常管理和网络巡查,力争
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将影响降到最低。
快速反应,有效疏导: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把握
舆情处置的“黄金时间”,主动发声,澄清事实,疏导情绪。实事求是,坦诚沟通:处置工作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发
布信息客观准确。态度要诚恳,不回避、不推诿。
内外联动,注重效果:对内加强教育引导,对外统一口
径,主动与家长、媒体和上级部门沟通,争取理解与支持。
来源:AI 生成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1.成立学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
作小组”)。
组长:党支部书记、校长(担任总指挥,对应急处置负
总责)
副组长:分管德育副校长、安全副校长
成员:
办公室主任:负责信息上传下达、对外联络和后勤保障。
德育主任/政教主任: 负责学生思想教育、行为管理,
与班主任协同开展工作。
教导主任:负责处置与教学事务相关的舆情。安全保卫负责人:负责校园安全事件的线下处置与调查。
信息技术教师/网络管理员: 提供技术支撑,负责校园
网信息监控。
各年级组长/班主任: 负责本年级/班级的舆情信息收
集和初步核实,做好学生及家长的直接沟通工作。
2.工作小组主要职责:
(1)决策和启动应急响应。
(2)组织研判舆情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
(3)审定处置方案和信息发布口径。
(4)指挥、协调各成员开展具体处置工作。
(5)决定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三、舆情分级与应急响应
根据舆情的紧急程度、危害大小、影响范围和发展态势,
分为三个级别:
(一) 一般舆情(蓝色预警)
1.特征:内容指向具体且微小的问题,事实比较清晰;
传播范围小,主要在校内家长群、本地论坛等;社会关注度
低。
2.响应措施(Ⅳ级响应):
(1)涉事部门(如班主任、相关处室)第一时间核实
情况。
(2)德育处或办公室指导涉事部门,通过班级群、电
话等方式向直接相关方进行解释说明。
(3)工作小组办公室关注动态,防止发酵。(二) 较大舆情(黄色预警)
1.特征:内容涉及校园安全、师生冲突、收费问题等敏
感话题;在本地网络平台形成热点,点击、评论量较高;已
引起部分家长和媒体的关注。
2.响应措施(Ⅲ级响应):
(1)发现人立即报告工作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报副组
长、组长。
(2)启动应急响应,工作小组召开紧急会议,研判态
势。
(3)迅速查明事实真相,拟定统一回应口径。
(4)在 48 小时内,通过学校公众号、官网等官方平台
发布《情况说明》,坦诚回应关切。
(5)班主任通过班级群做好家长沟通安抚工作。
(三) 重大舆情(橙色/红色预警)
1.特征:内容涉及重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严重师
德失范、违法犯罪等;在微博、抖音等全国性平台广泛传播,
形成舆论风暴;主流媒体介入报道;严重损害学校形象,可
能引发现实聚集。
2.响应措施(Ⅱ级/I 级响应):
(1)工作小组立即进入紧急状态,组长统一指挥。
(2)第一时间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寻求指导和
支持。
(3)全面核查事实,必要时联系公安机关介入。
(4)成立新闻发言人,统一信息出口。(5)根据事态发展,适时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权威信息,
或联系权威媒体进行正面引导。
(6)线上回应与线下处置紧密结合,确保校园安全稳
定。
四、应急处置流程
(一)监测与发现
1.日常监测:工作小组成员、班主任应关注本地论坛、
家长微信群、微博等平台。鼓励教职工发现舆情及时报告。
2.首接负责:任何教职工发现疑似负面舆情,均有义务
在第一时间向工作小组办公室或德育主任报告。
(二)研判与核实
1.工作小组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初步研判,并通知
涉事部门(如相关班级、处室)迅速核实事实。
2.根据核实结果和工作小组研判,确定舆情级别。
(三)处置与引导
1.速度第一:遵循“黄金 4 小时”原则,力争在第一时
间发布权威信息。
2.分类处置:
(1)属实或部分属实:诚恳道歉,承认错误,公布整
改措施和处理结果。
(2)完全失实或谣言:清晰、有力地公布事实真相,
必要时出示证据,并可依法追究造谣者责任。
(3)情况复杂暂未查清:发布阶段性通报,表明高度
重视、正在调查的态度,承诺及时公布结果。3.多渠道发声:
(1)官方渠道:学校公众号、官网是核心发声平台。
(2)班级渠道:班主任是沟通家长最直接、最有效的
桥梁。
(3)外部渠道:在上级部门指导下,与本地有影响力
的媒体沟通。
(四)善后与总结
1.舆情平息后,工作小组要对处置过程进行全面复盘,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2.对处置中暴露出的管理问题,进行彻底整改。
3.对受到影响的师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关怀。
五、保障措施
1.教育与培训:定期对全体教职工进行网络素养和舆情
应对能力的培训。
2.家校沟通:建立常态化的良性家校沟通机制,从源头
上减少误解和矛盾。
3.档案管理:建立舆情处置档案,留存所有记录,作为
案例参考。
六、责任追究
对在网络舆情应急处置中,出现瞒报、谎报、迟报,或
因处置不力、失职渎职导致事态恶化、造成严重后果的,学
校将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6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